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温岭市 >> 温峤镇 >> 赵桥村

赵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赵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赵桥村简介

  赵桥村位于温峤镇中心区域,村域面积0.38平方公里,全为平原地带,现有耕地面积456亩,其中水田405亩,农业基本设施完善。
  赵桥村当前共5个自然村(桥头、后横、老屋、前新屋、后新屋),共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278户,人口总数760人,其中党员43人,村民代表40人。2015年,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48元。
  赵桥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81107 318000 -- 查看 赵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赵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赵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琛山村

  琛山村地处温岭市西北面,东近莞渭童村,南临茅洋村,西接上墩村,北靠楼旗村,是半山区地带。全村共有村域面积144平方公顷,耕地面积50公顷,由四个自然村构成:上河头,下河头,山嘴头,大台门。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7人,党员62人,户数598户,常住人口1660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130万元,人均村收入为17850元。琛山村产业结构以鞋企业为主体,全村共有大小私企98家。   

岭脚村

  岭脚村位于温峤镇西南部,全村共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60户1081人。有党员27人,村民代表54人,55岁以上老人256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55亩、旱地150亩,山林1020.5亩,海涂水产养殖面积28.1亩。近年来,岭脚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100%。   

界坑村

  界坑村位于温峤镇西南面,全村共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173人。有党员35人,村民代表31人,60岁以上老人226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村域面积0.8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42亩、其中水田158亩,海涂水产养殖面积152亩,山林面积900亩。近年来,界坑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09年度温峤镇先进护村队、2010年度温岭市村庄整治达标村。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94%。   

江厦村

  江厦村位于温峤镇西部,是原江厦乡政府驻地,县道竹盖线、温江线及江厦排涝大港贯穿境内,村内有一自然村——温岭栋为温岭街(温峤老街)和温岭县命名由来地,省级江厦森林公园、江厦排涝隧洞、江厦潮汐电站更是闻名遐迩。江厦村共有温岭栋、江厦殿、江厦街、双夹墙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565个人口,566户农户,53名党员,50名村民代表,据2014年相关年报统计,江厦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13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188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   

东坑村

  东坑村是一个高山村,地处海拔400多米,是个山清山秀的好地方,绝对称得上是市区的“后花园”。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已搬到山下居住,分布在全市各地,目前山上零散地住在梅岭、蒋山、灯笼岗、田坑、东坑、后龙6个自然村的178户村民.2015年4600家庭3户,已转低保,基本解决生活困难。东坑村离市区距离非常近,目前正开发、利用这宝贵的自然资源,极大地促进村里集体经济的壮大,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旅游休闲场所。加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想方设法保护好东坑村的生态环境,实现村里的可持续发展,使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注重村庄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旅游规划与村民居住相协调相统一,既发展了旅游业使之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又使村民居住得更加舒适,从而吸引“散落”在全市各地的村民回归到中来。   

白岩下村

  白岩下村位于温峤镇东南侧,冬邻温岭市区,南邻城西,西邻坞根革命老区,北邻江厦森林公园(唐代古刹明因讲寺)。村庄三面群山怀抱,两条溪流汇成梅溪,其中一源头“水云涧”瀑布气势壮观,风景秀丽。全村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8人,共579户。全村有耕地面积900亩,山林4000余亩,以规模种植枇杷、桃、杨梅、李为主,2015年村集体经济19.8万元,村民主要务农种植、务工及外出经商,年人均收入6800元。   

西洋潘村

  温峤镇西洋潘村地处温岭市城市新区(工业城)腹地,位于温峤镇北部,全村分4个自然村:前湾路、金龙路、洋潘中路、洋潘新村。耕地面积700亩,工业城征用270亩、山林40亩。全村1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603人,共570户,外来人口约860人。村原有老屋应拆535间,现已建成通天式住房117间,小康型住宅10套,目前在建通天式住房88间,小康型56套,目前正在审批通天式住房61间。村两委成员9人,党员57人,村民代表60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60万元。2010年至2016年被市评为一类农村俱乐部,被镇党委、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五星级”廉洁村。2014年被市评为“平安家庭”工作示范村居、2012年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充分就业村。   

