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石镇位于牡丹江市,东邻穆棱市,距301国道1公里,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牡丹峰接壤,滨绥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行政区面积483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6万亩,辖4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华街居委会、红星居委会、新兴居委会、奋斗居委会、前进村、远景村、清平村、金星村、红星村、富强村、六里地村、红林村、代马沟村、转心湖村、团山子村、山底村、苇子沟村,2个林场。
磨刀石镇,传说,境内南山的石头可以磨刀,故而得名。
-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通车设站,称“十站”。中华民国时期,属宁安县管辖。1925年曾划给穆棱县,1929年又划回宁安县。东北沦陷后,1933年设磨刀石保,1939年改设磨刀石村。同年10月,划归穆棱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磨刀石乡,由县直辖。1947年1月,设置磨刀石区。1948年春,划归牡丹江市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1月,划归穆棱县管辖,划为第七区。1951年4月,将所属青梅村、福长村和四道岭子村划归牡丹江市管辖。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磨刀石乡。1958年9月,改称磨刀石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为磨刀石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磨刀石镇,2010年6月划入牡丹江市阳明区。
-
自然资源
磨刀石镇境内盛产蘑菇、蕨菜、木耳等山产品和人参、平贝等中药材,有丰富的木材、草碳、火山岩、石英石、矿泉水、沸石等资源。
-
经济发展
农业物产
磨刀石镇
磨刀石镇盛产大豆、玉米、白瓜籽、西香瓜、晒烟、各种水果十余种,果树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各类水果5万吨。其中果类123、K9、龙冠产量3.5万吨,优质李子约1万吨,果质优良、无污染,是穆棱市的瓜果之乡。镇辖区苇子沟村是远近闻名的瓜果生态旅游区,全省闻名的银龙种猪厂就坐落在苇子沟村。
畜牧业
全镇肉牛存栏17500头,奶牛存栏503头,肉牛百头牛场2个,50头牛场10个,20--30头大户15户,300头养牛小区1个,养牛专业村8个;家禽存栏25万只,万只鸡场1个,1000只以上大户35户,500只以上大户68户;山绵羊存栏7500只;生猪存栏12000头,千头以上猪场1个,百头以上猪场5个。
乡镇企业
镇内有吉星磨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碳化硼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耐火和磨削产业;生产制药业广泛应用的二甲基乙酰工胺等产品的星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开口松籽、白瓜籽的开心食品厂;生产纯木浆高档卫生纸的德丰纸业限公司及几十家木材加工企业。
全镇工农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为了进一步发展镇域经济,变区位、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穆棱市新近批准成立磨刀石镇工业小区,该小区地处301国道边,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本着“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铺路”的原则,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热情欢迎国内外客商投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万人 | 483平方公里 | 231003102 | 157000 | -- | 查看 磨刀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阳明街道 |
阳明街道办事处始建于1972年,位于阳明三条路2号,东起富江路,西至东四条路,北起牡佳线,南至东牡丹、滨绥线,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下设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1,742户,总人口35,226人,所辖单位113个。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机关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在社区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社区文明礼貌建设。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中,不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兴建了近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法律咨询、最低生活保障、老年、残联等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全部进行微机化管理,成立了2千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强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一门式”服务,方便了辖区居民。 |
前进街道 |
前进街道位于黑龙江牡丹江阳明区。下辖: 231003002001 111 机车-区 231003002002 111 莲花居委会 231003002003 112 恒丰居委会 231003002004 112 机车西社区 231003002005 112 二纺居委会 231003002006 122 华兴社区 231003002007 111 研究所社区 |
