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缙云县 >> 胡源乡 >> 蛟坑村

蛟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蛟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蛟坑村简介

  蛟坑村隶属于胡源乡,村里现有村民683人,285户。全村依山傍水,拥有山林面积519亩,水田面积416亩。平日里,村民大多以在家务农为主,少数外出务工,而在家务农的村民,则主要依靠种植茶叶、桑树,养蚕等为经济来源。这么多年来,虽然蛟坑村只是静静地依偎在大山的怀抱,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却深深热爱着它,将它打扮得洁净明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2102 323000 -- 查看 蛟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蛟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蛟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蛟坑村

  蛟坑村隶属于胡源乡,村里现有村民683人,285户。全村依山傍水,拥有山林面积519亩,水田面积416亩。平日里,村民大多以在家务农为主,少数外出务工,而在家务农的村民,则主要依靠种植茶叶、桑树,养蚕等为经济来源。这么多年来,虽然蛟坑村只是静静地依偎在大山的怀抱,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却深深热爱着它,将它打扮得洁净明亮。   

榧树根村

  榧树根村位于胡源乡上半乡,南边与方溪乡北坑村交界,有通村建议公路,接口在缙前公路32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总人口917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12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441元。农村劳动力569人,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占总人数96%,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参保率不到3%,社会救助11人。榧树根村低收入农户132户,占总户数313户的41.1%,人口数380人,占总人口917的41.4%,低收入农户132户,种养户85户占65%,其他产业26户占20%,通村简易公路4.6公里。  

胡村村

  胡村村位于缙云县胡源乡东南部,东南2.9公里谷地,海拔300米。现辖3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58人,1104户,1041亩耕地,党员48人,村两委班子7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胡村村双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整治工作为目标,立足的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经济条件基础,生态环境现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决定,合理开发。按照市级生态村创建要求,全村有生态示范区,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农业,基本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截止目前,全村种植茶叶1216亩,蚕桑428亩,杨梅1225亩,年人均收入6500元一、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村有来料加工点6家,参加来料加工人数达850人。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035人,人均年收入20000元。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让经济发展成果最大惠及群众。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4万多元,拓宽硬化路面500多米,配套完善了道路亮化、绿化、排水等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庄的美化、净化。投资18万多元,建设了胡村村文化大礼堂。文化大礼堂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集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建设项目还有自来水工程在建,石上坑防洪排险工程在建总投资253万多元。明年,村防洪堤、高标准农田机耕路、村容村貌水口船建设将陆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三、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胡村村在实行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一是开展文明评选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了“生态文明户”、“致富文明户”和“文化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对先进模范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倡导了新风,引领了村风。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热爱文艺、能说会唱的能人组建腰鼓队、乐队、胡村剧团等,利用农闲时节,特别是在春节、九九老人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国庆晚会、七夕庙会等在全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生活氛围。三是提高村民素质。利用科普宣传栏、图书室、远程教育等,广泛开展学习活动,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种养水平、法律意识等得到普遍提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柘岙口村

  以驻地村民得名。解放初期为柘岙口村,属胡源乡;1956年为柘岙口村,属胡源乡;2010年行政村规模调整与沿路头村调整为一个村,为柘岙口村委会,属胡源乡。东界蛟坑村、南至石牛山、西邻榧树根村高鸟畔自然村、北接胡村村。距乡政府所驻地5公里的山谷里,面积2.4平方公里。有387户,1157人,耕地321亩,主种水稻。林地3894亩,产茶叶、蚕桑、桃、杨梅。卫生院、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系革命老区村设柘岙口和沿路头两个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  

茶源村

  茶源村是原茶川、潜源2个自然村合并后的新行政村,全村共有411户人家,人口4063人,11个村民小组,2012年村集体收入4.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469元,耕地面积293亩,其中水田203亩,旱地90亩,山林面积2443亩。  

上坪村

  上坪村地处缙云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海拔610米,总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875户,2353人,有水田743亩,旱地50亩,耕地793亩,山林面积11450亩。2012年村集体收入6.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50元。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民立足本地实际,团结一心求进步,全心全意谋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方面取得不少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地推进。近年来,先后投资140万元修建了康庄公路,投资25万元改造了农村电网,投入45万元修通了杨梅基地机耕路,投入16万元治理了危及村庄民房安全的山体滑坡。争取有关部门架设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手机基站等,今年又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整个村庄基本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2、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上坪村作为一个山区农业村,原种植粮食为主,经济效益低下。这几年紧密结合乡里提出的农业强乡战略,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依托立地条件,转变生产种植模式,大力推进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到目前,全村已建有杨梅基地1160亩,茶叶491亩,桑叶601亩,高山西瓜360亩,初步形成了远山为林地,近山为园地的产业格局,效益农业占全村农业产值70%以上。   3、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6250元。“两个确保”制度全面落实,低保户、“三老”人员得到应有生活保障。殡葬改革得到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达96%。   4、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党战斗力堡垒作用,制定党员管理、组织建设等各项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对村里的各项工作,及时与党员沟通,并发挥党员参与村里建设积极性,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进—步的提高。同时,以创“五好”支部为目标,修建了标准党员活动室,为保持党员活动的经常性,把每月的15日定为党员活动日,并每年结合实际开展了帮扶困难群众办实事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上坪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县、乡各级集体荣誉十多项。  

章村村

  章村村距乡政府驻地章村0公里,坦五线穿中心村而过,盘溪溪流经本中心村,两岸为农田和山地。全村共由11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招序、上东山、后一、后二、上黄坛、小黄坛、田山、庄坑、五培坑、陈庄、章村。全村共2128户、5501个人口,分为53村民小组,山林面积21286亩,耕地面积1648亩,水田面积962亩,旱地面积686亩,桑园种植面积2455亩,茶叶种植面积965亩,杨梅种植面积3150亩。  


蛟坑村特产大全




蛟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