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区总面积566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57000。代码231002。区号:0453。拼音:Dong"an Qu。
行政区划
东安区辖5个街道:新安街道、长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兴隆街道。
历史沿革
东安区是牡丹江形成市区最早的地方。清末,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东段建成通车设立牡丹江站,逐渐形成了部分街道。东北沦陷后,称“旧市街”。1937年设置牡丹江市后,相继建立中区、南区和工场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设新安区。但“新安”与“西安”发音接近,为避免发生混淆,1947年6月将新安区改为东安区。195 2年1月,由原工场区和东安区一部分改设第二区。1956年9月,撤销区的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撤销街道办事处,复设东安区。1960年8月,改称东安人民公社,并将兴隆、东村两个农村公社划入“实行城乡结合”。1962年1月,又将两个农村公社划出,恢复原东安区行政区域,1968年改称东风区。1970年初,将东风区划出一部分区域与爱民区划出的一部分区域设立前进人民公社,并将东风区改称胜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将胜利公社改称东风区。1980年6月,将东风区改为东安区。
1992年,东安区 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城区东南部,牡丹江北岸,东北与阳明区接壤,东南、南濒临牡丹江,西至太平路与西安区分界,北与爱民区和阳明区毗连。濒临牡丹江,地势平坦,全区总面积4.2平方千米。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1. 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9%;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区政府驻地东长安街中段路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东安区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55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新安街道 46081 长安街道 33137 七星街道 37694 五星街道 18847 兴隆镇 36847 东村乡 12900
2005年,东安区辖4个街道、1个镇:新安街道、长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兴隆镇。
新安街道 辖5个社区:柴市社区、牡丹社区、馨园社区、市政社区、花园社区。
长安街道 辖5个社区:绿苑社区、清福社区、福民社区、幸福社区、平安社区。
七星街道 辖6个社区:景福社区、紫云社区、七星社区、照庆社区、积善社区、光华社区。
五星街道 辖3个社区:建福社区、热电社区、林机社区。
兴隆镇 辖4个社区、17个村委会: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乜河村、跃进村、胜利村、大团村、小团村、江南村、大湾村、下乜河村、中乜河村、兴隆村、河西村、桥头村、岭东村、西村村、迎门山村、东村村、东胜村。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44号):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牡丹江市东安区所辖的兴隆镇,改设街道办事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9万人 | 566平方公里 | 231002 | 157000 | 0453 | 查看 东安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新安街道 | 0 | 0 |
---- |
查看 新安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长安街道 | 0 | 0 |
---- |
查看 长安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七星街道 | 0 | .99平方公里 |
---- |
查看 七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五星街道 | 0 | 0 |
---- |
查看 五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兴隆街道 | 约3.85万人 | 327.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兴隆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东安区 |
东安区总面积566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57000。代码231002。区号:0453。拼音:Dong"an Qu。 行政区划 东安区辖5个街道:新安街道、长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兴隆街道。 历史沿革 东安区是牡丹江形成市区最早的地方。清末,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东段建成通车设立牡丹江站,逐渐形成了部分街道。东北沦陷后,称“旧市街”。1937年设置牡丹江市后,相继建立中区、南区和工场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设新安区。但“新安”与“西安”发音接近,为避免发生混淆,1947年6月将新安区改为东安区。195 2年1月,由原工场区和东安区一部分改设第二区。1956年9月,撤销区的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撤销街道办事处,复设东安区。1960年8月,改称东安人民公社,并将兴隆、东村两个农村公社划入“实行城乡结合”。1962年1月,又将两个农村公社划出,恢复原东安区行政区域,1968年改称东风区。1970年初,将东风区划出一部分区域与爱民区划出的一部分区域设立前进人民公社,并将东风区改称胜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将胜利公社改称东风区。1980年6月,将东风区改为东安区。 1992年,东安区 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城区东南部,牡丹江北岸,东北与阳明区接壤,东南、南濒临牡丹江,西至太平路与西安区分界,北与爱民区和阳明区毗连。濒临牡丹江,地势平坦,全区总面积4.2平方千米。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1. 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9%;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区政府驻地东长安街中段路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东安区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55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新安街道 46081 长安街道 33137 七星街道 37694 五星街道 18847 兴隆镇 36847 东村乡 12900 2005年,东安区辖4个街道、1个镇:新安街道、长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兴隆镇。 新安街道 辖5个社区:柴市社区、牡丹社区、馨园社区、市政社区、花园社区。 长安街道 辖5个社区:绿苑社区、清福社区、福民社区、幸福社区、平安社区。 七星街道 辖6个社区:景福社区、紫云社区、七星社区、照庆社区、积善社区、光华社区。 五星街道 辖3个社区:建福社区、热电社区、林机社区。 兴隆镇 辖4个社区、17个村委会: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乜河村、跃进村、胜利村、大团村、小团村、江南村、大湾村、下乜河村、中乜河村、兴隆村、河西村、桥头村、岭东村、西村村、迎门山村、东村村、东胜村。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44号):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牡丹江市东安区所辖的兴隆镇,改设街道办事处 |
阳明区 |
