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大庆 >> 杜尔伯特蒙县 >> 腰新乡

腰新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腰新乡谷歌卫星地图)


腰新乡简介

  地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最南部,西临嫩江相望吉林省大安市,南接大庆肇源县,东与大同区毗邻,境内有 201 省道通过。解放前为本县辖区,解放后曾一度划为肇源县所辖第十区, 1948 年二月重归本县为九区, 1956 年实行乡制,分为翻身、新屯、兴隆三个乡, 1958 年三乡合并,成立新屯人民公社, 1981 年根据驻地名称改为腰新屯人民公社, 1984 年成立腰新乡人民政府,腰新屯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乡总幅员面积 377 平方公里,所辖 8 个行政村, 22 个自然屯,总户数 6128户,总人口 21487人,劳力 7901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7732 人,是自治县的民族乡之一。腰新乡历史辉煌,曾是自治县的主要产粮区,负担上缴国家任务粮食的四分之一,九区(兴隆)曾受过国务院周总理签署的嘉奖。全乡现有耕地 10088公顷, 林地 482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12.4% ,草原面积 6369公顷。我乡现有水域 12036 公顷,可养鱼水面 1267 公顷,现有九个养渔池。.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15万人 377平方公里 230624205 163000 0459 查看 腰新乡谷歌卫星地图

腰新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腰新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泰康镇

  泰康镇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的中心,东靠林甸,南与大庆接壤,西、北与一心乡和克尔台乡相邻。地理座标为:东经 124 ° 26 ′ 30 ″ , 北纬 46 ° 54 ′ 30 ″,镇内地势东低西高,平均海拔高度是 145 米 -- 150 米 。城区座落在东、西湖之间, 滨洲铁路贯穿腹地, 203 国道、让泰路、庆西路、 泰一路四条公路干线经过本镇,交通十分便利。泰康镇地带植被为草原,土壤多为黄沙土,属于大陆性和风气候。春天多风沙,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为 400 毫米左右,百分之八十集中在七、八、 九三个月。平均积温 2600 ° --2800 °之间, 无霜期为 140 天,封冻期在 11 月上旬,解冻期在五月上旬。全镇幅员面积 117.25km 2 ,其中:耕地面积 36502 亩,林地面积 14715 亩(履被率 9.3% ),城镇建筑面积 16,500 亩,草原面积 56625 亩,水源面积 24495 亩。全镇共有 4 个行政村, 2 个农林牧场,辖 7 个社区, 8 个党总支 ,91 个党支部。全镇总户数 16578 户,总人口 49739 人。.  

胡吉吐莫镇

  位于全县的中心地带,辖6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总幅员面积417平方公里(合62万亩),有耕地51000亩,水面98年时为26万亩,现在大多干涸,仅存阿木塔的6.7万亩,草原22万亩,有林地面积1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3%,人口11132口人,其中蒙古族人口6823人,占总人口的61.3%,是蒙古族同胞聚居的乡镇。  庆齐路、林肇路贯通南北、东西,交通便利,为商贸提供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草原面积大,水域众多,是畜牧、渔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土质以草原风沙土为主,适于防风、柴胡、黄芹等中草药的生长,素有防风之乡的美称,为北药开发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本;沙丘连绵、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民风淳朴,为民俗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阿木塔半岛生态旅游区已初具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  