新兴街道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新兴街道 新兴街道办事处位于牡丹江市近郊东北部,201国道旁,辖区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现有居民9205户,人口 28288人,其中农村881户,2632人。共设4个村(阳明村、东江村、裕民村、镇江村),8个社区居委会(东风社区居委会、东苑社区居委会、二电社区居委会、制药社区居委会、、天利社区居委会、东江社区居委会镇江社区居委会、裕民社区居委会)。农村总耕地面积2755亩。 新兴街道办事处始建于1989年12月,当时只管理辖区内的8个厂矿家属委。区划调整以后,于1998年3月,区0决定将新划归的阳明、镇江、裕民、东江四个村和村所辖的四个委交新兴办管理。至此,形成了牡丹江市独有的街道办事处管村、村又管委的特色。近几年来,在区委、区0正确领导下,新兴办事处紧紧围绕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和村屯建设这个中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通过0主导、政策扶持、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构筑了社区建设网络平台等方式,竭诚为辖区百姓服务。 |
桦林橡胶厂街道 |
桦林橡胶厂街道位于黑龙江牡丹江阳明区。下辖: 231003004001 111 桦橡-区 231003004003 111 桦橡西社区 |
铁岭镇 |
位于牡丹江东岸,与市区仅一江之隔,东与穆棱市磨刀石镇接壤,南与东安区兴隆镇接壤,北与桦林镇接壤,西与市区隔江相望,辖区面积269.5平方公里,有1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0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总户数12,315户,总人口43,880人。其中农业户7,297户,农业人口26,332人。农村耕地总面积44,200亩,其中菜田面积6,700亩,水田面积6,825亩。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45元,铁岭镇地理位置优越,301国道、201国道穿镇而过,滨绥铁路爱河车站设在镇内,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全镇现有企业109家,其中木业企业59家。企业分为机械加工、电工产品、木业加工、建筑材料、外包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全镇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290万元,增加值完成12850万元,营业收入完成37750万元,利润完成146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81万元。三年来,铁岭镇完成招商引资4210万元,其中新建企业16家,改扩建企业14家。新建了海丰木业有限公司,中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太阳营养配餐公司、金源油脂厂、山泰鑫装饰板厂等企业。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以推进农村城镇化为重点,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以滨绥铁路、201、301国道为基本框架,营造山水园林城镇的规化,今年和“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主要任务,目标和措施有在以301国道以南安全路至四道村以及原有的基础上规化成木业园区占地为7平方公里,修建301国道下水1,900延长米,安装301国道路灯120盏,修建建设街下水,路面2000米团结街下水,路面3000米。十一五期间,铁岭镇计划新建铁岭南山木业园区和铁岭镇内动迁安置园区的建设。木业园区占地7平方公里,到2010年园区内可引进木业加工型企业20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400万元,税金300万元。到2020年入驻木业企业可达6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8000万元,税金5000万元。园内区现有居民2300户,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居民计划运迁在铁岭镇内新建的动迁安置园区。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铁岭河桥头广场,规划用地20万平方米,其中道路占地3.95万平方米,铺装地3.96万平方米,绿化占地10.965万平方米,水面0.74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 |
桦林镇 |
位于牡丹江市区东北15公里处,东与林口县接壤,南与铁岭镇毗邻,西北以牡丹江为界,与海林市长石村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1国道、牡佳铁路、牡柴公路穿镇而过,有牡丹江东大门之称。唐代渤海国时期古城遗址就在镇内南城子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镇行政区域面积7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995公顷,林地24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水面138公顷,水利灌溉控制面积508公顷,占耕地的17%,已开发鱼池90公顷。全镇辖6个行政村,13个自然屯,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万人。 桦林镇经济基础比较稳固,经济发展总体势态良好,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收入1.2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54元。 