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坑村 引坑村位于季宅乡中部,全村林地面积8705亩,耕地面积875亩,共800户,户籍人口2500余人,常住人口707人。引坑村党支部是五星级党支部,是季宅乡党建示范基地,共有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4人。该村以农业产业为主。
引坑村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祖辈们靠着辛勤的劳动耕耘,种植层层梯田,耕耘肥硕的黑土地,过着朴素辛勤日子,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充实且富饶的生活。
引坑村于1953年被批准为革命老区,1930年3月便成立了农会组织,当地村民为了解放全中国洒鲜血、抛头颅。革命烈士有赖岩昌、饶潘然、舒松年、饶宽、饶溪儿、饶新法等,当时参加了红十三军,在游击战争中不幸阵亡。在浙南革命历史上记载着关辉的一页。
解放后引坑人和全国人民一起过着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坑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出了一条谋发展、走致富的奔小康之路。当地名人贤士比比皆是,国家公务人员、侨界、商界能人辈出。引坑村人有一种胸怀世界眼观全球的雄心壮志,现有华侨221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主要从事饮食、服装、建筑等行业,最著名的当属饶及人,他出生在台湾,跟父亲定居美国,现在是美国尼安公司总裁,现已编入世界名人录。国家工作人员、国内商界等领域都不乏引坑人的身影。陈海标是毛笔画吉尼斯冠军。被编入《中国奇人名录》。
引坑人历来重视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改造作用,很重视培养下一代,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孙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远见的睿智人才。
当地村民素质优良,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不忘根本,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质,民风淳朴,尊老爱幼,引坑村人以长寿出名,现在90岁以上的老人11人。
引坑村积极抓住政府的便民惠民政策来助推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争取旧村改造补助政策,新建房屋117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楼房布局整齐、道路通畅洁净、环境优美和谐。近年来陆续修建村两委办公大楼、村民健身活动场所、自然村联网公路、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1202 | 323000 | -- | 查看 引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下庄村 |
下庄村位于季宅乡西北部边缘,海拔500多米,距离乡政府所在地黄放口村7.5公里,全村下辖10个自然村,村干部6人,23个村民小组,总人数1900余人。由十里兰、黄坑、源头、驮坑、下庄、下田圩、老鼠梯。茅章、荒唐、外垅、竹园肚、大下桑、底项寮、龙山等14个自然村组成。 |
皇山村 |
皇山村由原皇山、万庄、潘庄、上项、周坑等八个行政村撤并组成。皇山是一个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的村,自然村间距最小的约2公里,离行政村最远的达8公里。全村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12288亩,耕地1050亩,共有13个自然村,300余户,户籍人口1200余人,总劳动力为585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劳力有396人。全村有中共党员34名。 |
季宅村 |
季宅村是大行政村,也是较大的合并村,由季宅、二房、三房、源坑四个村合并而来,村内小自然村众多,分别是:下洪、季宅、下墩洋、二房、三房、沙路滩、木桥头、源坑、茅山、茅山降头、驮茅坪、真代、底寮、外寮等。全村户籍人口3020人,共862户,村干部13人。季宅、二房、三房及源坑村均设分支,由季宅村总支带领共同治理村庄。村内溪水环绕,青山相依。 |
潘山村 |
潘山村坐落于季宅乡北部,海拔664米,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西北方与缙云县石笕乡朱庄村相连。两村以山界为分线,分水派流,流向潘山村面为青田界,流向朱庄村面为缙云界。潘山共有人口1400多人,现有常住人口460多人,流动人口900多人。潘山村由潘山、章寮、龙后、后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小组14个,村民代表31人,党员22人,其中流动党员12人。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6500元。 潘山地处偏僻,海拔较高,生态环境优越,村民多以种养殖业为生。因潘山常年气温较低,主要农作物多为一年一季,从每年的5月至11月,是水稻、夏玉米、番薯的主要生长时节。目前,潘山村水稻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夏玉米100多亩,番薯100多亩。 潘山村外出经商人员省内多为在温州、丽水一带,行业涉及开设超市、车行等。省外主要为江苏一带,以做蛋糕为主较多。潘山村华侨人数较少,一共为40余人,主要在意大利打拼。 一、铁皮石斛 潘山村村民洪长光现在后村自然村种植铁皮石斛10亩,31个大棚,共130多万株,分为天目山、仙草一号、雾里山三个品种,其中天目山25个棚,仙草一号2个棚,雾里山4个棚。铁皮石斛生长周期为三年,此后每年可以摘剪,其主要功效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由于其药用价值高,出售价格也较高。