西焦湾村

  西焦湾村地处温峤镇西北部,三面环山,南连上珙村,东接北珠村,西北背山,温横公路环串而过,闻名远近的“妙严寺”和历史悠久的“礁岩”座于其中,草木茂盛,溪水碧清,空气新鲜,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全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西焦湾村共有上岙、中段、殿下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56个村民代表,全村总人口1910人,共有640户,1100个劳动力。全村耕地面积965亩(其中水田730亩,旱地235亩),山林2100亩。据2015年底统计数据,村人均收入12132元,村集体收入63200元。   

上墩村

  上墩村位于温峤镇北面、旗峰脚下,背山面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村域面积0.8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75亩,山林382亩、海涂养殖42亩;全村辖“东园”、“西园”、“南园”、“北园”、“三碰桥”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444户,1285人。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幸福。二、经济状况及指标:随着“工业城”的发展和建设,给上墩村带来了活力、生机和发展的机遇,全村以制鞋业为主体,辅以靠务工、出租房屋、经商等的经济收入,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约为500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收入为18391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为100万元;村级总资产1042.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69万元);村综合楼建筑面积5190平方米,老村部1132平方米,老人协会100平方米。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100%、失土农民保险不断增加、55周岁以上的每人毎月发放老人补助金30元。  

楼旗村

  楼旗村坐落于温峤镇东北角,北与大溪镇相接,东与横峰街道相连,温横公路贯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耕地面积470亩,山林面积2000亩,境内楼旗尖海拔339米,为温峤镇的最高峰,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观光点。   目前楼旗村全村共有667户家庭,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848人,另有外来人口6000多人,2007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000多元,居全村之首。全村现有工业企业123家,其中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有21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楼旗村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全村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汽车、电话、有线电视都已进入了普通村民的家庭。随着基层文化俱乐部、卫生村、文明村的建设,村庄整治工作的开展,集工业区、商贸区、村民生活居住区,风景旅游度价休闲区和外来人口之家为一体的“四区一家”村庄规划的落实,楼旗村的面貌更将是日新月异。      近年来,楼旗村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9年楼旗村党支部被温岭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誉为“文明单位”、“五好村党支部”和“温岭市村民自治示范村”;2002年又被评为台州市农村“学教”先进集体,同时楼旗村也被定为温岭市市级村干部教育实践培训基地。 2006年被台州市委评为“台州市村级党建示范点”,楼旗村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荣誉只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楼旗村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明天更加辉煌。   

莞渭童村

  莞渭童村座落于温峤镇东北角,东与横峰街道相连,南与城西街道相接,交通便捷。全村村域面12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1612亩。全村共有779户家庭,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2452,60岁以上常住人口400多。其中党员64人,村民代表72人。另有外来人口近4000人。2015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8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537元。   莞渭童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姆坑山头村

  姆坑山头村位于温峤镇西南,依山旁水,距镇政府中心约8公里,北邻姆坑村,南邻排涝大江和七一养殖塘,新竹盖线从村后穿村而过,村内有村道贯穿,交通便捷。姆坑山头属高山移民历史贫困村,海拔367米,盘山公路3.2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除山脚有50户集中居住外,其余均分散到本镇各村或市外各地,全村林地2000亩,旱地400多亩,耕地85亩(属远地无法耕作外包他人耕种),主导产业为农业。原分布外厂、山岗头、庙里、山后俺、新屋5个自然村,总人口492人中分为30个村民小组158户,非农业人口62人,村党员26名,宗谱姓氏为方、孙、夏、童、赵、谢姓,村内无工业企业。村年集体经济零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低保户11户、低保边缘2户,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已完成村庄整治达标村及污水工程,今年计划低丘缓坡和龙源风电两项目上马。   

横泾堂村

  横泾堂村全村耕地面积1050多亩,分布13个自然村,总人口1798人中分为28个村民小组626户,另有外来人口约2530人,村党员68名,村内工业企业25家。全村已拆建房屋500户,未拆迁100多户。村年集体经济收入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60元。村级组织所获主要荣誉:村庄整治达标村;温岭市小康老年示范村。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年初以来,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党支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园区企业落地工作,积极探索“建好城中村、党员带头富、群众增收入”工作思路,努力在加快农村脱贫奔小康、培育与发展现代农业,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很好的核心作用,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致富信心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经集体讨论酝酿,加强班子队伍建设,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完成上级下达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任务等六条内容向大会公开承诺,并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实行分步分阶段实施,做到长计划短按排,有监督有检查。   

