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辖区是姜岙片村得名。解放初为两头门乡姜岙村;1956年与下曼等村合并成立两头门高级社;1958年为姜岙生产队;1961年建立姜岙大队;1984年3月改称姜岙行政村;1992年,撤乡并镇,属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2002年,成立汇溪镇,属汇溪镇。村委会驻地沈边。辖姜边、沈边、里帐、外帐、岙底5个自然村。东接东塍镇,南接谷岙村,西接下曼村,北接牌前村。共有住户304户914人。以农业种植为主,耕地面积364亩,山地面积2563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82103 | 318000 | -- | 查看 姜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下曼村 |
据《临海市县志稿》记载,清时已有下曼村。村庄靠路边较长,故名下曼。解放初属两头门乡下曼村;1956年属立两头门合作社;1958年属下曼生产队;1961年属下曼大队;1984年3月属下曼行政村;1992年,撤乡并镇,属下曼行政村划归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2002年,成立汇溪镇,属下曼行政村划归汇溪镇;沿用至今。村委会驻地。南边与浚头村接界,东边与姜岙村,省道高速公路串村而过,面积约0.7平方公里。下曼村东边一条溪流,居住条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建筑特色,入选美丽乡村,共有住户256人。下曼村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民风淳朴。 |
两头门村 |
两头门村原来街的两头各建有台门,故名两头门。又因西溪与黄肚溪在此会合,别名双加溪。解放初是两头门乡驻地;1956年属两头门高级社;1958年属两头门生产队;1961年属两头门大队;1984年3月属两头门行政村;1992年,撤乡并镇,属两头门行政村划归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2002年,成立汇溪镇,属两头门行政村划归汇溪镇,沿用至今。村委会驻地。东邻西楼村,南毗西楼村,西连横溪村山界,北接浚头村。两头门村为汇溪镇镇街所在地,是全镇最为繁华地段,基础设施较为齐全,有卫生院、农信社、汇溪镇中学、农贸市场、超市等,先共有常住人口约2000人。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养殖家畜为主。 |
牌前村 |
因驻地村得名。解放初为岩西乡牌前村;1956年与江根等村合组成牌前高级合作社;1958年为牌前生产队;1961年建立牌前大队;1984年3月改称牌前行政村;1992年,撤乡并镇,属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2002年,成立汇溪镇,属汇溪镇。村委会驻地牌前。辖牌前、辽园、牌门前、炮台下4个自然村。东邻东塍镇,南毗下曼村,西连留山村,北接江根村,位于汇溪镇中部。共有住户585户1575人。以农业种植为主。以种植水稻、小麦、水果为主。 |
南城村 |
下南山与上南山合并,取名南城。1989年,从黎明村分出,独立行政村,取名南城行政村;1992年,撤乡并镇,属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2002年,成立汇溪镇,属汇溪镇。村委会驻地南城。辖南城1个自然村。东邻浚头村,南毗两头门村,西连黎明村,北接西溪村。共有住户97户327人。以种水稻、小麦和养殖家畜为主。 |
姜岙村 |
因辖区是姜岙片村得名。解放初为两头门乡姜岙村;1956年与下曼等村合并成立两头门高级社;1958年为姜岙生产队;1961年建立姜岙大队;1984年3月改称姜岙行政村;1992年,撤乡并镇,属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2002年,成立汇溪镇,属汇溪镇。村委会驻地沈边。辖姜边、沈边、里帐、外帐、岙底5个自然村。东接东塍镇,南接谷岙村,西接下曼村,北接牌前村。共有住户304户914人。以农业种植为主,耕地面积364亩,山地面积2563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
浚头村 |
浚头村现有农户446户,村民小组20个,耕地面积487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03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383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