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黄岩区 >> 上郑乡 >> 蒋东岙村

蒋东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蒋东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蒋东岙村简介

  蒋东岙村位于台州黄岩上郑乡——黄岩最西端的乡,黄岩最大的河流永宁江就发源于此。我村位于黄岩铅锌矿脚下,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共241户,718人,境内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蒋东岙村山林面积2900亩,盛产毛竹。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700元;蒋东岙村森林覆盖率达80%,植被覆盖率90%,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质I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03201 318000 -- 查看 蒋东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蒋东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蒋东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坑口村

  坑口村位于上郑乡西部,由坑口和庙下两个自然村组成。黄岩区长潭水库主要支流黄岩溪流经本村。本村大部门建筑依水而建。上郑乡坑口村为纯山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6.8℃,极端最高38.1℃,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75.8毫米。耕地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水果类有枇杷、杨梅、猕猴桃等。 至2010年底,全村人口506人,耕地305亩(其中水田地53亩),山林1773亩,森林覆盖率为92%。   上郑乡坑口村水力资源丰富。据专家分析,上郑乡境内全长30多公里的黄岩溪流可开发10500多千瓦的电力,可建设五级电站。2002年,上郑乡党委、政府采取“政府牵头,乡村入股,招商引资,综合开发”的办法,对黄岩溪实施水电梯级电站开发,坑口村开始建造五级电站。经济发展采用传统农业。    由于坑口村位于西部,各种地理条件限制,全村大部分村民都以外出打工为主,实际在村人员大都以老人,小孩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但通过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坑口村每年对全村上交医疗保险人员进行贴补,确保全村村民能享受优惠的医疗保障。两委共同努力完成了村内主要道路建设和照明设施建设。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乌丝坑村

  乌丝坑村位于黄岩西部山区,宁溪镇里面,上郑乡中部(黄岩最西端的乡,黄岩最大的河流永宁江就发源于此),距黄岩城区50公里,宁(溪)上(郑)公路与上(郑)圣(堂)公路贯穿乡境中部,上郑至大寺基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由乌丝坑和恩里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83户,总人口566人,常住人口300人左右,耕地面积(水田)76亩,山地90亩,林地1840亩。全村共有0员23名。   乌丝坑村内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2385亩。乌丝坑村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覆盖率90%,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质I级。   本村以节日灯加工、打火机装配和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农业作物以杨梅、枇杷、柑橘、水蜜桃为主,有杨梅基地200余亩,枇杷基地300余亩。此外还盛产番薯,人均产量在500公斤以上。我村竹林面积十分丰富,毛竹,柏树,松树等树种占据了绝大多数,每年成竹产量吨以上,竹笋面积400多亩,每亩产量1000公斤。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607元。   乌丝坑村四面环山,自然条件差,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但是,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依靠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发展经济,群众致富为己任,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并成为黄岩区为数不多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明星村。   乌丝坑村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在2006年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安装上了路灯,道路两边做好了绿化,并且做到“路上无杂物,绿地无杂草”,使环境整治的群众覆盖面达85%以上。   

干坑村

  上郑乡干坑村地处黄岩西部山区的最西端。山场面积12816 亩,竹林面积1161 亩、 用材林7824亩、薪炭林3456 亩、 耕地378 亩。总人口880人,264户。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农副产品,串节日灯及外出打工为主。   近几年来,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上郑乡干坑村完成了毛竹低效林的改造,使每亩冬笋最高出笋量达到360公斤,平均每亩收入达2000元,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山区林农致富。村的来料加工产业以节日灯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问题。   

毛家村

毛家村  上郑乡毛家村三面环山,整个村庄被绿色包围。村内主干道路已基本硬化,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屋,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近年来,我村广大群众在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带领下,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方面着手,大家共同参与,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村级文化,培育农村新风,使毛家村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向前进。毛家村森林覆盖率达80%,植被覆盖率90%,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质I级。  

垟头庄村

  上郑乡垟头庄村三面环山,整个村庄被绿色包围。村内主干道路已基本硬化,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屋,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近年来,我村广大群众在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带领下,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方面着手,大家共同参与,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村级文化,培育农村新风,使毛家村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向前进。洋头村森林覆盖率达80%,植被覆盖率90%,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质I级。垟头庄村现有农业合作社一个,有紫莳药示范田40亩。  

