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龙头社区是大麦屿开发区的中心社区。东起南洋制药厂,南到兴中路,西至大麦屿桥,北与新塘村接壤,面积约1.5平方公里,陈屿的主要交通大道兴港路横贯全区,是玉环至温州客运班车的必经之路,西临大麦屿港区,全社区现有常住人口4500人,户数1250户,户籍人口750户,2250人,外加流动人口约6000人,企业60多家,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城镇建设的需要,全区大批土地被征用,以及大量外地移民迁入,全区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
社区设立党总支和居委会,原铁龙头村改制为铁龙头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许道善任董事长。将原铁龙头村的资产进行股份量化,把原来的村民变为股东,通过章程,年终进行股金分红。
社区党支部由书记游友清,付书记叶善豹、许道善,委员林培钦、许良东组成,下设四个支部即第一、二、三、四支部,各支部都开展正常的党 员活动,发展党员。
社区居委会由主任叶善豹,副主任陈光龙,居委黄陈平,委员徐崇周、徐阿小组成。
全社区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按月进行公示,并利用宣传和进行张贴宣传,社区建有社会宣传栏,计生宣传栏,财务公开栏、卫生宣传栏、综治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有关方针政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21003 | 318000 | -- | 查看 铁龙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铁龙头社区 |
铁龙头社区是大麦屿开发区的中心社区。东起南洋制药厂,南到兴中路,西至大麦屿桥,北与新塘村接壤,面积约1.5平方公里,陈屿的主要交通大道兴港路横贯全区,是玉环至温州客运班车的必经之路,西临大麦屿港区,全社区现有常住人口4500人,户数1250户,户籍人口750户,2250人,外加流动人口约6000人,企业60多家,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城镇建设的需要,全区大批土地被征用,以及大量外地移民迁入,全区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 社区设立党总支和居委会,原铁龙头村改制为铁龙头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许道善任董事长。将原铁龙头村的资产进行股份量化,把原来的村民变为股东,通过章程,年终进行股金分红。 社区党支部由书记游友清,付书记叶善豹、许道善,委员林培钦、许良东组成,下设四个支部即第一、二、三、四支部,各支部都开展正常的党 员活动,发展党员。 社区居委会由主任叶善豹,副主任陈光龙,居委黄陈平,委员徐崇周、徐阿小组成。 全社区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按月进行公示,并利用宣传和进行张贴宣传,社区建有社会宣传栏,计生宣传栏,财务公开栏、卫生宣传栏、综治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有关方针政策。 |
龙山社区 |
龙山社区原名官司塘小区,1999年11月成立龙山居,2002年4月撤居建成社区,现有常住居民1184户、4162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该社区位于玉环大麦屿开发区城区所在地濒临国家一类口岸大麦屿天然良港,西北毗邻中直粮库和中央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玉环华能电厂,并素有“玉环西大门”之称。辖区周边环境优越,交通极为畅达。 龙山社区作为玉环县首批社区建设示范点,经济建设发展迅猛,社区内建成有大麦屿港台商城、兴中大厦商业娱乐城,以及近百家商业网点,社区基础设施齐全,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显著,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投资45元建成了供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公园,集资18万元设立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内有多功能厅、党员活动室、棋牌室等,并组建了太级拳、器乐、木兰扇、健身操等多支文体活动组织,另有医疗、治安、娱乐、宣教、环保、扶贫、科普、家教等,多支社会公益性志愿者队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龙山社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台州市文明社区、玉环县文明社区、玉环县先进集体、并荣获玉环县先进党支部,台州市三星级“新世纪书屋”、优秀妇代会、红旗社区妇联等先进集体。 |
刘园社区 |
刘园社区简介 刘园社区位于大麦屿经济开发区东侧地段,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总面积0.5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466人,户数1756户,外来人口4062人,是陈屿城区人口居住密集,经济繁荣发达的社区,本社区区城内大小街道穿插有8条,设部门6家,大小企业62家。2007年社会总产值3143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5268万元,第二产业116万元,第三产业605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982元。 刘园社区建于2002年4月,玉环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本社区组织机构,以党总支为领导核心,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52人,居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居委会下设6个片,26个居民小组。近几年来,刘园党总支,在班子共同努力下,先后被省、县、陈屿办事处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社区居委会、文明社区、县一级综治站、县十佳示范综治站、省级发展集体经济示范村、省级无-社区等荣誉称号。 刘园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发展约为5286万元。