桦林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引资兴企”的发展战略,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几年来,共引进资金4500余万元,对该镇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嘉隆轮胎有限公司、桦林橡胶有限公司、福奥内胎有限公司、兆运木业等一大批有规模、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拉动了桦林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以橡胶、化工、木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为主导产业的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营业收入2.1亿元,并且吸收了近千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桦林镇的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协调发展。几年来,维修美化路面5000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电话普及率达到6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0%。中小学通过省级验收,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村卫生所、镇卫生院、敬老院均达到标准化。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型乡镇正在稳步形成。. |
磨刀石镇 |
磨刀石镇位于牡丹江市,东邻穆棱市,距301国道1公里,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牡丹峰接壤,滨绥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行政区面积483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6万亩,辖4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华街居委会、红星居委会、新兴居委会、奋斗居委会、前进村、远景村、清平村、金星村、红星村、富强村、六里地村、红林村、代马沟村、转心湖村、团山子村、山底村、苇子沟村,2个林场。 磨刀石镇,传说,境内南山的石头可以磨刀,故而得名。 -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通车设站,称“十站”。中华民国时期,属宁安县管辖。1925年曾划给穆棱县,1929年又划回宁安县。东北沦陷后,1933年设磨刀石保,1939年改设磨刀石村。同年10月,划归穆棱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磨刀石乡,由县直辖。1947年1月,设置磨刀石区。1948年春,划归牡丹江市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1月,划归穆棱县管辖,划为第七区。1951年4月,将所属青梅村、福长村和四道岭子村划归牡丹江市管辖。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磨刀石乡。1958年9月,改称磨刀石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为磨刀石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磨刀石镇,2010年6月划入牡丹江市阳明区。 - 自然资源 磨刀石镇境内盛产蘑菇、蕨菜、木耳等山产品和人参、平贝等中药材,有丰富的木材、草碳、火山岩、石英石、矿泉水、沸石等资源。 - 经济发展 农业物产 磨刀石镇 磨刀石镇盛产大豆、玉米、白瓜籽、西香瓜、晒烟、各种水果十余种,果树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各类水果5万吨。其中果类123、K9、龙冠产量3.5万吨,优质李子约1万吨,果质优良、无污染,是穆棱市的瓜果之乡。镇辖区苇子沟村是远近闻名的瓜果生态旅游区,全省闻名的银龙种猪厂就坐落在苇子沟村。 畜牧业 全镇肉牛存栏17500头,奶牛存栏503头,肉牛百头牛场2个,50头牛场10个,20--30头大户15户,300头养牛小区1个,养牛专业村8个;家禽存栏25万只,万只鸡场1个,1000只以上大户35户,500只以上大户68户;山绵羊存栏7500只;生猪存栏12000头,千头以上猪场1个,百头以上猪场5个。 乡镇企业 镇内有吉星磨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碳化硼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耐火和磨削产业;生产制药业广泛应用的二甲基乙酰工胺等产品的星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开口松籽、白瓜籽的开心食品厂;生产纯木浆高档卫生纸的德丰纸业限公司及几十家木材加工企业。 全镇工农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为了进一步发展镇域经济,变区位、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穆棱市新近批准成立磨刀石镇工业小区,该小区地处301国道边,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本着“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铺路”的原则,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热情欢迎国内外客商投资。 |
