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岙村位于桐屿沿山一带,东临丁前村,北临盐岙村,南接东明村。全村共有223户744人,其中男性377人,女性367人,外来人口200多人。党员24人,村民代表21人。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万元。全村农田415亩,耕地388亩,山坡地300亩,山林980亩,果园200亩。
2005年下半年通过了区村庄整治验收,全村实现了100%亮化。并获得了以下荣誉称号:2002年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3年区级红旗单位、2003年和2004年街道先进集体、2005年区级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2006年区级文明村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04005 | 318000 | -- | 查看 杜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杜岙村 |
杜岙村位于桐屿沿山一带,东临丁前村,北临盐岙村,南接东明村。全村共有223户744人,其中男性377人,女性367人,外来人口200多人。党员24人,村民代表21人。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万元。全村农田415亩,耕地388亩,山坡地300亩,山林980亩,果园200亩。 2005年下半年通过了区村庄整治验收,全村实现了100%亮化。并获得了以下荣誉称号:2002年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3年区级红旗单位、2003年和2004年街道先进集体、2005年区级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2006年区级文明村等。 |
立新村 |
立新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东南面,104国道南侧,南邻吉利汽车城,北接恩泽医院,区域面积达0.3平方千米。目前本村共有695户,人口数达2674人。村设党总支,共有党员90人,村民代表72人。村集体收入在200万左右,主要来源是厂房出租。 本村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民住宅立改套,现村里分立地房和套房两个小区,两个小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电等配套齐全,道路已硬化,排污集中排放,小区内绿化休闲文化广场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
新保村 |
新保村位于桐屿街道东南面,东靠路桥主城区不到2公里,南接吉利汽车城,西连立新、勤丰两个村,北靠104国道线和南官河。桐杨路、财富大道、规划中的文化路、印山路穿镜而过,该村道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共有256户1054人,其中男性532人,女性522人。党员33人,村两班子战斗力较强。 该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厂房出租。现该村已实现了村内的2000米道路硬化。从1984年开始,该村就有一部分村民开始从事经营篷布生意,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篷布专业村的规模。 |
勤丰村 |
桐屿街道勤丰村地处财富大道两侧,桐屿街道中心小学和台州市恩泽医院落户该村,中国日用品商城迁建项目已启动,人口1146人,15个队组,325户,分鹏盛嘉苑和富通家园两个小区居住,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村综合大楼报批手续已办理完毕,即将开始动工兴建,村留用地农转用全部已报批,发展前景很好,村两委战斗力较强,200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村,获2007年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市级绿化村,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集体。 |
建设村 |
建设村位于桐屿街道办事处南面,紧临104国道线,东南面连接吉利汽车城,西接路桥塑胶产业基地。该村由9个队组组成,总人口1068人,目前外来人口租住在村里的约有150人。 近年来,由于桐屿的不断发展,该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建起了崭新的村办公大楼,对一些闲置地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目前村集体资产总数约160万元左右。目前该村有耕地597亩,南官河穿镜而过,村里实现了道路硬化、亮化。交通便利,人居环境条件较好,是今后小城镇开发的中心地段。 该村有正式党员30人,预备党员2人,有18名村民代表。村两班子战斗力强,团结协作,是一个勇于开拓创新和充满朝气的班子。近年来,在村两班子和全体的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该村连续三次被街道评为先进党支部,在2001年、2003年和2004年时被区评为人口与计生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2006年被区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 |
岙后村 |
