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温岭市 >> 大溪镇 >> 东桥村

东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桥村简介

  东桥村地处镇建城区西北部,北拥大洋城工业区,西依甬台温高速公路,南靠大石一级公路,104国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共有330户,总人口1005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耕地面积220亩,私营企业79家,拥有一个农贸市场。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亿元,全年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99元。几年来,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台州、温岭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四次被评为“创建文明示范村先进单位”、“文明村”,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台州市卫生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81101 318000 -- 查看 东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沙岸村

  沙岸村位于大溪镇中西部偏北,属半山区,在太湖水库南面,辖区面积144.64公顷。全村269户,840人,党员39人,辖10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沙岸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和党内关爱等举措,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社会秩序良好,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沙岸村与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滥田湖村

  滥田湖村位于温岭市西南部,海拔400多米,地处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界处。104国道及104复线穿境而过,是台州的南大门。全村共有432户,1310人,由5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为3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07亩,其中水田328亩,旱地279亩,山林面积2382亩。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3万,人均收入17629元。地理位置优越,国家级4A方山风景名胜区及世界地址公园在。村内绿化怀抱,空气新鲜。溪水流淌,坏境优美,呈现一幅宁静祥和、静谧怡然的田园风光,犹如世外桃源。四通八达的公路线条明晰,宽阔整洁,绿色田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主要从事农业、林业作物为主。   

大溪村

  大溪村,位于大溪镇城区内,镇政府所在地,属河网平原地带,东连上洋岙居,西接水仓居,南与小溪村以羊岗山脚为界,北与宜桥居以大溪河为界。居内有繁华的德明路、康乐路、大溪路、站前路、中兴路等商业大街。辖区面积38.64公顷,全村共有476户,1301人,辖29个村民小组。居民多从事二、三产业,开设数百家各类商店,有4家国有银行和2家信用社;市场监管分局、财税分局、食品站、镇中心小学、大溪中心卫生院、三星级大溪镇中心菜场和浙江鸿达集团注塑园区均在境内   

东桥村

  东桥村地处镇建城区西北部,北拥大洋城工业区,西依甬台温高速公路,南靠大石一级公路,104国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共有330户,总人口1005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耕地面积220亩,私营企业79家,拥有一个农贸市场。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亿元,全年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99元。几年来,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台州、温岭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四次被评为“创建文明示范村先进单位”、“文明村”,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台州市卫生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流庆村

  流庆村位于大溪镇东部,土地面积1225亩,其中耕地面积397亩,林地面积828亩。全村共有人口976人,296户,党员31名,1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以“党建+生态”为理念,积极落实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工程等机制,着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以及生态旅游观光,现种植水稻约150亩,猕猴桃12亩,葡萄30亩,芋头60亩,主要景点有流庆寺、古禅寺、万庆堂、五峰山和流庆水库,景区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先后被评为省特级旅游村,省市双级整治村和温岭示范村。   

沈岙村

  沈岙村位于大溪镇北部,距镇中心约3.5公里,紧临国道104线,全村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多亩,山林280多亩。现有村民437户,常住人口1475人,有12个村民小组。企业70多家,以水泵、电机制造及配件加工为产业,工业总产值9亿元,人均收入24489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90多万元。2010年到2012年期间,成功举办了村文化节、邻居节、大溪镇清洁家园巡回文艺首场演出等活动。2015年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座谈会现场考察点。   

殿下村

  殿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北城管理区,因村内有回龙庙,奉祀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为庙主,王子又称殿下,故名殿下村,1986年至1992年为冠城乡政府驻村,全村458户,1452人,其中赵姓占90%,还有林、刘、蔡、鲍、杨、李、卓、骆等姓氏。分殿下、夹莄两个自然村,6个生产队。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殿下村枕山面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横后村

  横后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辖区面积23.4公顷。现有401户,1005人,党员32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200元。1959年修建太湖水库时,库内横山、后山两村迁至大岙建村,合并两村首字为名,以志纪念,现村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里宅村

  里宅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南部。现有271户,831人,辖区面积75.02公顷。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城北路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里宅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吕岙村

  吕岙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部。现有118户,327人,党员24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867元。企业16家,全村面积32.88公顷,农田保护区7.68公顷,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念母洋村

  念母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一级公路北侧。现有759户,2351人,党员81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城北路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山市村

  山市村位于温岭市西北部,104国道横穿腹地,距甬台温高速路大溪出口处仅5公里。全村有四个自然村,有598户,1817人,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00余亩,是原山市镇所在地。   近年来,我村紧抓形势,充分发挥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及各项事业,现有服务、个体私营企业200多家,村级集体固定资产1亿多,集体可用资金3000万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且每人每月补贴粮食30斤大米,2006年年底下拨村民分红每人32000元,孤寡老人年终照顾500-2000元不等。   

