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黄岩区 >> 院桥镇 >> 下店头村

下店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店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店头村简介

  下店头村位于院桥镇北侧,院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依山傍水,是院桥镇的北大门。全村总人口800人,全村总面积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45亩。村内劳动力主要从事工商贸经营,80%以上的从事二、三产业,村集体收入年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曾经的下店头村“脏乱差”,全村众志成城搞建设,实现道路硬化400㎡、河道浚疏500m、河岸砌石600m,设置路灯60盏、垃圾箱近30个。下店头村对卫生十分注重,积极处理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内建公厕一座,卫生改厕率达100%,配保洁员二名,每天对全村垃圾进行打扫和清理,村内所有空地和路旁栽种花和绿色苗木5000多株,地面植草2000多㎡,定期打捞河面飘浮物,实现村屯四周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小区化,取得了“路宽、水清、灯明、村绿、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03107 318000 -- 查看 下店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店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店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胡家桥村

  胡家桥村位于院桥镇东部,总人口703人,共201户,两委成员6人,党员18人,村民代表12人,外出人口82人,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年人均收入1万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80亩,旱地34亩,山林面积260亩。并有18家企业注入本村,年产值达8000万元。本村先后荣获台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黄岩区党建示范村、先锋工程“五好”村、先进文明村等称号。  

秀岭村

  秀岭村共有居民145户,总人口980人,耕地面积1558.9亩,其中水田858.9亩,旱地700亩,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6583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81万元,工业总收入191668万元,三产总收入3465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78.5万元,人均纯收入23170元。   

雅里村

  雅里村位于院桥镇西中心,是院桥镇镇西办事处所在地,离院桥镇2.5公里,东靠河头村,西与新上蒋村相邻,北与苏楼村为界。全村共有203户,总人口为663人,党组织健全,共有党员20名。村级组织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有序。全村粮田共336.70亩,山林共511.70亩,共有五个生产组,主要种植水稻、杨梅、柑橘、枇杷等农作物,年人均收入8000元。    雅里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早在解放时期,-曾经进驻过我村,受他们的影响我村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虽说过了几十年,可-生活过的痕迹还是可以看到的,一些他们建造的房屋还存在着。由于有着文化的熏陶,村民都相对比较淳朴,大部分都能配合村干部的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在06年时对垃圾填埋点进行处理,并修建了环卫设施;新建树桥头“桥”一座;修建长300米,宽3米的下洋田路;全村的主干道也实施硬化,为村民创造走路条件,做到路两边绿化,使路边的环境清洁。我村在村庄整治工作中,按照“围绕经济抓整治,抓好整治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开展轰轰烈烈的村庄整治行动,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标语等手段,大造舆论声势,以推行保洁制度,使公厕洁净,垃圾箱日产日清;以创建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契机,全面推进雅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实行月初干部接待日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改造,进一步完善雅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使雅里村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小康型示范村。   近几年,雅里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的村办公室也正在加快假设中。经过大家的努力,雅里村会更加蒸蒸日上。  

沙门店村

  沙门店村总人口达1160人,辖九个村民小组,分五个自然村居住。本村地处院桥镇人民路东端,十路路贯穿而过,十字河道隔开自然村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但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农田基本建投资等其他费用逐年增多,集体资金不多!    沙门店村全体上下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新农村,特别注重新农村建设,村里条条都是水泥道路,有文体具乐部,有四个活动健身场地,电网改造,污水处理池等等,各个项目都紧围着新农村建设这个目标!    沙门店村两委是一个非常团结,为村民做实事的领导班子,他们都是本着对村里负责和对村民负责的原则来做事的,对村里的事情总是听取大家的意见,有商有量。    沙门店村的党组织是一个非常具有组织性、纪律性、觉悟性的组织,不管是每个月的党员学习日还是每次的重要远程教育播放时,都组织党员进行认真学习。同时村里每次发生重大事情时党员总会冲到第一线,做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   

横泾前岸村

  横泾前岸地处院路路南侧,是院桥镇新区规划的重点地段,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335户989人,村里房屋密集、道路狭窄,村貌较为破旧,与日益发展的城区新面貌极不协调,全村旧房建筑面积为2.5万多平方米,,旧村改造迫在眉睫,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相关部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和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即将启动实施旧村改造工程。  

