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村是碧湖镇一个自然村、紧挨下梁村、红圩村,友好好客,气候宜人,水美,物华天宝
村内企业:农具厂、化肥厂、肉联厂、织布厂
主要农产品:菠萝蜜、青椒、李子、茄子、小胡瓜、青豆
村内资源:沸石、脆银矿、煤
村里单位:大陈村党支部、大陈村中学、大陈村卫生院、大陈村村委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02100 | 323000 | -- | 查看 大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口村 |
河口村位于碧湖镇东南方,整个村庄沿瓯江而建,东南为瓯江主流,西北为省道丽龙公路,风景秀丽,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平方公里。有农户230户,常住人口850人,耕地面积300多亩。村双委班子团结一心,分工明确。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树立科技兴村、科技富村的思想。经常组织村双委、党员、村名代表认真学习党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安全生产知识。共商全村致富大计,形成人人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创建绿色家园、和谐村庄的良好氛围。 |
郎奇村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郎奇村地处碧湖平原,地势平坦,村内绿化资源丰富,分布着许多大樟树、大枫树等,是一个典型的田园村庄。 郎奇村位于碧湖镇北部,东靠赵村,南与蒲塘村相连,西与高溪乡大吴村相连,北与苏港村相连,该村距碧湖镇区5公里,距丽水市区12公里。 该村现有村双委成员9人,党员52名,村民小组18个。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703人,村民以外出务工、经商和种植蔬菜为主要收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万元。全村现有工业企业7家,年产值约3000万元。 该村远近闻名,是碧湖镇重点建设的中心村,近年来在村双委的带领下,该村通过实施“十百工程”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村双委获得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多项荣誉,2006年该村被区政府列为农村新社区试点村,为全区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
泉庄村 |
泉庄村,位于碧湖平原,坐落大溪西岸,在石牛村西南部,从省道线侧入。村内有一口井,泉水清澈,常年不涸,故名。村内有一个自然村,因村周围环布十二口水塘,故名塘里村。全村700多人口,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04亩,村里主要经济收入靠蔬菜种植。村民小组6个,村党员33人(外出11人)。 |
上赵村 |
上赵村位于碧湖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桃碧线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蔬菜、水稻,是碧湖镇蔬菜粮食生产区之一。全村耕地面积699亩,林地面积53亩。全村包含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454户,996人,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49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水稻—蔬菜”模式为主导,玉米、椪柑多产来并举的农业生产格局,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是碧湖镇的小康村之一,同时被评为区、镇的生态文明村。 |
白桥村 |
白桥村位于碧湖平原东面,与水阁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交通网络密布。有白桥村、马利源村、高低级村、三角圩村、丁埠头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456户,总人口1359人,山林面积3300亩,耕地面积1100亩,种植基地丰富,地貌风景秀丽。 |
大陈村 |
大陈村是碧湖镇一个自然村、紧挨下梁村、红圩村,友好好客,气候宜人,水美,物华天宝 村内企业:农具厂、化肥厂、肉联厂、织布厂 主要农产品:菠萝蜜、青椒、李子、茄子、小胡瓜、青豆 村内资源:沸石、脆银矿、煤 村里单位:大陈村党支部、大陈村中学、大陈村卫生院、大陈村村委会 |
魏村村 |
魏村总人口1600多人,共705户人家,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劳动力91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60人,耕地面积1260亩,山林面积2900亩。村民大多以外出打工、做生意为主,一部分年纪稍大的在家里种田。现拥有党员人数76人,-有32人(党员15人)。村里有会议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器材场地等娱乐休闲场所。 魏村所在地势较低,清明前后雨水较多,田地容易遭受雨水淹没,需要注意防洪工作。平时,有的村民会去魏村化城寺烧香拜佛,寺庙内的香火也比较旺,特别在正月、清明上香人数会曾多,需要注意防火。 【魏氏宗族文化】 谱载,魏致卜居西乡四十五里之通济里,并将其地命名为魏塘。其实,作为比邻碧湖镇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魏塘,早已有人建村居住生活。“此村历史上系潘姓始居,先称潘村。后魏氏迁入,人丁兴旺;且潘姓外迁,故在明朝改名魏村。”(《丽水市地名志》)。 至明朝,魏氏已历南宋150余年,元朝近百年,按三十年一世计算,魏氏到了第九、十、十一世。自第六世分为下、新、底、前、厅五房,各房裔孙支派繁衍,族人或官,或耕,或贾,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魏村始祖魏致携独子退居碧湖田野,隐身潘村,他或许不曾料到,250年后,魏氏聚族而居,族群庞大,竟然改写了村名。 