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青田县 >> 北山镇 >> 泉山村

泉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泉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泉山村简介

  青田县北山镇泉山村位于北山镇政府所在地,有泉山移民安置小区、济头、天师桥下、驮辽、石岭头、大苗湾六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82户535人,其中后靠安置滩坑移民74户232人,全村有党员12人,外出人口约160人,贫困人口约20人。现有百胜、绿谷农庄、润泉、峡湾人家等10家农家乐。在石岭头、驮辽一带开发桃园5000亩,形成“泉山桃“品牌。下一步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泉山旅游农家乐接待基地建设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1107 323000 -- 查看 泉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泉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泉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驮田坪村

  驮田坪村位于岭根乡西面,与徐坑村毗邻,辖区内有驮田坪、小黄庄、法丁溏、上珠山、下珠山、双降顶等6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约400人,常住人口60余人。  

仁村村

  北山镇仁村村位于北山镇东南部,距镇区15.5公里。共15个生产队,440户1470人;耕地面积344亩,山林面积16896亩。村民以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为主导农业产业。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为8574元。是示范性建设中心村,近几年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仁村坑穿村而过,是个宜居之所,适合开发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村,随着千峡湖旅游开发,仁村将大力向此方向发展。  

上隆村

  上隆村距北山镇政府10公里,总占地面积6000亩左右。      全村总人口565人,大部分人外出务工经商。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5亩,以传统农业为主,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近几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建有康庄公路、村民饮用自来水等项目。   

张坪村

  北山镇张坪村有两个自然村(张坪、苗边),共有10个村民小组200户622人,总劳动力372人,有党员15名,老党员2名,预备党员2名;土地总面积为3906亩,其中耕地面积398亩,林地面积3477亩  

坭垟村

  北山镇坭垟村位于北山镇东部,与镇中心相隔一条河,是北山镇最为贫困落后的行政村,全村有223户,730人口,有8个自然村,海拨630米,由于自然村(七担、上寮、中央屋、下寮、坭垟坑、坑底源)分散,村民生活贫困,交通闭塞,信息不通,摆脱贫困的方法不多,村里经济就是空壳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是个典型的偏僻小山村。全村外出务工的600多人,占全村的83%,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员。 坭垟村与驮田坪村、仁村村、上隆村、张坪村、高桥背村、韩山村、大岩下村、石柱村、黄驮山村、李坑村、箬坑村、坳头村、周山村、徐坑村、湖西村、泉山村相邻。  

高桥背村

  高桥背村介绍   位于北山镇的西南方向,跟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115户395人,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5个党员,全村有耕地面积188亩,森林面积6200亩,毛竹资源丰富,全村达800多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11308元,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古树保护完整,居住集中,在家以种养业为主,外出以务工经商为主,基础设施健全,有线电视,自来水,移动信号,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建立了健身休闲广场,近几年来,效益农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种桃面积达500多亩,油茶200多亩,杨梅100多亩。效益农业发展,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韩山村

  韩山村位于北山镇西北角,北山镇到岭根办事处韩山村24公里,与景宁交界,全村有韩山,培头,上韩山,双坑,松山,驮湾,等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11亩,播种面积:320亩,公益林面积:6306亩,毛竹1200亩;有204户.694人口,常住人口是94人,11个村民小组,33个村民代表;党员28人,外出党员20人,4个女党员;低保户22户,残疾户8人,五保户2个。在家农民主要经济收入养殖业:土鸡、山羊。种植业:稻谷、吊瓜、毛豆等农作物,百分之八十以上外出在温州、北京等地务工经商。  

大岩下村

  大岩下村在县发改局的大力帮扶下,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村两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带领村民团结干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村自来水饮用工程、路灯安装、有线电视入网、村委办公楼建设等都在2009年相续完成。还完成了村内道路连接和景青线与村庄中心之间的道路连接,修建好全部农用地的灌溉水渠,为村庄今后发展大规模产业奠定了基础。   

石柱村

  石柱村是滩坑重点旅游规划地之一,兼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淳朴的人文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泛舟滩坑领略’小三峡’两岸的绝美景致,仰望石柱尖令人不由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妙。  

黄驮山村

  黄驮山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岭根乡,由黄驮山、潘山、徐山、马岙、黄驮山岙、驮寮、上屋等8个自然村组成,下设9个村民小组。   2008年底,全村92户,396人口,常住73人,土地总面积4226亩,其中:耕地226亩,林地4000亩。年人均收入4814元,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盛产土鸡、土鸭、山羊、毛竹、笋干等,主要经济作物是吊瓜、青毛豆等。2009年仅吊瓜种植规模达到了200多亩。  