桥外村

  桥外村位于大溪镇集镇北侧,距镇中心约3公里,紧临在建的国道104线,也是方山大道北沿主要村之一,目前交通也比较便利,是日后大溪镇建城区发展中心区域,全村共有366户,户籍人口1108人,外来暂住人口约522人,耕地面积631亩,旱地面积20亩。山林231亩,主要是工业企业20家(其中500万上一家)小微企业21家,上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33万。上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2384.35万元,人均纯收入21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4.8万元。有60多亩的葡萄园园区、蔬菜基地等。   近几年来在大溪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村民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不但工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同步协调发展。2008年被评为台州市绿化示范村,2010年被大溪镇党委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大溪镇党委政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双基工程”建设先进村、先进集体、十佳村级好搭档,2012年温岭市级示范村合格村,2013年被温岭市人民政府授予大溪桥外村三星级老年体育村,2014年被大溪镇人民政府评为百村文体团队排晚会最佳风采奖,2014年被大溪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桥外村文化资源丰厚,通过几年来对历代文化名胜古迹的修复和村庄的改造,大大提高了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当然有完成修建的古台门、文化礼堂、新建沿河景观文化长廊、文化广场、通过改水改厕、河道砌石绿化、绿花庭院、硬化村道、亮化村庄等。提升和改善了村民休闲和了解村史的作用,充分利用明朝赵大佑纪念馆优势,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历代名人的文化资源,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打造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村庄文化,还为国家输送了优秀人才,至今全村共有大学学历32人,知名人士10多人,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热情,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人文氛围。   

后岸社区

  后岸居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其他三面环水,属河网平原地带,东邻宜桥居,南交水仓村,西毗上河头居,北临大溪岙溪。全居现有365户,1137人,党员48人。辖区面积33.61公顷,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30.14公顷。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4.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0621元。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和“三三制”要求规范执行,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上新建村

  上新建村位于大溪镇的主城区,全村共有467户1267人。因镇里征地建设一级公路两边的工业园区,上新建的村民主要以经商、务工为工,村里的土地已全部流转到村集体所有。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以村留地出租和一级公路两边企业的贴农经为主,全年收入有290多万,村民每人每年可拿村集体经济分红2000多元。每月村里都会将开支的情况张贴至村务公开栏,方便群众监督。目前,共有党员4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麻车屿村

  麻车屿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南部,属水网平原地带,东邻河头村,南连兆岙村,西傍虎头山与阳山村,下洋岙村相连,北与高田村隔河相望.村域面积124.87公顷,现有478户,1354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毛竹下村

  毛竹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南部,距镇政府4.5公里,属半山区,在方山风景名胜区东北侧,狮峰之西。东邻下廊桥村,南接坎头村,西靠上洋,北连原阳山村,辖区面积259.21公顷。现有496户,1512人,党员56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5792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三池窟村

  三池窟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部,村域面积0.7平方公里。现有354户,1144人,党员37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7489元。位于平原水网地带,因村内有头池、中池、饭箩头池三个池及村后一个窟而得名,村内大寨屋有序排列在新河两岸,岸边水杉树挺拔矗立,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上河头村

  上河头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集镇城西部,属水网平原地带,处于大溪河上端,东南邻水仓居,西连花金村,南界小溪村,东北接后岸村,村域面积77.95公顷,现有536户,1756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4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8219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水仓村

  水仓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区,为镇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49.5公顷。现有465户,1532人,党员58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75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下廊桥村

  下廊桥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南部,耕地面积382亩,山林面积38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户籍312户,972人,党员38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5292元。美丽的下廊桥村,枕山面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下洋岙村

  下洋岙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属半山区,村域面积0.66平方公里。现有330户,1029人,13个村民小组,党员42名,村民代表46人,低保户1户共2人,有证残疾人15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5064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99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小溪村

  小溪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南城管理区,是台州市的南大门,东、南面临山,西面与岩头山村临,北面与集镇范围的水仓村相连,104国道、甬台温高速穿村而过,山清水秀,正在筹建的王居安古居也设在内。辖区面积374.11公顷,基本农田保区面积55.94公顷,一般农地区面积35.6公顷,林业用地区面积235.99公顷,村建设用地面积30.24公顷。村委驻地叶家,全村现有人口1883人,620户,51名党员,50名村民代表,居住区非常分散,其中现新村、下宅前、叶家等自然村已连成一片,人口较为集中,占全村人口数的70%,其它自然村较为分散,侧如西山、西岙、金家、赵家、李家、张家。   

小溪岭头村

  小溪岭头村,原是地处大溪镇与温州乐清市交界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是由散落在17个山坳、山坡、山顶的6个村民小组组成的穷山村,区域面积0.93平方公里,1998年开始实施高山移民搬迁工作,新建成的小溪岭头新村坐落在大溪镇德明路东侧,与闸头村隔河相望,小溪岭头为第三类“具有一定风貌的村庄”,是温岭市市域村庄布局规划保留的行政村,小溪岭头整体风貌相对完整,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相对完善,(村里建有村老人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邮站、农家书屋、室内健身房、公厕及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生态良好。村级组织战斗力强,村民对村建设积极性高,小溪岭头村是浙江省第二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曾先后获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并对原村落进行复耕,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小溪岭头以建设”美丽岭头、活力岭头、宜居岭头、文化岭头、和谐岭头”为目标,通过加强绿化美化,提升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桥里村

  桥里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北部,村域面积1466.7亩。现有468户,1485人,党员61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8903元。桥里村枕山面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赵大佑纪念馆被评为台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塘岭村

  塘岭村以驻地塘岭脚得名,简称塘岭。距镇政府驻地5.5公里。东北邻下员山村,西南接塘山村,北靠大塘岭界黄岩院桥塘岭下村。2014年村集体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2393元.辖下柱、东柱、西柱、双板桥4个自然村。现有470户,1560人,党员41名。塘岭环境优美,村内有塘岭古道、五代至宋的青瓷窑群等古迹,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潘岙村