岙口村

  岙口村位于温峤镇西北部,三面环山,环境优美,距镇政府中心约2公里,东邻桐山资福寺,北与西焦湾村隔山相望,温大公路纵贯村南北,千年古寺祇园寺、岙口农家乐和岙口四季青山庄坐落村中。全村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68人,共240户。全村有耕地面积390亩(其中水田180亩,旱地210亩),山林920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17.8万元,村民主要务农种植及外出经商,年人均收入11080元。  

山下村

  山下村位于温峤镇建成区,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23户945人。有党员37人,村民代表32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82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村域面积0.3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43亩,旱地55亩,山林153亩,海涂水产养殖面积13亩。   近年来,山下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100%,失土农民保险61人,目前15人正在上报审批。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北珠村

  北珠村基本情况   北珠村位于温峤镇北面,全村共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602户1730人。有党员49人,村民代表50人,60岁以上老人403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850亩、山林1128亩,海涂水产养殖面积56亩。   近年来,北珠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98%,失土农民保险随着发展增加。   

张老桥村

  张老桥村位于温峤镇建城区范围,村域面积0.7平方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584户, 户籍人口1571人, 村两委成员10人,党员54名,村民代表36人。村经济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工业企业50多家,2008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3208万元,全村人均收入8391元。  

岭下周村

  岭下周村位于温峤镇西部内,与大溪镇相邻,属半山区,全村地域面积0.5平方公里,村民小组9个,总户数325户,总人口985人,耕地面积399亩,园地面积59亩,林地面积1782.5亩,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7152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6.52万元。  

青屿村

  青屿村基本情况   青屿村位于温峤镇西南部,全村共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12户1508人。有党员52人,村民代表39人,55岁以上老人302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925元。村域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水田536亩、旱地325亩,山林317亩。   近年来,青屿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07年度优秀党支部、村级干部好搭档、06年度温岭市级建设村达标村、无-示范村、农村文化工作先进村、综治调解先进村、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村。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上珙村

上珙村  上珙村位于温岭市温峤镇西北,隶属温峤镇境内,距市区13公里,村东面是一片水田,西面是一片丘陵,南与桐山村毗邻,北与西焦湾接壤,东有温横公路、上桐公路,南有温大公路穿村而过,村内有村道贯穿,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有8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截止2007年底全村共有人口1934人,727户,现有耕地面积1180亩,其中水田820亩,山林面积为680亩,农业基本设施完善。   上珙村民世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几年来,村民已转向二、三产业的发展,生产、加工、营销工量刃具、鞋业生产等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11元,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文化生活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   上珙村山川灵秀,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造化钟人,耕读传家,文风甚盛。历代世不乏杰出之人,南宋徐似道历官太常丞,中书舍人,秘书小监,权直学士院,朝散大夫,提点江西刑狱,其韵度清雅,才华敏捷,名重一时。陆游赠诗有:“徐乡赤诚古仙子,十年四海推才华”之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全村村民勤劳致富,涌现出一大批能人,现在他们正意气奋发,拼搏进取,以冀再创佳绩。   

上河岙村

  上河岙村位于温峤镇西南面,全村共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39户978人。有党员51人,村民代表30人,55岁以上老人173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2元。村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55亩、山林729亩,海涂水产养殖面积10亩。近年来,上河岙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总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产业、优环境、树民风,和谐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迈进新台阶新目标。,上河岙村党支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用心尽力抓党建,领导全村人民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在本村外地人口仅占1%,要实现全   村人民经济利益目标,在今后要着重如何开发山林增加利用土地建造出美观整洁又可带动经济利益的新农村。   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06年镇先进党组织、保持0员先进教育活动镇先进集体、社会治安镇先进集体、07年镇计生先进集体、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镇先进体念,08年镇先进调解集体、镇村级好搭档、09年温岭市先进廉洁村、镇村级好搭档、镇和谐示范村、人口和计生双基工程建设温岭市先进村、2010年镇村级环卫先进集体。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100%。在市镇府领导注视下全村经济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茅洋村

