浬浦镇渔西村位于浬浦镇的东北面,全村耕地面积915亩,山林2500亩,滩涂120亩,果园面积239亩,户籍409户,户籍人口1320人,人均收入7000多元,全村党员40人,村民代表23人,村两委成员7 人。
为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越善村坚持从制度机制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实现我村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以制度的形式规范村民行为,严格管理程序,逐步形成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1、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现已建立一套完整、有效、长期的保洁制度。组建村容保洁队伍,在村民中选用了事业心强、肯吃苦的村民2人,长期从事垃圾收集和村容保洁等工作,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并积极配合镇统一组织的专业保洁,处理村庄内生活垃圾,有效保障村内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100%。同时采取农户门前包干和公共区域包干到户的保洁制度,有效确保了路旁及房前屋后柴草杂物堆放有序,门前房后沟渠清洁,无淤泥。对鸡鸭等家禽基本圈养,尽力维持农村环境卫生。
2、村庄绿化整洁。自新农村创建以来,越善村一直注重村庄的环境绿化,结合“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具体要求,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相配合,投资3万元及时补种空缺苗木,新种植苗木300株,绿化500平方米,维护村内绿化,保护村内古树名木。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注重生态效益,有效完善村道绿化建设和村公墓绿化建设。
3、加强村河塘水体清洁。09年新投入2万元对村内1000米沟渠进行了清淤,并随时做好村内渠道、水系的清理工作。现村内河塘水体基本无漂浮物,无水质污染等情况的出现。今年继续河塘整治管理,目前已抽取凌塘、后塘的淤泥,净化水质,做好保洁。
4、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村两委成员一直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现村内已无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发生,屋面和其他建筑物上基本保持整洁,赤膊屋已逐渐被取代,一些残墙、危房及时得到了拆除和修缮。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设有一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和一处户外体育休闲活动场所,配备一个宣传栏,加强文化阵地宣传,新建墙头文化300平方米,完善了各项文化阵地建设。投入1万元新购了室内健身器材。新装节能路灯40盏。组织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公共厕所、村内道路、灯光球场、健身器材等基础实施的都有专人维护。村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管理到位,每天都有专职人员值班登记,确保其正常使用。树立健康向上,文明诚信的村风民风。
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效的巩固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推动了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越善村本着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道路,为全村村民创建一个和谐越善。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务实创新,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的强村富民之路。现该村集体经济连年翻番,村民生活日益改善,村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环境卫生意识逐步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22107 | 318000 | -- | 查看 渔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蜍下村 |
一、村情概况 蜍下村位于浦坝港镇小雄办事处东北方向,村民658户,2238人;耕地1190亩,林地5704亩,水产养殖5000亩;村集体固定资产100万;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17万,主要来源于塘款;村民以养殖、种柑桔、劳务输出等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7830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 村党组织成员5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女性1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5人;村经济合作社成员5人。村民代表39人。村级后备干部12人,其中女性3人。 村党组织分类定级:好;整改提高目标:示范点;星级:四星。 |
张司岙村 |
一、村情概况 位于浦坝港镇小雄办事处中部。村民192户,650人;耕地面积420亩,山林250亩;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主要来源鱼塘和积谷山承包款;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8805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 村党组织成员3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45岁;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平均年龄48岁,女性1人,外出县外半年以上1人;村监会3人;村经济合作社成员3人。村民代表35人。生活困难党员1人。村党组织分类定级:较好;整改提高目标:好;星级:三星 |
渔西村 |
浬浦镇渔西村位于浬浦镇的东北面,全村耕地面积915亩,山林2500亩,滩涂120亩,果园面积239亩,户籍409户,户籍人口1320人,人均收入7000多元,全村党员40人,村民代表23人,村两委成员7 人。 为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越善村坚持从制度机制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实现我村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以制度的形式规范村民行为,严格管理程序,逐步形成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1、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现已建立一套完整、有效、长期的保洁制度。组建村容保洁队伍,在村民中选用了事业心强、肯吃苦的村民2人,长期从事垃圾收集和村容保洁等工作,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并积极配合镇统一组织的专业保洁,处理村庄内生活垃圾,有效保障村内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100%。同时采取农户门前包干和公共区域包干到户的保洁制度,有效确保了路旁及房前屋后柴草杂物堆放有序,门前房后沟渠清洁,无淤泥。对鸡鸭等家禽基本圈养,尽力维持农村环境卫生。 2、村庄绿化整洁。自新农村创建以来,越善村一直注重村庄的环境绿化,结合“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具体要求,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相配合,投资3万元及时补种空缺苗木,新种植苗木300株,绿化500平方米,维护村内绿化,保护村内古树名木。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注重生态效益,有效完善村道绿化建设和村公墓绿化建设。 3、加强村河塘水体清洁。09年新投入2万元对村内1000米沟渠进行了清淤,并随时做好村内渠道、水系的清理工作。现村内河塘水体基本无漂浮物,无水质污染等情况的出现。今年继续河塘整治管理,目前已抽取凌塘、后塘的淤泥,净化水质,做好保洁。 4、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村两委成员一直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现村内已无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发生,屋面和其他建筑物上基本保持整洁,赤膊屋已逐渐被取代,一些残墙、危房及时得到了拆除和修缮。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设有一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和一处户外体育休闲活动场所,配备一个宣传栏,加强文化阵地宣传,新建墙头文化300平方米,完善了各项文化阵地建设。投入1万元新购了室内健身器材。新装节能路灯40盏。组织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公共厕所、村内道路、灯光球场、健身器材等基础实施的都有专人维护。村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管理到位,每天都有专职人员值班登记,确保其正常使用。树立健康向上,文明诚信的村风民风。 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效的巩固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推动了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越善村本着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道路,为全村村民创建一个和谐越善。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务实创新,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的强村富民之路。现该村集体经济连年翻番,村民生活日益改善,村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环境卫生意识逐步提高。 |
东浦村 |
东浦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里浦镇集镇所在地,全村土地面积1781亩,其中承包到户的水田731亩,旱地270亩,桔地380亩,山林面积400亩。全村户籍459户,户籍人口1467人, 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一部分村民外出做模具或租地种西瓜,在家务农的主要靠种植柑橘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4050元,村两委成员7人,党员378人,村民代表18人,村民妇代会、团支部、民兵连、老人协会等组织健全。近年来,东浦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了村民收入的提高。 东浦村积极发挥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一是组织一些观念新、素质高的老知识分子带头倡导破陈规、革陋习,走村串户对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倡导勤俭节约、少生优生的新风尚。为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村妇代会组织建立了腰鼓队和排舞队两支文体队伍,极大丰富了妇女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东浦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了村民收入的提高,现已成为一个比较富庶、文明的新农村。该村党支部2003年被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党旗飘扬发展兴旺,党群共富齐奔小康。如今,东浦村党支部正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昂扬斗志,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朝着新的目标迈进,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的繁荣新村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