自南宋、元、明、清至民初,魏氏在碧湖繁衍生活近800年。800年间,魏氏瓜瓞绵延,氏族显赫。“自始祖南昌公宦游栝水卜居于此,由宋迄今,历三十世,其间,创造继述,代有传人。故一乡称巨族焉,户口数千,家资数万硕。而其祖庙之崇峻,谱史之修明,亦昭昭在人耳目,盛莫盛于斯矣!”(高焕然·重修魏氏新序·《钜鹿郡魏氏宗谱》)。高焕然是松阳县象溪镇象溪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先后出任广东长宁、灵山知县、广西钦州知府。民国二年(1913)返乡与族兄创办象溪初级小学。民国三年(1914),魏村修祠修谱,高焕然为之作序。在这篇近百年前的序里,高焕然为我们留下了一幅魏村人影攒动、祠宇栉比、田地坦荡的繁荣景象。 由一人衍为五房,由五房发展成为数千人的巨族,在800年的时光漫漶里,魏村魏氏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而推动魏氏家族前行的,是其积淀深厚的宗族文化。 “仕於国者,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这是魏氏祖训对读书致仕者的训诫,更是魏氏始祖魏致二十年为官生涯的内心体味。宦海沉浮,官场凶险,为官一任,履宦一方,上要酬酢上司和皇帝,中间要斡旋同级官僚及下级官员,下要面对治内黎民百姓。稍有怠慢和闪失,贬谪、削职、流放甚至株连。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只有“为忠为良”,才“神则佑汝”,才能“汝福绵长”,把官当到直至安全退养,才会福荫家人、氏族和桑梓。谱载二十七世魏人琦,清末在桐庐为官二十余年,民国初荣归故里,“见祠宇倾颓,莫妥先灵。谱牒失修,莫辩支系。为之恻然。”于是出资为魏村修祠修谱。与始祖一样,魏人琦多年为官,且平安退养,回村后,倾积蓄建屋修祠续谱,显庆门庭,光耀祖宗。 而对于居住在魏村的族人,魏氏祖训云:“孝亲睦族,六行皆藏。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者,可表可坊。”六行,指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管仲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六行为立身之本,四维为立国之本。魏氏祖训诫勉后人,履善行、懂礼义、知廉耻,“处于家者,可表可坊。”表,即旌表;坊,即立牌坊。两者皆是传统乡土社会对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的彰褒,形式为或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谱载六世前房祖魏杭,“好施、乐助,人称善士。”二十六世魏修光,国学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兴修通济堰有功,清光绪间处州府授“功襄利济”横匾。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十二记载,魏村烈女达七个,其中道光年间受旌表的3人。 至民国三年(1914),魏村魏氏共修谱9次。魏氏宗祠经历代族人维护修缮,规模宏广。宗祠位于村中央,前厅大门分左、中、右三门,前门正厅与戏台毗连,戏台前大天井东西两侧,仿廊亭式建造,后正大厅高大庄严,厅前左右各开东西侧门,左后小天井右边开有小门。小门外是能容千人的大操场。西边连接厅房小祠堂。整座宗祠青瓦粉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朱漆涂辉。 宗祠是族长管理家族和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传统乡村的道德和伦理的法庭。凡族中大事,如修祠续谱、造桥铺路,皆在此商讨议论。魏村魏氏以宗祠核心,以族长为统率,以各房房长为头领,以祖训为准则,形成和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排列有序、行之有效的宗法制度,来统领氏族和实行村落自治。 在谨严的宗法制度下,魏村魏氏恪守祖训,形成了入仕为忠为良,居家则孝亲睦族,懂礼义、知廉耻的宗族文化,它凝聚着一股强大的推力,推动着一个家族在近千年的岁月沧桑里,不断地向前发展。 |
松坑口村 |
碧湖镇松坑口村,地处碧湖镇东部,由原松坑口村、大坑村、联坪村三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11.836平方千米,坐落在美丽的瓯江边,一边是高大雄伟的高速公路桥,一边是5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现有740户,1417人,现有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3个,村民代表:65人,党员;84人。山林面积15000亩,耕地面积:1056亩,松坑口村盛产杨梅,兼种油茶、松、杉、茶叶、毛竹。现有村综合办公楼1幢,配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 |
中溪村 |
中溪村位于莲都区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地处山岙腹地,由原中溪村和外斜村合并而成,并村后村里共有710户,1697人,村民小组22个,人均收入5600元左右。现主要经营产业为茶叶、毛竹、香菇等。2009年中溪村被列入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是莲都区“135”工程首批培育的13个中心村之一。新村依山就势,梯级建设,错落有致,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条件,又别具风格。整个工程完成后,村内村务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停车位等文化、教育、体育、休闲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老村建设用地平整后复垦为耕地,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水果等规模高效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发展前景美好。 |
