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黄岩区 >> 上垟乡 >> 莆田村

莆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莆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莆田村简介

莆田村  莆田村位于长潭水库上游,上垟乡集镇范围,乡政府驻地,上垟车站设在我村。县道百王线及乡南北主干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兰田、度面两个自然村和莆新高山移民小区,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95人(其中外村居住91户,300人),劳动力总数517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2325元,其中1500地以下的115户,241人,1500-2500元有165户,553人,有低保户12户,低保边缘6户,五保及“三无人员”6人。全村有党员44人,村民代表40人,两委成员8人。全村有农田372亩,土地41亩,山林995亩。本村现有东魁杨梅基地500亩,翠冠梨基地250亩,是村里主要产业,大多村民均以种植水稻为主,劳务输出285人。
  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元,总支出60000元左右,主要是办公费用10000元,干部误工40000元,其它支出10000元,支出资金主要来源于扶贫单位。
  莆田村荣获“2003年度选进治安巡逻队三等奖”、“2005年度先进治保调解委员会”、“2006年度先进治保调解委员会”、“2006年度村庄整治合格村”、“2010年度先进治保调解委员会”,同时被评为“学习型家庭示范点”、“六好村(社区)”。
  我村主干道已硬化,电力、广播电视、电信等设施比较完善,村建自来水塔基本解决了本村及乡政府等单位的用水,莆新高山移民小区二期也已投入使用,并成为上垟乡第一幢立改套高山移多小区,成为上垟集镇的一个亮点。莆田村2012年96%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农户参加了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45周岁上村民8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莆田村老年星光之家为村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和学习场所,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为莆田村一年一度的文化节。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03204 318000 -- 查看 莆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莆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莆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董岙村

  董岙村坐落在长潭水库北湖岸线上,位于上垟乡北部,距乡政府8公里。自2015年11月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原先的后园村、日溪村、西山下村并入董岙村,共有6个自然村,共有254户,639人,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亩,紧靠长潭湖沿岸,风景优美,同时依靠长潭水库得天独厚的小气候环境,盛产黄岩蜜橘、温州蜜柑,一到橘子成熟的季节,游客可雅赏长潭湖美景,体验小气候蜜橘采摘之旅。07年通过村庄整治达到合格标准,电力、广播电视、电信等设施比较完善。近几年,致力于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民宿于一体的多功能美丽乡村,大力加强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庄环境。   

沈岙村

沈岙村  美丽而又有灵性的沈岙村……沈岙村隶属浙江省211个欠发达乡镇之一的台州市黄岩区上垟乡,距黄岩城区46公里。沈岙村位于台州200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源——长潭水库的南岸,四面环山,距上垟乡政府所在地约1.1公里,村内主干道均已实现硬化,交通便利。沈岙村由11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有3个自然村位于海拔350米以上的高山上,辖有26个村民小组、653户1695人,现有耕地面积633亩,山地面积116亩,山林总面积5150亩,其中笋竹面积3000亩,杨梅200亩,枇杷150亩,黄桃200亩。受保护水源政策的限制辖区内难以发展二三产业,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小水果和笋竹为主,属于山区纯农业村。  

象岙村

象岙村  象岙村坐落于上垟乡东部,东临岭脚村,西接白沙园、西洋村,距上垟乡政府4公里。村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现有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625户农户,总人口1803人,常住人口979人,农田面积398.5亩,山林面积7000亩,是上垟乡第一大村。象岙村以农业、加工业为支柱,其中农业以蔬菜、水稻和花卉种植为主。2011年象岙村人均收入为4678元,村民们外出种植西瓜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扶贫项目落实方面,完成11.8公里水泥路建设、43.66万平方米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开设西部绿色无公害食用油加工场;逐步开展象岙村三期饮用水工程(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投资100多万)。在加强村基础设施方面,建造1000米河道栅栏、一个村民纳凉点、建造一个公共厕所,2012年5月开始修建村级办公楼,修建设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    村两委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多次利用村民们闲暇时间上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动员育龄妇女按时做好三查工作。几年来象岙村三查率保持稳定。同时积极利用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形式宣传城乡医疗保险等各项新政策,2009年象岙参保为100%,2010年参保率为100%,2011年参保率为100%。    今年以来,我们村两委班子坚持党的各项制度不动摇,确保上级党委的政令畅通。下为村民服务,做到真心实意,村两委成员的影响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白沙园村

白沙园村  白沙园村全村有白沙园、东山、东阳、岙里和搪丘五个自然,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24,劳动力总数517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2325元,其中1500地以下的115户,241人,1500-2500元有165户,553人,有低保户12户,低保边缘6户,五保及“三无人员”6人。全村有党员39人,村民代表36人,两委成员9人。有农田372亩,土地41亩,山林995亩。东魁杨梅基地2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250亩,村民均以种植水稻为主,劳务输出780人。外出村民主要是种植大棚西瓜,已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我村主干道已硬化,2006年通过村庄整治达到合格标准,电力、广播电视、电信等设施比较完善,村建自来水塔基本解决了本村及乡政府等单位的用水,80%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农户参加了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村老年星光之家为村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和学习场所。   

