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离县城11公里,是由仁岸、半衣坤、清水湾、季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1077户,共2067人,其中党员111名,其中外出约460人。有低收入家庭55户,低保户共有24户,2014年村集体收入35000元。
仁岸耕地农田面积约970亩,仁岸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2014年获得舒洪镇“五水共治”优胜奖,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
仁岸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产业结构明显、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果树产业。仁岸村现有种植杨梅3000多亩,种植茶叶1500亩,蚕桑80亩,笋竹两用林600亩。
面对仁岸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仁岸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仁岸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杨梅和茶叶产业。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2008年和2010年村杨梅产业获得“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第一名。
村级班子听民情、顺民意,办实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2014年,投资3万多元用于村头堰坝至仁岸老大桥右岸防洪堤加固。投资18万元完成了金岩湾至仁岸老大桥道路硬化工程。投入35万元建设了村头堰坝至翻坝左岸生态防洪堤建设450米。同时也建设仁岸老大桥至翻坝亲水平台200米。2015年,投资90万元建成了杨梅交易市场,占地2300多平方米。对盘溪仁岸段两岸进行了护栏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投入15万元建成了文化长廊,给村民提供了休息、散步的好去处。到目前为止,已投入200多万元进行绿化,目前河道两岸已完成20多亩。为了提高村文化发展,村委会投入90万元建设文化礼堂。目前村里还在建设一座占地315平方米,6层楼高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
党心连民心,干群心连心。全村共有111名党员,始终坚持以“三进三增”、“双晋”活动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实现支部晋级争做红旗党员晋星先锋,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2015年获得了4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年来仁岸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从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全体村民热情高涨,主动响应村两委班子号召,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村内主干路及路边厕所进行统一翻修,村内水电管线整体维护,村内垃圾堆受到集中治理,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新民居住宅楼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村民关注的焦点。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仁岸村美好的远景灌输给村民们,广大村民无不对新民居的建成翘首以盼。通过全村人的不断努力,仁岸预计在五年内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村容村貌有极大的改善,农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2103 | 323000 | -- | 查看 仁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姓王村 |
姓王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赵宋时代便有人民聚集居住,而到了明万历年间(1578年),三槐堂后人王仁七公成逊(孙)带领妻与子从仙居大林樟树桥三卜迁至今玉屏山脚下,这片土地自此兴旺发达,子孙绵延不绝,之后又有李氏也从福建白塘迁入。 姓王村古称贞溪塘头,取此名源于村庄坐落于贞溪岸边,村中至今仍有“水塘头”作为地名。因为村中以王姓族人居多,方位处于乡里舒洪之上,又名上王庄。1973年正式出现“姓王村”一名,当时隶属于红旗公社,是整个公社的驻地。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地名规范化运动中,上王因与壶镇一村同名(今上王村)造成冲突,在村干部周旋村中其他姓氏族人后改称“姓王村”。2010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新姓王村由原姓王村、螺蛳岩村、洪岭脚村、杨坑村、分水坑村合并而成。 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地处缙云县舒洪镇东南方向,离镇政府约1千米,距缙云城区12千米。全村现有总户数1693户,总人口4299人,耕地面积2128.5亩,山林面积11451亩。姓王村目前农业主要产业有土面加工、黄花菜生产、食用菌生产、水果生产等。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业、土面加工及外出务工为主。姓王村是缙云县最大的土索面生产加工主产区,姓王村加工土面农户已达200多户,年加工量达500吨,产值达3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并建有专门的土面合作社。 |
仁岸村 |
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离县城11公里,是由仁岸、半衣坤、清水湾、季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1077户,共2067人,其中党员111名,其中外出约460人。有低收入家庭55户,低保户共有24户,2014年村集体收入35000元。 仁岸耕地农田面积约970亩,仁岸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2014年获得舒洪镇“五水共治”优胜奖,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 仁岸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产业结构明显、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果树产业。仁岸村现有种植杨梅3000多亩,种植茶叶1500亩,蚕桑80亩,笋竹两用林600亩。 面对仁岸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仁岸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仁岸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杨梅和茶叶产业。