蒋东岙村

  蒋东岙村位于台州黄岩上郑乡——黄岩最西端的乡,黄岩最大的河流永宁江就发源于此。我村位于黄岩铅锌矿脚下,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共241户,718人,境内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蒋东岙村山林面积2900亩,盛产毛竹。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700元;蒋东岙村森林覆盖率达80%,植被覆盖率90%,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质I级。   

石墩村

  石墩村坐落于上郑乡西部,距乡政府约2公里,全村山场面积1212亩,耕地面积 254亩,其中水田121亩,旱地133亩。全村共189户,现有常住人员589人,现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05人。石墩村以农业、加工业为支柱,其中农业以枇杷、水蜜桃、杨梅、蔬菜、水稻和花卉种植为主。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墩村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以科学管理促发展、促建设的路子。去年我村两委创办了台州市黄岩石墩枇杷合作社,建设了联合(文新、乌丝坑、石墩)三村的水果交易市场,注重品质使得我们的水果逐渐走向市场,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和先进性教育,健全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村两委联章联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起好示范,从而沟通、团结了干部群众,并以阅览室、黑板报等宣传形式,让群众了解党支部的发展思路。党支部与村委会团结合作,决策民主,透明度高,有关建设的重大决议都上墙公开征求村民意见,并组织“恳谈会”,让群众畅所欲言。同时我村党支部重视村干部后备力量的培养,依托村党员活动阵地,并且每隔几年选派村后备干部赴党学校大专班学习深造,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使干部的发展理念得到优化,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共建新农村。   我村两委团结,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开展。特别是在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拆除乱搭乱建、绿化美化村主街道等等,使山村面貌一新。   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同步推进。我村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建立了会员联系户制度,实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村民自治,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朝着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栗树坑村

  栗树坑村位于黄岩西部乡镇--上郑乡的西端。全村153户,457人,其中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全村拥有水田53亩,旱地219亩。山林面积广阔。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村经济状况较差,农业、林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在乡政府的领导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工作下,栗树坑村将抓住当前有利的惠农政策环境,加快村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和村庄的建设整治。   

下郑村

  下郑村是一个有着1071人口的大村,地处上郑乡东部。与山田,蒋东岙及横岭外相邻。有山地3600亩,田地400亩,19个承包组,40个村民代表,党员32人,村委成员6人,其中女委员1名。党支部5人。    经过第七届村委的努力,下郑村现今已经完成路灯建设,道路硬化,杨梅基地建设(600亩)。   第八届村委选举出来之后,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分工的,别非是把村委非开,只是为了明确责任,是分工不分家。    第八届村两班的主要难题是,蒋东岙的水渠,山林管理,采沙场,水毁大坝修复。   1. 蒋东岙水渠问题。由于蒋东岙修筑水坝,由于设计不理想,进水口被抬高,下郑村部分农田灌溉困难,村民反映强烈。需要由乡政府做中间人,与蒋东岙协商解决,由学金负责。   2. 山林问题。重中之重的工作。由于人手有限,管理不到位,至树木被偷严重,并群众反映强烈。但是目击者不愿意作笔录,无法取证,以至无法对滥砍滥伐者进行处罚。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要明确分工,加派人手,进行管理。   3. 沙场问题。由于沙场的采挖,对大桥及大坝构成威胁。村两班子多数人认为,在横岭外水坝之上,应该禁止其采砂行为。而村公路可以给其使用,但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公路损耗费。暂定为4万元。村两班上任后,要尽快着手实施。   4. 路面保洁工作。村形象工程。打扫村路面,保持村整洁,建设新农村形象。由胡国友负责。   

庙前村

  庙前村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内,湖州市德清县西部,筏头乡东北部。该村西南与筏头乡后坞、佛堂村相临,东靠莫干山镇,南与筏头乡筏头村接壤。距离德清县城武康镇16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10-550米,地势西、北、东部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村域中间有溪流经过处多为平坦的谷地,山地以海拔300米左右的低谷为主:有多条溪流从周围山地向中间主要溪流汇集。   全村有自然村5个,居住户数254户,人口1002;党员人数30人,10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8200元。村域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9亩、山林5869.3亩村庄建设总用地约18.72公顷。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48万元,村集体总资产19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3999元。   