桐村村

  桐村村位于院桥镇鉴洋湖流域,东有广化寺,南对鸡龙山,背靠绵延不断的青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院桥至路桥一级公路穿村而过,并在村口设有道口;连接院桥集镇和螺洋集镇的村级公路实现道路硬化,交通优势明显。农民集中居住在三个自然村:上保,下保,田洋屋。户籍人数1044人,318户。耕地面积617亩,林地534亩。当地民风朴实,村民热情好客。   果蔗和荸荠是桐村村两大特色农业。桐村蔗农经过几十年的种植,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种植、保存方法,种出的果蔗个粗、节长,口感松脆、清甜;同样有几十年种植经验的荸荠,以形圆、色亮、个匀、渣少、清甜为特色。两种水果在当地都非常有名,近年更是成为春节送礼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6位村民合作成立了荸荠合作社,主营荸荠和果蔗的种植销售。   近年来,桐村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强道路硬化、村庄保洁、农房新居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建设,形成了村庄环境卫生、村民出行方便、农业特色明显的格局。另一方面,两班子积极引导村民开展非农经济建设,进一步招商引资,壮大村集体资产。目前桐村村主要有文具企业、鞋帽加工企业6家。   

下山头村

  下山头村位于黄岩区院桥镇镇东片,省一级公路穿村而过。村庄分为四个部分:下山头,上岙,岙里,楼里。总人数一共人,370户,人均年收入7900元/年。   

三友村

  三友村地处院桥镇东北角,现有人口共计1004人,总户数303户,良田450亩,山905亩。年人均收入5500元,现有工艺品厂二家,服装厂一家。   我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共有党员29名,村两委团结,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开展。   

新上蒋村

  新上蒋地处院桥镇西部,由上蒋、凤凰、兰田三个自然村组成,南面是远近闻名的秀岭水库,北邻苏楼村,西面紧挨左任新村,东与原秀岭乡政府所驻地接壤。全村共有208户,总人口为916人,村组织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有序,村内有区级蔬菜基地250亩,农民除种植蔬菜外,主要以皮鞋、木制工艺品、木箱、锉木加工为主。  

苏楼村

  全村312户,农业人口1456人,非农及外来人口500余人。村内有工业企业13家,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270万元。苏楼村广大农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群策群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办企业、搞流通、建大棚、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为把城山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后宅村

  后宅村地处黄岩东南的平原地区,距城约八公里,东接前宅村和下店头村,南临黄沙公路与上桥村相邻,西界泾南村,北连水家洋村。村内有一条U字形车路,两端向南延伸连接黄沙公路。村庄四面环水,环村河北通南官河,船只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捷。   

岙里街村

  岙里街村总人口1207人,其中男633人,女574人,总户数404人,8个生产队,一个行政村;山林总面积3749.9亩,耕地面积800亩;党支部3人,村委会4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23人。积极创造条件朝新农村方向发展,争取本届任期内引进一家企业,改变村办公楼,做到路旁两边绿树成荫,环境清洁。  

横泾后岸村

  横泾后岸村位于“院路”路两侧,是院桥镇新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全村345户,户籍人口1096人。07年始,我村进行农房改造,新建A、B、C三个居民小区,实现村庄管理小区化、居住环境园林化、生活设施现代化,同时盘活村集体留底,新增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元,实行村民口粮供给制,出台了村级经济享受分配制度。09年,我村荣获重点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永乐村

  永乐村区域面积7.03平方公里,共有5个村民小组,213户农户,总人口1005人,耕地面积464亩,永乐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永乐村党委积极带领广大村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拼搏创业,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切实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院桥社区

  地处院桥镇中心,是镇政府所在地,东靠下抱居,南靠前庄居,西邻唐家桥村,北邻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便捷。本居共387户1189人,土地大部分被征用,目前尚有耕田30亩。以综合市场、房租收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居集体年总收入约110万元。此外,本居法人单位29个。目前居两班子成员共10名,实行坐班制,划分责任区片,充分收集和反馈社情民意。本居现有在册党员35名,村民小组长8名,村民代表16名。本居老街、学前街及院新西路等地方商铺林立,是院桥镇主要商贸地区。老街和幸福小区形成传统和现代的鲜明对比,本居将继续保持老街风貌,努力发展新区,立足传统,瞭望未来,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横林村

  横林村位于黄岩区院桥镇中心,“甬台温”高速公路南出口处,院(桥)沙(埠)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全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9亩,全村总有325户,总人口1079人,其中0党员36人。目前,村内工贸经营十分活跃,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   近年来,横林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累计投资700余万元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占地面积25多亩、欧式小康型别墅住宅区成为全区农民房改造的亮点;完成新区二纵四横的路面硬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全村电网整体改造达到省电气化示范村要求;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曾承办十二届全区农-动会和乒乓球赛。先后荣获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省市区级巾帼示范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王家岙村