李坑村

  李坑村   行政村以驻地李坑自然村得名。属李坑乡,1956年归属坑底乡,1992年并入北山镇。位于北山镇西面,距镇政府驻地18公里。东邻滩坑水库,南邻高桥背村,西邻景宁自治县,北邻祯旺乡。常住人口341人,面积19.66平方公里。辖李坑、郑坑、界头、马坳、三格、丰门等12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李坑   相传早年因李姓始居当地丰门山脚坑边而得名,是李坑村委所在地。东邻滩坑水库,南邻长潭自然村,西邻界头自然村,北邻丰门自然村。   郑坑   相传早年因郑姓始居当地坑源边而得名。位于李坑村北面,距村委所在地4.5公里。东邻丰门岩背,南邻后降,西邻景宁县,北邻祯旺乡。   丰门   因村居位于当地两座相峙如门的山峰坳处,以“峰门”与“丰门”的方言谐音而得名。位于李坑村东北面,距村委所在地2.5公里。东邻滩坑水库,南邻李坑,西邻郑山,北邻丰门岩背。   后隆   因村居位于当地后面山垄,以方言“垄”与“隆”的谐音而得名,又称后垅和后降。东邻丰门,南邻郑山,西邻景宁县,北邻郑坑。   郑山   相传早年因郑姓始居当地山头而得名。位于李坑村西北面,距村委所在地2.7公里,东邻丰门,南邻界头自然村,西邻景宁县,北邻后隆自然村。   界头   因村居位于当地与景宁县交界的山头处而得名。座落李坑村西面,距村委所在地2.5公里。东邻李坑,南邻廿箩湾自然村,西邻景宁县,北邻郑山自然村。   三格   相传早年当地有一家三兄弟因分家将一坵大田均分成三格而得名。位于李坑村东面,距村所在地2.5公里。东邻滩坑水库,南邻塆底自然村,西邻廿箩湾,北邻李坑自然村。   马坳   因村居位于当地坳形似马鞍的山坳而得名。位于李坑村东南面,距村委所在地3.7公里。东邻大田坪,南邻十八欠,西邻长潭,北邻塆底。   湾底   因村居位于当地山湾底(里)头而得名。2010年11月自然村整体搬迁下山脱贫,现无人居住。   上寮   因村居位于外寮自然村上首而得名。座落李坑村南面,距村委所在地2.9公里。东邻长潭,南邻外寮,西与景宁县交界,北邻底寮。   外寮   因村居位于上寮自然村外头而得名。座落李坑南面,距村委所在地3.9公里。东邻驮垟角,南邻文岗头,西邻景宁县,北邻上寮自然村。   底寮   因旧时村居草寮位于当地山岗最底(里)头而得名。座落李坑村西南面,距村委所在地2.6公里。东邻长潭,南邻上寮,西邻景宁县,北邻廿箩湾。   廿箩湾   因旧时当地山湾有一坵廿箩(折10担约2.5亩)面积的大田而得名。位于李坑村西南面,距村委所在地2.5公里。东邻三格,南邻底寮自然村,西邻景宁县,北邻界头自然村。   版权所有:浙江农民信箱管理办公室技术支持:浙江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箬坑村

  北山区张口乡箬坑村(现属北山镇),位于青田、景宁、丽水三县交界,是青田县著名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125户,其中畲族121户,汉族4户。1939年春开始,中共青田县委下属丽云区委指派党的干部张水达到箬坑村先后发展党员11名,7月成立了中共箬坑村支部,选举钟可必任支部书记。后来,丽云区委在这里建立青景地下交通站,开辟了箬坑村到景宁县上山岭村和官路头村共13公里的地下交通线。1945年冬,丽云区委领导人刘连兴和张水达来到箬坑村,建立了箬坑村民兵队,当时只有队员11名,土枪8支。到了1949年,箬坑已有党员78人,民兵队已发展到100多人,拥有土枪70多支,土炮一门,还有火药等。自1939年至1949年,箬坑党员和民兵在党的领导下,不但出色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送信联络等各项任务,而且在1948年至1949年青田解放,箬坑民兵队曾5次配合游击队,参加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战斗,事迹突出。   反抗国民党派捐款拉壮丁。箬坑民兵队曾多次组织民兵将已被抓走的壮丁抢回来。1947年清明节,国民党景宁县小顺乡丁一伙窜入箬坑村抓壮丁,抓走了地下党员廖秘妙。村党支部立即组织四名党员和民兵,蓝叶兴、廖秘品等追赶了70多里山路进行营救。当乡丁押着廖秘妙来到景宁大粗栏凉亭时,埋伏山上的民兵队突然袭击,打死乡丁,缴获步枪1支,抢回被抓的党员廖秘妙。后来廖秘妙揹着步枪参加了浙南游击队。   1948年农历正月十六晚上,箬坑村新任党支书蓝坑妹接到丽云区委的通知,立即率60多民兵连夜赶到小顺,配合游击队参加攻打云和县包山区公所战斗。当双方接火后,箬坑民兵队率先冲锋在前,但区公所大门紧闭,无法进入。民兵蓝明月、钟同仁等四人,抬来80多斤重的大木头,捣毁大门,指战员们奋勇直前冲进区公所院子,当场活捉军官1人,勤务兵1人,其余敌人丢枪逃命,共缴获步枪4支,手榴弹20枚,子弹250多发,并打开粮仓,缴获稻谷2500多斤。除供给游击队一部分外,其余都分给当地贫困群众。   1948年夏,国民党北山区区长张汉杰派出30多人的武装小分队来坑底“清乡”,已枪杀了共产党员徐富仁。还扬言要“剿灭”共产党。箬坑民兵队接到丽云区委的通知后,100多民兵火速赶到,配合游击队参加反“清剿”战斗。开始时,敌人小视民兵土枪,顽固抵抗。后来民兵们抬出铁管土炮,对准敌人只放了一炮,震天动地的炮声吓得敌人抱头逃命。战斗结束,游击队和民兵共毙敌3人,俘敌2人,缴获了部分0弹药。   1949年3月,国民党李延年残部,数千人从丽水败退到青田,当时,一部分败兵逃往北山区岭根时,箬坑村党支书蓝坑妹带领民兵赶到岭根,埋伏在杨梅隆山上,向敌人开战,激战一个小时,敌人败逃,缴获军马一匹。5月11日,李部另一部分残兵从船寮向白岩溃退,箬坑、高桥背等村仟余民兵配合丽云区委、游击队埋伏在白岩郎回山上,向来敌发起包围进攻,民兵们用土炮击伤敌军机枪手后一片混乱。战不多时,共俘敌30多人,缴获一大批0弹药等。箬坑畲族民兵队对党忠诚,英勇杀敌,事迹突出,曾多次受到中共丽云区委嘉奖。1991年,他们的事迹被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收编在《畲乡风云录》一书中。  