大溪村

  大溪村位于黄岩西部上郑乡的偏远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距黄岩城区约60公里。省内罕见、台州最大的一个天然瀑布群“浙南第一瀑”的“黄岩大瀑布”风景区就在境内。全村共有302户927人,耕地496亩,山林面积17829亩。当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经济果林和劳务输出收入为主,村民长年外出经商、打工的有近360人,村民年人均收入6100元。村里无集体企业,集体经济主要依靠一座小型水电站的承包款收入,每年约3万元。2004年,台州市委组织部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到大溪后,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2006年,坐落在的黄岩大瀑布风景区正式对外营业,不但给大溪带来了可观的门票收入分红,而且带动了村里第三产业的发展,现在共有农家乐2家,各种土特产经营铺8家。大溪的明天会更美好!   

上郑村

  上郑村位于黄岩上郑乡,为上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黄岩溪自西向东流过,将分为上郑和隔水两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3371292㎡,耕地面积266.5亩,山林面积7684亩,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7户,本地总人口821人,其中党员24人。属于长潭水库库区范围,森林覆盖率90%以上,盛产枇杷、杨梅等水果。   以节日灯加工、打火机装配和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农业作物以杨梅、枇杷为主,有杨梅基地100余亩,枇杷基地200余亩。此外还盛产番薯,人均产量在500公斤以上。竹林面积十分丰富,毛竹,柏树,松树等树种占据了绝大多数,每年成竹产量吨以上,竹笋面积400多亩,每亩产量1000公斤。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6224元。   

文新村

  上郑乡文新村背靠大山,前依黄岩溪。全村123户,382人,分别居住在石墩、乌丝坑、山根、必儿文、张加洋。   文新村山地总面积3474亩,林地3033亩,其中毛竹1187亩,防护林549亩,果园185亩,水田63亩,旱地130亩。   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代表28人,党员12人,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4人,其中女委员1人。村内主干道路已基本硬化,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屋,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近年来,文新村广大群众在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带领下,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方面着手,大家共同参与,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村级文化,培育农村新风,使毛家村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向前进。文新森林覆盖率达80%,植被覆盖率90%,空气质量一级,地表水质I级。   

圣堂村

  圣堂村位于上郑乡西边面,距上郑乡5公里。全村共有229户720人,耕地面积534亩,山林面积4122亩。圣堂村不仅有景色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悠久的景色,而且拥有许多的革命遗址。1948年4月7日浙东台属"铁流’’部队和浙南括苍队在圣堂(农林村)胜利会师。1988年建立圣堂会师纪念碑及党史列室,圣堂成了爱国教育基地。2006年6月3日选址建在原来圣堂乡政府的浙东浙南两军会师纪念馆举行启动仪式。2008年4月16日,浙东浙南两军会师纪念馆建成开馆。   上郑乡圣堂村西南溪中的黄色石头“黄岩石”系黄岩之名来源,亦称“黄石枕流”,每逢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显得分外热闹。   这几年村干部一直在理思路,找方法。发展圣堂村集体经济,在整合村里资源时,村干部提出村里唯一可开发的土地还有一块——下平岗。下平岗位于圣堂村村后的山岗顶上,山顶平坦,面积有4-50余亩,还有一座庙宇在当地较有名气,要开发小平岗必须要造路,路基投入资金估算要150万左右,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下平岗路基工程已顺利完工,为圣堂村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下庙村

  上郑乡下庙村位于黄岩西部山区,全村地域开阔,山地多,耕地少。全村有人口928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和外出务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经济作物有杨梅、桃子,猕猴桃。距离乡政府7公里,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是一个人多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省级深山贫困村。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转变作风抓落实,党员带头树典型,开拓创新求突破,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员“创先争优”,狠抓支部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充发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支持和保障各组织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支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村党员遵纪守法,班子团结。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措施,“走出去”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盘活集体资源,建立猕猴桃基地,对李家山、晚岙岭300亩的土地进行流转种植猕猴桃,目前长势良好。   近几年,下庙村不断加大各项事业建设:①、完成了新农村电网改造,并对全村路灯进行了重新布局;③、村庄整治项目通过验收,建设生态公厕3只,清除露天粪坑25只,对村庄进行绿化,种植茶花、桂花、杨柳等绿化苗木200多株。②、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征缴工作,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④、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工作,使下庙村的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⑤、积极开展“平安乡镇”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治保调解职能,对民事纠纷及时进行调处,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群防群治。   