阳明区总面积358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57013。代码:231003。区号:0453。拼音:Yangming Qu。 行政区划 阳明区辖4个街道、4个镇:阳明街道、前进街道、新兴街道、桦林橡胶厂街道、铁岭镇、桦林镇、磨刀石镇、五林镇。 历史沿革 东北沦陷后,曾是牡丹江市掖河区的一部分,1942年改为汉阳特别分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设阳明区,管辖两个街道和两个行政村。1948年5月,撤销阳明区,将原属街道和农村分别划归七星区和铁岭区管辖。1970年初,以东风区和爱民区各一部分区域成立前进人民公社,同年10月改为阳明区。19 80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阳明区的建制。 1992年,阳明区 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城区东北部,东临牡丹江,南抵滨绥线铁路,西与东安区、爱民区接壤,北与郊区毗连。全境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全区下设大庆、阳明、前进3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8.9%;朝鲜、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区政府驻地光华街中段路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阳明区辖3个街道、2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32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阳明街道 29216 前进街道 27811 新兴街道 28959 铁岭镇 45977 桦林镇 31327 2005年,阳明区辖4个街道、2个镇:阳明街道、前进街道、新兴街道、桦林橡胶厂街道、铁岭镇、桦林镇。 阳明街道 辖6个社区:光华社区、阳光社区、阳明社区、东华苑社区、木材社区、公园社区。 前进街道 辖7个社区:机车东社区、莲花、恒丰、机车西社区、二纺、华兴社区、研究所社区。 新兴街道 辖8个社区、4个村委会:东苑社区、东风、天利社区、制药社区、镇江社区、裕民社区、东江社区、二发电社区、阳明村、镇江村、裕民村、东江村。 桦林橡胶厂街道 辖4个社区:东兴社区、东盛社区、西文社区、西苑社区。 铁岭镇 辖5个社区、11个村委会:铁岭社区、色织社区、爱河社区、南山社区、青化社区、一村、二村、三村、福民村、东新村、福长村、青梅村、四道村、北岔村、苇子沟村、南岔村。 桦林镇 辖3个社区、6个村委会:江东社区、桦林社区、安民社区、工农村、南城子村、安民村、桦林村、临江村、互利村。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7月11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调整牡丹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黑民区[2007]77号):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穆棱市所辖的磨刀石镇整建制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2007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43号):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林口县所辖的五林镇整建制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
爱民区 |
爱民区总面积359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57009。代码231004。区号:0453。拼音:Aimin Qu。 行政区划 2005年,爱民区辖7个街道、1个乡:向阳街道、黄花街道、铁北街道、新华街道、大庆街道、兴平街道、北山街道、北安乡。 向阳街道 辖3个社区:建卫社区、兴平社区、拥军社区。 黄花街道 辖5个社区:黄花小区社区、文化社区、韶山社区、耐火社区、黄花站社区。 铁北街道 辖4个社区:泰安社区、明月社区、桥北社区、三角线社区。 新华街道 辖3个社区:圣林社区、中华社区、自建社区。 大庆街道 辖4个社区:庆兴社区、庆发社区、庆旺社区、庆达社区。 兴平街道 辖3个社区:地明社区、军马社区、通乡社区。 北山街道 辖4个社区:祥伦社区、光明社区、北山社区、牡纺社区。 北安乡 辖12个村委会、5个社区:放牛村、大砬子村、丰收村、江西村、银龙村、八达村、北安村、三道关村、前进村、金龙村、新荣村、平安村、江西社区、银龙社区、八达社区、北安社区、三道关社区。(注:原出处5个社区的代码分别为213~217)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历史沿革 1937年牡丹江设置市的建制后,属牡丹江市北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金铃区,1949年以境内爱民街更名为爱民区。19 52年1月,将爱民区与七星区合并改设第一区。1954年9月,将所属第一、第四街道居委会划归新设置的第四区管辖。1956年9月,撤销区的建制,改设新华、七星等街道办事处。1958年 1月,撤销街道办事处,复设爱民区。1970年曾一度将爱民区改称团结人民公社,同年10月改称爱民区。区下相继建立了街道办事处。 1992年,爱民区 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城区西北部,东与阳明区为邻,南与东安区和西安区接壤,西、北环山与郊区毗连。全境地势平坦,是牡丹江市城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辖区。全区总面积18. 2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34.6%。全区共设新华、黄花、向阳、铁北4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9%;朝鲜、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5%。区政府驻地东新荣街西段路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爱民区辖7个街道、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717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向阳街道 36977 黄花街道 32776 铁北街道 37029 新华街道 23528 大庆街道 30426 兴平街道 43138 北山街道 36462 三道乡 3133 北安乡 28310 |
西安区 |
西安区总面积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57000。代码231005。区号:0453。拼音:Xi"an Qu。 行政区划 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先锋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滨街道、沿江街道、温春镇。 历史沿革 1937年牡丹江设置市的建制后,分属南区、西区和中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始设西安区。1948年9月,将长安区并入西安区。1952年1月,调整区划,改设第三区。1956年9月,撤销区的建制,改设西安等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撤销街道办事处,复设西安区。1960年8月,改称西安人民公社,并将原郊区的温春、沿江农村公社划归西安公社领导。1962年1月,将农村公社划归新设立的郊区管辖。1968年撤区,分别成立先锋等公社,1970年初合并改称奋斗公社,同年10月改称先锋区。1980年6月,恢复西安区名称。区下分设街道办事处。 1992年,西安区 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城区西南部,牡丹江北岸,东以太平路与东安区分界,南至江堤,西与郊区毗连,北与爱民区为邻。全境地势平坦,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全区分设先锋、火炬、立新、牡丹4个街道办事处,牡丹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是朝鲜族聚居区。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 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9%;朝鲜、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3%,而朝鲜族人口则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区政府驻地西长安街中段路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66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先锋街道 27181 火炬街道 36420 立新街道 22432 牡丹街道 9307 江滨街道 11597 沿江街道 31248 温春镇 34265 沿江乡 14169 2005年,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先锋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滨街道、沿江街道、温春镇、沿江乡。 先锋街道 辖6个社区:水道社区、邮政社区、新立社区、西三社区、西二社区、西一社区。 火炬街道 辖9个社区:解放社区、昌德社区、日照社区、圆明社区、利民社区、大平安社区、松北社区、北园社区、爱民社区。 立新街道 辖7个社区:新兴社区、立新社区、西四社区、共信社区、西长安社区、西牡丹社区、海浪社区。 牡丹街道 辖2个社区:东丹社区、水电社区。 江滨街道 辖2个社区:通江社区、江桥社区。 沿江街道 辖9个社区:西苑社区、南湖社区、联合社区、南江社区、大安社区、专粮社区、滨江社区、海浪社区、空调社区。 温春镇 辖11个社区、8个村委会:果树场社区、畜牧场社区、农校社区、农研社区、林场社区、农机校社区、温春二中社区、新兴社区(水泥集团)、奋斗社区(水泥集团)、太平社区(水泥集团)、东山社区(水泥集团)、温春村、共荣村、敖东村、黑山村、新立村、烧锅村、东和村、楼房村。 沿江乡 辖9个村委会:南江村、立新村、共民村、西苑村、大莫村、小莫村、海浪村、卡路村、新安村。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8月24日,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06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牡丹江市撤销西安区所辖的沿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温春镇。温春镇人民政府仍驻温春村。 地图 |