三大支柱企业:一、集体投资创办陈屿中心菜市场,整个市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经共同努力,2003年起至今本市场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续评定为二星级菜市场。二、刘园大厦壹座20间大楼,建筑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三、新建集体投资创办一所陈屿建材市场,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这三大产业,是刘园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支柱产业,现三大产业,年收入能达720万元。 近几年来,刘园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集体资产量化实行股份制取得了成功,每年度进行一次收益分配,设置三个股,按股份成比例,对村民进行股份分红,刘园股份制的改革已走在全省名列前茅。 我们坚信,刘园社区在县委、县政府,开发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经刘园社区三委的共同努力,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及刘园全体居民的大力支持,刘园社区的建设发展事业将会更上一层楼,走上新的辉煌。 |
双峰社区 |
双峰社区简介 双峰社区地处玉环县西大门大麦屿兴港中路,社区总面积13.75ha。2002年5月1日双峰社区在原有的双峰村,西居委员会,合并成立双峰社区。社区现有612户村民,常住人口2037人,外来人员4100人。社区产业结构如下:(一)、工业占24.8%(二)、商业点17%(三)农业占4% (四)运输业占8% (五)务工占46.2%。 2006年双峰社区被评为台州市科普先进社区,玉环县文明社区,玉环县先进团组织,县十佳基层党组织,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 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玉环县先进团组织,玉环县科协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台州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玉环县绿色社区,陈屿先进党支部。 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社区,始2005年成立社区综治工作站,组织专职巡逻队、帮教、监改,外来人口登记和网络化管理,并实现全社区视频监控等投入与工作开展,今年又设立了专门调解办公室,双峰综治工作站连续四年被评为县一级先进综治工作站。 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玉环文化的同时,规划好双峰文化公园建设,一期工程(双峰乐园)总投资35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全面提升了双峰社区文化事业建设大格局。卫生和绿化是我社区极为重视的事宜,在九峰路上原来的垃圾堆放点经过我社区两委班子的讨论,现已改建成今天的休闲小公园,并设立了各种健身器材,为居民娱乐健身提供方便和场所。 老龄工作生机勃勃,老龄委、关工委、老体委带领着双峰196名老年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老年文艺活动,多次参加县、市文艺演出,和积极参加全民体育比赛,多次得到县、市领导好评和奖励。 慈善基金会组织,为社区-的救助工作开展得到了保障,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孤、老、病、残等困难,-的救助工作,关工委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着,积极地开展工作,并在2006年喜获“全国敬老模范先进社区”荣誉称号。 双峰人勇立潮头的玉环精神,发挥优势、积极投身新一轮的发展和建设中去,“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例”,把双峰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 |
鲜迭社区 |
鲜迭社区坐落在玉环县的南面,地形三面环山,面临大海。地处瓯江港口,频临乐清湾,龙头山下与天然的大麦屿深水港十四公里海岸相接。居住面积仅为0.2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128人,1060户,其中外来人口122人,居住密度居全县之首。 鲜迭社区是一个历史性纯渔业地区。渔业是本地的主要产业。辖区内有一个海洋渔业公司和二个冷冻厂及织网厂,拥有钢质渔船43艘,渔业接鲜船1艘,总马力为12470,总吨位为4142。2007年渔业总产值2976万元,总产量为8516吨,集体收入为13万元。社区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 鲜迭是一个情义浓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东海之滨。她以历史美誉而闻名于玉环、温州。这里风景独特,依山傍水,金砂奇石待开发;这里是避暑胜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等创建,得天独厚的金沙滩更是创业者的黄金宝库;这里的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前面有机声隆隆千帆竞争,后面是马达声声,车马如龙;这里特产丰富,虾干、鳗鱼干、鱼干以美味闻名于玉环,特别是“龙头鱼干”(俗称风潺)更是闻名遐迩,逢年过节总是引得各地来客争相购买。这里是玉环县人民渔家乐的好地方。 鲜迭社区班子团结。2006年我社区被评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2007被评为社区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大麦屿开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集体收入增长,居民人均收入得到提高。 为适应现代化要求,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成功构建社区组织体系,推进社区服务风格化,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为把我社区建设成为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而努力奋斗! |
新园村 |
