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茶叶以其天然无公害、滋味清醇爽口的特色,深受市民喜爱。但是日前记者深入海拔900多米的峰山茶叶生产基地——岙田角峰山林场采访时发现,峰山茶叶却躲在深山“人未识”,外销基本为零。
据介绍,岙田角峰山林场共有8000余亩的林木,盛产杉树、松树和毛竹,其中茶山有千余亩。这些茶树已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由于茶山地处偏远,茶叶出产时间较迟,加上没有品牌包装,采摘人工费过高等原因,峰山茶叶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销路不畅,外销市场基本没有拓展过。而且每年只采千余斤茶叶后,很多嫩茶芽老死在茶山上,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尽管目前茶山上还有工作人员在管理,但大部分茶园已几近抛荒失管。
看着茶树被野草杉树包围,峰山茶山上绿油油的茶叶嫩芽白白地荒废在深山老林中,看护茶山的工作人员只能望“茶”兴叹,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重视和引导。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1201 | 323000 | -- | 查看 峰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底项村 |
底项村位于黄垟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共有8个村民小组,291户822人,耕地面积305亩,山林面积1.6万亩。村民以外出务工和在家种田为主,同时还发展来料加工业务,2011年底项村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全乡实现收入60多万元。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850元。底项村村委综合楼及配套设施也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村委办公环境,提高村委办事效率。 |
外黄垟村 |
外黄垟村 (一)位置与面积:黄垟乡地处青田县城东部,位于东经120°19′50″,北纬28°09′。乡政府距离县城44.2公里,东连永嘉桥头,西接330国道,北靠缙云县,总面积为43平方公里。全乡境内四面高山环绕,最高主峰海拔1215米,耕地面积2500亩,山地面积6.3万亩,5.9平方公里的峰山林场、1.8平方公里的峰山茶场坐落于本乡。 (二)气候、水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湿润清凉,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927.7毫米,其年最高降雨量为1975年的2874.8毫米,年最低降雨量为1979年的1243.1毫米,月最高降雨量为1996年8月805.2毫米。 (三)自然资源:全乡境内有丰富的钼矿资源,主要矿种为石英脉辉钼矿、绢云母石英辉钼矿,共有矿脉40多条。矿区属中低山区,地势总体由南向北降低。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松树、毛竹为多,森林覆盖率达89.8%。 |
金坑口村 |
金坑口村简介 四周青山环抱,村庄优美整洁,乡风文明和谐、村民勤劳淳朴,属市级生态文明村。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民主自治机制,严格组织管理生活,健全廉政保障机制,班子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充满活力,曾获青田县2010年—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
石坑岭村 |
石坑岭村盛产辣椒、茶叶、田鱼等无公害农产品,是黄垟乡的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基地之一。拥有茶叶综合开发基地500多亩,田鱼养殖基地50多亩、高山辣椒种植基地30多亩。其中,2010年茶业总产值达50万元。同时,努力挖掘石坑岭村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石坑岭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近年来,石坑岭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村工作大局,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核心,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落脚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内道路全部完成硬化,自来水工程、康庄公路、停车场等相继完工,拥有一套健身器材,村头到村尾按装了路灯,村庄整洁美丽。垃圾焚烧炉等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各项硬件条件全部完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济困救灾等各种社会事业,加强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关怀帮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做好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充分发挥村“两委”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认真落实《村民主管理公约》等村规民约,科学、民主、公开管理村务,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现已培育成村风文明、美丽安康的和谐新山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层峦叠障间。 石坑岭村于2008年被评定为市级民主法治村。2009年被评为县和谐村。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定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版权所有:浙江农民信箱管理办公室技术支持:浙江 |
金坑村 |
金坑村基本情况 两自然村竹林资源丰富,且分布较为集中,有80%的在村农户主要收入来自于笋、竹。金坑村一养殖大户结合山多、林密、人口少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市场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积极从事养殖业,共养了8000多只本地蛋鸡,采用野外放养让鸡自由觅食为主以自家种植的农副产品喂养为辅的饲养方法,打开了“金坑土鸡蛋”的良好市场。 |
底黄垟村 |
底黄垟村基本概况 村组织情况:1.村两委成员年富力强年龄在40岁左右,书记村长都具有中等专科文化,其他两委干部也都具有初中文化;2.两委关系比较融洽、团结,干部能力比较强,能及时正确的完成各项工作,特别是09年的计生工作和几大工程离不开村两委的大力支持;3.村两委干部几乎都参与钼矿开采,身兼村干部和公司管理者的双重角色。4.党支部多次获得了“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村基础设施情况:在乡党委有利领导下,按照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村两委和广大群众为建设新底黄垟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文化教育情况:底黄垟民风淳朴,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是黄垟乡附近有名的文化之村、文明之村和革命老区。村内出了如陈迈、陈霞、陈乃科等多位商界政界名人。 农业生产生活情况:底黄垟村虽是矿山村,经济优越,但绝大部分村民还是以农为业,勤劳致富,探索科学的农业发展模式,涌现了不少养殖大户,如陈光直、吴正权办起了养殖社,陈周海等人正在筹划金窟垟农业综合开发,底黄垟的农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
石平川村 |
|
峰山村 |
峰山茶叶以其天然无公害、滋味清醇爽口的特色,深受市民喜爱。但是日前记者深入海拔900多米的峰山茶叶生产基地——岙田角峰山林场采访时发现,峰山茶叶却躲在深山“人未识”,外销基本为零。 据介绍,岙田角峰山林场共有8000余亩的林木,盛产杉树、松树和毛竹,其中茶山有千余亩。这些茶树已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由于茶山地处偏远,茶叶出产时间较迟,加上没有品牌包装,采摘人工费过高等原因,峰山茶叶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销路不畅,外销市场基本没有拓展过。而且每年只采千余斤茶叶后,很多嫩茶芽老死在茶山上,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尽管目前茶山上还有工作人员在管理,但大部分茶园已几近抛荒失管。 看着茶树被野草杉树包围,峰山茶山上绿油油的茶叶嫩芽白白地荒废在深山老林中,看护茶山的工作人员只能望“茶”兴叹,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重视和引导。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