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山头村位于龙溪西部,村域面积1455亩,共有375户1158人。楚栈线、龙翔路交错其中,交通便利。90年代以来,法山头村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生产水暖、球阀为主的链条式生产经营模式,经济结构和村庄建设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945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1174元。村内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建立了村文化俱乐部,健身公园、老年中心等,丰富了群众生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21200 | 318000 | -- | 查看 法山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渡头村 |
渡头村位于龙溪东南部,北接楚门,东靠大海,76省道贯穿其中,村域面积1349 亩,共有364户1067人。独特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造就了渡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主要有阀门配件、运输业等。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971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4855元。至今,渡头村已基本实现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并对全村进行了整体规划,以合理布局适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
山里村 |
山里村位于龙溪乡东北部山区,面临东海,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共有660户1906人口,村域面积4413亩,是全乡第一大村,也是传统的农业村,发展了家禽养殖,伊予柑、天草种植等效益农业龙头产业,同时村工业正逐步发展,陆续建立了20多家生产球阀配件为主的家庭作坊,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89万元,人均收入2681元。全村在新一届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狠下决心,齐心协力,投资修建了七条总长4.2公里的机耕路,400亩农田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还通过村庄整治,通村公路建设,农村户改厕等,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方便群众生活生产,提高了生活质量。 |
梅岙村 |
梅岙村位于龙溪乡西北部,与干江镇接壤,楚栈线穿越其中,村域面积2682亩,共有619户,2068人。村民主要以生产铜球阀门为主,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滩涂养殖业。近年来,村民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引进了较新的品种,运用科学的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3674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10285元。 |
法山头村 |
法山头村位于龙溪西部,村域面积1455亩,共有375户1158人。楚栈线、龙翔路交错其中,交通便利。90年代以来,法山头村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生产水暖、球阀为主的链条式生产经营模式,经济结构和村庄建设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945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1174元。村内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建立了村文化俱乐部,健身公园、老年中心等,丰富了群众生活。 |
龙攻门村 |
龙攻门村位于龙溪乡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属高山移民村。现有村民169户,人口477人,耕地、山林面积9420亩。全村主要以铜制品生产为主,工农业总产值910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2万元,人均收入7212元。为建设好移民新村,龙攻门村多次外出参观考察,先后两次进行规划调整,统一了建房标准,达到省市示范村民房设计建设的要求。新村建设用地呈长条型,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与桩头、山外张村相邻,村内公路、环卫等综合设施齐全。76省道复线呈东北——西南走势从新村穿过,楚盐公路贯穿全境,是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气候宜人的新农村。 |
渔业村 |
渔业村位于龙溪乡东南部,漩门湾南岸,空气新鲜,环境清幽,土地面积140亩,其中旱地80亩,水田40亩,林地20亩,滩涂面积300亩。全村共有人口275人,91户。全村主要经济是工业经济,共有大小企业22家,实现年产值1711万元,就业人员达500人之多。近年来,本村养殖业发展较快,从事养殖农户达15户,浅海养殖面各100多亩,收入可观。本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1963元,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我村由原来的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穷村变成了富裕村,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起色。 |
小山外村 |
玉环县龙溪乡小山外村位于龙溪乡西半部腹地,紧邻龙溪乡阀门基地,漩栈公路穿境而过,是进出龙溪的必经之地。辖9个队,248户,总人口734人,外来人口达900多人。2007村工农业总产值1.51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910元,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
小密溪村 |
小密溪村位于龙溪东北部,村域面积2812亩,共有472户1497人,村工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以家庭作坊为主要生产模式,以阀门配件、水暖接管等多种产品为主导,小密溪村工业经济日趋发达,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实行工农业总产值3.526亿元,人均收入9098元。经济发展地同时不忘人文环境的建设,村两委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配置了健身器材,并配备了专职夜巡队,加强了安全系数又丰富了业余生活。 |
大密溪村 |
大密溪村地处龙溪乡东北区,陆上交通十分方便,是龙溪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通过漩沙路可直达楚门镇。全村总户数455户,总人口1271人。耕地总面积573亩;其中水亩298亩,山林面积2625亩,全村拥有各类企业 30余家,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81万元,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6.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26元;是龙溪乡的经济强村之一。 |
花岩浦村 |
花岩浦村是龙溪乡政府所在地,是龙溪政治文化中心。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534户,1535人,耕地面积361亩,山林面积430亩。大小企业118家,主要生产铜球阀,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超6.5亿元,村集体济济收入超75万元,人均收入超1.4万元。村内建有龙溪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邮电所、卫生院、电管站、土管所、水厂等各种行政、事业职能机构,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龙溪中心菜市场,三产等各种服务行业近200个,大小超市20多个,其中规模最大的金世纪超市面积达2000平方米。花岩浦村人杰地灵,楚盐线和漩栈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是设厂经商的首选。 |
山外张村 |
山外张村 山外张村属于工业经济相对发达之村,将近三分之一家庭办有家庭作坊,以生产球阀和水暖的配件为主。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22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4698元。 |
壳业村 |
壳业村 壳业村域面积165亩,共有556户165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64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5287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人居环境的改善,村两委积极投身于村庄环境整治,道路绿化、美化建设,造就了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的景象。 |
陈岙村 |
陈岙村 改革开放以来,陈岙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业制造生产业,共有大小企业54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一家,2010年农村经济总产入5648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58万元,人均收入46834元,居全乡首位。 近年来,陈岙村两委团结协作,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创造环境,发展经济。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稳定,环境整洁优雅,逐步向小康生活稳步迈进。 |
马头山村 |
马头山村 马头山村全县第一个高山移民村,其经济面貌地改变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勤劳智慧的马头山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发展阀门、水暖等配件的生产加工。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04万,人均收入达到11424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飞越。 |
塘厂村 |
塘厂村 塘厂村域面积1051亩,共有335户955人,是工农业齐步发展的村,现有中、小规模企业46家。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777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1537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