  茅洋村位于温峤镇规划中心区,全村共7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654户1921人。有党员60人,村民代表47人,55岁以上老人352人。2015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7800元。村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00亩、山林30亩,海涂水产养殖面积52亩。   茅洋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下金前村

  温峤镇下金前村,地处温岭西南部,紧靠乐清湾,清中线穿境而过,辖三个自然村,户籍人口613人,有党员38人、村民代表32人、村民小组6组。村耕地384亩,其中水田17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目前无负债,农民人均收入18000元,下金前村是纯农业村,村民以种植大棚葡萄为主、外出经商为辅。近几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先后获得省级信用村、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台州市文明村、台州市民主法治村、台州市“三化”示范村、台州市连续十年无计划生育村、温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有:体育公园、文化礼堂、党建示范点创建等,计划2016年9月底完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班子团结、村民支持,必将下金前村打造成一个以党建引领加特色农业的美丽乡村。   

赵桥村

  赵桥村位于温峤镇中心区域,村域面积0.38平方公里,全为平原地带,现有耕地面积456亩,其中水田405亩,农业基本设施完善。   赵桥村当前共5个自然村(桥头、后横、老屋、前新屋、后新屋),共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278户,人口总数760人,其中党员43人,村民代表40人。2015年,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48元。   赵桥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许宅村

  许宅村地处温峤建城区,东连城西下岙村,南接上街村,西靠中街村,北邻前洋下、茅洋、横泾村,全村辖区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亩(其中水田面积420亩,已被征用280亩),山林面积285亩,辖三个自然村(许宅、后庄、田洋邵),1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在书院路与双峰路交叉口(即双峰路28-38号),温江线、新许线贯穿,弘威小区、万锦家园坐落在本辖区,温峤镇交警中队设立在村部。全村户籍人口1136人,382户,常住人口达1535人,劳动力726人,有正式党员51人,55名村民代表,辖区内私企达22家,村民从事第三产业(以工量刃具为主导)经营达80多户,(其中外出经营50多户)。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万(其中市场分红60万),人均收入达16560元,村集体长期投资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股份占6.5%,人均住房60平方米,电视、电话、自来水、环设、入网率达100%,60周岁以上老人198人,参保率达98%。外来人口暂住约260人。村两委成员共8人,党员51人,村民代表55人,低保户1户(邵淑敏),危房10户,信访重点户1户,经济特色户6户,规上企业1家。村内工业企业30家,个体户21家。村集体经济收入70万元。   

上街村

  上街村位于温峤镇建城区,全村共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732户1982人。有党员79人,村民代表51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0万元。近年来,上街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100%。   

前洋下村

  前洋下村位于温峤镇建成区,全村共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612户1840人。有党员48人,村民代表52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村域面积0.861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512亩。   前洋下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桐山村

  桐山村位于温峤镇西北方向,风景秀丽,远近闻名的桐山溪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桐山人民。全村共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556户1734人。有党员65人,村民代表44人,60岁以上老人495人。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418元,现有劳动力605人,其中外出劳动力204人,外来人口120人。村域面积2.2公顷,其中耕田面积795亩,山林1992亩,主导产业为农业。   桐山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帽岭村

  帽岭村位于温峤镇西北方向,全村共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37户1061人。有党员43人,村民代表54人,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1200元,村民人均收入11276元,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田面积180亩,山林1030亩,主导产业为农业。   帽岭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横路头村

  横路头村位于温峤镇向西5公里处,全村共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45户1018人。有正式党员35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32人。2015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村域面积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亩,其中水田210亩、山林2300亩。近年来,横路头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07年度温岭市廉洁村、08年度先进党组织、计生协会先进单位、09年度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社会治安先进集体、10年度温岭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双基工程先进村、全市和谐村居建设示范村居、村庄整治示范村。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90%。   

