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温岭市 >> 坞根镇 >> 新方村

新方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方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方村简介

  新方村位于坞根镇西南3公里,现有村民256户871人,党员38人。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81110 318000 -- 查看 新方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方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方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里村

  东里村位于坞根镇东北,现有村民347户1080人,耕地面积691亩,党员34名,13个生产小组。是温岭市级生态村、文明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全村以农业种养殖为主,有黑炭杨梅基地280亩。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坑潘村

  坑潘村简介   坑潘村位于坞根镇东北部,全村人口620人,外来人口21人,人均收入5000元。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几年前坑潘村还是一个杂乱、溪里杂草丛生的村子,2007年,坑潘村的村庄整治工作被提上了日程,自此,坑潘村的村容村貌迅速得到改善,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消失了。   坑潘村一棵古樟树,静立在坑潘村祠堂旁,据传已有千年历史,曾被一场大火烧过,内部全被烧空,但却神奇的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长满了“老鼠尾巴”,民间传说长这种植物的地方就会富起来,所以这棵千年古樟也成了坑潘村的一大景观,夏天来时,树下无论白天晚上,总有很多村民在树下纳凉谈天。   坑潘水库位于坑潘村山里,需要经过一段曲折的小路才能到达,水库里的水,绿的好象新生的嫩苗,碧的仿佛无暇的美玉,清的似能将人灵魂融入进去,据说水库建成已有30多年,那时,全镇老百姓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将之完成,至今,坑潘村水库仍默默的为全镇2万多人的提供着日常用水,仿似报答着坞根人民当初的辛勤劳动。   

沙山村

  沙山村位于坞根镇西南部,毗邻乐清湾,村庄地形现状为半山区,村域面积1.318平方公里。全村总户口609户,户籍人口1780人,常住人口2080人,村民居住点分布在沙山街、花果岭、岙里、道头四个自然村,其中沙山街是该村人口最集中的居住点,聚居人口达全村人口的80%。    该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60万元,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农民人均收入9860元。该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平衡,种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半数村民从事滩涂和浅海网箱养殖。同时,该村二、三产业健康发展,村内建成工业点一处,企业7家,其中规模企业一家。    该村先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百村绿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工程。村庄道路全面硬化且延伸至每个居住点,全村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实施环卫一体化处理,实现卫生改厕,村庄绿化达标,完成农田水利排灌沟渠标准化改造。村里建成菜市场一个、小商品市场一个、放心店一家,拥有卫生室、幼儿园、小学、警务联络室、简易剧场、健身苑,配置了广播室、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全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良好。   

东门头村

  东门头村位于坞根镇西南,毗邻乐清湾。全村人口1780人,560户,下辖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党员54人。全村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全村80%的村民从事海水养殖。    自党的三农政策出台以来,东门头村迅速发展,集体经济迅猛增长,村容村貌涣然一新。  

茅陶村

  茅陶村位于坞根镇西南方向,是原乡区域调整前茅陶乡所在地:南临新方,北至蒋山,总户数635户,总人口2014人,其中集体户68人,党员51人,19个小组,村民组长、代表52人,村域面积1.88平方公里,建村区面积381.7亩,耕地面积1011亩,上年度村民人均收入11800元,全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平衡,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约半数村民从事农业及滩涂和浅海网箱养殖。村内主干道道路面基本硬化,建造村部综合楼540平方米,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小学、文化讲台、文体广场:门球场、健身场、篮球场、晨晚练点、村口休闲亭等文体活动场所。综治工作站、护村队、图书阅览室、老人活动室、乒乓球室、舞龙队、门球队、排舞队,村里配置广播室、监控室、农民信箱和远程教育站、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邮站等公共服务场所。   

小坞根村

  小坞根村地处坞根镇山洞门口,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6个生产队,52个村民代表,43个党员,总户数为446户,总人口为134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923.3亩,其中粮田为404.6亩,旱地518.7亩,山林面积561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万元,低保户23户,26人;残疾人53人。   小坞根村与东里村、坑潘村、沙山村、东门头村、茅陶村、西山下村、西里村、大地山村、新方村、洋呈村、下呈村、白璧村、白牛皮村、蒋山村、街头村、下楼村、寺基村相邻。  