烟筒屯镇

  烟筒屯镇位于大庆市最北端,滨洲铁路沿线,地处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核心区,总面积96万亩,其中草原10.4万亩,耕地9.6万亩,水苇面积57万亩,辖10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共6340户,23459人,其中农业户5327户,19577人。烟筒屯镇紧邻县城,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0′—126°35′,海拔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7℃,年有效积温为2820℃—2950℃,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无霜期为146—151天,平均日照为28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23.7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739.8毫米,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为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优势产业:   1、奶牛业。全镇奶牛存栏达到16500头,占年计划的100 %,同比增长17.8%;交售商品奶30000吨,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20%。实现奶牛业产值6978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4%。   2、大鹅养殖业。按照“优势产业抓奶牛,填补产业抓大鹅”的战略方针,因村、因户制宜,强力推进大鹅生产。今年全镇共孵化鹅雏44万只,外购6万只,大鹅饲养量达到50万只,占年计划的100 %,建养鹅基地1处,孵化户达279 户,千只以上养鹅户达27 户。截止目前,全镇大鹅已出栏48万只,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   3、旅游业。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旅游名县”的总体要求,本着“边建设,边规范”的原则,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强化了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各方面建设,加强了包括停车场、垂钓园、码头、仙鹤居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万元,新从武夷山购入竹排30张,满足了游客所需,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扩大了接待能力。经过不断的规范和建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人1.3万人次,旅游业拉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达65万元。   4、芦苇业。充分发挥上挂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芦苇经纪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强化技术环节,不仅使苇制品畅销全国14个省市大市场,而且打开了国外市场,远销到日本、韩国、尼泊尔、美国等国家。今年入冬以来,全镇已销售芦苇20万吨,实现芦苇业产值4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9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2.2%,其中销售工艺帘120万片,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直接拉动全镇2000多个男女劳动力从事芦苇加工,人均增收1400多元,成为全镇仅次于奶牛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他拉哈镇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南部,距县城 97 公里,东与大庆市、南与腰新乡、北与巴彦查干乡接壤,西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全镇总幅员面积 466.7 平方公里。全镇辖区 7 个行政村, 27 个自然屯,总人口 23040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021 人。其中蒙古族人口 4810 人,占总人口的 20.8% 。据史料记载,他拉哈是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年,清朝为了加强北部边防,便于与京城和边境联系,补充边防所需建立的驿站之一,隶属黑龙江衙门管辖,伪满康德 7 年( 1940 )隶属杜尔伯特旗,为永平村。 1946 年改为他拉哈区, 1949 年改为第八区、 1958 年三乡合并,成立他拉哈公社, 1985 年批准为建制镇。辖区内有哈拉海青铜时代遗址和西官地及-仓等四处古遗址已被列为县级文化遗址保护区。全镇现有耕地 10.3 万公顷,林地 4000 公顷,森林覆盖率 8.5% ,草原面积 13.7 公顷,水面 1.86 万公顷,已开发养鱼面积 3000 公顷,经过几年的努力水稻已达到了 2000 公顷,全镇水利灌溉控制面积 6666 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10% 。他拉哈镇是农业大镇, 全镇国内经济生产总值实现 1.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 ,农林牧渔业总收入实现 6254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 ;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1895 元,比上年增长 11%.  

一心乡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 5 公里 ,太白、杜让、林肇、大庆供水四条公路及滨洲铁路穿越全乡,地方道路干线总里程 76 公里 ,交通便利。全乡总幅员面积为 454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3.6 万亩、林地 8.7 万亩、草原 22 万亩、水域 18 万亩,其它面积 2.4 万亩。该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暂短,冬季严寒漫长。年有效积温为 2820 ℃ 至 2950 ℃ ,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无霜期为 146 至 151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 423.7mm 。全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电力基础设施较好,属典型的农牧结合城郊乡。省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寿山旅游度假村就座落在我乡地域内。 全乡所辖 8 个行政村, 38 个自然屯,总户数 4192 户,总人口 16077 人,其中农业人口 15044 人。有基层党支部 12 个、党员总数 460 人。  2004 年全县机构改革后,乡党政领导成员为,-(史振武)、党委副-兼乡长(李金才)、党委副-兼纪检-、人大主席(张峰)、副乡长(巩占仁)、副乡长(唐怀政)。  新一届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地缘、交通、资源和人才四大优势,“全面理解、全面贯彻畜牧立县”方针,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和城郊种植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使全乡经济得到期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 年,全乡地区总产值实现 1.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比上年增长 14.6% 。其中:畜牧业创产值 840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62% 。人均来自畜牧业收入实现 1800 元。.  