  潘岙村位于大溪镇山市管理区南部,东邻孙家村,西至金岙村,南通中岙张村,北接应钱村。考史书,元代已有潘岙,元明间潘姓居此,故名。原为日升社,后为潘岙大队,现为潘岙村,1957年组建旭光社。辖区内有五个自然村:下洋、赵家、朱家、河头、岙里,村委会驻地新庄河头。全村共有12姓:陈、朱、李、张、叶、赵、吴、林、王、郏、贵、项。有490户共1511人。有耕地面积803亩其中水田652亩、旱地151亩。水田以种植水稻、瓜菜为主。旱地以种植柑橘、枇杷等水果类为主。有山林面积451亩其中:69年在山后堂、岙里、坦口一带开劈茶园20亩。74年产量22担值1886元,有杨梅基地75亩,毛竹15亩,杉木用材料基地88亩。中穿镇主道水泥路一公里。全村道路综横四通八达,水路交通方便连接金清水势。   

潘郎村

  潘郎村位于大溪镇东南部,全村有常住人口880多人,户数313户,党员27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2003年至2009年,潘郎村多次被授予先进党支部、党建特色村、红旗村、先进集体、宣传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化先进村、三级联创先进单位、台州市绿化示范村、2007-2009年全民健身“十佳”村居(单位)、温岭市五星级廉洁示范村等称号。   取得这些成绩,与潘郎村坚持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入手,将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打造出了一支高凝聚力、强战斗力的学习型领导班子密不可分。早在1988年,潘郎村就开始每月组织一次支部学习会,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到2002年,因考虑到部分老党员的身体状况,经研究决定取消原先的支部学习夜,并确定农历每月十六为支部学习日。   2009年,村集体资产达4000多万元,村级年集体经济收入15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支部建设不断加强,村集体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得益于从1998年开始,每月6号雷打不动的办公制度,更得益于我村村两委优良的团队氛围和村两套班子的民主决策体系,以及通晓财务知识的监事会成员的强势监督。   早在1998年12月,潘郎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潘郎村集体资产股份有限公司,广大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几年来良好的经营管理,资产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原来的600多万元增长至现在的4000多万元,股民分红从公司成立之初的每年每股120元,09年增加到每年每股15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每人每季200元补贴,7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季300元补贴,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提高。   2003年潘郎村投入资金40多万元,建成6间三层楼用于文化活动阵地。内设播放室、阅览室、棋牌室、台球室、乒乓室等,外设一个网球场,一个篮球场和一个健身活动场。2009年中大街拆建工程之际,在村民集中区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建4间4层楼用于文化活动阵地。2006年元宵节,由村党支部、村委会主办、村文化俱乐部工作人员牵头,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庆元宵文艺晚会,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整台晚会吸引了6000多名观众,节目得到了一致好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各种知识理念灌输渗透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底脑海。并以村级文化俱乐部的建设为载体,组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团队——潘郎喜庆锣鼓队,创作了《改革开放新面貌》、《新农村建设就是好》等歌颂党歌颂新时代的曲目,深受群众的喜爱。三星锣鼓在2006年6月10日温岭市纪念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文艺演出中亮相获得好评。2007年参加浙江省“弘扬新文化 培养新农民 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喜获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群芳奖;2009年“三星锣鼓”被市列为非物质文化申报单位。三星锣鼓刚开始时只是净一色的锣鼓,光是敲敲打打,后来逐步配上唢呐、二胡、琵琶,直至电子琴等乐器,发展成为敲、拉、弹、吹、打、唱、跳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庆祝中国0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改名为“喜庆锣鼓”。   同时,俱乐部不断扩展文体项目,在喜庆锣鼓的基础上,形成了气排球、象棋、太极拳、腰鼓队、柔力球等多支文体队伍,多次参加市镇组织的各种活动,取得较好成绩,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潘郎村还以“星光老年之家”的创建为契机,举办了星光老年大学,不仅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更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良山村

  良山村地处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段入口附近,距离镇政府约3公里。全村共有人口1909人,外来人口约600人,耕地面积508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8.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230元,自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和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下集体、个人、家庭、股份制多元化的工业生产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经济迅猛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实现经济产值2.7亿。   

平山村

  大溪镇平山村取牛坪头、山下坑、中堂各一字,合称平山堂,简称平山。老村位于镇域西部,太湖山东侧,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北至黄岩界,西、南至乐清,东连陈洋村。老村辖牛坪、山下坑、中堂、长坑头4个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002年向陈洋调了6亩田;向屿孙征用6亩;向里宅征用52亩;再加上村里原有12亩,共76亩,在大池岸建新村。平山新村地处大溪镇西北部,东面紧靠新南岙村,南面与照洋村相临,西与屿孙接壤,北与横后村接壤,一个自然村。2009年底全村人口1020人,320户,党员35人,村民代表32人,低保户9户,边缘户4户,残疾人16人,全村耕地面积362亩,其中水田296亩,旱地66亩,山林4200亩,库容为2500m3烂田垄水库一座。0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5124 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80.62万元。 主要农产品有西瓜、莳药、芋头、毛竹等,特别是西瓜、莳药、芋头,闻名全市;工业主要是机电及加工等。老村境内有太湖山、四尖山、挂水岩瀑布等市级风景区。   