坳头村

  坳头村位于北山镇政府所在地以西约15公里,与景宁县后坪行政村接壤,山地地形,海拔约450米,坳头村共有耕地面积100亩,人均0.44亩,耕地大部分是分布在坡度较陡山谷和山脊上的梯田。共有山林面积3125亩,人均13.7亩。辖坳头、堂头、火烧亭、山木坑、天堂丘5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238人,76户,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70人,占全村总人口近70%,村里有低保户8户共计14人。   坳头村主要以农业为主,适宜种植各种高山蔬菜及水果,养殖各种家禽及青田田鱼。目前村里已发展高山蔬菜基地,以种植生姜为主,面积约有50亩。村经济薄弱,无任何集体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6820元,是全镇16个行政村中倒数第一。2010年12月箬坑至坳头康庄路建成,全长3.8公里(目前正在准备验收)。目前村里比较重要的几件大事:一是通过“一事一议”以及申报库区后扶项目,对村委办公楼进行原拆原建,预计总投资24万元。二是建设连接青田县坳头村到景宁自治县后坪村的公路。目前镇党委、政府已向上级部门申报立项。三是如何扶持坳头村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包括项目确立,包装等。  

周山村

  周山村地处北山镇千峡湖东面,距离北山镇中心10公里,距离县城55公里。有8个自然村,其中和尚山和下坳两个自然村已于2011年下山脱贫。山林面积4460亩,耕地面积224亩,总户数153户,户籍人口419人,党员9名,低保户14户19人,低保边缘户3户,低收入农户73户160人,残疾人员9名。  

徐坑村

  徐坑村原名:处处基村,位于岭根乡的最西端,西与温州(文成县)、北与丽水(景宁县)接壤。由半岗、黄宅、岙头、新屋、徐坑、驮卯头、吴山、田寮、外处基、黄宅寮、荒庙、卷坑头(山炮自然村于2008年整村搬迁)12个自然村组成,下设9个村民小组。   特色产业:竹笋两用林、油茶等,盛产珍珠鸡、土鸡、土鸭、毛竹、笋干等。  

湖西村

  湖西村是个移民合并村,原属张口乡张岙、底垟两个行政村。于2010年12月行政村撤并组建,以位于千峡湖西面而命名湖西村,行政村驻地钟山自然村。东临千峡湖,南邻岭根乡,西邻景宁,北邻半岭村。面积13.62平方公里,距北山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辖钟山、苞罗山、坪头、蜂洞岩、上界山、田青山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210户655人,劳动力510人,有党员18名,2011年人均纯收入7237元。山林面积16255亩,耕地面积647亩。村民充分利用好农村的耕地,逐步开始种植梨、桃、柿子等季节性作物,并成立水果基地合作社。同时开始小规模种植铁皮枫斗,预计2020年面积将达到50亩。   湖西村办公楼于2012年建成,投入资金30余万,建设三间三层的文化活动综合楼,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  

泉山村

  青田县北山镇泉山村位于北山镇政府所在地,有泉山移民安置小区、济头、天师桥下、驮辽、石岭头、大苗湾六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82户535人,其中后靠安置滩坑移民74户232人,全村有党员12人,外出人口约160人,贫困人口约20人。现有百胜、绿谷农庄、润泉、峡湾人家等10家农家乐。在石岭头、驮辽一带开发桃园5000亩,形成“泉山桃“品牌。下一步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泉山旅游农家乐接待基地建设等。  


泉山村特产大全




泉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