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2008年和2010年村杨梅产业获得“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第一名。 村级班子听民情、顺民意,办实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2014年,投资3万多元用于村头堰坝至仁岸老大桥右岸防洪堤加固。投资18万元完成了金岩湾至仁岸老大桥道路硬化工程。投入35万元建设了村头堰坝至翻坝左岸生态防洪堤建设450米。同时也建设仁岸老大桥至翻坝亲水平台200米。2015年,投资90万元建成了杨梅交易市场,占地2300多平方米。对盘溪仁岸段两岸进行了护栏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投入15万元建成了文化长廊,给村民提供了休息、散步的好去处。到目前为止,已投入200多万元进行绿化,目前河道两岸已完成20多亩。为了提高村文化发展,村委会投入90万元建设文化礼堂。目前村里还在建设一座占地315平方米,6层楼高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 党心连民心,干群心连心。全村共有111名党员,始终坚持以“三进三增”、“双晋”活动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实现支部晋级争做红旗党员晋星先锋,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2015年获得了4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年来仁岸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从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全体村民热情高涨,主动响应村两委班子号召,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村内主干路及路边厕所进行统一翻修,村内水电管线整体维护,村内垃圾堆受到集中治理,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新民居住宅楼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村民关注的焦点。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仁岸村美好的远景灌输给村民们,广大村民无不对新民居的建成翘首以盼。通过全村人的不断努力,仁岸预计在五年内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村容村貌有极大的改善,农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
蟠龙村 |
蟠龙村坐落于我县中部,位于舒洪镇西北部;离县城13公里,距舒洪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平黄公路从村外围绕过。东与岭口、昆洪村相邻,南与螺蛳岩村相接,西靠洪岭脚村及仙都风景区,北与新屋村交界。全村地域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20亩,园地1355亩,林地2734亩。由蟠龙、乌岩下、洪店、锅炉4个自然村组成,截至2012年8月底,全村总人口1026人,其中男534人,女492人 |
岭口村 |
舒洪镇岭口村地处缙云县舒洪镇东面,离镇政府约4公里,距缙云城区11公里。交通便利,是兰舒公路(兰口到舒洪)的必经之地。村庄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2011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岭口村包含了岭口、江沿、下周、田寮四村,合计总人口2854人,计1134户,30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39名。有耕地面积2398亩,林地面积11304亩。岭口2008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
昆洪村 |
舒洪镇昆洪村由原昆坑、新屋、外麻车、下园等四个村合并而成,驻地昆坑。距离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村域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2亩,山林面积12083亩。全村现有人口1024户共2423人,村双委干部9人,党员112名,村民代表53人,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民风淳朴。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3626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原四个村实施了 “村庄整治”、“康庄工程”、“引用水工程”等项目,极大的优化了村容村貌和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其中下园村“污水处理工程”是全县示范点,外麻车村发展了千亩杨梅种植基地,外麻车黑炭杨梅远近闻名。新村成立以来,完成了昆坑中低产农田改造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新屋上青塘水库维修工作。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昆洪村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通过定职、定岗、定员,在带动发展生产、农民致富、保护环境、维护全村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昆坑自然村北侧有仙都风景点“石门”:该景点因“在马鞍、白水二山间,两岩壁立,高百仞如门”而得名,门之左为旋波门,右为铁壁岩,洞前涧水萦回。峡口建有岩门殿,后有观音洞,可容百人。石门主要景观有大人岩、石灶、乌岩、蝴蝶岩、甘泉洞及石古道等,面积约0.7k㎡,属自然生态景观。 现为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陈湘钟部长联系村。 |
舒洪村 |
舒洪村东距缙云县城9公里,为舒洪镇政府驻地村。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东接姓王,南连仁岸,自古以来就是缙云南乡重要的集散中心。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在册户籍1346户,计3429人,其中0员121人,三个党支部。全村共有山林面积8000余亩,耕地面积1200余亩,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缺乏的大村。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舒洪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村,并走上了小康道路。2008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51。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舒洪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村里有舞蹈队、健身队、锣鼓队等专业演出队伍,每逢重要佳节,村民都会自编自演节目来庆贺节日。 “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一届的舒洪村双委振奋精神,团结进取,带领村民高歌猛进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