小塘村

  小塘村地处大溪镇北部、104线北侧,紧靠山市小集镇与台州市黄岩接壤,全村山多地少,山林面积近1200亩,耕地面积有210亩,全村常住户籍人口286户,876人,外来务工暂住人口有400多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361亿元,人均纯收入10981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5万元。几年来我村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各种荣誉称号。  

大岙村

  大岙村位于大溪镇北部,地处半山区、三面环山、环境优美、甬台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村人口878人,292户,耕地230亩,山地60亩,去年人均纯收入11788元。   近几年来在大溪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村民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不但工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经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长期共同努力,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强班子建设,落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在狠抓 工业生产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环境卫生、保护古城古迹、绿化创建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村全日保洁工作,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   一、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两委班子专题召开了会议,制订了大岙村发展规划,确定了“两手抓”的战略目标,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村庄整治。决心在二、三年内实现道路硬化,家园绿化,村庄亮化。在制订总体目标的同时,研究成立了环境整治工作小组,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职责,加强开展环境整治。两班子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全村上下形成一个共识,凝成一个决心、汇成一股力量。由于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实施方法到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许家渭村

  许家渭村地处大溪镇东部、大石一级至路北侧,紧靠潘郎小集镇,属平原水林地带,耕地面积有562亩,水网面积80余亩,全村常住户籍人口495户,1350人,外来务工暂住人口有2000多人,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361亿元,人均纯收入10981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5万元。几年来我村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各种荣誉称号。   

纶丝洋村

  纶丝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全村共有2056人,现有村“两委”成员12名,党员44名,村民代表52名。曾经纶丝洋村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温岭有名的“-村”,而且村级组织涣散,村务管理混乱,村里各项工作一度陷入瘫痪,是个问题颇多的“后进村”。但是,随着周边村庄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全村干部群众后悔不已,是我们自己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这也使得我们狠下了整顿转化的决心,一定要使纶丝洋村焕发新貌。  

翁岙村

  翁岙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西北大溪镇山市管理区,距温岭市区25公里。地处低山丘陵间河谷平原,为104国道线大溪泽国接点,是台州温岭市紫莲山风景旅游区圣地,大溪水泵之乡称号。其后村境变更频繁,村名沿用至今。村区水陆交通便利,与塘头村、山市村交界,交通十分便捷。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农田500亩,山林3600亩。全村共512户,约1830人,现有党员60多人。村里主要劳动力以外出经商居多,工业主要以生产水泵为主。。。。。。  

上洋村

  上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南城管理区,在国家名胜风景区方山脚下。全村现有党员33名,10个村民小组,283户,845人,耕地面积248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等事业,以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做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坎头村

  坎头村位于世界地质公园方山旅游风景区,有桃夏路贯穿全村,目前桃夏路已与104国道及104复线连接。坎头村各自然村(东始桃夏张、蜈蚣钳、大路洋、坎头、后溪山)沿桃夏路两侧呈长条状分布。全村总户数402户,共有人口1171人,其中党员47名,村民代表50名。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800多亩,耕地535亩(其中旱地面积约135亩)。经济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有大小企业30多家,主要从事水泵类机电产品及其配套产品的加工、贸易,500万上企业3家,(估计)全村总工业产值达到近亿元。农业方面,其中有一鲵鱼养殖基地,有较高知名度。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坚定信念,以旧村改造为基础,积极建设新农村,敢于开拓进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视发展经济,同时非常重视环境卫生,生态保护绿化创建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历届党支部、村委会努力,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村水泥路全部到户,道路硬化面积达23000㎡,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多次受到政府嘉奖。先后荣获浙江省森林村庄、台州市绿化示范村、台州市应急管理示范点、温岭市卫生村、温岭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文明村、科普村、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大溪镇先进基层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双桥村

  双桥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部。现有88户,289人,党员18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867元。企业14家,全村面积30015平方米,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花金村

  花金村地处大溪镇西部,距镇中心2公里。村域面积3696亩,其中耕地570亩,园地106亩,林地3020亩,山塘水库4座。全村户籍人口482户,1566人,党员49名。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6万元,人均纯收入24050元。近年来,花金村村两委和村民齐心合力,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开创示范村、美丽乡村的目标而奋斗。   

塘山村

  塘山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现有223户,745人,党员24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0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城北路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塘山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下村村

  下村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现有450户,1246人,党员65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3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下山后村

  下山后村地处冠屿山西麓而名山后,因重名改为下山后村。距离镇政府3.5公里。东依冠屿山,南邻殿下村,西接东桥村,北连新南岙村。辖湾里、下山后、上山后、干埭、屯头5个自然村,村部驻地下山后。全村368户,1250人,党员53名,全村赵姓占70%,还有陈、林、潘、王等姓氏。   全村耕地460多亩,山林530多亩。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工业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以水泵、机电产业为纽带的企业、作坊、个体户应运而生,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下新建村

  下新建村地处大溪镇北城管理区,大石一级公里边,辖12个村民小组,总计户数409户,人口1195人,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近年来,村两委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新南岙村

  新南岙村位于大溪镇北城管理区北面104国道边,东连沈岙村、桥里村,南下山后,接照洋村,西交塘山村,北靠墩头山。户籍人口1502人,466户,13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流动人口780人,全村共有党员50人,村民代表38人,共有各类企业32家。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4785.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907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城北路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屿孙村