林口县 |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黑龙江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120千米,距煤城七台河、鸡西不足100千米。北纬44°46"-45°58",东经129°17"-130°45"。东与鸡西市接壤,西与方正县海林市比邻,南与牡丹江市、穆棱市为邻,北与勃利县、依兰县相接。南北长140千米,东西宽113千米。面积7191平方千米(简册)/7180.9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林口镇。邮编:157600。代码:231025。区号:0453。拼音:Linkou Xian。 林口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大陆气候。 行政区划 林口县辖8个镇、3个乡:林口镇、古城镇、刁翎镇、朱家镇、柳树镇、三道通镇、龙爪镇、莲花镇、奎山乡、青山乡、建堂乡。境内有林口林业局。 历史沿革 林口一带,清代属三姓副都统辖区。清末民初,因此地处于森林茂密的老爷岭与张广才岭相接的峡口,故有“森林之口”之称,并形成林子口小屯(即中亮子)。1936年伪满修筑图佳线铁路于此设火车站,取名“林口站”,始有“林口”之称。修建林密线铁路后,林口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1939年6月1日,伪满决定以勃利县、密山县和穆棱县各一部分区域设置林口县,伪县公署驻林口街,隶属东安省。1943年10月,改隶东满总省,1945年5月再改隶东满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4月,划归绥宁省管辖。同年5月,绥宁省决定,将林口县与牡丹江市五河林区合并设置五林县,5月17日启用五林县印,县政府驻五河林(今五林镇),隶属绥宁省。同年10月,改属牡丹江专区。1947年2月,又从五林县划出分设林口县,隶属合江省,同年10月划归牡丹江省管辖。1948年7月,划回合江省。1949年1月,撤销刁翎县(原由依兰县析置),并入林口县。同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改归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将原海林县的五林、朱家沟、二道河、柳河4个区的全部和柴河区的大部划给林口县,同时将林口县划归新设立的牡丹江专区管辖。1957年1月,将麻山、西大坡两个乡划归鸡西市。1 962年10月,将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个公社划归新恢复的海林县管辖。1983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 1992年,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县境北抵依兰、勃利二县,东邻鸡西市和鸡东县,南与牡丹江市和穆棱县接壤,西与海林市和方正县毗连。全县总面积717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6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4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9.8%和5.7%。县政府驻地林口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林口县正处于老爷岭和完达山的交接之处,“林”盖取于山林茂密,“口”盖为两山相交之处,故名林口。 伪满康德六年(1939年)由宁安、勃利、穆棱三县的部分地区析置林口县。同年在原十六省的基础上增设了东安、北安两省,林口隶属于东安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管(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林口随之划归东满总省东安区域。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林口县划属合江省管辖,全国解放后划东北为三省,林口县又归属黑龙江省所辖,沿续至今。 1939年6月1日,林口建县,成立伪满林口县公署,隶属伪满东安省。1943年10月1日,改隶伪东满总省。1945年5月28日,改隶伪东满省。8月13日,日军溃败,苏联红军进驻林口,伪满县公署垮台。8月25日,林口国民党势力在治安维持会基础上建立林口县国民政府。10月底,国民政府被共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接管。11月4日,建立林口县政府,隶属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1月21日,隶属合江省。12月下旬,国民党土匪武装策动“林口小事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自治军寡不敌众,于当月31日撤离林口。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部队进驻林口后重建林口县政府,仍隶属合江省。4月15日,林口县划归绥宁省。5月1日,林口县与牡丹江市所属五河林地区合并,成立五林县,林口县建制撤消。1947年2月,从五林县划出3个区恢复林口县建制,隶属合江省。8月18日,隶属牡丹江省。1948年7月13日,改隶合江省。1949年1月6日,刁翎县所辖地区并入林口县。4月21日,改隶松江省。1954年6月19日,改隶黑龙江省。1956年3月13日,隶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专员公署。1967年6月19日,成立林口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23日,改称县人民政府。1983年9月29日,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林口县隶属牡丹江市至今。 2000年,林口县辖9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181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林口镇 72658 古城镇 31606 刁翎镇 27531 五林镇 24003 朱家镇 24708 柳树镇 23486 三道通镇 20505 龙爪镇 25934 莲花镇 11142 中兴乡 18923 奎山乡 23913 亚河乡 23650 建堂乡 20117 双丰乡 12660 五星乡 20673 宝林乡 15095 林口林业局虚拟镇 16648 青山煤矿虚拟镇 4884 2003年,亚河乡人民政府驻地由亚河村迁至青山村,亚河乡同时更名为青山乡(黑民办函[2003]75号)。 2005年,林口县辖9个镇、3个乡:林口镇、古城镇、刁翎镇、五林镇、朱家镇、柳树镇、三道通镇、龙爪镇、莲花镇、奎山乡、青山乡、建堂乡。境内有林口林业局。 林口镇 辖30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站前办事处第一~第十居委会,东街办事处第一~第八居委会,西街办事处第一~第七居委会,南山办事处第一~第五居委会,七星村、新发村、振兴村、红升村、浪花村、六合村、友谊村、东丰村、东关村、团结村、镇东村、城北村、城西村、兴华村、阜龙村。 古城镇 辖19个村委会: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新立村、乌斯混村、德安村、湖一村、前进村、马路村、长安村、安民村、河北村、沿河村、红石村、四间房村、湖水二村、湖北村。 刁翎镇 辖26个村委会:长青村、永安村、宝安村、治安村、东沟村、四合村、三家子村、东岗子村、下马蹄村、上马蹄村、样子沟村、兴隆村、原发村、东发村、德胜村、胜利村、双丰村、二道村、双发村、东风村、黑背村、生产村、中合村、新河村、五七村、互利村。 五林镇 辖24个村委会:大兴村、青西村、五河村、七兴村、孔街村、姚亮村、青北村、陈堡村、长沟村、马桥村、马北村、洪林村、马西村、五星村、四岗村、西桥村、庆丰村、北甸村、北星村、西沟村、板院村、杏树村、金场村、五岗村。 朱家镇 辖17个村委会:山河村、万家村、大碱村、小碱村、牛心村、解放村、站前村、兴丰村、仙洞村、太安村、富家村、朱家村、新安村、新兴村、碱北村、良种场、新胜村。 柳树镇 辖14个村委会:柞木村、双河村、戛库村、柳西村、柳新村、万寿村、复兴村、柳树村、榆树村、土甸子村、柳毛村、柳宝村、宝山村、三道村。 三道通镇 辖11个村委会:江东村、江南村、一村、二村、长胜村、四道村、署光村、新建村、新青村、五道村、大屯村。 龙爪镇 辖20个村委会:龙爪村、暖泉村、湾龙村、山东会村、向阳村、红林村、泉眼村、宝林村、绿山村、高云村、兴隆村、民主村、龙丰村、植场村、小龙爪村、万宝村、新龙爪村、合发村、楚山村、龙山村。 莲花镇 辖9个村委会:江西村、柳树村、莲花村、东河村、东兴村、字砬子村、新富村、大发村、新民村。 奎山乡 辖16个村委会:奎山村、双龙村、安乐村、余庆村、吉庆村、安山村、共禾村、林东村、太平村、马鞍山村、前杨木村、后杨木村、庆岭村、中山阳村、上山阳村、长丰村。 青山乡 辖13个村委会:立民村、亚河村、亚东村、永河村、合乐村、青山村、青发村、青平村、小二龙村、大二龙村、新合村、虎山村、联合村。 建堂乡 辖16个村委会:马桥河村、西北楞村、山河村、小盘道村、大盘道村、靠山村、东兴村、北兴村、永进村、河西村、通沟村、土城子村、河兴村、大百顺村、小百顺村、红旗村。 林口林业局 辖24个居委会:小中南区、中南区、中北区、河北区、小河北区、河西区、小河西区、战斗经营所、奋斗林场、四道经营所、胜利经营所、向阳生活服务公司、湖水经营所、青山经营所、曙光经营所、红石经营所、莲花经营所、西北楞经营所、团结经营所、前哨经营所、东升林场、朝阳林场、刁翎经营所、先锋林场居委会。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43号):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林口县所辖的五林镇整建制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地图 |
绥芬河市 |