红圩村 |
红圩村位于碧湖镇区以东7公里,东南与水阁工业区(沙溪村)隔江相望,西北临瓯江支流与九龙、下叶相邻,对外联系东南靠渡船,西北凭水面路桥。辖有9个村民小组,609户农户,1200多人,其中中共党员49人,预备党员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32亩,村里主要经济收入靠长豇豆种植。村里外出人口较多,主要外出经营超市。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碧湖镇党委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营造了“风清人心齐,气正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红圩村为九龙湿地公园核心村,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林区人家”以良好的森林资源为背景,以游憩价值的景观、景点为依托,以林农和大户为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林区动植物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建设美丽廊桥,建成便捷的公共自行车驿站,为各方游客提供了生态良好型的旅游。 |
下赵村 |
下赵村——位于碧湖镇北部,东靠石牛村,南与下堰村、泉庄村相连,西与白桥村郎奇村相连,北与白口村相连。现有村双委成员7人,党员25名,村民小组10个。全村由1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1275.9亩,其中耕地面积984.3亩,总人766人,村民以外出务工、经商和种植蔬菜为主要收入。 |
沙岸村 |
沙岸村 沙岸村位于碧湖镇正北方,整个村庄座入在碧湖大东南为瓯江主流,西北为碧湖至丽水公路,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0.66平方公里。有农户147户,常住人口470人,耕地面积468亩。 |
下叶村 |
下叶村 下叶村为碧湖镇下辖主要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东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公路里程为3公里,距丽水市城区12公里。下叶村地处瓯江沿岸,龙里公路穿村而过,村内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643人,共223户,农民人均收入4203元。耕地面积738亩,村庄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 |
平一村 |
平一村 平一村为碧湖镇下辖主要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东北面,东距镇政府所在地公路里程为3公里,距丽水市城区12公里。平一村地处瓯江沿岸,龙丽公路穿过该村,村内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平一村全村总人口702人,248户,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耕地面积420亩,村庄区域面积0.8平方公里。平一村在原有肌理为基础,以保护和强化古村落风貌为重点,采取积极而审慎的整治措施,融入自然景观处理手法,达到村庄道路整洁,内外有机连接,通而不畅;改善供水设施,提高水质,使村民能喝上安全卫生之水;完善排水体制,使排水流畅,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保持环境优美;水塘、河、渠,水清岸绿;保护自然风光与历史文脉,村容村貌整洁和谐,使村庄融于大自然中,形成纯真古朴,风貌独特的“古堰画乡”。从而焕发出更多的活力,吸引更多的画家、摄影家、游客来访。使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得到提升,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及质量。 |
石牛村 |
石牛村为碧湖镇下辖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东部,西距镇政府所在地公路里程为10公里,距丽水市城区17公里。总人口1367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果、蔬菜以及进城务工等。 石牛村地处瓯江沿岸,村西部紧邻老龙丽公路,村东与水阁工业区隔江相望,北边是规划33米宽的龙丽高速公路连接线,村内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
碧一村 |
碧一村位于碧湖城区,整个村庄沿瓯江而建,东南为瓯江主流,碧湖至丽水公路从村庄穿过,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0.8平方公里。有农户557户,常住人口1301人,耕地面积1000多亩。碧一村被例入2007年度瓯江沿岸莲都段环境卫生整治村。经过整治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人人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创建绿色家园、和谐村庄的良好氛围。 |
保定村 |
保定村 保定村为碧湖镇下辖主要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西南部,东距镇政府所在地公路里程为5公里,距丽水市城区25公里。村庄北部有龙丽公路(50省道)通过,交通便利。 保定村村落格局和周围自然环境具有古朴的江南古村风貌,古民居保存良好。穿村而过的通济渠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迄今已有1500余年,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与通济渠交相辉映,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交错融合,该村现已成为有名的美术写生基地。 |
白口村 |