  屿孙村位于大溪镇北部,太湖水库脚下,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95亩,户数284户,人口数891人,党员人数40人,共有七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7人,村委会人数8人,201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农民人均收入28000元,工业企业16家,商铺五家。村民以打工经商为主。   屿孙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照洋村

  照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现有379户,1248人,党员62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8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城北路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中岙张村

  中岙张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北部。现有537户,1760人,党员62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2927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中岙张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高田村

  高田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南、北分别与麻车屿村、上新建村隔河相望,东邻三池窟村。辖石屿、高田、下管泾、上管泾4个自然村。全居现有277户,922人,辖区面积205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0.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998元。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和“三三制”要求规范执行,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河头村

  河头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东部偏南,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属半山区,在狮子山北麓,东邻新岙里村、前瓦屿村,南连下廊桥村、部渎村,西接麻车屿村、三池窟村,北靠下新建村。村域面积53.6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9.69公顷,一般农田地区面积5.59公顷,林业用地区面积7.66公顷,村镇建设用地面积7.99公顷。现有208户,690人,党员34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5.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万元。几年来,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进护村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村等。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和“三三制”要求规范执行,成立党员关爱基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宜桥社区

  宜桥居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东毗闸头村,南连大溪居,北接下村村,西邻后岸居。村域面积27.42公顷,村镇建设用地面积23.95公顷。全村现有321户,993人,辖5个居民小组。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0865元。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和“三三制”要求规范执行,成立党员关爱基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双凌村

  双凌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以工业为主。现有425户,1200人,党员47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35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孙家村

  孙家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北部,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232户,736人,党员35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2286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岩头山村

  岩头山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7公里,属山区地带,东邻小溪村,西连湖雾山,南界火石岩,北至老鸦坦。全村215户,660人,有张、林二姓,张姓占70%以上。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785万元。岩头山村风景优美,物华天宝,天蓝水清,空气清新。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白山街村

  白山街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部,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311户,1028人,党员41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7500元。白山街村,水脉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白山里村

  白山里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的东北部,距新建的温岭火车站1公里,离104国道线1.5公里,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有农业粮田530亩,山林杂地河面积230亩,地域不错,有山有水,交通还是便捷,全村17个村民小组,现有335户,1111人,党员28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0785元。原先存在居住点发布散乱,设施缺,环境差,可以说是全市比较贫困的村,原因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多年来,村两委干部不负众望,竭尽全力,实抓经济建设,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应钱村

  应钱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属河网平原地带,中隔翁岙河道,以应钱桥连接,东连纶丝洋村,西接金岙村,南邻孙家村,北至山市村。村域面积94.21公顷,现有622户,2030人,辖2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10人,党员59人,村民代表53人。产业以农为主,兼工业、三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53.21公顷,一般农地区面积7.46公顷,村(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7.22公顷。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上坦头村

  上坦头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北部偏东,距镇政府6.5公里,地处坦头山西北麓,东邻山市、金岙村,南接沈岙村、金岙村,西连塔岙山、下员山,北靠小塘、塘头村。104国道从其西境而过。村域面积99.61公顷,现有322户,1028人,辖1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9人,党员48人,村民代表40人。产业以农为主,兼工业、三产。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曹岙村

  曹岙位于温岭市大溪镇的东部,村域面积88.68公顷,现有342户,1048人,党员39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8524元,曹岙村属半山区,地处灵伏山之北,曹山之东,临近温岭火车站,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多年来,村两委干部不负众望,竭尽全力,实抓经济建设,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下员山村

  下员山村位于大溪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属半山区。104国道从其南境穿过,东邻上坦头村,南接新南岙村,西连塘岭村,北靠塔岙村。辖区面积121.4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6.13公顷,一般农地区面积15.7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1.58公顷,村(城)镇建设用地29.84公顷。全村268户,914人,辖7个村民小组,流动人口约1000人,全村共有党员54人,村民代表41人,产业以工业为主,共有各类企业72家。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员帮扶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水桶坤村

  水桶坤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北部,村域面积0.3平方公里。现有45户,145人,党员10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85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塘头村

  塘头村位于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7.7公里,属半山区,地势北高南低,104国道线从其南境而过,东邻翁岙村,南接上坦头村,西连小塘村,北靠棋岩山与黄岩区为界。辖区面积148.0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2.28公顷,一般农地区面积53.72公顷,城(村)镇建设用地面积21.23公顷。全村有278户,户籍人口915人,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4人,党员55人。现有企业51家,骨干企业8家。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塔岙村

  塔岙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北部,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645户,2083人,党员94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1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油屿村

  油屿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南部,村域面积700亩。现有439户,1461人,党员50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00元。油屿村,依山傍水,百姓和谐,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金岙村

  金岙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北部,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566户,1994人,党员62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4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新岙里村

  新岙里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南部,村域面积56.42公顷。现有204户,620人,党员28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639元。新岙里村,依山傍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白泥新村

  白泥新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新村村域面积0.13平方公里。现有150户,500人,党员34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7.4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9351元。老村位于大溪镇西北部高山上,1995年进行高山移民,在东桥虎啸前建新村,距镇政府距地1.5公里,属河网平原地带,交通便利,104国道、甬台温高山公路从村的东、西两边通过,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努力使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争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陈洋村