岙后村近靠104国道线,南接山羊居,西靠徐洋村,北靠后洋金村,东靠高桥章村。全村总人口519人。2006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8万元,主要来源于厂房出租。 该村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组织建设非常健全。全村主干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村民前门道路也都实现了硬化,还建造了一座新桥,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在2006了通过了村庄整治、文化村和区示范性村的验收,并获得了区一级基层文化俱乐部的称号。 |
后洋金村 |
后洋金村南邻岙后村,东与高桥章村接壤,西靠东桐路,北接共和村。全村总人口是1144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49人。全村党员31人,预备党员2人,后备干部1人,党内活动正常,班子战斗力强。 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7万元,其中河塘收入1万元。大部分村民以从事农业为主,少数种植经济作物,闲时劳务输出。该村主干道路已全部硬化,部分道路也已亮化。 近几年来该村曾荣获综治先进单位、抗灾抢险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
新山村 |
新山村位于桐屿街道东部,东邻路北街道,南邻高桥章村,西邻共和、白墙、后洋金村,北接新龙岙村。全村总户数是158户,共有543人,其中男性274人,女性269人。 2006年度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91.1万元,主要来源于村部出租收入。村集体资产总额为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49人。全村产业分布主要为:一产占60%,二产占20%,三产占20%。 该村村委3人,支委3人,共有党员14名,预备党员2名,队组长11人,团员12人,老人共85人。 村内基本农田面积为336亩,耕地面积340亩,自留地35亩,山林面积192亩,果园面积295亩,河塘面积60亩。通过村庄整治,村内道路已硬化3500米,并在1200的主干道路上实现了路灯亮化,建起了7个定点垃圾堆放处。村民饮用水一部分靠本村水库,一部分靠自来水。 新山村称得上是一个“葡萄村”,该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左右,种植葡萄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75%左右。 |
新龙岙村 |
新龙岙村位于桐屿东部,全村总人口494人,总户数149户,共分8个队组。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40万元。 全村基本农田面积240亩,耕地面积247亩,山坡地面积和山林面积953亩,果园280亩,河塘50亩。村庄整治达区二类整治村标准,道路硬化170米并已实现亮化。 村两委共5人,全村党员22人,预备党员1人。村两委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曾获得2006年度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和计划生育特大贡献奖。 |
白墙村 |
白墙村位于桐屿街道东北角,东邻新龙岙村,西接共和村,背山面水,阳光充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全村共有4个小队,总户数131户,其中只有15户是本地居民,其余均是大中型水库建设的移民户。总人口429人,其中男性199人,女性230人,育龄妇女为131人,其中已婚的有100人,未婚的有31人。 该村集体总资产为54.02万元,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0.2万元,全部靠卖掉的4间村部房屋所得,再无其他收入。负债农村合作银行5万元,除了农业,没有其他产业分布,村民主要从事的职业为务农务工,主要收入也靠务农务工,2006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7360元。 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两委共有7名同志组成。村班子团结协作,尽心尽责。 白墙村有基本农田229亩,耕地面积达到241亩,山坡地有199亩,山林585亩,拥有各种果园341亩,其中枇杷105株,杨梅126株,柑橘50株。河塘3口。硬化的道路1400米,路灯17盏,2005年通过了区村庄整治验收。村民的饮用水源是在2003年和共和村共同投资120余万元建成的一口大水井,不过在天气持续干旱多天的时候还是会缺水。村里无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也没有小庙小庵。 农业为白墙村的全部产业,是桐屿唯一一个没有工厂企业的村居,未有半点污染,村居环境绿色环保,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充满乡村田园气息,为在城市中每天呼吸着汽车尾气的人们一大良好清肺养生之去处。 该村在近几年获得的各项荣誉情况有:2004年荣获抗台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先进村委会等称号。 |
共和村 |
共和村位于桐屿街道东北部,东至白墙村,北至丁前村,西靠桐东路,南至新山村。全村共有258户940人,其中男性481人,女性459人。全村两班子成员共6名,党员31人,其中正式党员28人,预备党员3人,村民代表16人,队组长8人。 该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有35万元左右。村内3支主干道路已硬化,亮化。在2003年时,该村投资了36万元,与白墙村一起合建了一口水井,使村民用上了纯净的饮用水。 该村曾获得2004年度街道先进党支部称号,在2006年时开展了村庄整治工程,并顺利通过了区里的验收。 |
丁前村 |