西山下村

  西山下村位于坞根镇建城区,现有村民243户753人人,党员26人。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西里村

  西里村地处坞根镇西北部。有两个自然村,全村262户820人。25个党员。四个经济合作社。主要产业种植东魁杨梅。全村二十多户从后山迁移本村西里溪边及大平垟。从而摆脱了进出交通困难,  

大地山村

  大地山村位于坞根镇东北,现有村民318户939人,党员27人。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新方村

  新方村位于坞根镇西南3公里,现有村民256户871人,党员38人。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洋呈村

  洋呈村位于坞根镇东南方向,东南环山,西面竹盖线公路,山清水秀,青山绿水,交通方便。在五十年代广大村民勤劳辛苦,新建一座水库,在七十年代建一座电站给四村照明用。全村共有人口1458人,党员39人,联系427户。水田面积490,旱地面积250,山林800多亩,其中各类水果250亩,水产开发面积90亩,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村庄和住宅环境大大改善。党的十八大后,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五水共治,环境美丽,全村启动污水工程,力争将全村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呈村

  下呈村位于风光旖旎的乐清湾畔,坞根镇革命老区的东南边,毗邻城南横山,面对玉环清港,隔海遥对苔山,交通便捷。全村房屋依竹盖线公路而建,现有村民538户1626人,党员45人,村干部9人。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白璧村

  白璧村属省级古村,位于温岭市西南沿海属乐清湾海湾.距温岭市区有15公里许,村境东临茅陶、蒋山村.南于玉环接壤,西与乐清湾、北与雁荡山相连.因地处白璧山西麓而得名,全村现有两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700多户,2388人。白璧村村境后面有山,前面临海资源优势,环境非常美丽,村境主体部分属丘陵沿海带,形状长方体.总面积3800亩左右,其中海域面积1400亩,水田1080亩,旱地900亩.《温岭地名志》中有“海风拂面波作镜,青山绕宅翠为屏”的古联句描写白璧村的山清水秀。白璧村是温岭境内最早的海边块状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国时期,白璧有许多财主,至今留下了三透九名堂丰合院式豪宅和石旗杆等古迹。石旗杆是以条石凿成的,有方型圆型之分,高约2-3米,石上再竖一面旗,俗称“石旗杆”。清末民初白璧曾建有7座碉楼,目前还存3座,均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对象.白璧还有温岭、玉环、乐清三县的烽火台和坞根红十三军第二师部会议和烈士家属的遗址。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今天,发挥沿海古村落的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山、塘、海绿色村庄.仿古的三门四柱五楼的石牌坊,内有文化礼堂、文化长廊,转角凉亭建造独特,水上平台、南有村门正在建设中,三个水库正在绿化改造中.   

白牛皮村

  白牛皮村位于坞根镇西部,靠近乐清湾的沿海村庄。全村共有52户,1700人,党员13名,耕地面积110亩,山林5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贝壳养殖和讨小海,2014年人均收入8500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拥有60个车位的停车场、小海鲜交易市场、文体活动室、健身器、村办公用房,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绿化面积100平方,打造水泥路500米,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100%,中心道路实现路灯亮化,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  

蒋山村

  蒋山村位于生态美丽的革命老区坞根镇西北部,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自然风景优美,大岩头被评为AAA级风景区。有五个自然村,22个生产小组,现有663户,2126人,党员58名。村民以种养殖业为主,村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发挥党支部带头作用。以文技校为平台,带领村民群众学习技能,就业创收。三年来共培训2100人次,创造110个就业岗位,促进群众收入提升。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推进低丘缓坡项目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300余亩,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街头村

  街头村位于坞根镇东北,现有村民941户2992人,党员67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动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调研究,村务公开及时,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下楼村

  下楼村位于坞根镇西边,现有村民686户2005人,党员67人。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寺基村

  寺基村位于坞根镇西北部。全村下辖3个自然村,12个生产队326户,1028人,34名党员。近年来,在坞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调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农民干劲足,走出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新方村特产大全




新方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