白口村为碧湖镇下辖主要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东部,西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丽水城区约14公里。该村现有村民231户,总人口730人。耕地面积664亩,村庄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果、蔬菜以及进城务工等。 |
下堰村 |
下堰行政村位于碧湖东北部,龙丽公路(50省道)西侧,距碧湖镇区约10公里,距丽水市城区约13公里,北靠港口村,南邻下赵村。西接高低级村。地貌上属于浙江省西南部平原区,区域一般高差约3.5m,地势平坦。村边河塘密布、村内古树参天,环境优美。下堰村全村总人口462人,共138户,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耕地面积370亩,村庄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2007年自被列入莲都区“古堰画乡”村庄整治工程的项目建设以来,村双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蓝图,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紧紧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按照“村美、户富、强班子”的要求,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克服种种困难,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彻底改变了村容的“脏、乱、差”的局面,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庄进一步洁化,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
三峰村 |
三峰村位于50省道沿线,碧湖镇区周边。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由三峰和前林两个自然村组成,辖12个村民小组,共556户,1318人,劳动力406户。村两委成员9名,党员60名,村民代表49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三峰村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围绕“讲稳定,创和谐,促发展”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创新工作。三峰村的各项党建工作均走在全镇乃至全市的前列,并得到了上级党委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先后被评为县级“十佳和谐组织”、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等。 三峰村的主要经济产业是农业,村民大多种植蔬菜。 |
河东村 |
河东村简介;河东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05户,702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将以完美的服务赢得大家的信任,我们将始终保持着“品质优越、诚信为本”的理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灵活的机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继续为大家提供高质服务,莲都区碧湖镇河东村民委员会热忱欢迎大家光临指导。 |
南坑村 |
南坑村——位于碧湖镇的西南部,距碧湖城区6.5km,全村耕地面积867亩,林地面积27827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辖28个村民小组,642户,1384人,共有党员70名,村民代表62人。南坑村下辖苍坑村、南坑村、岑峰寺三个自然村,其中苍坑村296户,10个村民小组,587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24人;南坑村241户,11个村民小组,575人,党员24人,村民代表23人;岑峰寺村105户,7个村民小组,218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15人。全村2013年人均收入为8575元。村内有三家村经济合作社,主要经济来源以发展食用菌和蔬菜种植为主兼种水果、油茶等,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
概头村 |
概头村简介 概头村位于50省道沿线,碧湖镇区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蔬菜、水稻,是碧湖镇蔬菜粮食生产区之一.全村耕地面积985亩,林地面积30亩.全村由概头和汤村两个自然村组成,13个村民小组,540户,1325人,现有村两委干部9人,党员48人. |
上阁村 |
上阁村位于碧湖镇区以东3公里,西北临瓯江支流。全村1084人口,394户。村里主要经济收入靠长豇豆种植。村里外出人口较多,主要外出经营超市。村双委成员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村正式党员30人(外出5人)。村民小组8个,村民代表25人。 |
龙岩村 |
龙岩村新貌 由于山地多,耕地少,村民以种植高山梨、板栗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地处山区,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近年来通过积极发展 2008年完成村庄整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外观美化、人居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红南村 |
