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村位于前所街道沿海片的中心,前川公路和沿汾公路的交叉口。村庄面积172亩,耕地373亩,全村总户数296户1054人。8个村民小组,22名正式中共党员。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68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6.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429元。2011年以来,下西村通过中心村培育创建工作的契机,积极推进道路硬化、农村电气化改造、污水处理、改水改厕、清洁家园、村庄绿化等工作,村级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室、老年公寓、农民文化公园以及农民信箱和远程教育也进行了配套,村庄面貌和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02007 | 318000 | -- | 查看 下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赵家村 |
赵家村地处前所街道最东边,东临树桥头村和临海草坦村,西边是中西村,南边紧接下墩头村,北与王礁村隔路相望。全村共有11组村民小组,总人口871人口,227户,其中劳力人口428人,耕地面积为281亩,村内有6家眼镜企业。民风纯朴,村内百姓主要以农业为主,有150人左右的人在外经商,农忙过后,成年妇女均到村内或周边眼镜企业上班,据统计,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712元。近年来,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民生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完成了村内主次道路的硬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公共厕所和污水净化池的建成、自来水和电网的改造等村庄整治工作。配套建造了移民经费公园、农民健身俱乐部、残疾人康复室、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内幢幢漂亮的小康楼拔地而起。赵家村村民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朝着小康社会不断推进,赵家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富裕、和谐发展。 |
道感堂村 |
道感堂村毗邻75省道,北接杜桥大汾。为原前岸乡乡镇府所在地,有4个自然村,分别为上屋、下屋、唐家、浦角,现有人口2638人。有26组村民小组,共有756户。耕地面积806亩,劳动力1210人,人均收入8205元。村两委成员职数10人,党支部成员5人,其中书记蒋冬春,支委李先富,李正林,唐华,李卫建,党员数62人,村委会成员5人,其中村民主任李中平,李先囡,唐春宝,李贞米,李林菊(女),村民代表46人。干部集体办公日定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二,村党员学习日定为每月农历16日下午。道感堂村组织健全,村庄建设和财务管理方面能较好发挥作用。村集体经济目前有700万存款,这有力的保障了村集体事业开拓和推进。。目前,建房需求迫切,住房审批已多年没有进行,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两委的头等大事。 |
汾头洋村 |
汾头洋村位于前所街道,西面紧邻前所隔桥村、东临前所朝西村。共有458户,人口总数1761人,土地面积764亩,其中耕地247亩。交通便利,村级道路状况良好,74省道、75省道及其椒江二桥连接线为其交通主线。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农田水利设施环绕全村,拥有400多亩的龙头坑山,山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清福寺。汾头洋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环保意识强。汾头洋村建设正努力建设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河坎下村 |
河坎下村位于台州湾北岸前所街道东部,东与临海市杜桥镇川南办事处接壤,南连台州湾椒江口,西与下墩头村为界,北邻树桥头村。村庄地处河口平源地带素以鱼米之乡美称,村民历来以水稻、捕鱼、黄豆、西兰花种植为业。2013年随着村前的省道74线的交付使用,河坎下村交通便捷,道路畅通,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大通道。河坎下村原属老跃进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恢复乡、村建制,成为独立的行政村,属章安区沿海乡。1992年,椒江市撤区并乡扩镇,归属前所镇。目前河坎下村以何氏、李氏两大姓为主,其他有赵、王、朱、张、余、徐、陈、林等姓氏。村现有户数319户,总人口数1128人,其中男600人,女528人。全村耕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56亩,建房总数600间。党员26人,村民代表38人,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人均收入8900元。 |
胡东村 |
胡东村,辖东堂、胡家2个自然村,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1个党支部,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85户,55名党员,1594人,农村实有劳动力954人,耕地面积355亩村驻地东堂自然村。东堂,早年村前建有一佛堂,位于王礁浦以东,村以庙得名,取名“东堂”。胡家,村民以胡姓为多,故名。建国初属沿海乡管辖,分别称胡家村、东堂村。1956年合作化时,由妥桥、王家、下洋屋、新殿、东堂、胡家6个自然村联合组建六联高级社。1958年大跃进时改称六联生产队。1960年东堂与新殿合并建新殿生产队。1961年,以东堂、胡家两自然村首字命名,新建东胡大队,因重名于1981年更名为胡东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时改胡东村村民委员会. |
六联村 |
六联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曾是沿海乡的所在地,最大的中心村,后并入前所街道,人口密集,商业发达,村内有上规模眼镜企业数十家,外来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迅猛。全村有43个村民小组,1124户,总人口5000余人,主要姓氏有:李、蒋、陈、胡、王等。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区位优势明显,村内河网交叉,腹地开阔,兼得山海之利,农副产品应有尽有,是典型的"鱼米之村"。全村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0亩,其中水田700亩,园地面积180亩。水域总面积150亩,浅海滩涂面积45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以眼镜、机械等为主导产业,建有大型商场、超市,有较大的眼镜专业市场,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险、劳务输出等服务设施齐全。近年来,六联村一直是台州椒北沿海平原经济、商贸、文教中心和货物集散地。设施齐全社会稳定按照六联村的总体目标,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近年来连续不断地实施总投资近2000万元涉及农村三级管网、工业园区、新增道路拓宽绿化及水利工程等方面功能日臻完善。全村上下社会稳定,人心安定,治安情况良好,多次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