绥芬河市位于北纬44°23′,东经131°9′,南、北、西三面与东宁县毗邻,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5千米,辖区面积460平方千米/427平方千米(简册)。总人口6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绥芬河镇长江路1号。邮编:157300。代码:231081。区号:0453。拼音:Suifenhe Shi。 行政区划 2005年,绥芬河市辖2个镇:绥芬河镇、阜宁镇。 绥芬河镇 辖12个社区、2个村委会:友谊社区、新华社区、永安社区、山城社区、前进社区、北海社区、象山社区、光华社区、三合林社区、新兴社区、铁西社区、南绥社区、前进村、绥东村。 阜宁镇 辖9个村委会:建西村、建东村、建华村、建新村、南寒村、北寒村、永胜村、朝阳村、宽沟村。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历史沿革 绥芬河市,原为东宁县绥芬河镇,以其附近小绥芬河而得名。绥芬,又作“恤品”、“ 速频”、“苏滨”,均为“率宾”译音的演变,满语意为“锥子”。清代属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清末,先后归绥芬厅、东宁厅管辖。中东铁路通车后,始称“ 五站”(由海参崴起到绥芬河为第五站)。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五站铁路交涉分局改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3月,归属东省特别区,并从4月1日起设立绥芬河市政分局。斯时,奉军绥宁镇守使张宗昌的帅府设于绥芬河镇。东北沦陷后,始属东宁县,1939年6月1日划归新设置的绥阳县管辖,改设绥芬河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10月,将绥阳县并入东宁县,东宁县0迁驻绥芬河镇,为第一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10月,建立绥芬河军政委员会,负责口岸运输。1952年4月,东宁县0迁回东宁镇,绥芬河为第一区0驻地。1956年5月,设置绥芬河镇和北寒葱河乡。 1958年9月,成立友好人民公社,后改为绥芬河人民公社。1968年设置绥芬河区,由牡丹江地区直辖。1973年6月,撤销绥芬河区,设置绥芬河镇,归东宁县管辖。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以绥芬河镇改设绥芬河市(县级),归牡丹江地区管辖。1983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由牡丹江市代管。 1992年,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滨绥线铁路终点站,边境口岸城市。南、西、北三面与东宁县相连,东与俄罗斯接壤。全市总面积460平方公里。全市分设1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7%。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绥芬河地名的由来,是以河名命名。绥芬河早在古代时期就为我国著名的河流,分大绥芬河和小绥芬河。市治位于小绥芬河的上游。绥芬河名称是来自于满语。唐代称率宾水,金称恤品河(又称苏滨、速频等),清代始称绥芬河。“率宾”“恤品”及“绥芬”皆为一音之转,均是满语“锥子”的意思。该河系山溪性河流,水流落差极大,弯曲迂回处也多,其形状如同“链子”,故得名“绥芬河”。 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而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中东铁路在设计中就是沿着这条绥芬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忽然发现了从河谷平原穿过太平岭地段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不得不向北移动50千米。于是,绥芬河站就远离了绥芬河而来到这个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中东铁路通车后,来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国的使节齐至,商贾云集,带来了欧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八个国家的旗帜,时称“旗镇”。绥芬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境内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唐代,绥芬河地区隶属渤海国率宾府华州。到明代隶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率宾江卫。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绥芬河地区成为边界地区。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绥芬河地区一部分划为铁路附属地,由中东铁路当局执掌大权。另一部分于1903年隶属绥芬河厅。1913年设东宁县治后,隶属东宁县。 1921年,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权,原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属第三区。 1926年正式设绥芬河市。 1945年绥芬河地区解放后,隶属绥阳县。 1948年又隶属东宁县,直至1968年成立绥芬河区,隶属牡丹江地区。(出处) 1975年以原东宁县绥芬河镇设立绥芬河市,由牡丹江地区领导。1983年,绥芬河市由地级牡丹江市代管。 2000年,绥芬河市辖2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9052人,其中绥芬河镇 52340人、阜宁镇 16712人。 乡镇简介 【绥芬河镇】 市委、市0所在地。绥芬河镇建镇于1996年1月28日,由原绥芬河市街道办事处改建。全镇现有常住人口40661人,流动人口13966人,其中城镇人口54627人,农业人口447人。辖前进、绥东两个村委会、12个社区居委会。 【阜宁镇】 位于绥芬河市城郊,下辖9个行政村,人口1.8万。 |
海林市 |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东麓。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3°03′-129°57′之间。面积9902平方千米。面积9877平方千米(简册)。总人口44万人(2004年)。有汉、朝鲜、满、回、蒙古等12个民族。 市人民政府驻海林镇。邮编:157100。代码:231083。区号:0453。拼音:Hailin Shi。 海林市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除牡丹江及其支流海浪河外,还有头道河等。海林市1月平均气温-18.5℃,7月平均气温21.8℃;无霜期126天,年降水量468.9毫米。 行政区划 2005年,海林市辖8个镇、1个乡:海林镇、长汀镇、横道镇、山市镇、柴河镇、二道镇、新安朝鲜族镇、三道镇、海南朝鲜族乡。境内还有大海林林业局、海林林业局、柴河林业局等。 海林镇 辖8个社区、32个村委会:新兴社区、子荣社区、英雄社区、海浪社区、林海社区、方兴社区、广场社区、团结社区、模范村、新海村、光荣村、共和村、蔬菜村、江头村、富强村、秦家村、永安村、泡子村、林山村、东德家村、斗银村、新民村、红光村、三合村、安乐村、马北村、大石头村、永丰村、新合村、平和村、五星村、江北村、石河村、石东村、文明村、大岭村、西德家村、密南村、庙山村、卢家村。 长汀镇 辖2个社区、18个村委会:长青社区、长兴社区、双桥村、火龙沟村、平安村、河北村、七山村、猴石村、万丈村、马场村、双丰村、哈达村、杨林村、张明村、古塔村、宁古村、南沟村、卜家村、满城村、古城村。2个林场:红海林林场、火龙沟林场。 横道镇 辖2个社区、6个村委会:佛手社区、老街社区、二十二村、顺桥村、七里地村、正南村、道林村、柳树村。 山市镇 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山市社区、东街村、西街村、道南村、东光村、二洼村、长胜村、洋草村、锦山村、奇峰村、胜利村、新兴村、青岭子村。 柴河镇 辖3个社区、10个村委会:友谊社区、光明社区、江滨社区、长石村、柴河村、佛塔密村、东风村、临江村、头道河子村、北站村、群力村、黑牛背村、阳光村。 二道镇 辖1个社区、9个村委会:二道社区、西沙村、东沙村、二站村、三站村、向日村、老家村、北宁村、永兴村、钓鱼台村。 新安朝鲜族镇 辖1个社区、17个村委会:新安社区、和平村、永乐村、再兴村、西安村、中和村、三家子村、共济村、密江村、山咀子村、东和村、新安村、复兴村、岭后村、北崴子村、北沟村、友谊村、小三家子村。 三道镇 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三道社区、边安村、振兴村、东升村、兴家村、双兴村、木兰村、春光村、工农村。还有:宝马桩林场、四道林场、三道经营所、五道经营所。 海南朝鲜族乡 辖11个村委会:中兴村、红星村、南拉古村、山河村、沙虎村、河夹村、红旗村、拉南村、河南村、北拉古村、石头沟村。 牡林工程公司街道 辖1个社区:新华社区。 柴河林机厂街道 辖1个社区:林机社区。 大海林林业局 辖8个社区、21个林场:林北社区、岭上社区、塔西社区、林园社区、塔东社区、林南社区、青年楼社区、东川社区、海源林场、海浪林场、前进林场、双峰林场、永安林场、杨木沟林场、太平沟林场、柳河林场、七峰林场、兴农林场、青平林场、梨树沟林场、二浪河林场、西南岔林场、新林林场、新林村林场、青云山林场、红旗林场、红星林场、东方林场、红岩林场。 海林林业局 辖3个社区、14个林场:北山社区、林苑社区、兴林社区、三十五林场、三部落林场、夹皮沟林场、五十八林场、二十二林场、大石沟林场、横道林场、治山林场、道林林场、青岭子林场、山市林场、奋斗林场、密江林场、石河林场。 柴河林业局 辖10个社区、22个林场:铁西路社区、铁东路社区、希望路社区、康健街社区、团结路社区、桥西街社区、曙光街社区、南岗路社区、繁荣街社区、夕照街社区、东风林场、晨光林场、桦木林场、大青林场、三块石林场、双桥街道、板桥子林场、临江林场、莲花林场、向日林场、秋皮沟林场、细林河林场、柳毛河林场、红光林场、红星林场、卫星林场、新兴林场、宏声林场、二道林场、群力林场、黑牛背林场、头道林场。还有:柴林公安局、公路处夹皮沟。 山市种奶牛场 辖:场部、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八队、九队。