五林镇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隶属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位于牡丹江市东北部,濒临五虎林河,西与海林市柴河镇毗邻。牡佳线铁路通过镇内(设乘降所)。镇政府驻地距牡丹江市37公里。五林镇辖区地处五林河下游两岸,总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万亩。盛产红小豆。山区有木耳、蕨菜和中药材等土特产。镇办工业有日用陶瓷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075万元。 五林为满语音译,原称“乌赫林(穆哈连)”。“乌赫林(穆哈连)”汉译“总兵”之意。明代在此设乌赫林卫,为总兵驻扎之地。清代改称“五虎林”,用为河名,汉译“汇总”之意,又用为地区名。民国初期称五河林,也称五虎林;设为保,称五河林或五虎林保,治所勃兴镇(今五林)。沦陷时期,1933年划为宁安县第六区五河林保,治所勃兴镇改称五河林。1935年修筑铁路时,在此设青林站。1939年宁安县基层行政区划按街、村制调整时,五河林保改为村,并以火车站名取代五河林名,称青林村。 解放后,恢复五河林区名称,简称五林。 五林地区泛指今林口县五林镇、朱家镇、五星乡、柳树乡、宝林乡一部和海林县的柴河镇、二道河子镇、三道河子乡、桦林镇一部等广大地区。 - 历史沿革 据《明实录》太宗朝卷68载: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在县域五虎林河流域设立法因河卫,后又增设甫儿河卫。卫所之间经常交往,并入朝进贡。这是史书上最早提到五林的地方。 五林镇是具有光荣历史的地方,曾是中国0在牡丹江地区建立最早的党支部之一,这里也是东北抗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吉林将军长顺向朝廷奏报金矿分布情况,指出三姓地区金矿最盛,黑背沟为著名金矿之一。3月,黑背、东沟金矿转为官督商办。五虎林(今五林)地区发现沙金,在五虎林北沟、苇子沟、烟筒砬子、仙人泡、四人沟、白草沟、柳树河子(今柳树乡柳树村)、土豆甸子(今柳树乡土甸村)等地开始有私人采金。 1926年(民国15年) 0北满地委派杜省吾到牡丹江开辟工作,以牡丹江为基地向宁安、海林、五虎林和穆棱等地发展,在林业工人和金矿工人中开展工人运动。年末,杜省吾来到五虎林金矿,对工人进行争生存、护国权教育。五虎林已有0党员活动,后来建立了0五虎林支部委员会。 1930年(民国19年) 9月 0五虎林支部委员会有党员10人左右,隶属0宁安县委领导。 北兴村(今属五林镇)创办靠山国民学校,此为本县少数民族(朝鲜族)教育之始。 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 3月 12日 中国国民救-总司令王德林在五河林(今五林)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抗日作战计划。会上李延禄补充团主动承担了阻击敦化北犯之敌的任务。 5月30日 宁安、海林、五河林群众举行反满抗日-,纪念“五卅”运动7周年。 1933年(伪满大同2年) 1月 1日 李延禄率吉林自卫军补充团和救-十七团千余人,在中东路东部磨刀石(今属穆棱县) 抗击日军第十师团三十九联队,被日军包围。李率部奋力突出重围,连夜撤往五河林。2日,部队到达五河林, 李延禄、孟泾清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按0绥宁中心县委指示,立即改编部队,成立抗日游击总队。 4日,召开全体军官会议,宣布将部队改编为抗日游击总队,脱离救-,接受中国0领导。总队长李延禄,政治委员孟泾清,参谋长张建东。下辖4个团、1个支队。由于五河林保董赵保义投敌-山口,并向日军告密;当日夜,部队分散突围,转移到密山、宁安等地开展游击战。同年,日本人在五河(今属五林镇)设利源金矿公司,招工100余人采金。 1937年(伪满康德4年) 7月12日 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抗联五军地下党员策动下,伪宁安三道河子(今属海林县)森林警察队150人,在大队长李文彬率领下,打死日本指挥官以下 8人,缴了敌人新由五河林派来的50多人的武装队的枪械,焚烧了防所,带出全部军用物资起义反正。15日在三道通举行誓师大会,宣告参加抗联五军,改编为五-卫旅。旅长李文彬,政治部主任张镇华。 8月中旬 五军一师二团在五河林半拉砬子设伏,打死白俄伪军21人,伤8人,缴获部分0。 1938年(伪满康德5年) 6月上旬 四军副军长王光宇率四军骑兵进入林口县域, 先后攻打了青山站大屯、杨木背大屯(今上三阳)、洞子站(今属奎山乡) 大屯,打死敌人3人,缴获马10余匹和大批粮食,补充了部队给养。 在打完洞子站的次日凌晨,四军一团遭敌袭击,损失战马20余匹。部队离开洞子一带向五河林进发,途中遇二军五师师长陈翰章,得知五军西征部队尚未起程,而宁安方面敌人已经戒备森严。四、五军领导人决定,由宋一夫率四、五军步兵由五河林北返刁翎地区五军后方,与五军军部和一师联系。李延平、王光宇率骑兵南下试探前进,顺利时过中东路进入宁安西北山区活动,不顺利时北返牡丹江莲花泡(今莲花村)与五军步兵会合。 李延平、王光宇率骑兵与宋一夫率领的四、五军步兵在五河林分手后,继续南下。因敌人重兵防守,部队无力继续南下。到达兴源镇后北返,途中袭击了林口阜隆岗大屯获胜,缴获长短枪30余枝和粮食、马匹等物资,破坏了大屯的炮台、围墙等。后在阜隆附近山上和马当沟受敌袭击损失较大。四军六团又出现叛徒打死政委李德润,裹胁队伍叛逃。 年内 日本侵略者禁止私人采金,黄金统一由日本银行收购。采金生产由单纯手工作业转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在兴隆镇设太原公司,在五虎林设满洲五虎林采金会社,负责采金物资供应和采金管理工作。 1946年5月,五林地区与林口县合并,以五林为县名,称五林县。1947年2月,五林地区单独设县,仍称五林县,将辖区分设为 5个区,今五林镇域设为一区。1948年,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成立海林县,县下设有五林区。 建国后,1956年 3月海林县撤消,五林区划归林口县辖。同年实行镇乡体制,改称五林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改建为五林人民公社。1984年 4月,实行镇乡体制,成立五林镇人民政府,地名五林镇,简称五林。 五林镇政府驻地五林村为单纯地方名称,由振兴街道办事处和大兴、青西、长兴等 3个行政村组成。 振兴街道办事建于1987年,称五林镇街道办事处。1990年地名补查时,因办事处设在振兴大街北侧,更名振兴街道办事处 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03人;满、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镇政府驻于大兴村。 2000年五星乡并入五林镇。 2010年五林镇正式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目前,五林镇已经划归牡丹江管(但公交还没有通)。 - 行政区划 五林镇共辖大兴、青西、长兴、五河、孔街、姚亮、青北、长沟、马西、马北、马桥、红林、陈堡、煤矿村等24个行政村。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