丁前村位于桐屿街道“绿心”控制区域内,是老共和乡政府所在地,共和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2006年全村总人口879人,281户,外来人口120多人。2006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17万元,村级集体资产500多万元,2006年全村村民总收入8646.9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402万元,农业收入130万元,产业机构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为7130元。 全村基本农田520亩,山坡地400多亩,果园194亩,河塘100多亩。全村村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村民全都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队里建有卫生保洁队伍。村内有集贸市场、农村合作银行、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该村两委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党支部班子3人,村委会班子3人,全村党员32人,预备党员2人。该村曾获得2006年度区级整治合格村、2006年度区二级示范性俱乐部称号。 |
埠头堂村 |
埠头堂村位于桐屿街道北部,东邻高峰村,西邻盐岙村,背面靠山。全村人口总数是1120人,其中男性590人。女性530人,全村总户数是335户,共有12个生产队。村两委6人,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队组长25人。 村级集体总资产为160万元,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为3.5万元,主要来源于房屋租赁,目前村集体经济负债120万元。 该村村干道路已全部硬化,路灯亮化,卫生保洁方面也有专人负责。 该村的特色是村内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主产枇杷、杨梅、食用菌等,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带领广大社员、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取得了突出成绩。 |
盐岙村 |
盐岙村地处台州环线以北沿山一带,台州“绿心”区块内,北面环山,环山公路穿镜而过。全村总户数250户,总人数837人,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村集体总资产50万元。全村共有28名党员,12名村民代表,6名队组长,3名后备干部。村两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较强。 该村村道已基本硬化,主干道长1400米,支干道路长3000米。全村无自来水,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自掘井水。在村两班子的带领下,该村于2002年被街道评为先进集体。 |
桐杨社区 |
桐屿街道桐杨居地处路桥城乡结合部,北临南官河,紧接104国道,财富大道,桐杨路穿境而过,水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桐屿街道集贸市场所在地。全居方圆0.5平方公里,总人口1016,308户,外来人口1000多人,共有9个村民小组,29名村民代表,32名党员。2014年集体经济达到900万,人均收入18000元,居资产总额2941万元。 桐杨居居委会成员7名,我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狠抓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我居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稳健、健康发展,先后被授予省级“民主村”、省级“文化村”、区全面小康示范建设五星“廉洁村”、区四级便民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 桐杨居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建经济强村、创和谐村居”这个总目标,以“强经济、强党建、重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为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经济发展保民生,以居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以群众路线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坚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促全居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居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和文体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目前辖区内共有2个篮球场、1个门球场、1个老年活动中心及200平方米的室内排练厅;成立了大鼓队、排舞队、太极拳队、门球队等,经常开展文体活动,为人民群众休闲活动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营造了热烈、健康的全民健身氛围。 |
小稠村 |