白音诺勒乡

  位于杜尔伯特县城西部,距县城21公里,总幅员面积76万亩,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全乡辖9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有耕地12.7万亩,草原7万亩,林地7万亩,水域面积46万亩。境内由泰白路、庆西路两条公里贯穿全乡,有“乌双”水系的连环湖环绕,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敖林西伯乡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80公里,交通便利,有敖布、龙胡、龙英、龙中、庆西、林肇等六条公路贯穿全乡。全乡总幅员面积99.7万亩,其中草原42万亩,水面6万亩,林地10.7万亩,耕地15.2万亩。处于第一积温带,无霜期平均160天,热量充足,适于农作物生长。全乡辖9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4034户,总人口152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324人,劳动力5359人,全乡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7366人,占总人口的48.2%。全乡有党支部15个,其中村支部9个,全乡共有党员444人。2003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71万元。实现工农业总收入6256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2215元。 我乡多年来坚持“畜牧立乡、牛羊齐上、乳肉兼饲”的发展方针。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一)在种植业上,优化种植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绿色、特色、订单作物的种植。全乡总播种面积152433亩,其中粮食作物30000亩,经济作物63463亩,饲料作物58970亩,粮精饲比例为2:4:4。在经济作物中含订单作物面积为34800亩,其中红云豆14500亩,花生12000亩,药材板兰根5000亩,芝麻2300亩,蓖麻1000亩。全乡有中深井134眼,小井1150眼,喷灌64台套,抗旱桶3590个,全乡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1.推广了有机绿色农产品栽培技术。   2.推广了饲料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是:①是选优良品种;②是适时播种;③加强田间管理用足肥、保足水、保证密度;④适时收获。   3.推广了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4.推广了抗旱节水保苗技术。   主要是:①推广了摧芽坐肥技术;②推广了喷灌、膜下滴灌技术;③推广了液体施肥、垅下补水技术;④推广了地膜覆盖技术;⑤推广了抗旱保水剂使用技术;⑥推广了少耕、免耕技术。   5.推广了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栽培技术。   6.推广了耕地培肥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  

巴彦查干乡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处于两省三市交汇点,紧邻林肇公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乡幅员面积69万亩,这里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是我省西部有名的“鱼米之乡”又是具有蒙古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该乡西临嫩江、东临敖林西伯,北临胡吉吐莫、南临他拉哈。东侧林肇公路连接林甸、泰康、两肇地区,是大庆市域交通体系的重要干线,也是我省西部与吉林省松源市相联系的交通枢纽,为巴彦查干乡的产品运输和旅游业开发提供较好的交通基础。乡域由嫩江沿岸的低平地湖泡、盐碱低地构成草原地貌,地势由北向南有倾斜高度在159.9_120米之间,局部呈低丘陵地貌,乡域全境地势平坦,泡泽河渠纵横,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西部地势稍低,平均海拔在140米左右。巴彦查干乡域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雨量充沛,秋季气温升降以显,生产冬季寒冷干躁,无霜期年平均在156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3.6℃全乡幅员总面积69万亩,其中耕地14.9万亩,林地4.9万亩,草原13.2万亩,水域27.6万亩,其它8.4万亩。.域内植被种类繁多,除人口培植的农作物瓜果、树木外,野生植物分布在草原的水碱沼泽,草原分为草甸原类、沼泽草原类,草木沼泽类。生长有羊草、杂草、野古草、针草、苔草、隐子草、大叶樟、三绫草、芦苇、蒙古柳,中草药材60种189属27种植物。土壤分草砂土、黑湾土、碱土、草甸子泛滥土、沼泽土等7种。巴彦查干乡属辖7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总户数4259户,总人口15110人,居住着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锡伯、朝鲜等七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802人占总人口的38.4%。乡政府所在地是永珍王府新村距泰康76公里,为三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彦查干乡域具有有悠久的历史,至今留有扎萨克府等遗址,巴彦查干乡域原为蒙古族牧地和主要居住区,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才正式允许汉人流入,得以大面积开发蒙荒。巴彦查干乡自然资源丰富,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  