陶家村 |
陶家村位于前所街道前川公路中段,公路贯穿村中心,74省道横贯村地段,陶家村地处优越,交通便捷,是前所街道经济较发展的主要村之一,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0亩,总人口1913人,508户,其中有党员40名,均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有大中小型眼镜企业52家,外来暂住人口1380人,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建有43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被评为“浙江省级俱乐部”,“省小康体育村”,“椒江区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村”等称号 |
外西村 |
外西村位于椒江区前所街道中部,74省道经村而过,椒江二桥连接线处。全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250户,910人,党员28人。村域面积450亩,耕地面积380亩。村里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全村已完成公路硬化,绿化2.5公里。经济以商为主、以农为辅,全村半数以上外出经商。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村内无乱搭、乱建、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例,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7%以上。近年来,外西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念,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经济建设、乡村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带领村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陈岙村 |
前所街道陈岙村位于椒江北岸,东边与临海市杜桥镇接壤,西与椒江区章安街道毗邻,全村总人口1252人,总户数387户,耕地面积521亩(其中水田420亩,旱地101亩),劳动力868人,其中男485人,女383人,有10个生产小组,全村党员32人,全村总面积0.09984平方公里,由75省道横穿村内,村庄交通便利,村级道路良好,有一处凉亭48平方米,有篮球场一个300平方米,有图书室四间120平方,1800余册书,娱乐中心五间二层楼房440平方,娱乐露天场地520平方,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农田水利设施环绕全村,拥有山塘,椒北南渠河流穿过村庄,有淡水养鱼场3处25000平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环保意识强。 |
新殿村 |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新殿村位于椒江区北岸,前所街道东南角,台电以东,前川公路南面。村里共有村民580户,总人口2162人,16个村民小组。劳动力1592人,人均收入9486元。新殿村拥有船舶制造、眼镜、家具等产业,农业以种植毛豆西兰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外人员众多,约有600多人在外经商办实业。新殿村共有党员53人,党支部成员5人,其中书记陈守欢,副书记李欠飞,支委李岳明、李供飞、杨世伟;村民代表共有37人,村委会成员4人,主任李欠飞,委员李欠计、李朝阳。新殿村干部集体办公日定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二,村党员学习日定为每月5日下午。近年来,新殿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庄面貌得到全面改观。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全面实施“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改观。新殿村2007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大树岙村 |
大树岙村位于75省道边,大树岙村共有人口654人,有8个村民小组,共有195户,耕地面积250亩左右,劳动力约有350左右,人均收入8156元,村两委成员职数7人,党支部成员3人,其中书记王恩兴,支委王振、王林顺,共有党员21人。村委会成员4人,其中村民主任王卫东,委员王善兴、王昌保、王荷花,村民代表共32人。大树岙村干部集体办公日是于每星期三,村党员学习日定于每月8日。大树岙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组织健全,村庄建设搞得有目共睹,变化很大。道路全面硬化,河道两岸全面砌石,并进行了绿化,栽上花木受到广大村民一致好评。财务管理方面比较规范,把钱用到实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日前村集体经济存款还有160万左右,这样有力地保障村里集体事业开拓和发展,进一步得到更加完善。但目前重要一点还有一部分村民急需建房,所以也是大树岙村的一件大事。 |
新民村 |
新民村地处椒江北岸,与椒江城区隔江相望,83省道线贯穿整个村部 |
下徐村 |
前所街道下徐村位于椒江北岸,毗邻椒江二桥,东靠二桥连接线,西临疏港大道,疏港大道西侧山林环抱,前川路穿村而过,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村东边有4公里多长前所东边支河,为村民生产、生活和灌溉提供了方便,南边与椒江村接壤,北与上徐相连。总人口1539人,耕地300多亩,山林400多亩。2014年人均年收入9820元。村主要产业:农业、眼镜制造业和服务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务农和经商办企业。村主要私营企业为眼镜加工业,农业以种植蔬菜,粮食,水果为主。近年来,辖区内有:上市企业信质电机有限公司,220KV变电所,椒江二桥连接线和疏港大道。2015年9月起村民陆续参加了失土农民养老保险。目前下徐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35亩村留地开发有序推进,建成了一个文化广场。全村主次道路进行了硬化,新建了一个综合市场,河道得到了净化,边上安装了隔离栏和水泥通道。村民文化体育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正朝着城市化方向快速发展。 |