红南村位于碧湖镇西北角,有岚山头和岑口两个自然村,目前全村总人口1056人,381户,有10个村民小组,少数名族人口196人。到2014年底,村里共发展党员62人,选出村民代表39人。 全村土地总面积为5897亩,其中林地面积3786亩,耕地面积1003亩。主要支柱产业为蔬菜种植和香菇栽培,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十万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约8760元。 随着村新礼堂的建立,硬件设备的提升,也会村百姓开展业余文娱活动提供了场地,每天农忙结束后村妇女都会在礼堂里跳健身舞,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活动 |
里河村 |
里河村位于碧湖镇东北部,九龙湿地公园北部,东接平原村,南邻上黄村,西连蒲塘村,北望红叶村。距碧湖镇4公里,市区20公里。里河村依水而建、傍水而居、田园阡陌、景色怡人、底蕴深厚,村内因一条小河(通济堰支渠)贯穿而过,从村头至村尾约一里路,故曰“里河”。此河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农业生产用地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以居住为主。村现在有12个村民小组,479户991人。里河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全村拥有耕地1480亩,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2013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生村两委8人,支委5名,村委4名,其中村长兼任支部委员。 里河村处于碧湖平原地带,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莲都区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核心区块座落在里河村。2008年里河村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房改造工作,共完成400多人115户危旧房改造工作,48户完成外墙立面改造。同时结合村庄整治,完善了道路、供排水管网、公厕等基础设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里河村2011年被评为丽水市十大中心村之一,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试点。村党支部2009年至2012连续被评为莲都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里河村发展,明确将大力支持里河村发展,2012年将里河村列入莲都区美丽乡村重点培育村名单。 |
高溪村 |
高溪村位于丽水市城中西部,拥有着1820人口,13个村民小组,69名党员。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高溪水库、学校、卫生院、信用社、粮站、丽水新农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高溪农贸市场)等部门,有农技店3家(其中农技放心店1家);副食品店8家(其中,百万农村放心店1家);有木制玩具厂、门厂、木材加工厂等10多家企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为8778元,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干水果、食用菌、蔬菜等为主。 |
竹溪村 |
竹溪村位于碧湖镇西北角,目前全村总人口1565人,693户,由13个小组组成。到2013年底,村里共发展党员68人,选出村民代表50人。全村低保户24户,残疾人35人,现有劳动力1041人,外出人口412人。 全村土地总面积为10915.32亩,其中林地面积4581亩,耕地面积965亩。2012年由于低丘缓坡项目的开发被征收土地面积共1987亩,林地被征收1417亩,耕地被征收493亩,开发园地被征收77亩。 竹溪村的主要产业以蔬菜种植为主,2014年全年人均收入为9230元。 竹溪村文化活动非常丰富,组建有腰鼓队、秧歌队、老人健身操队等群众文化队伍,村民在忙时以生产为主,节假农闲时经常开展文化活动。 |
同心村 |
同心村是2013年原上黄村和资福村合并的新村,现有村民1341人,561户,1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6人,67名党员,村双委7人。山林820亩,耕地1110亩,果园297亩。 |
大吴山村 |
大吴山村由原大吴村、吴源村、郑山村组成,村名取自原三个老村村名,村办公地址设在吴源。全村共有423户,人口1117人,村名小组20个,党员数5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420亩,山林面积29405亩,森林覆盖率高,是典型的山区村。距离丽水市区25公里左右,距离镇区30公里左右。蔬菜、板栗、李、梨、竹笋是大吴山村的特色产业。村里自然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村干部团结一致,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 |
南山村 |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南山行政村,由原上南山村与下南山村合并而成,位于丽水市区东南,处在碧湖镇区东侧,背靠青山果园,面对瓯江碧水,与镇区隔江相望,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全村595户农户,人口1381人,全村有村办公楼两幢。南山贡梅是南山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南山杨梅基地是全碧湖镇生态杨梅示范基地,带动了全镇1.5万亩生态杨梅产业发展,南山成了全市、全区依托荒山资源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 |
岩头村 |
岩头村简介 相传村南有块岩石,每逢涨大水时,常露出水面,故村名岩头。岩头村位于碧湖镇西南部,碧湖平原通往市区的“主动脉”50省道途径。二0一三年十月,通过村规模调整,原岩头村、箬溪口村合并成新村岩头村,村址设立于箬溪口村。全村共243户,719人,村民小组12个,村民代表43人,党员47人,区域面积有2.87平方千米,耕地632亩,林业用地2760亩,年人均收入0.6万元。盛产长豇豆、罗汉豆、玉米、南瓜等蔬菜,是新合片农贸市场所在地。 |