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历史沿革 海林市原名海林县,系由新海、五林二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称的后一个字而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清末民初,先后隶属宁安府和宁安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15日,将宁安县北部新安镇、海林、横道河子、山市等地区划出,设置新海县,县政府驻海林。初隶绥宁省,后改隶牡丹江专区、牡丹江省,再改隶松江省。19 48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决定,将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为海林县,县政府驻牡丹江市内,由松江省直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6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林县,将原海林县所属区域分别划归宁安县、林口县和牡丹江市。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海林县,将原海林县划给宁安县的海林、横道河子、长汀、海南、石河、新安、旧街7个乡镇和原海林县划给林口县的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个乡镇划为海林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委员会驻海林镇,隶属牡丹江专区管辖。1983年9月3日,牡丹江地区撤销后,划归牡丹江市领导。1992年7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林县,设立海林市(县级)。由牡丹江市代管。 1992年,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主脉东侧。是黑龙江省主要林业基地之一。市境西以张广才岭主脉与五常县、尚志市分界,北与方正县、林口县毗连,东与林口县、牡丹江市接壤,南与宁安县为邻,西南与吉林省敦化市以分水岭为界。全市总面积9570平方公里。全市共辖7镇、5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4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万人,占总人口的52.9%;满、朝鲜、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3.9万人,占总人口的12.2%。市政府驻地海林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海林名称,盖取新海与五林两县各一字得名。或因此地临海浪河而得名。“海浪”、“海兰”均为满语“榆树”的意思。 海林县原在宁安县境内。一九四七年从宁安县析出。最初称新海县。一九四八年与五林县合并,称海林县。 1946年8月建新海县,1948年9月与五林县合并为海林县。1956年3月,海林县建制撤销,县境分属宁安、林口县与牡丹江市郊区。1962年10月重新恢复海林县,属牡丹江专员分署,1983年10月为牡丹江市辖县。 1992年7月2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90号)撤销海林县,设立海林市。(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行地[1992]22号文件) ?年海林市辖:海林镇 长汀镇 柴河镇 横道河子镇 山市镇 二道河子镇 新安朝鲜族镇 旧街乡 石河乡 新合乡 三道河子乡 海南朝鲜族乡 2000年,海林市辖8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356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海林镇 103511 长汀镇 16118 横道河子镇 18980 山市镇 19932 柴河镇 26281 二道河镇 14285 新安朝鲜族镇 18909 三道河子镇 10666 旧街乡 16424 石河乡 12954 新合乡 27767 海南朝鲜族乡 18792 海林农场虚拟镇 7742 山市种奶牛场虚拟镇 6868 大海林林业局虚拟镇 43479 海林林业局虚拟镇 17873 柴河林业局虚拟镇 55096 2001年乡镇区域化调整,旧街乡合并到长汀镇。 乡镇简介 【海林镇】 地处海林市的中心地带,南与宁安市接壤,东西与海南乡和长汀镇为邻,是海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镇辖区面积666.2平方千米,占全市的7.5%;全镇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行政村32个。镇政府办公综合大楼座落在西河路北端。地图 【长汀镇】 位于海林市西南部,东与山市镇、新安朝鲜族镇接壤,北邻尚志市,南连宁安市,西和西南与五常市及吉林省蝉联。镇政府位于海林市西南49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44°28′,东经128°54′。全镇总面积3035平方千米,镇内设2个街道办事处,9个居民委。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总人口82616人,其中农业人口25145人,镇内人口50559人。2001年乡镇区域化调整,旧街乡合并到长汀镇。 【新安朝鲜族镇】 位于海林市西部,总面积131平方千米,地理坐标在北纬44°24′-44°东经129°01′-129°11′。北依山市镇,西南与长汀镇相邻,东与海林镇接壤。全镇共有17个行政村(北沟、山咀子、北崴子、西安、东和、小山咀子、福兴、新安、和平、永乐、红旗、友谊、岭后、再兴、密江、中和、三家子),其中朝鲜族村8个,常住人口2.1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9000人,农业人中15382人。更多 【横道河镇】 位于海林市西部,距海林镇38千米,行政区总面积794平方千米。辖6个村(道林、七里地、二十二、顺桥、柳树、 正南),12个居民委。总人口31345人,其中城镇人口26450人。 【山市镇】 地图 【二道河镇】 位于海林市东北部,距市区100千米。全镇总面积1550平方千米,全镇共有9个行政村(北沟、三站、钓鱼、向日、东沙、西少、二站、永兴、老家),9个林场,26个自然屯,一湖之隔分东西两岸,总人口133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100人。属移民动迁后靠乡镇,96年迁建。 【柴河镇】 辖:北站村 佛塔村 头道村 柴河村 黑牛背 阳光村 长石村 临江村 东风村 群力村 【三道河子镇】 位于海林市东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0′-129°43′,北纬44°45′-45°18′;海拔高度为218米。全镇总面积为2095.83平方千米,现辖8个行政村(边安、木兰集、春光、双兴、东升、兴家、工农、振兴),总人口10249人,其中农业人口7075人,占总人口的69%。 【海南乡】 2001年,将朝鲜族村铁南村撤并到朝鲜族村山河村;将道北村撤并到北拉古村;将拉北村、石北村、靠林村撤并到石头沟村。 |
宁安市 |
宁安市总面积7870平方千米(简册)/7856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宁安镇。邮编:157400。代码:231084。区号:0453。拼音:Ning"an Shi。 行政区划 2005年,宁安市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境内有东京城林业局。 城区街道 辖6个社区:文庙社区、东关社区、乐园社区、西关社区、虹桥社区、铁工社区。 宁安镇 辖27个村委会:利民村、伊家村、河西村、红城村、临城村、临江村、红升村、新胜村、向阳村、兴盛村、兴林村、柳林村、教育村、三合村、长江村、桥头村、富民村、联合村、双桥子村、黄旗沟村、上赊里村、福荣村、范家村、茂盛村、共和村、葡萄沟村、双龙村。 东京城镇 辖3个社区、15个村委会:和平社区、铁东社区、建园社区、于家村、镇兴村、糖坊村、东京村、中马河村、牛场村、兴安村、光明村、下窨子村、东康村、下马河村、大荒地村、哈达村、烽火村、红兴村。 渤海镇 辖2个社区、28个村委会:"新园社区、古都社区、渤海村、上京村、龙泉村、双庙子村、西地村、白庙子村、拐弯村、土台子村、江西村、响水村、瀑布村、上官地村、东珠村、莲花一村、莲花二村、莲花三村、杏山村、富安村、小三家子村、大三家子村、太平沟村、梁家村、小朱家村、上屯村、湖沿村、湖北村、青山村、繁荣村。 石岩镇 辖18个村委会:石岩村、幸福村、四合村、爱路村、前进村、拥军村、东和村、民主村、团山子村、腰岭村、永富村、平安村、丰产村、和平村、东华村、建设村、乐园村、民安村。 沙兰镇 辖18个村委会:治安村、永明村、长安村、新富村、进荣村、二闾村、桦树村、二道沟村、木其村、王家村、和盛村、卧龙泉村、三块石村、阎家村、王豆坊村、井城村、小荒地村、同心村。 海浪镇 辖32个村委会:海浪村、安青村、高家村、兰旗村、牡北村、太平村、光荣村、东炉村、前阳村、后地村、敖东村、二洼村、五道梁子村、羊草村、安平村、三道梁子村、七道梁子村、八道梁子村、九道梁子村、宁西村、林富村、盘岭村、庆城村、镇北村、岔路村、大依兰村、大牡丹村、小牡丹村、长胜村、大生村、北山村、依兰岗满族村。 兰岗镇 辖10个村委会:兰岗村、文化村、东升村、新农村、民和村、牡丹村、新中村、依兰村、自兴村、永政村。 江南朝鲜族满族乡 辖31个村委会:江南村、新安村、新兴村、镇江村、新城村、勇进村、嘎斯村、榆林村、大唐村、宝山村、东安村、四方村、马家村、小唐村、东升村、新顺村、永胜村、明星村、黄旗村、张家村、永安村、解放村、双富村、东兴村、星光村、缸窑村、宁东村、清泉村、簸箕村、永乐村、福兴村。 卧龙朝鲜族乡 辖13个村委会:卧龙村、罗城沟村、前三家子村、三道湾村、新政村、勤劳村、明泉村、爱林村、杏花村、英山村、西岗子村、三道河子村、农场。 马河乡 辖16个村委会:马莲河村、新立村、马河村、红光村、黎明一村、金坑村、跃进村、东烧锅村、后斗村、前斗村、头道村、四道村、鹿道村、富路村、松岭村、五道河子村。 镜泊乡 辖17个村委会:镜泊村、湾沟村、复兴楼村、后渔村、庆丰村、五峰楼村、永丰村、湖南村、金家村、褚家村、北石村、湖西村、城子村、良种场、东大泡村、小夹吉河村、江北村。 