小稠村是“中国枇杷之乡”,位于路桥区西部,南面、西面与黄岩南城金寺堂村、横山头村相邻,104国道和正在建设的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区域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0亩,非耕地960亩,生态林地1250亩。全村总人口1854人,总户数520户,外来人口约780人,共有21个生产队。 该村有工业企业22家,家庭个体户31家,市政道路建筑施工班组25班。工业经济以摩托车、汽车、电动车配件制造、塑料日用品制造以及文化用品、五金、服装业等组成。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近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7678元。 该村班子组织建设健全,支委职数5人,村委职数5人,全村有52名党员,42名村民代表。基层组织建设、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健全,党员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发展党员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目前已完成全村道路全面硬化、亮化,道路两侧和民房前后基本绿化,完成全村排水排污管网铺设和建成污水处理净化池,环卫设施也比较完善正实现环卫一体化。同时已建好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多次承办区级及街道的文艺演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该村建有“路桥区桐屿枇杷观光园区”,曾先后接待过省、市、区等各级领导。目前,“特色村建设”工作思路已确定,并已编制“特色村建设”保护和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努力下,小稠村先后获得省级“新农村”、“小康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村”、“文明村”、“村庄整治示范达标村”、“农机化示范基地”以及区级“村庄整治达标村”等各种荣誉称号。 |
梁家村 |
梁家村东与凉溪村、西与民主村相连。全村总人口688人,其中男性363人,女性325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主要来源于社 会公益费。村里组织建设健全,两班子团结,战斗力强,能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村里的主干道路及村民门前屋后都已实现了道路硬 化,极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梁家村与杜岙村、立新村、新保村、勤丰村、建设村、岙后村、后洋金村、新山村、新龙岙村、白墙村、共和村、丁前村、埠头堂村、盐岙村、桐杨社区、小稠村、东明村、徐洋村、下庄卢村、坝头村、民主村、凉溪村、中后村、山羊村、高桥章村、坐应村、高峰村相邻。 |
东明村 |
东明村位于路桥区桐屿街道北面,东临杜岙村,西接凉溪村,背山面水。全村有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615人,耕地面积830亩。村党支部书记顾合根,村委会主任顾合新,村监会主任任周飞。2012年村集体收入45万左右,全村人均收入 8800元。2012年被评为桐屿街道城建土管工作先进集体。 |
徐洋村 |
徐洋村位于桐屿街北面1公里,距离104国道线1公里,东桐路直穿该村。南邻山羊居,北邻凉溪村,东邻岙后、后洋金村,有众河流穿镜而过。全村共有人口1452人,总户数394户。村里无集体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屋出租,每年有10万元左右。村民以从事外出经商、搞建筑、区内打工等为主。 在村两班子的领导和努力下,该村道路全面硬化,并获得“2004年区计生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先进集体”、“2005年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
下庄卢村 |
下庄卢村位于桐屿街道西南部,东与坐应村、山羊居接壤,南靠金岭头山脉,西与坝头村相邻,北与民主村、梁家村、徐洋村相邻,104国道线穿镜而过。全村总面积1.65平方千米,总人口491户1847人,下辖15个村民小组。是路桥塑胶产业基地做在地,从2000年至今全村有600多亩土地被征用。村民目前收入主要以打工和务农为主,2006人均纯收入63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并逐年增多,公益事业逐步健全,村间道路全面硬化、亮化、净化。全村饮用自来水,文化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村级组织建设比较健全,民间应急分队夜间巡逻队9人,长年坚持巡逻,全村外来人口1521人,对当地带来了活力。 |
坝头村 |
坝头村西与黄岩金寺堂交接,南与螺洋岙王相连,104国道、南官河穿村而过,建有新旧两道坝头闸。2006年全村总人口538人,总户数160户,由于在坝头工业园区落户企业近20家,该村外来务工人员有800多人,其中多数租住在本村。 200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主要来源于土地租赁。目前村集体总资产25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360元。该村两委成员6人,始终保持团结,工作齐心协力,战斗力强。全村正式党员21名,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22名,队组长11人。 2005年该村通过区整治村验收,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及亮化、净化、绿化的目标。并于2005年被评为区三级文化村 |
民主村 |