  王家岙村是典型的自然村落,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亩,旱地30亩,山林400亩,全村257户800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相互配合,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结合本村实际,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文化建设,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四联村

  四联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又是一个有4个自然村组建的中心村,地处院桥镇西部,东邻对岙村,南接温岭市,西连秀岭村,北靠秀岭水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1765人,560户,0党员55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村庄,山多地少,耕地占669亩,山地占1000多亩,山林面积4255亩,水盘种植全村10多亩,主要是果树为主。近年来杨梅种植是上升趋势。  

前王村

     前王村位于院桥镇最北角,东接梁湖桥前村,南至泾南村,西交高桥街道下浦郑村,北靠南城新桥头村,距黄城6公里,院桥镇5公里。全村人口总户数220户,677人.耕地面积440.1亩,其中水田383.1亩,旱地23亩,水面16亩。各类果园66亩,山林面积16亩。民风纯朴,乡村整洁,路道笔直,老人和孩子生活其乐融融,生活在村里的村民互帮互助,生活安逸平和。   前王村原本是一个地域偏僻的穷村落,全村生活贫困,村集体经济赤字,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温饱尚且是个难题,医疗、卫生、养老、村庄建设等更无从谈起,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击不起半点涟漪。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前王村干部和群众秉着“敢创新善谋划,不怕苦不张扬”的精神,积极响应时代的步伐,瞄准工业发展,以白胶加工为突破口,创办了村集体企业——塑胶厂。前王村从此走上了亦工亦农、农工结合的道路。20多年来连续保持产值年均递增,税利年均增长。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的局面,后因业务等诸多因素,村集体企业落败,然村集体资产仍在,村集体收入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   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卫生、福利事业等蒸蒸日上,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前王村十分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村庄建设与生态环境一起抓,先后投入上万元资金实施村庄改造,致力建设农民乐园。全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   

泾南村

  泾南村位处院桥镇北大门的边缘地段,离城关7.2公里,靠近沈海高速,周边围绕坦桥村、前王村、后宅村。全村共906人,其中党员26人,全村水田总面积525亩,山林50亩,共有7个生产队。泾南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全村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工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五水共治”,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井头村

  井头村位于院桥镇西部,西邻西溪村,东邻秀岭村,南部与温岭市接壤,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全村现有人口1248人,共343户,其中党员有35人,党支部3人。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贡献的力量,并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努力,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村方向不断发展。  

中岙里村

  中岙里村总人口1796人,党员45人。山林面积1427亩,粮田面积1076亩。中岙里村山清水秀,人好,水美,盛产桃子,茅菜,红苕等农副产品,村内资源有含钾岩石,褐铁矿,珍珠岩,板钛矿,高岭岩,赤铁矿等矿物资源,黄岩甜乐甘蔗合作社,黄岩院桥伟德塑料厂等企业皆坐落于此。  

盈岙村

  盈岙村共有676人,207户,主要盛产黄绿苹果,橘子,生姜,酸橙,菠萝,脆甜,绿叶菜等农产品,有钛,赤铁矿,翡翠,铜,方解石等矿物资源。黄岩宏图卫浴制品厂等企业便坐落于此。  

山下村

  山下村位于院桥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五公里,坐落在鸡笼山脚下。全村总人口830人,共有251户。全村公厕保洁员各一名,做到垃圾每日打扫清运;村河道两岸砌石、河泥清理干净、水面无杂草、水清见底;村庄房前屋后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绿化率超过25%,村庄规划的重新编制,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下村于2009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牛极村

  牛极村坐落在镇东办事处的南面,西靠占堂村,东靠上岙村,北靠盈岙,胡家桥村为临。全村总人口1407人,党员40人,耕地面积784亩,旱地200亩,山林面积1150亩,以生产鞋帽为主。09年,牛极村党支部被评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鸡山村

  鸡山村位于院桥东部,坐落于鸡笼山脚下,北靠佛教名山鸡笼山,南面景色秀丽的鉴洋湖畔,东邻山头陈村,西壤胡家桥村,中间是院桥镇与路桥镇的交通要道,交通便捷,自然环境秀丽。全村总人口605人,160户,村主要经济来源以湖塘承包、农贸市场及村办企业筹集资金,村集体年收入130多万,村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达到千万元,人均年收入6500元。全村道路硬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村田铺设了三面光渠道800米,田边屋面排水道涵管1000多米,窨井28个,安装路灯32盏,安装率达到100%。村路两旁进行了绿化,新搭鱼肉市场场栅500平方米,解决了摊位混乱、路边摊的现象。村内建立公厕一座,彻底清除了竹筻粪坑垃圾,全村设8个垃圾箱,配3名专职环卫人员,实行动态保洁,清理全村垃圾及农贸市场市容卫生,养护村道四周绿化,督促全村的环境卫生,并订立村名公约,组织力量经常性检查全村环境卫生,持续稳定的保持村容风貌,构建了一个文明、富裕、活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09年,被评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下店头村