三陵乡 辖18个村委会:三陵村、三星村、南阳村、西崴子村、东沟村、胡家村、连家村、贝家村、爬梨沟村、八家子村、北湖村、兴华村、兴隆店村、红旗村、小兰旗沟村、红土村、泉眼沟村、胡家沟村。 东京城林业局 辖23个居委会:第一~第二十三居委会。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历史沿革 宁安,原名“宁古塔”。清初流人方拱乾撰《绝域纪略》载:“相传当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满呼六为宁公、坐为特,故曰宁公特,一讹为宁公台,再讹为宁古塔矣。”新编《宁安县志》称:“‘宁古’为满语,汉译为‘六’或‘六个’,‘塔’是满语‘特’的讹音,汉译为‘居址’,合译‘六居址’,是指当时宁古塔地面上的六个大部落而言。” 宁古塔是满族的祖居地之一。汉晋为北沃沮之地,南北朝属勿吉,隋初称靺鞨。公元69 8年(唐圣历元年),粟末靺鞨首领-据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境内),建立震国,仍称靺鞨,史称“旧国”。713年(唐开元元年),唐朝玄宗皇帝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遂去靺鞨号),以其辖区置忽汗州,授其都督实职,亦称“渤海都督”。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渤海三世王大钦茂从“旧国”迁都于上京龙泉府(忽汗城,今渤海镇),历时171年。辽属东京道,金属胡里改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阿速河卫。清初,1653年6月(清顺治十年五月),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清康熙元年),将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将军衙门始驻宁古塔旧城(今海林市旧街乡古城村),后因水患和为抗击沙俄用兵需要,1666年(清康熙五年),于牡丹江边觉罗城西南5里处修筑新城(今宁安镇)。新城告竣后,将军衙门从旧城迁至宁古塔新城,是清代边外七大重镇之一。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衙门移驻吉林乌拉城,留协领萨布素镇守宁古塔地方。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萨布素升任宁古塔副都统,宁古塔正式设副都统衙门。1727年1月(清雍正四年十二月),于宁古塔设置泰宁县,隶属奉天府,专理汉人民事,与专理满人旗务的副都统同城治事;因距奉天府甚远,领属不便,1729年5月(清雍正七年四月)裁撤泰宁县。1903年1月1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奏准,于宁古塔副都统辖区的三岔口(今东宁县三岔口镇)设置绥芬厅,同年3月(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委官试署。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将绥芬厅升改为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与此同时,裁撤宁古塔副都统。1910年5月(清宣统二年四月),以府治移驻宁古塔城,就宁古塔取义,改为宁安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宁安府改为宁安县。1914年6月,隶属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2月,撤销道的建制,改由吉林省直辖。是时,全县总人口17万余人,为一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 1937年7月划归新设之牡丹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宁安县隶属绥宁省管辖。同年8月,将县境北部的新安镇、海林、横道河子等地区划出,设置新海县(县址海林街)。同年10月,撤销绥宁省,改隶牡丹江专区。1947年5月,将世环镇、镜泊、沙兰等地区划出,设置镜泊县(县址世环镇)。同年10月,隶属牡丹江省。1948年7月,撤销牡丹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10月,撤销镜泊县,并入宁安县。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 6年3月,设立牡丹江专区,将宁安县划归牡丹江专区管辖,同时将原海林县西部地区划归宁安县管辖。1960年1月至1962年9月,曾将宁安县划归牡丹江市领导。1962年10月,将原海林县并入宁安县和林口县的行政区域划出,恢复海林县。1983年9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牡丹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宁安县再度划归牡丹江市领导。 1992年,宁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之间的牡丹江上游谷地。东邻穆棱县,东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接壤,西南与吉林省敦化市毗连,西与海林市以分水岭分界,北抵牡丹江市。县境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140公里,总面积7856平方公里。1992年底,全县共辖19个乡、镇,其中建制镇6个、朝鲜民族乡3个;全县总人口4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7万人。在总人口中,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9% ,其中满族和朝鲜族分别占总人口的8.8%和7.8%。县0驻地宁安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镜泊湖市 黑龙江省拟设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县境内。 镜泊湖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自然保护区之一。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986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将宁安县西南部镜泊湖地区(包括镜泊乡、杏山乡、沙兰镇山区的小北湖林场和尔站地区、渤海镇的1个街道及8个村)划出,设置镜泊湖市(县级),市0驻渤海镇。由牡丹江市代管。但因某些意见不一致,市的建制未正式设立。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根据黑龙江省人民0的请求,同意撤销镜泊湖市的建制,原拟划归镜泊湖市管辖的行政区域仍归宁安县管辖。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宁安地名是由原名宁古塔而来。宁古塔为满语“六个”之意。关于宁古塔名称的由来,据史料记载,有多种说法:一日:明末清初,相传在海浪河新安盆地有六个兄弟(或部落)居住于此,得名宁古塔。二日:相传曾有六人坐阜,满语称“六”为“宁公”“坐”为“特”,故称“宁公特”,一讹为宁公台,又讹为宁古塔;三日:“宁古”汉语为“六”“塔”为“个”,相传有一老人生了六子,遂以此为地名;四日:“宁古塔乃金阿骨打起兵之处,相传有兄弟六人各占一方,而得名宁古塔;五日:从前有六祖各筑城,分层面住,被称为宁古塔贝勒;六日:相传有兄弟五人各筑城,不赫图阿拉而居,远者二十里,近者五、六里,故称宁古塔。虽说宁古塔名称由来不一,但就其“宁古塔”三字来说为满语“六个”之意是无可非议的。 虞为息慎地;周为肃慎地;汉晋同为挹娄的属地;北魏为勿吉之拂涅部;隋为靺鞨之拂涅部;唐初属忽开州,后为渤海上京龙泉府地;还为天福城;金初为东京,后为会宁府南境海兰路北境;元初为南京万户府,后为合兰府硕达勒达路之呼尔哈万户府南境;明初为奴尔干都司及坚河(按宁古塔城东四里有珊延河,亦作商坚河,又作尚吉颜河,吉颜快读便作“坚”)卫,后为窝集部之宁古塔等路;清顺治十年(1653年),在海浪河南岸(今海林县旧街公社)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康熙五年(1666年)将军移驻今宁安,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建吉林乌拉城,十五年(1676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即今吉林市),开始仍称宁古塔将军。雍正四年(1726年)设泰宁县,旋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设副部统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设绥芬厅与副都统同治。三十三年(1907年)裁副都统。开绥芬厅为府,宣统二年(1910年)改名宁安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宁安县。三年六月划属吉林省延吉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宁安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实行省公署官制,宁安仍属吉林省,为甲类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为十四省,宁安划属滨江省;康德四年(1937年)七月一日实行第二次行政机构改革,增设了牡丹江、通化两省,宁安划属牡丹江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了东满总省(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宁安隶属东满总省牡丹江区域。