民主村位于桐屿街道西边,104国道北侧,台州市“绿心”区块内。原所辖民主、自由二个自然村,又统称“上山童”。解放后,人民群众过上自由、民主生活,故改为民主村。现有耕地面积769亩,果园826亩,山林面积1398亩。全村总人口2303人、619户,辖区有13个自然队,36个生产组,46名村民代表,81名党员。村两班子由10位组成,其中支委5名、村委5名,村级集体资产612万元。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3万元。村民主要收入以从事道路建筑施工、个体加工及第三产业服务等为主体。辖区内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3家,出租私房97家,公复场所16家。近年来,民主村党支部狠抓党务建设,打造了党建+平安建设的特色品牌,统筹平安建设和城乡发展,强化民主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
凉溪村 |
凉溪村位于桐屿西北部,北边靠山,东接东明村,南接坝头村,西接民主村。全村共有475户,1903人。凉溪村区域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山坡地面积950余亩,山面积1200亩,全村共有12个生产队,党员46名,村民代表22人,村干部8人。凉溪村有摩配、制冷设备等工业制造加工企业50余家,规模上企业5家。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7万元,全村人均经济纯收入1万元。 凉溪村是一个隐于山水之间的古老村落,也是一个即将面临整村拆迁的村庄。2016年,因飞龙湖建设全面启动全村改造,将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走在全村改造之前,结合其“山清水秀”的地理优势及实际特点,在建立党建示范点时,按照“立足实际,创建特色,提升整体”的工作思路,将其定位确定为“党建+美丽乡村”,在文化广场的基础上增设党建视窗等党建元素,并在文化礼堂内设立主题为“知党史,学村史”的“乡村记忆馆”,以“美”为中心着力打造原汁原味的凉溪味道,丰富了文化元素,增添了党建氛围,凸显了地方特色,曾在路桥区“三最”评选中被评为“最美活动场所”。这为桐屿在打造路桥“最有活力、最为美丽、最具标杆”的西部新城的道路上,明确了“党建带动村庄建设,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的方向,为桐屿打造“开发热土”上的党建提供了良好的样板。 |
中后村 |
中后村位于狮子山脚下,飞龙湖南面,南于丁前村相邻,北于高峰村交界。全村总人数1184人,全村有6个小队,总298户,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村集体资产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出租给村里的个体工商户。村民主要从事职业:针织品(羊毛衫)加工。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村两委人数共5人,两班子团结。近年来,中后村党支部狠抓党务工作,打造党建+美丽家园的品牌,在中后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维持着稳定的治安情况,路面越来越整洁,乡村建设的越来越好。 |
山羊村 |
山羊村简介 全村总人口1604人,409户,党员48名,村民代表47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460万元,主要为菜市场摊位费、门面租赁和厂房租赁收入。目前村两班子干部8人,支委5人,村委3人。整个班子团结协作较好。近几年,山羊居党支部通过狠抓党建工作,形成了党建+农贸菜市场建设的特色品牌,以党建工作为引导,合理规划菜市场布局,打造一个秩序井然、诚信经营、设施齐全的一流文明市场。 |
高桥章村 |
高桥章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东部,东与路北街道朱家村接壤,南临104国道线,西靠岙后村,北接后洋金村。全村共有229户917人,党员29人,村民代表27人。本届村两班子干部共7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全村农田面积570亩,山林15.5亩,果园50亩,河塘110亩。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42万元。. 高桥章村与杜岙村、立新村、新保村、勤丰村、建设村、岙后村、后洋金村、新山村、新龙岙村、白墙村、共和村、丁前村、埠头堂村、盐岙村、桐杨社区、小稠村、梁家村、东明村、徐洋村、下庄卢村、坝头村、民主村、凉溪村、中后村、山羊村、坐应村、高峰村相邻。 |
坐应村 |
坐应村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难免,紧靠104国道和南官河,西接桐屿塑胶产业基地,是路桥五六贸易新基地,桐杨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地狱面积0.546平方公里,总人口658人,155户,外来人口680多人,共有8个村貌小组,23名村民代表。2016年度计提经济收入达115万元,人均收入约10800元。正式党员40名,村两委共7人,两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强。. 坐应村为,与杜岙村、立新村、新保村、勤丰村、建设村、岙后村、后洋金村、新山村、新龙岙村、白墙村、共和村、丁前村、埠头堂村、盐岙村、桐杨社区、小稠村、梁家村、东明村、徐洋村、下庄卢村、坝头村、民主村、凉溪村、中后村、山羊村、高桥章村、高峰村相邻。 |
高峰村 |
高峰村位于桐屿北部,西临埠头堂村,南临中后村,东与椒江井马村相邻。该村总人口1676人,其中男性846人,女性830人。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于土地租赁(包括罐头厂和汽校出租等)。村民主要以从事种植业、服装羊毛衫加工和外出经商打工为主。该村支委有3人,党员33人,村民代表32人,下分10个队组。全村主干道路已硬化,但无自来水和路灯,无村民活动场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