  下店头村位于院桥镇北侧,院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依山傍水,是院桥镇的北大门。全村总人口800人,全村总面积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45亩。村内劳动力主要从事工商贸经营,80%以上的从事二、三产业,村集体收入年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曾经的下店头村“脏乱差”,全村众志成城搞建设,实现道路硬化400㎡、河道浚疏500m、河岸砌石600m,设置路灯60盏、垃圾箱近30个。下店头村对卫生十分注重,积极处理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内建公厕一座,卫生改厕率达100%,配保洁员二名,每天对全村垃圾进行打扫和清理,村内所有空地和路旁栽种花和绿色苗木5000多株,地面植草2000多㎡,定期打捞河面飘浮物,实现村屯四周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小区化,取得了“路宽、水清、灯明、村绿、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水花村

  水花村位于院桥镇西南部,东靠甬台温高速公路,南接秀岭水库,西连水花、上蒋,北靠河头、唐家桥,所谓山清水秀,交通方便,环境优越,是广大开发商投资开发的好地方。   水花村总人口1642人,总户数575户,其中男849人,女793人,耕地面积960亩,山林面积1320亩,全村年收入10余万元。位于水花村的院桥水厂承担着为全镇六七万村民提供用水的重大任务。   水花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由于有着文化的熏陶,村民都相对比较淳朴,大部分都能配合村干部的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在06年时对垃圾填埋点进行处理,并修建了环卫设施;新建树桥头“桥”一座;修建长300米,宽3米的下洋田路;全村的主干道也实施硬化,为村民创造走路条件,做到路两边绿化,使路边的环境清洁。我村在村庄整治工作中,按照“围绕经济抓整治,抓好整治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开展轰轰烈烈的村庄整治行动,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标语等手段,大造舆论声势,以推行保洁制度,使公厕洁净,垃圾箱日产日清;以创建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契机,全面推进水花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实行月初干部接待日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改造,进一步完善水花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使水花村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小康型示范村。   近几年,水花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的村办公室也正在加快建设中。经过大家的努力,水花村会更加蒸蒸日上。   

梁湖桥村

  梁湖桥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为960人。全村耕地面积520亩,桔地50亩,村民人均收入1万余元。交通便利,临近十路线,周边村庄有大南阳村、王前村、水家洋村、下洋山村,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实干,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环境不断美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旧柱村

  旧柱村位于院桥镇的最西部,南接西溪村,东南部靠近西溪水库,村民生活用水充足,水质优良。东邻西合村,西北部与沙埠镇相邻,距离院桥镇中心6.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91户,329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旧柱村党组织健全,共有党员11人,村组织运行良好。村民勤劳朴素,收入主要以种养和劳务输出为主,质朴的民风给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星村

  红星村是由水淋头村和华屿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的新村。2015年11月,院桥镇根据黄岩区要求,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水淋头村和华屿村规模偏小,两村历史上曾为红星大队,同根同源,经村两村村名代表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将两村合并为一个村,取名红星村,并将村部设与原水淋头村村部。合并后的红星村位于院桥镇西北部,有村民344户,人口1262人,村域面积0.78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455平方千米。这次行政村合并为红星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村两委将带领全村人民以新的面貌奔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  

繁荣村

  院桥镇繁荣村地处美丽富饶的黄岩院桥跃龙山下,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院桥出口处2.5千米,离黄岩城区8公里。全村总面积0.96平方公里,总人口1510人,党员78人,外来人员1800多人,2014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繁荣村经济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工业兴村,以工哺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建立起繁荣四大功能区块:小康住宅区、拥有500多亩的工业园区、高效优质农业区、文化娱乐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步伐。村庄建设经过了二十年的努力,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卫生、福利事业蒸蒸日上,率先跨入了富裕村的行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村、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岩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村党总支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思想活动的活跃性、选择性、超前性明显增强,对村民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繁荣村根据实际,通过整合资源、设立多媒体教室、打造文体平台等途径,积极创建“村民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通过有序运行,“村民学校”已成为繁荣村农民劳动、生活之余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好去处,许多农民在“学校”中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  