古井村 |
古井村位于碧湖镇镇区,因村内有一口古井而得名。 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468户986人,耕地面积517亩,林业用地10亩。主产水稻、蔬菜,有部分渔业。2012年人均所得7327元。 古井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解放初为碧湖镇古井行政村,于1961年成立古井大队,1967年改名红星大队,1981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原名。1983年建立古井村委会。 |
中岙村 |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中岙村属于碧湖镇联合办事处,处在碧湖镇区东侧,距镇区7公里,多山。距丽水市区26公里。到53省道5公里。村内康庄路连接到53省道。全村共有人口950人。290户。14个村民小组。支部共有中共党员34人。拥有耕地40亩,全村经济以林业为主,村民大多种植茶叶,初具规模。中岙村2012年进行村庄整治,全村共投入资金55万元。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改造,铺设了污水管道进行净化处理排放通过整治。大大改善村内环境和卫生条件。电视报刊阅览室。娱乐活动场所和老人协会等。活动场所天天向村民开发。做到定人值班。责任到人。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农村的农民日常生活逐渐城市化。中岙村双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投入资金。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改变村荣村貌。改善村民日常生活条件。 |
联济村 |
联济村地处偏远山区,南与青田接壤,北通联坪村,西通中岙村,东临水阁工业园区,仅靠一条狭窄弯曲的盘山公路与外界联通,是丽水市革命老区。现有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413户、826人。以种植油茶、杨梅、桃子等为主导产业。 |
周巷村 |
周巷村位于50省道沿线,据市区29公里,东面临瓯江,西临50省道,南临保定村,北临概头村。村域面积为12.35公顷。全村耕地面积为1724亩,山林面积2985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 周巷村全村共889户,共2176人,分为20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6人。周巷村村委会办公地点定在周巷行政村义步街7号,除了周巷行政村外,另有新溪村、下梁村2个自然村。 近些年来,周巷村在村双委的带领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实施了“十百整治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了河道整治,开展洁净村居活动,进行“三沿整治”,建设2公里的村内道路,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河道护岸安全稳定,村庄居住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辖区内有便民活动中心、卫生院、幼儿园等。与此同时,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水稻—蔬菜模式为主导,玉米,椪柑多产来并举的农业生产格局,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是碧湖镇的小康村之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带领全村村民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
上街村 |
碧湖镇上街村位于碧湖镇区西部,因驻地于人民街上段,故名。上街村区域面积0.86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68户,1023人,中共产党员39名,村民代表46人,劳动力人口658人,全村劳务输出140人。有耕地731亩,林业用地33亩。解放初为碧湖镇上街行政村。一九六一年成立上街大队。于一九八三年六月建立上街村委会。作为碧湖镇的老镇区和碧湖产业区块建设的核心区域,上街村充分利用交通、地理位置等优越条件,发展来料加工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上街村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村双委积极打造碧湖未来的“居住中心”。 村双委成员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村民以从事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为主,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7518元,经济总收入743.5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5.21万元。 |
蒲塘村 |
蒲塘村位于碧湖平原北部,人口1850人,人均纯收入6500元。蒲塘村是碧湖平原的农业大村,拥有蔬菜大棚基地、花卉基地、火龙果基地、铁皮石斛基地等现代农业基地。 |
九龙村 |
九龙村位于莲都区碧湖镇的东北侧,九龙国家湿地共有中心地段,于2013年12月由平一、平二、平三三个行政村撤并而成。九龙村现有村民2659人,户数1150户,党员111人,村民小组20个,村民代表76人。 九龙村为九龙湿地公园核心村,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以良好的森林资源为背景,以游憩价值的景观、景点为依托,充分利用林区动植物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为各方游客提供了生态良好型的旅游。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