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都英一村位于仙居县埠头镇西侧,靠近35省道南边,属镇西办事处管辖,全村人口1200人,350户,劳动力资源数790人,党员29人。占地总面积9450平方米,耕地总面积450亩,山林230亩,八个生产小组,两委班子7人,十都英一村干部战斗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能发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十都英一村劳动力除了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其余都外出经商,主要从事小吃和服装等服务业,收入较为可观,经济条件大大提高。村民文化气氛较浓,有舞龙历史,五水共治期间在公园建成二条舞龙,舞龙中间有20米高架灯普照村庄上间,环境优美,社会治安比较稳定,村民相处非常和谐。十都英一村将以“走进来都是一家人”为宗旨,热情接待,亲情相待!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24102 | 318000 | -- | 查看 十都英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堰头村 |
堰头村座落白冠山下八都洋,东临对洋垟村,西接横溪镇上江垟村,南依寺东村,北连横溪镇垟庄村,全村分堰头、溪根、汤门山三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201户,700人口,党员31人。全村良田面积526亩,山林面积160亩,柑桔面积120亩,全村年经济收入300万元,人均收入4200多元。 堰头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勤劳致富,全村有200多人外出经商、打工,每年劳务收入200多万元,在家村民以种植柑桔为主,从事养鸭、养鱼等多种经营,农业收入100多万元。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堰头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办公设施齐全。村支部、村委会投资13.8万元,重新修建自来水,投资3万多元修建卫生厕所。计划发展名特优水果基地,现在已引进名茶20多亩。 堰头村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各项工作走在各村前列,全村计划生育连年先进,社会治安稳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大庄村 |
大庄村位于埠头镇北部,距镇政府约2公里,是诸永高速公路埠头互通口所在地,埠水线穿村而过,2013年经行政规模调整后,由原大庄、紫岩、里林三村合并构成,现全村共分为10个生产组,总住户数320户,总人口1143人。区域内有耕地面积263亩、山林面积为1730亩。大庄村现有45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9名。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如杨梅、浙贝母、元胡等。村民多以外出经商、办厂营生,主要经营服装、超市、小吃等,分散于北京、无锡、常熟等地区,其中以北京较为集中。自2005年新农村建设至今已完成了整治村、村办公大楼、灯光篮球场、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美丽乡村精品村、文化礼堂、慈孝长廊、九都民宿游客接待中心、芳香生态园、健身步道等等工作。近几年来,大庄村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文化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台州市文明村、台州市卫生村、获得台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十都英二村 |
十都英二村地处埠头镇西部,位于十都英村的中间,紧靠35省道。2013年白泉自然村并入二村,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共360户总人口1210人,其中党员59人。有耕地面积460.5亩,其中水田437.5亩,旱地23亩,山林0.5亩。各党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农业以种植水稻、柑桔、毛芋为主。外出以经营油漆、做小吃加工服装为辅。近年来,建造了公园、井观池、百姓舞台、文化礼堂、老人照料中心等。今后工作重点放在改造新村、美化环境。 |
后里村 |
后里村位于埠头镇集镇区范围,全村共有182户,654人,党员30人,土地面积439.3亩,其中:耕地面积391亩,林地48.3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25元。村集体资产有办公楼三层混泥土结构2间。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打工、经商为主。在外打工、经商的都是青壮年主要从事饮食业和服装业,在家务农的都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在家收入虽然稳定,但增长缓慢。 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合作,各种工作有条不紊,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党支部领导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社会治安稳定,邻里和睦相处,大家都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努力。 |
三联村 |
2013年,三联村由原太平地、黄泥墩、徐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仙居县埠头镇距镇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处,北处白冠山脚,西与西部重镇横溪镇衔接,东接诸永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216户824人,其中党员26人,全村共有耕地650亩,2014年人均收入857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药材、柑桔为主,其中大平地蜜桔以皮薄、肉嫩、味甜,而全县闻名,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历来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收入也以农业收入为主。2014年至今,全村基本完成了污水纳管和森林村庄等项目,黄泥墩自然村的农房改造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里的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做生意,逐渐形成了以服装加工业、餐饮业为主的经营群体,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合作,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和其它各项工作逐步完善,形成村内邻里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的良好风尚。 |
山枣村 |