王礁村 |
王礁村位于椒江东大门,毗邻临海东部园区,南靠椒江出海口,前川路、74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王礁村驻地下礁贝自然村,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1个党支部,83名党员,2665人。建国初分王家、礁贝两个村。1956年合作化时,由妥桥、王家、下洋屋、新殿、东堂、胡家6个自然村联合组建六联高级社。1958年大跃进时称六联生产队。1961年体制下放时,从六联大队分出,由王家、礁贝两个村联合,取首字称王礁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时改王礁村村民委员会。辖下礁贝、上礁贝、叶家、王家4个自然村。下礁贝,相传该地有三块礁石,分别称大礁、二礁、三礁,因村民居住在大礁背后,故称下礁贝。上礁贝,村民聚居在大礁的上背面,与下礁村相对,故称上礁贝。王家,村民以王姓居多。叶家,村民以叶姓居多。目前,村级康庄路网已完成65%以上,三级管网改造已完成,新农村电气化正在改造中,曾多次被评为街道平安村。党建工作、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清洁家园等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
妥桥村 |
妥桥村是前所街道管辖的自然村,全村总住户数664户,总人口2470人。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其中老年人为419人,有劳动力的为1450人。2014年人均收入为10400元。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河道砌石,村内道路整治等等工作,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化。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村容村貌。 |
前所村 |
前所村位于椒江北岸,是前所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前所东、北环山,与椒江村、下徐村、陈岙村、章安杨司村和谢张村接壤;南与台州中心城区隔江相望、西接下浦村;村北75省道穿越而过。境内有台州发电厂等大型企业。全村总户数970户,2591人、18个村民小组、101名正式党员、农民人均年收入10681元。2008年以来,前所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打造生态文明居住环境为着重点。村“立改套”工程进展顺利,农民公园商业街商铺,农贸市场、前所车站、村实业大楼建成使用。今天的前所,已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前所村陆江交通便捷,人文底蕴深厚,境内有传盛千年香火的崇梵寺,有明抗倭古城遗址和烽火台。前所历属浙东南咽喉,海防要塞,皆控扼要害。明洪武二十八年建,设千户所。前所城为信国公汤和与明威将军方鸣负责修筑。清顺治八年,因防南明王郑成功活动被迫迁海,前所改设台塞。清雍正十三年,城内设立前所巡检司署。同治十三年前所设露天炮台一坐,与海门珠炮台对峙。古城依山傍水,街巷起伏,地势险要。今前中路和建电路边上的台电排水沟就是当年护城河是,南门段后填塞改建为今天的前中路。前所城至今只有北段凤凰山上仍有部分残存基石,以及柴行街西门处,唯一仅存的一小段明代城垣。 |
椒江村 |
椒江村地处前所街道南侧,与主城区隔江相望,全村陆域面积0.9平方公里,总人口1057人。2014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469元。近年来,椒江村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康居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清洁工程和文明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联村联网道路硬化、电气化改造、农民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了清洁家园长效保洁机制,先后荣获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台州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随着市、区“主攻沿海、跨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椒江二桥、74省道南延椒江段的建成和沿江大道的快速推进,椒江村在椒北的交通枢纽优势正日益显现,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椒江靓丽北大门正逢其时。 |
横蒋村 |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横蒋村位于椒江区北岸,前所街道东北角与临海市杜桥镇交界。村里共有村民352户,总人口1232人,14个村民小组。劳动力805人,人均收入9496元。横蒋村拥有眼镜、家具等产业,农业以种植水稻、菜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外人员众多,约有350多人在外经商办实业。横蒋村共有党员30人,党支部成员3人,其中书记蒋依锁,副书记蒋兆安,支委蒋开红;村民代表共有52人,村委会成员3人,主任蒋兆安,委员蒋灯福、李晓红。横蒋村干部集体办公日定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二,村党员学习日定为每月5日下午。近年来,横蒋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庄面貌得到全面改观。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全面实施“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改观。 |
隔桥村 |
隔桥村共216户,人口731人,其中劳动力424个,全村耕地196亩,分8个村民小组,人均收入800元左右,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经商、打工,村内集体经济薄弱,共有党员20人某党支部书记杨亦春目前,村内道路硬化区正在施工 |
下西村 |
下西村位于前所街道沿海片的中心,前川公路和沿汾公路的交叉口。村庄面积172亩,耕地373亩,全村总户数296户1054人。8个村民小组,22名正式中共党员。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68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6.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429元。2011年以来,下西村通过中心村培育创建工作的契机,积极推进道路硬化、农村电气化改造、污水处理、改水改厕、清洁家园、村庄绿化等工作,村级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室、老年公寓、农民文化公园以及农民信箱和远程教育也进行了配套,村庄面貌和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