峨嵋山村

  峨嵋山村位于温峤镇西部,距镇政府6公里,东邻岭下周,西接乐清界,南连大球,北有帽岭。村内有两棵存活千年左右的罗汉松,一条古道穿村而过。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辖峨嵋山、浆桩岩下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97户641人。全村有田地面积420亩、山林2018亩,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村民主要从事经商和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约13650元。   峨嵋山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陈家宅村

  陈家宅村位于温峤镇西北部,村域面积1.52平方公里,山林1043.87亩,海域6.7亩,水田360亩,旱地290亩。全村共四个自然村:河头、田洋、双台里、九份;分15个村民小组,共372户。全村共1131人,其中男性569人,女性562人,劳动动638人。55岁以上老人355人,党员50人,村民代表5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106元。   陈家宅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梅溪村

  温岭市温峤镇梅溪村位于龙鸣山麓,坐落于省级森林公园——江厦森林公园内,距县城约8公里,全村521户,1921人,有耕地651亩,林地3361亩,古树名木85棵,由上岙、沙地、新堂前、上谢、下谢5个自然村组成。竹盖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这里环境优美,村内群山环绕,绿树成荫,从元宝岭下来的一条小溪,曲折西流,似一条美丽的飘带环绕在梅溪山谷之中。溪坑两侧,山间缓坡,数片几十年树龄的李树上,婆娑如雪的李花缀满枝头,如万千朵冰清玉洁的雪花在枝头跳动,随风曼舞。村头庄严地伫立着唐代古刹——明因讲寺,青瓦,茂竹,炊烟,整个山村似一幅充满田园意境与韵味的山水画。梅溪村是温峤镇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整治村,近年来,村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对村庄进行了“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的建设,全村开通了数字电视,并进行了饮用水和农村电网的改造,村庄四旁绿化率100%。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村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重点打造枇杷种植产业,依托温岭市大白沙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枇杷种植业和旅游产业,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村观光、购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伫立村口的明因讲寺又称“小明因寺”,据《温岭县志》载:“小明因寺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资料载:“明因讲寺为天台宗,曾为天台国清寺的分院。”与天台山国清寺有着很深厚的渊源。明因讲寺历经沧桑,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今而又重新焕发出光彩。在轻袅的香火里,在盈耳的木鱼声中,明因讲寺安静地接纳着四方来客,依然显得那样的从容而苍劲。寺周围遍布百年名木古树,其中有香樟、南方红豆杉、鹅耳枥、枫香等,其中以古樟居多,且多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樟树。每到秋天,这些大樟树郁郁葱葱,与周围的浓浓秋色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   

杨公岙村

  杨公岙村位于温峤镇东南部,紧靠乐清湾,毗邻乐清,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6公里。全村共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村民408户1317人,耕地面积882.7亩,其中水田376.8亩,全村党员42人,村民代表50人。村集体收入12万,村民平均收入11300元。近年来,杨公岙村党支部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经济发展新思路,对村庄土地进行规划平整,引导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依靠靠海优势,紧抓海产养殖和滩涂养殖,带动村民勤劳致富。杨公岙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五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98%,失土农民保险率达90%。   

姆坑村

  姆坑村地处温峤镇西部山区,全村常住人口1747人528户,其中18—60周岁适贷宜贷人口数占全村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六十,适贷宜贷农户386户,占总户数百分之八十,村占地面积约673多亩,分1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9人,党员60名,村民代表51名,残疾人40人,低保户11户。全村经济产业以农业种养殖为主,废旧资源回收,五金销售等行业为辅,成为经济建设亮点,村经济收入30余万,村民年人均收0.175万元。近几年来,以创建信用村工程为载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全面发展,相继获得了“温岭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岭市文明村”、“温岭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温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温岭市和谐村居建设示范村”、“温岭市五星级廉洁村”、“台州市民主法治村”、“台州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下保村

  下保村位于温峤镇西北部,属于沿海半山区,位于著名风景区大堡山脚下,风景秀丽,有县道竹盖线穿境而过,距镇政府中心约13公里。西接中保村,东邻大猛坑村,南连南湾村。辖“下保”、“营房”、“桥亭”、“湾里”共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144人,共348户。全村有耕地736亩,山林面积1035亩。主要产业为农业,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000余元,为经济相对薄弱村。现有正式党员32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49人,低保9户。   