埠头镇山枣村位于风景秀丽的九都港畔,诸永高速公路引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有户数124户,总人口484人,下辖2个自然村,设7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00亩,山林面积250亩(以种植杨梅为主)。党员10名,其中外出党员1名,村支部成员2名,村委会成员2名。村民外出占一半以上,以在北京经营服装生意和在宁波等地做小吃为主。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山枣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两委干部,大力发展农村各类经济,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471元。 今年,村两委班子又抓住建设诸永高速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如通村道路拓宽、村内1000米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修建500米水渠工程等,努力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和谐新农村。 |
十都英一村 |
十都英一村位于仙居县埠头镇西侧,靠近35省道南边,属镇西办事处管辖,全村人口1200人,350户,劳动力资源数790人,党员29人。占地总面积9450平方米,耕地总面积450亩,山林230亩,八个生产小组,两委班子7人,十都英一村干部战斗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能发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十都英一村劳动力除了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其余都外出经商,主要从事小吃和服装等服务业,收入较为可观,经济条件大大提高。村民文化气氛较浓,有舞龙历史,五水共治期间在公园建成二条舞龙,舞龙中间有20米高架灯普照村庄上间,环境优美,社会治安比较稳定,村民相处非常和谐。十都英一村将以“走进来都是一家人”为宗旨,热情接待,亲情相待! |
寺东村 |
寺东村属于半镇区半不镇区,南部紧靠35省道,黄榆溪从村中流过,是个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一个可发展的村。有五个自然村(寺东、黄榆溪、第五大头、宝岸、王伯府)分五个生产小组,216户、565个人口,共有党员38名,集体办公楼三间二层集体经济空虚,属欠发达村。资源情况共有耕地面积400亩,山林690亩,其它也无资源。 发展前景河流从村而过,是个环境较好的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理想之地。同时土地人均面积比较多,是高山移民和无污染企业的今后发展方向。 |
埠头村 |
埠头村是埠头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埠头镇正南,紧靠300米长的清澈可见,游鱼可数的长生潭,东、西、北三面紧接双港、三溪,全村村貌较为平坦。3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604户,2275人。全村耕地面积1229亩,山林面积690亩。 埠头村是埠头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埠头村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以党建创新为手段,以经济建设为目标,以为民谋利为宗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努力将埠头村打造成仙居县先进示范村。 |
新联村 |
新联村位于埠头镇的东北部,三面环山与磐安交界,距埠头镇政府40公里。2013年行政规模调整由原先的牛龙、小屋基、三丘田、宝坑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农村户数338户,农村人口数1079人,育龄妇女数173人。耕地面积558亩,山林面积17384亩,村民收入以养种植业为主,外出打工为辅。2014年人均收入5788元。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党员48名,村代表52名,两委班子干部10名。班子团结,工作实干。 |
大陈坑村 |
大陈坑村成立于2013年10月,,由原半溪村、林坑口村、大陈村、水碓头村合并而成,是埠头镇的北大门,诸永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三面同磐安交界,自然资源丰富、古木参天、绿水青山是养生休闲的好地方。村两委干部成员8人,班子团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村域面积5000亩左右,耕地面积328亩,现有人口290户,1076人,劳动力资源数720人,男370人,女350人,党员63人。以农业、林业为主,打工为辅。 |
西亚村 |
西亚村位于九都港与永安溪的交汇处,处埠头镇东部为埠头镇第一村,S322国道穿村而过,诸永高速埠头有出口,离台金高速横溪、白塔出口也比较近,交通条件非常优越。2013年,沙岙村纳入西亚村,现共有312户,1135人口,党员45人。10个生产小组,其中一个生产小组,是浙江省滩坑中型水库清田县移民到西亚村。耕地面积875亩,山林面积1320亩,灌溉水渠约1580米。村内道路硬化月3.5公里。两委班子9名,班子团结,工作实干。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约2580米的三面光水渠;修建杨梅山道路水泥路面硬化约950米;安装了村内的路灯27盏;完成村饮水工程建设,使村民们喝上清洁干净的放心自来水;小事不出村,蒋各种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拆除旧房、猪舍1735平方米,使村庄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村道两边绿化面积月780平方米;创办了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王庄村 |
王庄村现有人口886人,203户,党员38名,村两委成员8人。2013年由王安、谷庄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换届后,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干部团结一致,共同推进“五水共治”综合整治工作,发动村民参观先进村庄、开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美化环境,利用鹅卵石、绿化、树苗、清理乱脏差,进一步美化了环境;建筑了猪舍两座,共计面积600多平方,并配沼气池,共有20多户村民享受;建造了森林公园;拆除猪舍200余间,做到了人畜分离;黄皮屋整治工作,在村两委、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县已基本完成。 |
双港村 |
双港村行政村由双港自然村和楼下王自然村合并而成,双港自然村1963年从缙云划分为仙居溪港乡,后移民到台州集镇埠头,地处埠头镇集镇区内、近靠35省道线,埠头中心校门口,埠头集镇区20米大街横穿村中心。全村总户数253户847人,党员24人。有水田面积364亩、有山林面积5800多亩,村有集体固定资产3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主要是生态公益林补助款约4万元。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打工、经商等为主。 自从2001年溪港乡下岸水库移民后,这几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积极配合努力下,村内道路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建成了整治村,树立全村村民尊老爱幼,安居乐业,形成一片和谐的新农村景象。2006年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村。目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着手创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花果村、县、市级环保示范村,重塑大舞台,完善绿化建设。 |