玉环县珠港镇新园村位于陈屿办事处东大门,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 近来年,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理论为指导,特别是党的-和“-”的重要思想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人为本,科技兴农,转变观念,找准致富路,发挥敢于拼搏精神,用汗水和心血书写了我村史册辉煌一页。2006掳我村经济总量为2.6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1亿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9%,第三产业产值2760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都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使原有314户1004人口的小村,集聚了外来民工2126多人,居住人口达到3100余人,现在一个以工业主导,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文化活跃,生活富裕的新园村正仰首阔步朝向更高台阶,更富裕的走上小康社会前进。 近年来,我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并被县委、县府、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二级综治工作站”、“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关工委”、“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示范村”“武装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
陈北村 |
陈北村是开发区建成村之一,位于陈屿隧道口右侧,小陈岙水库脚下,一面靠山,三面平壤,交通贯串全村,自然环境优美。 全村分陈家、李家2个自然片,9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人口254户,817人,外来人口1658人。村庄总面积0.9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10亩,其中水田面积70亩,旱地面积140亩。本村大小企业62家,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为:工业占82%、商业占4%、运输占2%、务工占10%。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228万元,工业总产值7429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2万元,人均纯收入9660元。 |
陡门头村 |
玉环县珠港镇斗门头村位于大麦屿开发区最北侧,隶属陈屿办事处管辖。全村由海脚片、中段、塘仔内三个自然片组成,现有耕地面积637亩,其中水田395亩,旱地242亩,辖19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417户1410人。中小企业8家,我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1)工业占15.3% 2)外出经商和本地商业占182% 3)农业占5.2% 4)运输业占7.4% 5)务工占33.2% 6)养殖业2.3%。经济状况,1)50万元以上收入家庭占0.8% 2)30万元收入家庭占1.4%, 3)20万元-10万元收入家庭占13.2% 4)5万元-8万元收入家庭占58.7%,5)2万元以下收入家庭占18%,困难户占0.4%,私人轿车38辆,平均11 户拥有一辆小轿车,农民均收入6762元,村集体总收入28万元,全村社会经济收入总额达4900万元。 近几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和谋利出发,注重社会经济、环境卫生、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已基本上把斗门头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富裕、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小康村。 斗门头村的发展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认可,近几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开发区工委和管委会授予“卫生示范村”、“县村民自治示范村”、“先进党支部”、“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征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环海村 |
环海村位于玉环县大麦屿经济开发区南端,依山傍海,海有自然深水良港为依托的优越地理环境,山有0浓浓青山绿水为伴的未开发休闲处女地,交通有环岛南路贯串全村,山与海相互映衬,整体环境优越,自然风景优美,风光无限。 村级组织:①村党支部的支委由3人组成:书记1人,委员2人,②村委会由5人组成,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2名,③建立建全共青团、妇联、计生、关老协等组织。全村党员26人,村民代表35人。 村级概况:该村分17个自然片,有395户,人口1580人,水田面积488亩,山地面积1560亩,滩涂1083亩,有河塘4条、有万吨级海岸线2000米,生态绿化面积达95%以上,空气新鲜宜人。山水纯洁益寿,居住条件适合理想,人均收入6000元,农村经济收入达8869万元,工业总产值1600万元,农业总产值1886万元。小区规划建设初具规模,有60%的高山移民住进了生活舒适的港南小区,并正在分步骤实现长远规划愿景。 产业结构:分别为农业占7%,渔业占31.5%,务工占35%,运输业占0.5%,商业服务业占26%,现有企业3家,大小汽车30余辆,大渔轮1对,大小渔船100余只。2007年一座四间五层新的现代村部办公大楼落成,这标志着环海村发展迈向了上新的台阶,产业由原来纯农、渔业全面转化为各类经济行业,并逐步向第三产业发展。 随着1509工程落户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环海村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繁荣、优美、文明的农村城市化这一目标,以跨越式的发展思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团结拼搏,抓机遇,创新业,为把本村建设成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安定有序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
普南村 |