坞沙门村

  坞沙门村位于温峤镇西部,面海背山,环山而呈长条形状,环境优美,颇有海市蜃楼之觉。距镇政府中心约15公里,南与坞根镇下楼村隔海相望,北与下金前、南湾两村遥相呼应。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辖“半岙里”、“隔岭腰”、“坞沙门”、“石井头”、“杨梅山”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003人,共668户。全村有耕地面积997亩(其中水田590亩,旱地407亩),山林约200亩,村集体经济15万元,村民主要靠务农种植、劳务打工及外出经商收入,年人均收入14341元。现有党员46人,村民代表38人,低保9户,残疾34人。   

上保村

  上保村位于温峤镇西北部,属于沿海半山区,风景秀丽,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美不胜收。全村共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35户1048人,劳动力61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20人),村域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0亩,主要产业为农业,15年村集体收入3.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000余元。近年来,上保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五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获得先进集体,充分就业村,卫生村,廉洁村,和谐示范村等各项荣誉。在党建工作如火如荼的同时,村里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南湾村

  温峤镇南湾村位于温峤镇西南部,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与杨公岙村相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南湾村共有陡门湾、南湾、火坑、岩头、林车岙五个自然村。全村户籍户466户,共有1485人。其中党员50人,村民代表60人,困难群众30人,低保户7户。村里有山地600多亩,田地386.38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养殖业。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70多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   

金岩村

  金岩村现有260户,843人,东岭头、沙塘头、上岙、岩下四个自然村。现有水田面积240亩,旱地180亩,人均收入7000元/年,今年预计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现有党员33人,现有低保16人,特困3人,两班子成员共7人。   金岩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大猛坑村、半山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大猛坑村

  大猛坑村位于温峤镇青屿片境内,村域面积1.5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66亩,其中水田270.7亩,山林面积1042亩。原隶属于大球乡,后并入青屿乡。具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村多山多田少河,一条竹盖线穿境而过,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大猛坑村当前共3个自然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316户,人口总数1013人,其中党员29人,村民代表50人。2015年,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6元。   

半山村

  半山村位于温峤镇西南部,濒临乐清湾,自然环境优美,距镇政府中心约8公里,县道竹盖线穿境而过,村前青屿工业园区高楼林立。全村总面积1.85平方公里。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68人,共222户,共有劳动力245人。全村有旱地93.1亩,水田34亩,山林1180亩。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35%的村民外出经商,人均收入17800元。   半山村与琛山村、岭脚村、界坑村、江厦村、东坑村、白岩下村、西洋潘村、西焦湾村、上墩村、楼旗村、莞渭童村、姆坑山头村、横泾堂村、岙口村、山下村、北珠村、张老桥村、岭下周村、青屿村、上珙村、上河岙村、茅洋村、下金前村、赵桥村、许宅村、上街村、前洋下村、桐山村、帽岭村、横路头村、峨嵋山村、陈家宅村、梅溪村、杨公岙村、姆坑村、下保村、坞沙门村、上保村、南湾村、金岩村、大猛坑村、下河岙村、中街村、中保村相邻。

下河岙村

  下河岙村位于温峤镇西部,竹盖线穿境而过。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345户,1023人。有党员49人,村民代表48人,60岁以上老人220人。2014年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360元,现有劳动力628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10人,外来人口4人。村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耕田面积551亩,山林826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下河岙村是省林业厅列入“兴村富民示范村”计划实施单位,温峤镇首个农业特色强村,主导农产品“河岙红”枇杷,深受消费者青睐。   

中街村

  中街村位于温峤镇建成区,全村共3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782户2026人。有党员64人,村民代表72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近年来,中街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监委会有序监督,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推动了村里工作的全面发展,村民福利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100%,失土农民保险率达90%。   

中保村

  中保村位于温岭市温峤镇西北部,属于沿海半山区,全村有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81户792人,劳动力755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20人),村域面积1560亩,其中耕地450亩,主要产业为农业,14年村集体收入22.6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828余元。在建主要项目为低丘缓坡开发,农村污水工程,十百工程建设。近年来,中保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建立重大事务决策“五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联章联签、村级“零”招待等制度,村级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赵桥村特产大全




赵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