下方村

  下方村位于上洋乡风景优美的长潭湖畔。村庄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内主要道路都已实现硬化,垃圾收集箱等环卫一体化设施齐全。下方村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从“美化、净化、亮化”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下吉村

  上下吉村(原称上下葛村)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的地方,是台州市的一个革命老区。地处长潭水库西南沿岸,上垟的西南不,距乡政府7-10公里,距黄岩城区5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余米,全村6.7平方公里。本村占地非常广阔,总面积达4791亩,其中山林面积达4378亩,水田有408亩,旱地185亩,绿地覆盖率非常高。全村有2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农户近420户,人口总数1180左右。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本村是上垟乡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村。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改村挖掘山区潜力,兴建高山果疏基地、上下吉水电站,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克服经济发展瓶劲,打造“红色基地+绿色基地”,发展农村经济。  

大岩村

  大岩村位于上垟乡东部,村庄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内主要道路都已实现硬化,公厕、垃圾收集箱等环卫一体化设施齐全。大岩村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从“美化、净化、亮化”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莆田村

莆田村  莆田村位于长潭水库上游,上垟乡集镇范围,乡政府驻地,上垟车站设在我村。县道百王线及乡南北主干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兰田、度面两个自然村和莆新高山移民小区,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95人(其中外村居住91户,300人),劳动力总数517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2325元,其中1500地以下的115户,241人,1500-2500元有165户,553人,有低保户12户,低保边缘6户,五保及“三无人员”6人。全村有党员44人,村民代表40人,两委成员8人。全村有农田372亩,土地41亩,山林995亩。本村现有东魁杨梅基地500亩,翠冠梨基地250亩,是村里主要产业,大多村民均以种植水稻为主,劳务输出285人。   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元,总支出60000元左右,主要是办公费用10000元,干部误工40000元,其它支出10000元,支出资金主要来源于扶贫单位。   莆田村荣获“2003年度选进治安巡逻队三等奖”、“2005年度先进治保调解委员会”、“2006年度先进治保调解委员会”、“2006年度村庄整治合格村”、“2010年度先进治保调解委员会”,同时被评为“学习型家庭示范点”、“六好村(社区)”。   我村主干道已硬化,电力、广播电视、电信等设施比较完善,村建自来水塔基本解决了本村及乡政府等单位的用水,莆新高山移民小区二期也已投入使用,并成为上垟乡第一幢立改套高山移多小区,成为上垟集镇的一个亮点。莆田村2012年96%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农户参加了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45周岁上村民8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莆田村老年星光之家为村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和学习场所,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为莆田村一年一度的文化节。   

前思岙村

  前思岙村是地质灾害村,距乡政府7公里,黄岩至乐清公路穿村而过。我村有1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06户,其中低保户17户,困难户28户,总人口626人,全村劳动力总385多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空白,主要来源扶贫款,用于黄前线县道公路建造土地征用的粮食赔偿。人均纯收入2200元,其中1500元以下的有126户,1500-2500元的有80户。   我村主干道已硬化,各自然村的主要支干道路均未硬化。村民住房大多为木结构楼房,村内已达到户户通电,有固定和移动电话120部,人畜用水主要来源为山水。30%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我村由于居住分散,半数村民未通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率为零。   我村有26户地质灾害户,已迁西洋居住,共84人。  

下堂山村

  下堂山村位于上垟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8.6公里,村域面积4.4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88户,总人口548人,常住人口125人,其中党员18人,村民代表人数30人。耕地面积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6亩,旱地100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山林面积4932亩,果园面积148亩。主要产业是毛竹、苦竹、紫莳药等,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种瓜等。   

黄杜岙村

  黄杜岙村位于上垟乡百王线沿线,距乡政府3公里路程,村域面积4.62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全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1户,总人口1065人,常住人口465人,其中党员45人,村民代表41人。耕地面积364亩,山林面积1020亩,果园面积76亩,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要产业。今年,新建了候车亭方便村民日常休息及候车。已列为2015年移民项目的新办公楼也在新建中,预计明年建成使用。黄杜岙村老办公楼,位于黄杜岙村西侧,坐北朝南,系二层七开间砖木结构楼房,该建筑始建于一九七一年,为农村集体化时期建筑。室内空间较大,用材硕大幼稚,建筑高近9米,体量要超过一般二层楼。采用传统的木砖结构建造,是一处典型的乡土建筑,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经济实力,是农村集体化时期的历史产物,已列为黄岩区物质文化遗产。   