普南村座落在玉环县大麦屿经济开发区西北方向,该村有333户人家,普南户口1061人,其中本村占1005人,外来民工900人。水田面积220亩,山地面积223亩。本村大小企业16家,我村产业结构与经济状况:1、工业占51%;2、商业占4%;3、农业占5%;4、运输业占4%;5、务工占30%。经济状况:1、50万元收入家庭占0.24%;2、10万元收入家庭占10%;3、5万元以上收入家庭占21%;4、2万元以上收入家庭占60%,困难户占0.3%,私人轿车25辆,平均13户、42人拥一辆轿车,人均收入714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2007年我村被评为环境整治合格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普南村班子团结,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把普南村建设的更美好。 |
下青塘村 |
玉环县珠港镇下青塘村位于玉环县北大门,海陆交通便利,南距大麦屿天然深水良港仅一公里,北距玉环滚装轮渡码头800米,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户数241户,802人,分3个自然村,现有水田130亩,旱地420亩,林地170亩。 自2003年华能玉环电厂落户我村,有力地推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人均收入增长,疏港大道从村中而过,中心住宅小区、工业区规划已出图,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农,找准致富道路,发扬敢于拼搏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强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长山咀村 |
长山咀村地处大麦屿开发区的西南方向,全村有265户人家,总人口862人,外来民工586人,经济总收入4304万元,人均纯收入6861元。 |
杨家村 |
杨家村位于美丽的东海明珠玉环岛的西南部,海拔300多米,原名老城头,是古城中心村之一(原鲜送镇政府所在地),本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民风纯朴,山林资源丰富,特产茶叶和番薯。利用本村优越的自然条件,我村以“乡村韵、生态情"为主题,将筹谋规划发展以农家乐、水果种植,养殖等形式的综合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杨家村本村村民925人,312户,外来民工450人,住房建在本村的外村村民75户,251人。水田面积102亩,园地面积298亩,山林面积815亩。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分8个自然片,其中店仔内自然片和前杨自然片分别设有牛栏水库和里黄上水库。本村的经济状况:外出务工占20%,在本地的企业务工占25%,从事农业生产占25%,工业占10%,运输业占5%,商业占5%,其它行业占10%。人均收入5545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15万元。 |
岗仔头村 |
岗仔头村简介 我村位于陈屿办事处建城区以东,连接新园村和陈北村,由、中、外三个自然片组成,全村分为14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280户,946人。旱地面积112亩,其中水田面积23亩(实际已规划征用)率先成为失土村。外来人口2800人,高山移民185户750人。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79亿元,农业产值13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84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80.7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1000 万元以上。 |
陈南村 |
玉环县珠港镇陈南村隶属陈屿办事处管辖,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陈屿办事处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村之一。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理论为指导,特别是在党的-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人为本、科技兴农,转变观念,找准致富路,发扬敢于拼搏精神,用汗水、心血谱写了陈南村史册辉煌的一页。2003年全村经济总量为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亿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75%,第三产业产值900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 、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使原有382户1298人口的小村。集聚了外来民工1756人,居住人口达到3054人,现在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文化活跃、生活富裕的陈南村正仰首阔步朝向更高台阶、更富裕的小康社会前进。近年来,陈南村被县委、县政府、开发区工委和管委会授予“组织奖”、“电化教育先进集体”、“民兵先进连”、“亿元村”、“玉环县村民自治示范村”、“村庄整治先进村”等荣誉。 一、村情介绍 1、村集体经济收入:2004年收入52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400.6元,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390万元。 2、村民人均纯收入:2004年人均收入为8752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 3、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两条主干道和支道总长2.6公里,面积15000平方米,路面均已硬化。全村安装路灯50盏,主、支道上安装率100%,河道整治1100米,除草清淤、护河栏已砌石1.8公里,河沿绿化、河道两旁无垃圾堆积,河水清沏水体流运,达到灌溉和洗涤用水标准。 4、村庄规划建设:2002年第二轮编制总体建设规划都经县土地、建设部门批准,总面积200多亩,分住宅、工业基地、公共设施和绿化四个区块。