目前仙草一号已经开始产出,每斤800元的售价依然供不应求。接下来,洪长光还打算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盆景进行出售。 二、野山兔 山野兔基地位于潘山村龙后自然村,面积116亩,笼子1500个。野兔基地中有野兔和家兔两个品种,目前,已有野兔1400多只,家兔1600多只。家兔实行圈养方式,野兔则实行仿野生方式,在基地前10多亩空地中进行饲养。山野兔繁殖能力强,每只母兔一年产仔30——40只,目前多销往福州、温州、丽水等地,销量极好,供不应求。 山野兔基地实行生态养殖方式,基地里每天将清理出来的野兔粪便堆在沼气池里发酵,一部分提供日常所需能源,另一部分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胡萝卜等野兔爱吃的食物。下一步,基地负责人准备带动周围村民养殖野兔,增加农民收入。 三、综合生态农业开发 潘山村综合生态农业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预计1400多亩的土地开发项目现已完成1200亩。明年春天,打算种植高山水稻400亩,树莓100亩,以及红花油茶、红豆杉等珍贵品种。 |
黄放口村 |
黄放口村是季宅乡乡政府所在地,行政村以驻地黄放口自然村得名。原为黄放口大队,1983年改称黄放口行政村,2002年原华坦、上河洋、黄大坑三个行政村并入黄放口村。东、南、西三面邻高湖镇,北邻季宅村。总人口5143人,1870户,常住人口4859人,面积27.46平方公里。辖水牛塘、太清宫、仙人坦、黄言圩等26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 推荐理由:一是建立了以“综治例会”为形式的综治、“平安创建”工作汇报、研究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黄放口村治安形势分析会议一次,每月坚持开展以治安防范、法制教育、卫生清理等为内容的创建活动。二是完善了“季宅模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通过“早介入、清现场、明是非、解怨恨、重结果”的“五步工作法”,充分利用名人、能人效应,认真落实排查调处责任领导,坚持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现矛盾就地化解、诉求及时回应。截至2013年5月底,全村共排查矛盾纠纷73起,调解成功率100%,有180多人次在调解过程中受到了教育。三是促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落实。全村分为4个中心调解组,27个网格点。同时,不断发展村企群防群治队伍,特别是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四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今年没有发生民房火灾、0事故等。五是建立了本村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做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的帮教、管控工作。 |
引坑村 |
引坑村 引坑村位于季宅乡中部,全村林地面积8705亩,耕地面积875亩,共800户,户籍人口2500余人,常住人口707人。引坑村党支部是五星级党支部,是季宅乡党建示范基地,共有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4人。该村以农业产业为主。 引坑村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祖辈们靠着辛勤的劳动耕耘,种植层层梯田,耕耘肥硕的黑土地,过着朴素辛勤日子,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充实且富饶的生活。 引坑村于1953年被批准为革命老区,1930年3月便成立了农会组织,当地村民为了解放全中国洒鲜血、抛头颅。革命烈士有赖岩昌、饶潘然、舒松年、饶宽、饶溪儿、饶新法等,当时参加了红十三军,在游击战争中不幸阵亡。在浙南革命历史上记载着关辉的一页。 解放后引坑人和全国人民一起过着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坑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出了一条谋发展、走致富的奔小康之路。当地名人贤士比比皆是,国家公务人员、侨界、商界能人辈出。引坑村人有一种胸怀世界眼观全球的雄心壮志,现有华侨221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主要从事饮食、服装、建筑等行业,最著名的当属饶及人,他出生在台湾,跟父亲定居美国,现在是美国尼安公司总裁,现已编入世界名人录。国家工作人员、国内商界等领域都不乏引坑人的身影。陈海标是毛笔画吉尼斯冠军。被编入《中国奇人名录》。 引坑人历来重视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改造作用,很重视培养下一代,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孙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远见的睿智人才。 当地村民素质优良,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不忘根本,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质,民风淳朴,尊老爱幼,引坑村人以长寿出名,现在90岁以上的老人11人。 引坑村积极抓住政府的便民惠民政策来助推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争取旧村改造补助政策,新建房屋117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楼房布局整齐、道路通畅洁净、环境优美和谐。近年来陆续修建村两委办公大楼、村民健身活动场所、自然村联网公路、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