十都英三村 |
埠头镇三村,共有村民167户,689个人口,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325亩,村办公楼5间三层720平方米砖混泥土结构。共有正式党员27人,建党支部1个,书记1名,委员2名;建村民委员会1个,主任1名,委员2名。现有二套班子思想统一,配合密切、战斗力强。 现有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经商、打工,目前十都英三村外出经商打工人数达210多人,主要从事做小吃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家务农的主要从事农田耕作及蔬菜种植。全村人均收入约8100元。 |
三溪村 |
2013年,三溪村由原三溪和永新两个自然村组成,三溪村都是下岸水库移民埠头镇,全村共315户1100人,辖有6个村民小组;共有两委干部9名,党员36名。 2004年以来开始新农村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完成了村内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主要通道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前村后都种植了石榴树,实行了禽畜集中饲养,实施“猪”、“沼”、“果”农业生态模式,村里成立了全县首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户,一次性可安排200多人就餐。还引进了电脑绣花、皮鞋、汽车座垫等来料加工项目,兴办了家庭加工厂。为活跃文化,村里建起1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家庭数字影院、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室内健身房等配套设施,建起了村级腰鼓队、老年乐队、青年篮球队。同时村里还建成了仙居县党员电教联三农e型培训基地、民本培训所,对村民实行劳动技能和营销业务培训。全村文化气息浓厚,村民安居乐业,吹起了唢呐敲起了鼓,打起球来唱起了歌。村内到处是“拼搏争先、团结协作”的和谐景象,正是“三溪汇合成大流,干群同心创安康”。 近年来,三溪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第三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村”、“省绿化村”、“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台州市魅力村庄”、市文明村、市生态村、市四星民主法制村、县“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县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县十佳电教点、县信用村等称号。 |
九都村 |
九都村地处九都港中心地段,有李家堰、横路、下油、下溪东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305户,人口1273人,党员57人。一农业为主,全村有良田900多亩,杨梅500多亩,近年来村民种植中药材600多亩,年收入500多亩万元,村两委班子10人,班子团结协作,为民务实,称职带领全体村民奔小康。近年来通过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黄皮屋整治,村集体猪舍建设,村内环境将有很大的改善,九都村今后工作:以九都风情带为核心,加大全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全面美化村庄环境,做好乡村旅游文化,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把九都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洪坑村 |
洪坑村位于埠头镇北部的九都港畔,距埠头镇政府6公里,全村现有161户,总人口605人,下辖3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两委成员为7人,书记1人,委员2人,村委会主任1人,委员2人,全部党员19名。全村有耕地面积256亩,其中旱地面积381亩,山林面积2010亩。洪坑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经商,主要在北京经营服装生意和宁波、广州等地做小吃为主,中老年则在家做工艺品、务农为主。近年来,洪坑村领导班子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认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其它产业和商品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借着新农村建设这股强劲的春风,洪坑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自来水管道修复、村庄整治等工程,达到道路硬化、亮化、美化,不久的将来,洪坑村是一个村庄四季花飘香,邻里个个笑迎人的新农村新景象! |
对垟村 |
对垟村位于仙居县埠头镇,距镇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全村共有1130人,365户,耕地面积770亩,党员38名,共10个生产队,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7600元,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养殖业、副业以及外出经商、打工为主,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以卖服装、餐饮业为主,中老年人在家务工,务农收入较为稳定。 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合作,带领村民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相处,社会治安稳定,计划生育和各项工作日趋完善,为实现村两委提出的“树形象、创业绩、促和谐”的总思路奠定了基础。 |
西东山村 |
西东山坐落在埠头镇人民政府东面九都港口,全村总户数140户,总人口539人,由西东山、汤夭里、小田头三个自然,行政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全村耕地面积380亩,山林面积383亩,其中分自由山156亩,统管山227亩,全村行政组5个,村办公楼3间2层,西东山村后门山于2003年山坡断裂,造成自然地质灾害,将在山脚的旧房子全部拆掉,防止山地滑坡,并由省县级领导同意签字划出土地40亩左右为移民重建房子,拆除旧房子面积20亩左右,现已经复垦,现已耕种。 西东山村两委成员为7人,上级直派第一书记1人。书记1人,委员2人,村委会主任1人,委员2人,全部党员20名。两委班子是团结的,在家党员也能发挥带头作用,也能为民办实事,清廉办事,努力带领村民奔小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