腰新乡

  地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最南部,西临嫩江相望吉林省大安市,南接大庆肇源县,东与大同区毗邻,境内有 201 省道通过。解放前为本县辖区,解放后曾一度划为肇源县所辖第十区, 1948 年二月重归本县为九区, 1956 年实行乡制,分为翻身、新屯、兴隆三个乡, 1958 年三乡合并,成立新屯人民公社, 1981 年根据驻地名称改为腰新屯人民公社, 1984 年成立腰新乡人民政府,腰新屯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乡总幅员面积 377 平方公里,所辖 8 个行政村, 22 个自然屯,总户数 6128户,总人口 21487人,劳力 7901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7732 人,是自治县的民族乡之一。腰新乡历史辉煌,曾是自治县的主要产粮区,负担上缴国家任务粮食的四分之一,九区(兴隆)曾受过国务院周总理签署的嘉奖。全乡现有耕地 10088公顷, 林地 482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12.4% ,草原面积 6369公顷。我乡现有水域 12036 公顷,可养鱼水面 1267 公顷,现有九个养渔池。.  

江湾乡

  江湾乡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23 o 00 ′ —124 o 00 ′ ,北纬 46 o 28 ′ —46 o 38 ′ 。西邻嫩江,与泰来县隔江相望,北靠大山种畜场,东与白音诺勒乡为邻,南与胡吉吐莫镇接壤,地貌大体分岗上岗下两部分。全乡幅员总面积 38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8.5 万亩,林地面积 7.9 万亩,草原面积 4 万亩。   江湾乡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 387 毫米 ,无霜期 151 天,地表水资源丰富,嫩江主航道流经乡内 22.5 公里 。   江湾于 1983 年建乡,现辖江湾村、九扇门村二个行政村, 4 个自然屯。 192,1 户 6,844 口人,其中农业户 1,813 户 6,556 口人,非农业户 108 户 288 口人,蒙古族居民 2,301 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江湾乡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牧业。 2004 年水稻种植面积 5 万亩,奶牛存栏量达到 906 头。近年来,江湾乡生态林业异军突起,成为江湾乡的新兴产业。   招商引资:   江湾乡是一个资源大乡,畜牧业、林业、加工业等发展空间很大,而乡内的资金能力又不能满足资源开发的需要。为此,乡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乡长亲任组长,下设具体的分管领导(副组长)和工作人员。   为了吸引各地商家到我乡投资开发,乡党委、乡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对投资者在建场、入住、供水、供电、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提供了优惠条件,特别是在奶、肉牛养殖项目上,增加了诸如合作养殖等在内的新举措,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投资环境。   优势产业:   畜牧业 全乡实现大牲畜饲养量 6210 头(匹) ,其中奶牛 903 头,奥牛 233 头,站奶牛总数量的 25.8% ,山绵羊饲养量 1.85 万只,大鹅 18 万只。.  

绿色草原牧场

  绿色草原牧场      

大山种羊场

   大山种羊场 黑龙江省畜牧局直属种畜牧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东岸,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场部所在地东距县城51公里。大山种羊场,建于1960年。原是大山轻型种马场四分场,归黑龙江省农垦厅领导。1966年改为国营大山种马场,划归省畜牧局领导。1968年,下放给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管理。1972年收归省畜牧局领导,改为大山种畜场,1981年2月改为大山种羊场。1991年,将马全部调出。全场总人口约4700人。大山种羊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嫩江左岸,场区地势平坦,多泡沼分布,水资源充足,草质优良。场区总面积19.6万亩,其中草原、沙丘面积11.6万亩,水面面积约2万亩,耕地面积3万亩。畜牧场曾以饲养“澳洛夫马”闻名全国。转为养羊为主后,已建成优质细毛羊繁育基地,主要培育东北优质细毛羊。绵羊每年生产周转数5000余只,基础母羊约2000只,种羊存栏数5000余只,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羊800多只,羔羊1500多只。  


腰新乡特产大全




腰新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