毛岙村

  上垟乡毛岙村,距黄岩城区60公里,位于上垟乡南面高山上,与温州乐清交界,四面环山,海拔430多米,距上垟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毛岙溪穿村而过,流向温州。毛岙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辖有7个村民小组、122户326人。全村共有党员14人。现有耕地面积200多亩,山地面积300亩,山林总面积5000多亩,以种植杨梅和笋竹为主,属于山区纯农业村。毛岙村集体经济收入无,仅靠上级结对单位的扶贫帮助,做一些公益事业。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民以外出种瓜为主。村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现有台州首家娃娃鱼养殖基地。  

山主头村

  山主头村位于上洋乡的北面,南邻上洋村,东靠前岸,是上洋乡大村之一。距乡政府3公里,辖6个自然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7户,总人口1265人,其中党员54人,村民代表34人。耕地面积511亩。村民以外出种西瓜居多,一部分外出做生意,村里主要以农植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这几年村里进行了农网改造,改善了村民的用电情况。新建成了村综合大楼,方便了村民活动。西湖竹笋两用林现正在建设中。今年以来,通过不间断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卫生大扫除,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村两委班子坚持党的各项制度不动摇,确保上级党委的政令畅通。下为村民服务,做到办实事、做好事。   

上垟村

  上垟村位于黄岩西南部,长潭水库南岸,东界平田乡,南接乐清市福溪乡,西邻宁溪镇,北连北洋镇,距城区43公里。自11月份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先的前岸村并入上垟村,现上垟村由前街、后街、岩头山、前岸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住户519户,人口1638人。其中前岸自然村依山傍水,有长潭水库生态湿地一期位于此,该自然村正着手绿化等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不久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上垟乡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美丽乡村样板村。   由于地处长潭水库上游,发展适合的农业经济为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村风村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一是采取基地带动农户的模式,上垟村笋竹基地有望成为省级无公害果蔬基地,也培育出了一批依靠科学种植致富的能手,一些贫困户因此脱贫;二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杨梅基地,培育优良品种,种植东槐杨梅。抢抓机遇,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于05年编制了村庄规划,将建成一个中心社区和一个集聚点。我们抓住高山移民征迁机遇,于08年中旬高起点、高标准启动了高山移民小区这一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将一步到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同步上马,硬化区间道路,安装路灯,新村投入的资金将已达700多万元(不含农户建房费用)。目前我们正努力使新村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地方特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现代文明新社区。   

石库垟村

  石库垟村位于上垟乡南边,黄岩、乐清永嘉交界处,距乡政府约15公里,是上垟乡高山村之一,辖11个自然村。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全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62户,总人口447人,常住人口100人,其中党员17人,村民代表人数17人。耕地面积223亩,其中:水田面积182亩,旱地41亩,山林面积3062亩,笋竹面积500亩。因属于高山村,交通不便,村里经济发展受阻碍,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大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村老人居多,村集体收入薄弱,主要收入为扶贫款。   

西洋村

  西洋村位于上垟乡中部,长潭水库南岸,是原小坑乡政府所在地,距离乡政府3公里,与上垟村同为上垟乡的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党员40人,村民代表49人,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全村9个村民小组,406户,共1179人。注重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建设初具规模,“两横两纵”的村庄框架基本形成,卫生院、信用社、电管站、综合市场、公厕、垃圾收集箱等基础设施完善。重视村环境整治,通过开展清洁家园、五水共治等活动,全面提升村环境。   

岭脚村

  岭脚村坐落于上垟乡东部,东临大岩村,西接象岙村,距上垟乡政府5公里。村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现有6个村民小组,282户农户,总人口756人,常住人口317人,农田面积300亩,山林面积3500亩,是上垟乡中等村落。岭脚村以农业、加工业为支柱,其中农业以蔬菜、水稻和花卉种植为主。2010年岭脚村人均收入为1400元,村民们外出种植西瓜为主要收入来源。   2010年,岭脚村在上垟乡党委、人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一个特色花卉基地、一个总面积为30亩的西部绿色无公害铁皮枫斗种植基地。同时利用村干部们的私人人脉关系,帮助村民开展工艺品外加工业务,帮助村民们增收、创收。   在扶贫项目落实方面,完成8.2公里水泥路建设、30万平方米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开设西部绿色无公害铁皮枫斗加工场;逐步开展岭脚三期饮用水工程(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投资43多万)。在加强村基础设施方面,翻新一座崭新办公楼、建造一个公共厕所、建设了一个标准篮球场、更新全村100余盏路灯、农网改造、建设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   村两委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多次利用村民们闲暇时间上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动员育龄妇女按时做好三查工作。几年来岭脚村三查率保持稳定。同时积极利用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形式;宣传城乡医疗保险各项新政策,2009年象岙参保为79%。2010年参保率为81%。   今年以来,我们村两委班子坚持党的各项制度不动摇,确保上级党委的政令畅通。下为村民服务,做到真心实意,村两委成员的影响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莆田村特产大全




莆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