村庄的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全部按照村庄自然地理环境和现代化、农村城市化标准建设,现已建成的30多间路面村民住宅,村民住宅小区及村民住宅在筹建中的72间,都按城建设规划依法实施,建筑错落有致,井然实用,美观大方,能体现现代化新农村的风貌。 5、土地利用:在新住宅区建设用地都符合土地规划,而且都依法批准后进行实施,无出现违纪建设和未批先建现象。在建设中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山坡杂地进行平整开发利用,如文化活动中心及住宅小区部分地基都是开发山坡、杂边地,节约土地面积约10亩地。 二、精神文明建设 1、计划生育工作:为了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小组、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小组等机构。由书记、主任主管并配备专职计生员1名和5名计划生育小组长,专职计生员统领全村计生工作,分片包干由每片小组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带头宣传党的计生方针、政策,制订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奖罚办法,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计划生育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几年来,一年两次透环妇检率都达到100%,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服务,帮助育龄群众排忧解难。办理二胎准生证,为外出人员办理婚育证等,以及提供生死健康、卫生保健、计生科学技术等优质服务,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做育龄群众的贴心人,使我村几年来没有出现计划外生育。 2、义务教育:今年我村学龄儿童150人,分别在小学就读的98人,在初上就读的55人,入学率为100%。为了鼓励考上大学、大专的学生,村里每人给予千元的资金以资奖励,村里有一所达标的幼儿园。 3、社会事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趋迫切,村两委大胆提出,建议文化设施,投资300万元资金建设一座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占地面积68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综合楼,活动设施和功能比较完善,有图书室存书3000多册,阅览室订阅各种报刊杂志40多种,有台球、乒乓球、综合性的录像电视大厅、棋牌室,有5平方米的宣传窗,每月刊出一期。还配备一名文化员,特派一名村党支部委员分管文化工作,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活动正常,深受广大村民和外来民工的欢迎,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今年争取创建市级一类农村俱乐部。每年春节、陈南、国庆节、元旦期间都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如象棋、拔河、台球、乒乓球、扑克等比赛,活跃了农村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党建情况 1、村务管理:村组织机构健全,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妇代会、青年团、村民代表等,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正常。 民主决策方面建有党支部决策、-表议事、村委会议事、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五项制度,民主管理方面内容有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干部任用、党员教育、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档案管理等八项制度。民主监督方面内容有: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财务监督等四项制度。还制订村规民约21条。分发到每家每户,便于村民学习和执行。同时制订村民自治章程,九章106条。这些制度体现了村干部自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民办好事,为村民谋利益,事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工作上有透明度,取信于民,使干群关系融洽,上下团结一致搞建设,搞发展奔小康。 2、村组织建设:我村的各种组织机构齐全,活动正常。几年不断完善和建设中,着重抓党建工作,现有党员30名,今年培养新入党2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后备干部2名。同时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到两议事三公开一监督和四民主制度,按五强要求严求自己,提高对干部的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一切工作按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制度办事,凡群众的合理建设和意见,做到落实。如“十上门”和召开二次民主恳谈会,村民对村干部提出建设和意见逐条进行落实,为了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发挥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做好财务工作。 |
尤蒙岙村 |
尤蒙岙村简介 尤蒙岙村地处大麦屿开发区东南侧,南邻小古顺村,北毗陈南村。原有耕地面积781亩(其中水田490亩,旱地 291亩),山林及杨梅基地56亩,拟建中的大麦屿开发区榴榕路贯穿于全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坐落其中。全村由对面山、山嘴头、后路、新宅、黄宅、姚宅6个自然片组成,现有458户,常住人口1658人,外来人口2314人,是全省第一个把外来人口集居地命名为新民小区的发源地。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554.3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8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85元,村级集体资产积累338万元。目前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