  陈洋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部山区,距离大溪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东连井朱村,西接平山村,西南方是洪武尖,北靠仰天湖,三面环山。也是太湖水的源头之一,同时也是盘山古道的起始点。全村共分为5个自然村(分别为田下洋、外闩、东头、沙湾里、前岙),村委会驻田下洋自然村。辖区面积分323.0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极15.90公顷,一般农地面积29.09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43.43公顷。全村人口1611人,现有459户,党员47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基本无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510元。全村以农业为主,无工业,农作物以水稻、时药为主。人口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井朱村

  井朱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山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仰天湖东麓,村舍傍山麓南北,东至太湖水库,东北交秀岭村,西北依山,西南连陈洋村,山青水秀,成带状分布,含高埠头、毛竹园里、管家里、路廊里、隔岸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毛竹园里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262户,960人,党员43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856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努力使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争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马面村

  马面村是个移民村,距镇政府大楼2公里,全村39户,146人,党员8人,全村耕地面积36亩,山林面积431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万(生态补偿),人均收入9583元,是一个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的高山移民村。   马面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梅安村

  梅安村位于大溪镇北部,是个高山移民新村,东邻东桥村,西邻白泥村,北接太湖路,南按良山村,交通便捷,全村共11组,195户,总人口622人,党员22人,村民代表30人,有耕地旱地250亩,山林885亩。全村以冲件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工业体系,全村超500万企业二家,外出经商20多户,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人均收入13066多元,年底村民分红1000左右。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盘山村

  盘山新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北部,新村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498户,1756人,党员60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903元。古时以山得名盘山村,位于镇域西部山区,于2012年整村移民至下洋陶,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努力使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争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上毛坦村

  上毛坦村原名茅坦,意为地荒人稀的茅草坦,后改毛坦。1978年毛坦村一分为二,相对下游下毛坦而言上毛坦。位于镇域西部山区,距镇6公里。上接田茶村,下连下毛坦,中贯毛坦溪。辖区面积248.56公顷(3728.4亩),辖上柱、中柱、后门坑、上旺、毛坦湾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中柱。2014年底全村373户,1320人,大多在柯桥、江苏等地经商。多姓蔡,还有张、陈、王、符、施、杨、沈等姓。2014年年农民人均收入16671元,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耕地271亩其中水田173亩,旱地98亩,山林1360亩。村两委8人,党员42人,村民代表51人,低保户23户;优抚3人,残疾人25人。老鼠坑建于1972年库容2.4万立方米,坝高14.46米,2000年加固;山塘:岩门脚0.5万立方米;里条坑0.3万立方米。主要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特产:西瓜、莳药、姜等。近几年,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田茶村

  通往隘门岭头的山路形似蛇行而名田蛇坑,后因种茶,演为今名。位于镇域西部高山,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东岭上毛坦,南连煎假银,西界乐清境,北接盘山村。有洪武尖山、鹁鸪尖山。毛坦溪发源于此。岭路通往乐清叠城村,公路连接上毛坦村。辖田茶坑、小隘门、庙前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田茶坑。全村221户,681人,。以杨姓居多,还有赵、叶、郑等姓氏。耕地面积289亩,其中水田158亩,旱地131亩;山林面积925亩。   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925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村两委8人,党员29人,农民主要收入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特产:西瓜、莳药、姜等。近几年,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移民工作,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下毛坦村

  下毛坦村原名茅坦,意为地荒人稀的茅草坦,后改毛坦。1978年毛坦村一分为二,相对上游上毛坦而言下毛坦。1955年至1956年,为毛坦乡政府驻地。位于镇域西部山区,距镇5公里。上接是上毛坦村,下临太湖水库。辖区面积138.4公顷,辖里奄周、毛园、杨家湾3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毛园。2014年底全村303户,1032人,大多在柯桥、江苏等地经商。多姓许,还有鲍、郑、张、王、赵、林、余、贝、杨等姓。2014年年农民人均收入11412元,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耕地223亩其中水田121亩,旱地102亩,山林1050亩。村两委1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52人主要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特产:西瓜、莳药、姜等。近几年,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秀岭村

  秀岭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北山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仰天湖东麓,北有岭路通黄岩秀岭村,南连井朱村,东临双尖山和太湖水库,西接白泥地。辖乌鸦坦、下名门、秀岭3个自然春,村委会驻地秀岭,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293户,1026人,党员42名。多姓鲍,还有卢、王、朱、潘、杨、滕等姓氏。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718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努力使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争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利岙村

  利岙村位于大溪镇东北部,村域面积580亩。地理位置优越,东临火车站、交通换乘站,西临城西大道,交通便捷。全村有常住人口358户1082人,党员40人,外来人口100多人,集体土地380亩。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先进集体、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百项重点工程推进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整治工作,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五峰村

  五峰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北部,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358户,963人,党员42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1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前溪村

  前溪村,位于大溪镇西南角,与温峤镇相邻,甬台温铁路从东至西穿过。分有四个自然村,10个生产小队,313户,976人,现有党员42人。村内企业30余家,主要为机电行业。村两套班子9人,村两委团结协作,工作积极性较高。村人均收入21560元,村集体收入较好,2015年达到300多万元,目前工业区建设接近尾声。村内整洁有序,卫生做到日日清,民风淳朴。   前溪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白塔村

  白塔村地处大溪镇北侧,山市管理区南侧,北接山市村,南通火车站,全村面积为1.2平方公里。现有533户、1900人、党员62名。白塔村枕山面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村民居住满意度高。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银河村