店头街村

     店头街村位于院桥镇北侧,院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依山傍水,是院桥镇的北大门。全村总人口745人,党员20人。村内劳动力主要从事工商贸经营,80%以上的从事二、三产业,村集体收入年收入108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多元。村内建公厕一座,卫生改厕率达100%,卫生符合要求,配保洁员二名,每天对全村垃圾进行打扫和清理,村内所有空地和路旁栽种花和绿色苗木5000多株,地面植草2000多㎡,定期打捞河面飘浮物,实现村屯四周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小区化,取得了“路宽、水清、灯明、村绿、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09年,店头街村党支部被评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岙林村

  岙林村位于院桥镇北部,全村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前面高速公路横贯,后面一片山林,东边紧靠上洋,南邻华屿,西接下店,北与高桥三坦接壤,享有“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格局。全村共有182户、651人,共有5个生产队。岙林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全村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开展村庄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村里四大组织功能健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宣传、教育群众遵纪守法,树文明新风,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带领全村人民奔向全面小康。  

唐家桥村

  唐家桥村位于院桥镇域中部,镇区西南部,东靠院桥街居,西与河头村相邻,南与水花村为界。与镇区相距不到1公里,已被纳入院桥镇城镇总体规划镇区范围,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相当明显。至2011年底,唐家桥村共有310户,户籍人口1028人。村级组织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有序。全村粮田共303.20亩,山林共789.50亩,共有五个生产组,主要种植水稻、杨梅、柑橘、枇杷等农作物,年人均收入9000元。   唐家桥村位于平原地带,河泾水系发达,田园景色迷人,居住环境良好。主要河流为山水泾,山水泾为太湖山区洪水入金渭港的主要排水通道。唐家桥村农居空间布局比较紧凑,村内总体环境清静安逸,适宜承接镇区居住功能的外迁以及村庄内部住宅建设。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院西公路和院岙公路两条乡级道路,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入口不到1公里,通过东西向村内道路与县道院十路取得联系,进而与周边地块进行联系,路网发达,交通方便。    唐家桥村是“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在06年时对垃圾填埋点进行处理,并修建了环卫设施;修建总长8000米、遍布全村的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全村的主干道也实施硬化,为村民创造走路条件,做到路两边绿化,使路边的环境清洁。我村在村庄整治工作中,按照“围绕经济抓整治,抓好整治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开展轰轰烈烈的村庄整治行动,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标语等手段,大造舆论声势,以推行保洁制度,使公厕洁净,垃圾箱日产日清;以创建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契机,全面推进雅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实行月初干部接待日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改造,进一步完善唐家桥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使唐家桥村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小康型示范村。   近几年,唐家桥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的村办公室也正在加快假设中。经过大家的努力,唐家桥村会更加蒸蒸日上。  

前郑村

  院桥镇前郑村位于院桥镇二里半,院店路主干道东侧,全村1400余名村民,村两班子11人。   本村西北侧为前郑村新建的工业园区,与院店路、新秀路、前郑大道相邻,临近甬台温高速入口,崭新的厂房,便利的交通,成为前郑的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   村两委班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团结和协认真分析本村的优势,积极发展适应本村发展的新目标,从村民关心的水、路为起点,积极兴办各项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前郑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硬化村庄主干道,增设垃圾箱,对村庄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前郑村自三年前开展前郑村小区建设,2010年上半年为止已完成小区一、二期宅基地的落实、房屋主体建造,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中。2009年,村两班子将民生工程——自来水管改造提上议程,经工程规划、预算、报批、实施等, 2010年上半年该工程全面竣工,总投资40万元,切实改善了村民用水状况。   

水淋头村

  水淋头村位于院桥镇西北部,东依前宅村,南接镇中,西邻下店、华屿两村,北靠升上洋村,占地面积0.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6亩。全村共有219户746人,5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委员2人、党员22位,村委会委员4人,村民代表23人。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8200元。   本村依山傍水,居住条件优越,北、西、南三面皆有出村道路。近年来先后完成“新农村、新电力”改造工程和村庄及污水整治、村部办公大楼建设等重大项目,新建两个带有健身路径的综合性公园,村容村貌有了大幅度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目前,本村自来水管线改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本村拥有数量较多的中小个体、私营企业,其中塑料工艺品、废纸回收和加工、纸板印刷类企业发展较为迅速。水稻、番茄、西瓜等农作物皆有种植。此外,本村还是全镇乃至全区最早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试点的行政村之一,本村南面已是成片的番茄种植基地。   

上桥村

     上桥村共有270余户,总人口为1000人,其中外来人口90人,外出人口60人。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村内有2家企业,二轮土地承包到户面积520亩。上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全村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积极发展农业和工业,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五水共治”,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加大基础组织建设力度,党支部更加团结坚强,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下店头村特产大全




下店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