抱料村

     抱料村地处黄岩西部山区,与永嘉县相邻,2015年全村132户,总人口463人,其中18-55岁男性157人,18-55岁女性116人。全村房屋208间,其中2000年后新盖楼房26间,已审批8户12间;老屋基新建2户3间,在已经新建的4户中还有1间老屋末拆。2000年前老屋182间。其中有5户已经倒塌,无法入住;2012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人均收入6200元。党员11人。总面积10686亩,水田132亩,旱地176亩,耕地面积308亩。山林面积8737亩,其中:公益林2890亩,用材林5318亩,竹林529亩,2009年,充分发挥山场优势,在乡党委镇府、区林特局和西部扶贫委的帮助支持下,开发种植东魁杨梅600余亩。其中木回岗山块集中连片450余亩,15000余株。2015年通过上级部门和村自筹资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3.72公里的杨梅基地道路。2010年获的黄岩文明村,2011年获得先进基层党支部。2013年获得市级文明村。2013年低收入农户60户218人。2014年28户127人,15年余下4户脱贫。低保户2户6人。低保边缘户共5户21人。残疾6人。   

黄坦村

  上郑乡黄坦村位于黄岩西部,距离乡政府7公里,三面环山,环境优美。全村123户377人,村支部共有16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村民代表27名。拥有耕地面积53亩,山林面积3345亩,是一个人多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省级深山贫困村。   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和十七届三中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路线,带领全体党员、广大村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解放思想,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苦抓实干,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员“创先争优”,狠抓支部自身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充发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换届选举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共青团、妇联会、民兵连、老人协会等群众团体组织,支持和保障各组织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支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村党员遵纪守法,班子团结,得到了上级党委的一致好评。   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发展农副业生产,使全村经济得到了稳定增长。引进金银花种植项目,解决了黄坦村耕地荒芜现象,同时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东魁杨梅长势良好;柑桔黄龙病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全村250多男女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从事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不断增长。   近几年,黄坦村不断加大各项事业建设:①、争取了下余桥梁位置下移工作,方便了黄坦村民的出行;②、投资3万按装了路灯,使黄坦村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③、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征缴工作,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村民缴费进行适当贴;④、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工作,使黄坦村的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⑤、投资5万元建造了“生态公厕”;⑥、积极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治保调解职能,对民事纠纷及时进行调处,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群防群治。   

下余村

  下余村地处上郑乡西部山区,西临大溪村,北界黄坦村,东接坑口村,南面为栗树坑村,距离黄岩城区约60公里。永宁江源流——黄岩溪穿村而过。全村共有272户,843人。   下余村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少地的山区村,全村共有农田面积116亩,主要位于剩半洋。全村林业资源丰富,有各类林业用地5500余亩,还有100亩杨梅基地。几年来在上郑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村两委带领下,下余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剩半洋600米机耕路,650米枇杷基地操作道,一条30米长景观拦水坝,修建生态公厕一座。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下余村还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饮用水入户、村庄整治、生态公厕和农村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有效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不断美化提升。   

上皋坞村

  上皋坞村地处筏头乡东南面(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光明村和四联村合并而成),东与武康对河口村相邻,南与余杭黄湖镇交界,西靠筏头村和东沈村,北面为筏头村,桂委驻地与乡政府所在地相距3公里。村地域面积8.3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88.5亩、水田253.5亩、旱地35亩、毛竹山7566亩、小竹山1755亩、柴山2730.89亩;下设28个村民小组,截止2012年底,共有580户村民, 人口数为1858人,其中劳动力1190名;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2名,其中女性党员7人。全村现有个私企业5家,村级组织阵地办公场所60平方米。以毛竹、毛料、茶叶为主导产业,生态环保,环境优良。据2012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869万元,农民所得额32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798元。于2013年正式创建和美家园建设。  


蒋东岙村特产大全




蒋东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