  银河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部,南临大溪岙溪与上河头交界,北靠麻车头山,西邻花金村。全居现有246户,868人,辖区面积1870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3.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8281元。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和“三三制”要求规范执行,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闸头村

  闸头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方山大道东侧,河滨路北侧,南嵩路西侧,百里河南侧,是大溪镇建城区重要组成区块,属城建中心之一。西邻水仓村,南邻念母洋村,北领小溪岭头新村。东与高田村隔河相望。现有152户,402人。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万元。现有党员24人,村民代表34人。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结对帮助等,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兆岙村

  兆岙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东面田野,西倚洋岙山,南连吞山,北接麻车屿村。全村141户,451人,有谢、赵、陈、阮、王、滕、项、金等姓氏,为明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谢铎故里。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1659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岙增张村

  岙增张村地处大溪镇东南部,全村分为岙增张、上新屋、下吴王三个自然村,流庆路、兴潘路贯穿全村东西,五兴路及岙增张至许家渭的主干道穿行南北,商铺林立,交通便利。地域面积324162平方米,户籍人口1168人,360户,17个村民小组,50名党员,53名村民代表,外来人口2845人。村内有鞋类加工企业60来家,水泵电机、电脑绣花等企业也为数不少。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甘蔗、西瓜等经济作物占一定的比例。村内有超市、理发、美容、电脑维修等第三产业100来家。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686万元,人均收入3551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4万元,几年来,先后多次被市镇两级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进护村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市卫生村、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部渎村

  部渎村位于大溪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属于半山区,西面为啥山,东面为田野,东连岗上村,南邻水坦村,西与下郎桥等村以山为界,北接新岙里村,辖区面积87.4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3.48公顷,一般农地区域4.35公顷,林地面积39.07公顷,村建设用地面积12.85公顷,全村有户籍人口230户,701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10人,党员36人,有王、金等姓氏,工业以几点、水泵等行业为主,有大小企业29家,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   

担屿村

  担屿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南部,距镇政府5.5公里,地处担屿山旁,马鞍山东北水网地带旁。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273户,913人,以林姓为主,另有金、王、陶、许等姓,全村党员42名,村两委成员10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1多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2045元。村内有各类企业28家,主要经营翻砂、塑料粒子、车床加工、铝塑板等,工业总产值14477多万元。   担屿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佛陇村

  佛陇村位于大溪镇东南部,耕地面积524亩,全村辖有1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670人,523户,外来人口600人,村两委成员8人,党员54人,村民代表52人。村内有45家企业,主要以白切片、机电、塑料机生产等行业,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98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597元,全村共有党员50户,低保户6户,困难户2户。   佛陇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岗上村

  岗上村位于大溪镇东南部,耕地面积441亩,全村辖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45人,325户,外来人口200人,村两委成员9人。村内有10家企业,主要以机电、塑料机生产等行业,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395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535元。  岗上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后瓦屿村

  后瓦屿位大溪镇潘郎管理区,土地总面积791亩,其中耕地面积684亩,园地12亩,林地95。现有人口1415人,444户,外来人口1000多人,共22个村民小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去年集体收入33万,人均收入23037,工业产值7961。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积极落实党员组团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工程等机制,着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配合镇政府正大力开发工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下洋张村

  下洋张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部,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565户,1740人,党员42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18903元。2007年,因建设温岭火车站需要。全村进行了整体拆迁。全村分为两个区块,一为站前新村、二为铁路新村。拆迁后全村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前瓦屿村

  前瓦屿位于大溪镇潘郎管理区西部,大石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地势优越。全村共有人口1727人,526户,外来人口200多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村民代表42人,共分16个小组。2014年集体经济收入180多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6791元。   前瓦屿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阳山村

  阳山村位于大溪镇中南部,在洋岙与麻车屿交界处,东邻兆岙、下洋岙村,南街毛竹下村,西靠小溪村,北连上洋岙居,辖区面积34.19公顷,全村有56户,150人。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织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清洁家园、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措施,开发低丘缓坡等村庄建设,同是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上山村

  上山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东部,村域总面积1.2平方公里,农业土地面积985亩,其中耕地356亩,林地629亩,辖上山、洋肚、上岙、下岙共4个自然村,分12个村民小组,现有332户,983人,党员38名,村委会驻地上山自然村,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1332元。上山村靠山临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风淳朴,村主干道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设区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上山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员结对联系农户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的堡垒核心作用,广泛发动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积极抓好“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和村庄规划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质,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   

水门后村

  水门后村因地处水门溪稍北(后),故名。位于镇域东南,距镇政府驻地6.5公里,属河网平原地带,潘郎河穿境而过。南领田洋季村、相公渭村,西连潘郎村,西北靠美女山,北至毛头村,辖4个自然村,15个村名小组。全村336户,1060人。有金、钟、陈、邬、林、李、朱等姓氏。工业以机电、鞋业为主,企业30家,其中500万上企业3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2898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3万元,人均纯收入29223万元。历史上以生产砖瓦享有微名。   

水坦村

  水坦村位于大溪镇南大门,是南嵩岩风景区的所在地。全村共488户,户籍人口1602人,耕地面积562亩,山林3704亩,分12个村民小组,党员54名,企业12家。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外出经商二百多人,村级集体收入不到10万元,去年人均收入21900元。   水坦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陈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水渚村