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得伪省合并为九省,宁安县隶属松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划东北为三省,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1986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85号)设立镜泊湖市(县级),市0驻渤海镇,以原宁安县的镜泊、杏山2乡,沙兰镇山区(小北湖林场、尔站林场)、以及渤海镇的8个村和1个街道办事处为镜泊湖市的行政区域。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83号)撤销镜泊湖市,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安县。 1993年2月12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9号)撤销宁安县,设立宁安市。 2000年,宁安市辖7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373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宁安镇 75064 东京城镇 19639 渤海镇 23793 石岩镇 19322 沙兰镇 30285 海浪镇 25467 兰岗镇 13677 范家乡 18267 江东乡 8114 江南朝鲜族满族乡 27063 宁西乡 14584 平安乡 9630 兴华乡 6108 卧龙朝鲜族乡 21581 城东朝鲜族满族乡 20325 马河乡 21021 杏山乡 13927 镜泊乡 26581 三陵乡 13825 东京城林业局虚拟镇 23020 宁安农场虚拟乡 6035 地图 |
穆棱市 |
穆棱市总面积609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八面通镇。邮编:157500。代码:231085。区号:0453。拼音:Muling Shi。 行政区划 穆棱市辖5个镇、3个乡:八面通镇、穆棱镇、下城子镇、马桥河镇、兴源镇、福录乡、河西乡、共和乡。境内还有八面通林业局、穆棱林业局。 历史沿革 穆棱县,以穆棱河得名。“穆棱”,是“穆勒恩”、“木伦”的转音,满语为“马”的意思。一说此地古为“产马之区”,一说为“牧马场”,意思相近。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光绪初年试办屯田,宁古塔至三岔口驿道开通后,垦民渐集,兴建屯落。1903年1月1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批准,设置穆棱河分防知事,隶属绥芬厅。1909年 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清廷批准,将穆棱河分防知事所辖地方改设穆棱县,治所驻上城子(今兴源镇)。1910年1月2日(清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民政司“札开” ,委官试署穆棱县。同年4月17日(清宣统二年三月初八日),知县王荣昌“到任视事”。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穆棱县仍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1914年6月改隶依兰道。1929年2月,撤销道区后,由吉林省直辖。1930年4月26日,县址迁至八面通镇。时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4.4万余人。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1937 年7月划归新设之牡丹江省管辖。1938年10月,县址迁至穆棱街(今穆棱镇)。1939年6月1日,将细鳞河、太平岭和黑老婆沟、小穆河、龙山等地划归新设置的绥阳县和林口县。1943年 10月后,先后隶属东满总省、东满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成立穆棱县政府,隶属中共牡丹江地委。同年4月设置绥宁省,由绥宁省管辖,绥宁省撤销后改由牡丹江专区管辖。1947年1月5日,将穆棱县划分为南、北穆棱两县。南穆棱县驻穆棱街,管辖南区、北区、兴源、磨刀石、下城子、马桥河等地;北穆棱县驻八面通街,管辖八面通、东区、西区、梨树镇、穆棱矿等地,两县均隶于牡丹江专区。同年6月15日,将南穆棱县改为穆棱县,北穆棱县改为穆北县。同年1 0月1日,将穆北县并入穆棱县,县址驻八面通,由牡丹江省直辖。1948年7月,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改由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改由新设立之牡丹江专区管辖。1957年1月,将梨树镇划归鸡西市。1983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 1992年,穆棱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河上游。北靠鸡西市,东邻鸡东县和东宁县,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接壤,西与宁安县、牡丹江市和林口县毗连,东部有与俄罗斯接壤的4.8公里国境线。县境南北最长处142公里,东西最宽处72公里,全县总面积6528平方公里。全县共辖6镇、3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6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2.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9.5%和7.5%。县政府驻地八面通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穆棱地名是因河而得名。曾经书写为“暮棱”、“毛怜”、“穆棱”,这三种写法虽然字异,但音都相同,其意告为满语“马”的意思。 此地在金世宗时,属阿里罕辖地,名为暮棱水;明朝在此地设置毛怜卫,后取消;清代称此地为穆窝集(“窝集”为满语“大森林”的意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分防同知驻此,隶属绥棱厅。宣统元年(1909年)设穆棱县,隶属密山府;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划属吉林省依兰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此县仍属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穆棱划属滨江省所辖。康德四年(1937年)七月一日实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增设牡丹江、通化两省,穆棱县又划属牡丹江省所辖。同年十二月将“棱”改为“棱”。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省(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穆棱随之归属东满总省牡丹江区域。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穆棱划属松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东北划为三省,此县又归属黑龙江省所辖。 1995年3月7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5]18号)撤销穆棱县,设立穆棱市。 2000年,穆棱市辖6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100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八面通镇 67556 穆棱镇 43476 下城子镇 32183 马桥河镇 23131 兴源镇 19371 磨刀石镇 27440 福禄乡 17725 河西乡 28745 共和乡 8490 八面通林业局虚拟镇 12673 穆棱林业局虚拟镇 29306 2005年,穆棱市辖6个镇、3个乡。境内还有八面通林业局、穆棱林业局。 八面通镇 辖12个社区、13个村委会:民主社区、城北社区、民政社区、沿河社区、富家社区、长征社区、和平社区、农拥社区、城南社区、新村社区、友谊社区、曙光社区、新城村、太和村、清和村、中山村、四平村、和平村、农拥村、民主村、富家村、靠河村、四合村、莲河村、民政村。 穆棱镇 辖18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光荣居委会、中福居委会、团结居委会、西岗居委会、黎明居委会、建设居委会、先锋居委会、道西居委会、迎春居委会、河南居委会、德胜居委会、春利居委会、中心居委会、前进居委会、向阳居委会、三岔居委会、向南居委会、新星居委会、徐家村、和兴村、兴盛村、兴安村、泉眼河村、大屯村、团结村、大桥村、红旗村、上屯村、西岗村、河南村、黎明村、三岔村、泉兴村、振兴村、北林村、兴隆村、河北村、腰岭村、岭前村、明新村、泉涌村、柳毛村。 下城子镇 辖4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义和居委会、铁路居委会、仁义居委会、北安居委会、义和村、南站村、红桥村、新利村、枯榆树村、北安村、中新村、朝阳村、新建村、梨树村、三道河村、仁里东村、仁里西村、新民一村、悬羊村、保安村、新民二村、民安村、仁义村。 马桥河镇 辖5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西河居委会、进步居委会、新站居委会、新华居委会、跃进居委会、跃进村、新华村、新站村、西河村、进步村、祥河村、南沟村、战胜村、北盛村、幸福村、北兴村、永安村、兴泉村、杨木村、石门子村、太安村、东风村、山东村。 兴源镇 辖3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镇北居委会、镇南居委会、车站居委会、东村、西村、北村、南村、兴源村、车站村、兴鲜村、康吉村、新丰村、东兴村、东胜村、红岩村、红盛村、岩松村、西崴子村。 磨刀石镇 辖4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华街居委会、红星居委会、新兴居委会、奋斗居委会、前进村、远景村、清平村、金星村、红星村、富强村、六里地村、红林村、代马沟村、转心湖村、团山子村、山底村、苇子沟村。 