新塘村 |
新塘村东依山丘、南与大麦屿港口工业区相联、西濒大麦屿港、北与小麦屿村接壤,和华能电厂相望,疏港大道穿境而过,海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辖区内建有中央直属粮库,集装箱码头,港口工业区,杭州海关玉环基地。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居民户数333户,常住人口1143人,外来人口673人。目前,现有耕地面积397亩,其中水田175亩,林业用地1021亩,菜园309亩。目前有正式党员3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2006年全村社会经济总量达7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662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几年来,连续被县委、委政府,陈屿办事处授予省定标准“小康村”,“农业生产先进休体”,“村民自治示范村”,“先进党支部”,“二轮土地承包先进集体”,2006年荣获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玉环县“计生工作先进村”,台州市“生态建高示范村”,玉环县综治委“二级综治工作站”等荣誉。从2004年开始至今,共投入700多万元资金,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四方面进行了建设。 |
小古顺村 |
玉环县珠港镇小古顺村隶属陈屿办事处管辖,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理论为指导,特别是党的-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和谋利出发,注重社会经济、环境卫生、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全村经济总量1033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405万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81%,第三产业产值1495万元。随村住宅小区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全面实施以及综治工作站和治安岗亭的建立,已基本上把小古顺村建设成为了一个治安良好、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小康村。 近年来,小古顺村连续被县委、县政府、开发区工委和管委会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村庄整治合格村”、“征兵先进集体”、“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先进集体”、“社会经济调查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妇代会”等荣誉。 |
五一村 |
五一村简介 五一村由三股塘、-门、外斗门、隔山、新村、永安小区等6个自然片组成,辖30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393户,1480人,外来人员3000多人,总居住人口4400余人。五一村位于大麦屿开发区中部,东临尤蒙岙、小古顺两村,南临古顺、长山咀两村,西至长屿塘,北接兴中路,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水田600亩,山林150亩。五一村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美好的开发前景,是开发区规划建城区主要组成部分。 我村以龙山 路为中心的西部区域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区。2006年我村经济总量7.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6.61亿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93.1%,第三产业产值1000多万元。现在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文化活跃、生活富裕的新五一村正仰着阔步朝向更高台阶,更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前进。 近年来,我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被市委、县委、县府、开发区授予“先进党支部”“征兵先进集体”、“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计划生育先进村”、“先锋工程建设先进村”、“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小麦屿村 |
小麦屿村坐落于玉环县大麦屿经济开发区中心地段,濒临国家一类口岸——大麦屿港,该村有321户人家,总人口1803人,外来务工人员1000多人,是珠港镇陈屿办事处经济比较活跃的村之一。 近年来,小麦屿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均取得明显进步,其中工业已经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村民的人均收入一年高过一年,从原来人均每年不足1000元到现在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村民的生活条件已经达到小康水平。除了村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外,村两委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发展集体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0万元。为将来持续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奠定了物质基础。 小麦屿村领导班子团结努力,按照中央以及省政府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切为了村民”的工作原则,讨论各项关乎村民利益的大事情,事先与村民代表商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本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的工作态度,注重民意,尊重民意,为把小麦屿村建设的更好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