  水渚村位于大溪镇域东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属河网平原地带,四面环水,大石一级公路从其南面而过,高架铁路穿村而过。东、西、南、北分别与上山村、油屿村、下陈村、许家渭村隔河相望。辖区面积82平方千米,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9公顷,一般农地区面积2.37公顷,村镇建设用地面积17公顷。   全村有486户,1419人,21个村民小组。一般农户以水稻种植为主,工业以塑料粒子加工制造为主。   

陶家埠村

  陶家埠村位于大溪镇东北部,耕地面积500多亩,山林面积300多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100人,350户,外来人口800多人,村两委9人,党员43人,村民代表36人。村内有工业企业26家,农村经济合作社1家。2014年工业产值1亿多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7783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建设美丽乡村。   

田洋季村

  田洋季村位于大溪镇东南部,耕地面积303亩,全村辖有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64人,325户外来人口3000人。村两委成员10人,党员40人,村民代表50人,村内有50家企业,主要有鞋业、几点、纸箱,塑料等产业。2014年村集体收入180万元,人均收入27415元,工业产值16054万元。全村共有党员户48户,低保户1户,困难户2户。近年来,荣获康泰防汛先进单位。2012年,获温岭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西山金村

  西山金村地处美女山西麓,又多金姓,故名。位于镇域东部,距镇政府驻地6.4公里。北面依山,三面环水,东南与潘郎村相连,西北与陶家埠村、下洋陶村相接。辖区共分为一区、二区、三区、五区四个自然村。全村共有502户,总人口1715人。拥有耕地面积1477亩,共有党员66人,15个村民小组,村外来务工暂住人口2800人。企业多,企业和出租私房消防安全隐患检查任务重。2014年农村人均收入在2362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26万元。   

下陈村

  下陈村位于大溪镇潘郎管理区,东南方向约六公里。东面连上山村、南靠佛陇村、西连油屿村、北连水渚村。全村辖黄家、山脚下与河头三个自然村,381户,1455人,党员36名。经济以工、农业为主,近年村平均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万元。近年被镇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十佳村级“好搭档”。   下陈村与沙岸村、滥田湖村、大溪村、东桥村、流庆村、沈岙村、殿下村、横后村、里宅村、吕岙村、念母洋村、山市村、桥外村、后岸社区、上新建村、麻车屿村、毛竹下村、三池窟村、上河头村、水仓村、下廊桥村、下洋岙村、小溪村、小溪岭头村、桥里村、塘岭村、潘岙村、潘郎村、良山村、平山村、小塘村、大岙村、许家渭村、纶丝洋村、翁岙村、上洋村、坎头村、双桥村、花金村、塘山村、下村村、下山后村、下新建村、新南岙村、屿孙村、照洋村、中岙张村、高田村、河头村、宜桥社区、双凌村、孙家村、岩头山村、白山街村、白山里村、应钱村、上坦头村、曹岙村、下员山村、水桶坤村、塘头村、塔岙村、油屿村、金岙村、新岙里村、白泥新村、陈洋村、井朱村、马面村、梅安村、盘山村、上毛坦村、田茶村、下毛坦村、秀岭村、利岙村、五峰村、前溪村、白塔村、银河村、闸头村、兆岙村、岙增张村、部渎村、担屿村、佛陇村、岗上村、后瓦屿村、下洋张村、前瓦屿村、阳山村、上山村、水门后村、水坦村、水渚村、陶家埠村、田洋季村、西山金村、下洋陶村、现范桥村、相公渭村、毛头村相邻。  

下洋陶村

  下洋陶村位于潘郎管理区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5公里。东邻潘郎村,西毗下新建村,南连后瓦屿村,北接陶家埠村。现辖区共分为前岸、后岸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02户,总人口887人。拥有耕地面积496亩,共有党员42人,21个村民小组,村外来务工暂住人口592人。企业稀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民收入主要靠在家种菜、养殖或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农村人均收入在2158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2012年被评为村庄整治达标村和清洁家园先进村。   

现范桥村

  现范桥村位于大溪镇东边,南靠大石一级公路,东邻横峰街道。全村户籍650户,人口1980人,外来人口约2350人。分四个自然村分别为前岸自然村、长大自然村、田洋自然村、李家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62个村民代表,党员53名。土地面积749亩,其中耕地面积663亩,林地面积86木。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0396元,工业总产值12400万元。全村大部分从事制鞋相关行业,属于比较发达的工业村。   

相公渭村

  相公渭村位于温岭市大溪镇潘郎管理区,是水网地带,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408户,1283人,外来人口3500人,26个村民小组,分6个自然村,村民代表49人,党员42名。相公渭村以工业为主,全村共有企业53家,主要是制鞋业。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1717元。相公渭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内民主恳谈、党员组团式服务、村级组织运行“三三制”和党内关爱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堡垒核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毛头村

  毛头村地处毛头山山脚,故名。毛头村位于大溪镇潘郎管理区东北部,耕地面积320亩,山林252亩。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00人,238户,外来人口650人。村两委成员9人,党员35明,村民代表44人。村内工业企业12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925元,工业产值7668万元。全村有贫困户7户,五保户1户,危房户2户,经济特色户1户,信访重点户1户。近年来,先后荣获温岭市村庄整治达标村,温岭市科普村,大溪镇先进集体,大溪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   


东桥村特产大全




东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