福录乡 辖18个村委会:光明村、五林村、高峰村、四方村、国光村、广太村、康乐村、自平村、黑山村、东新村、成德村、巨丰村、五丰村、纯盛村、福生村、平盛村、新明村、青沟岭村。 河西乡 辖18个村委会:雷锋村、普兴村、双兴村、红兴村、光义村、福兴村、奇景村、向阳村、新兴村、常兴村、更新村、金光村、朝兴村、三兴村、自兴村、建兴村、福来村、龙眼村。 共和乡 辖10个村委会:太平村、立新村、北金场村、牛心村、金峪村、六峰村、共和村、碱场村、东升村、东光村。 八面通林业局 辖6个居委会:第一~第六居委会。还有:风月桥林场、护林经营所、纯盛经营所、青沟岭经营所、自兴林场、三兴林场、新兴经营所、红星经营所、光义经营所、老黑山经营所、马桥河林场、幸福经营所、红房子经营所、柳毛河经营所、枯河沟经营所、悬羊经营所、砍椽沟经营所、七家子经营所。 穆棱林业局 辖20个居委会:第一~第十九居委会、森调队居委会。还有:三新山林场、莲河林场、桦树河林场、杨木桥林场、双宁林场、和平林场、泉眼河林场、狮子桥林场、红岩经营所、老道沟经营所、代马沟经营所、磨刀石经营所、西北岔经营所、共和经营所、东兴经营所、牛心山经营所、筒子沟经营所、龙爪沟经营所、头道沟经营所。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7月11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调整牡丹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黑民区[2007]77号):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穆棱市所辖的磨刀石镇整建制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地图 |
东宁市 |
东宁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30°9′-130°18′,北纬43°25′-44°48′,是黑龙江省最南部的县。东与俄罗斯接壤。面积7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东宁镇。邮编:157200。代码:231024。区号:0453。拼音:Dongning Xian。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 地理气候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2900—3000℃,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加之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有渤海国古迹和绥芬河大峡谷、鸡冠山、神仙洞、吊水湖、仙人桥、草帽顶子等 20余处迷人的边塞山水景色。10平方公里回归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婆娑多姿,是新开发的著名生态旅游景区。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群是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的军事要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现已开发成为警示后人的旅游0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地方特产 木耳,松茸,滩头鱼,苹果梨,鹿茸,八宝山珍。 资源 县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88%,有红松、赤松、落叶松、白桦、水曲柳、樟子松、云杉、冷杉、紫椴等70余种木材。矿产资源丰富,储有煤炭、黄金、石墨等20多种矿藏,年产煤炭280万吨、黄金万两以上, 历史 东宁,清末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1881年(清光绪七年),宁古塔副都统派员于三岔口地方设招垦局,招民垦荒。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将招垦局改为招垦总局。1903年1月1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批准,撤销招垦总局,于三岔口地方设置绥芬厅。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将绥芬厅升改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另于三岔口设置东宁厅,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东宁厅改为东宁县,1914年6月隶属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2月,撤销道区,由吉林省直辖。时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3.3万人。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 1934年12月改隶滨江省,1937年7月划归新设之牡丹江省管辖。1939年6月1日,将东宁县北部和穆棱县细鳞河地区划出,设置绥阳县(县政府驻绥阳镇),同时将东宁县城移至小城子,改为东宁街。1943年10月后,先后改隶东满总省和东满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绥宁省,后改隶牡丹江专区,再改隶牡丹江省。1948年7月,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1 0月4日,松江省政府决定,撤销绥阳县,并入东宁县,县政府移驻绥芬河镇。1952年4月28日,松江省政府批准,将东宁县政府迁回东宁镇。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新设立的牡丹江专区(1967年改为牡丹江地区)。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将绥芬河镇划出改设绥芬河市(县级)。1983年9月3日,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 1992年,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分界,国界线长179公里;南、西南与吉林省珲春市、汪清县接壤;西、北与穆棱县毗连,绥芬河市夹在东北境中部。全境南北长156公里,东西宽75.5公里,总面积7529平方公里。黑龙江省边境县之一。全县共辖6镇、4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主要是朝鲜族和苗族。县政府驻地东宁镇。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 东宁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行政区划 2005年,东宁县辖6个镇:东宁镇、三岔口镇、大肚川镇、老黑山镇、道河镇、绥阳镇。境内还有绥阳林业局。 东宁镇 辖10个社区、17个村委会:率宾社区、光明社区、中心社区、东兴社区、宏源社区、团结社区、南山社区、繁荣社区、建国社区、西山社区、一街村、二街村、菜一村、菜二村、大城子村、夹信子村、北河沿村、民主村、南沟村、东绥村、万鹿沟村、转角楼村、暖一村、暖二村、葫罗卜葳村、太平沟村、新屯村。 三岔口镇 辖13个村委会:东大川村、新立村、幸福村、永和村、泡子沿村、三岔口村、五大队村、高安村、南山村、矿山村、东星村、光星二村、朝阳村。 大肚川镇 辖14个村委会:大肚川村、团结村、浪东沟村、李家趟子村、胜利村、太阳升村、煤矿村、新城沟村、老城沟村、闹枝沟村、太平川村、西沟村、石门子村、-村。 老黑山镇 辖16个村委会:信号村、黑瞎沟村、阳明村、上碱村、下碱村、太平沟村、和光村、二道沟村、奔楼头村、罗家店村、永红村、老黑山村、万宝湾村、西葳子村、南村、黄泥河村。 道河镇 辖18个村委会:道河村、和平村、小地营村、通沟村、岭后村、砬子沟村、洞庭村、岭西村、跃进村、西河村、东村、西村、土城子村、八里坪村、沙河子村、奋斗村、前进村、兴东村。 绥阳镇 辖10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第一~第十居委会,先锋村、爱国村、红旗村、柞木村、柳毛河村、联兴村、曙村、河南村、三道村、太平村、二道村、新民村、北沟村、菜营村、蔬菜村、绥西村、三道河子村、太岭村、九里地村、细鳞河村、鸡冠村、双丰村、细岭村、河西村。 绥阳林业局 辖8个居委会、23个林场:第一~第八居委会,细鳞河林场、双桥子林场、老黑山林场、万宝湾林场、太平川林场、三节砬子林场、暖泉河林场、中股流林场、三岔河林场、元山林场、会川林场、道河林场、沙洞林场、河湾林场、黄松林场、双丫子林场、寒葱河林场、青山林场、二道岗子林场、八里坪林场、柳桥沟林场、向岭林场、新青林场。 历史沿革 东宁地区虽处于高纬度,因距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气候影响,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植物茂密,动物繁多,是适于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据黑龙江省考古队几次发掘认定: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推断在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晚期冰河最后一次退缩后,古人类就从华北迁徒到这里来了。 秦汉以来,中原地区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东北古民族仍过着原始社会生活,但经过长期繁衍,原始部落已密布绥芬河、瑚布图河沿岸。 1972年黑龙江省考古队调查了绥芬河从三岔口到后五排、瑚布图河左岸自三岔口到庙岭,共发现秦汉时期遗址20多个。伪康德6年(1939年)划出东宁县的北部和穆棱县的细鳞河地区,新建绥阳县,东宁县城由三岔口迁至小城子。同年实行街村制,街辖内设区,村辖内设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