胪膛村是原胪膛一村、胪膛二村、胪膛三村、胪膛四村、苏宅村五村合并后的新行政村,是镇所在地,是东方镇第一大村,位于缙云县东北部,好溪沿岸,距县城15公里,东毗壶镇镇、三溪乡,南邻舒洪镇,西连国家四级风景区——仙都,北界永康市。五壶公路贯穿我村,地理条件优势、交通便利。我村共有2029户人家,人口5020人,分42个生产队,党员165人,村双委11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950人,经济总收入3572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04.94万元,粮食总产量822吨,人均纯收入9689元,耕地面积2435亩,其中水田1920亩,山林面积14613亩,现有桑园面积1400亩,年饲养蚕种3200多张,年产蚕茧144吨,年产值380万元。各类蔬菜年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各类蔬菜1000多吨,年产值200多万元。山坑钓鱼休闲山庄成为一大旅游景点,外来企业即广欣公司及来料加工企业为村民带来了实惠。山坑钓鱼休闲山庄成为一大旅游景点,山坑休闲垂钓山庄离镇中心不足1公里,交通方便;山庄座落地点环境优美,山坑水库水质清洁,所养的各种鱼类优质味鲜。年产各类鲜鱼10万公斤,年接待客人1万多人次。外来企业即广欣公司及来料加工企业为村民带来了实惠。浙江广欣金属制品限公司于2004年年落户于本村岩塘,占地30多亩,现有在职职工125人,2006年被丽水市国税局评为年度纳税大户,2012年村集体收入104.94万元,今年年产值超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我村管辖内现有农电站、信用社、卫生院、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还有大小商铺200余家,形成农、工、贸、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通过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胪膛村的整体状况发生巨大变化,总得现状还是可喜的。(一)经济上:胪膛村主要以粮食生产及桑叶种植为主,蚕茧收入、来料加工的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加上中央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如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对农民的重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二)基础设施上:随着办公大楼硬件设施的完善,村两委也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制度一应上墙,设立远程教育站点,发挥远程教育看学的作用,成为干部和群众教育的大学校,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平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国策宣传和教育,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真正做到村民自治,明主管理。计生工作、新型农医保工作、住房保险、村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自觉化、经常化,村务管理规范化,都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加上村路硬化,电网的改造,健身器材、篮球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推进,教育的逐步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村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三)基层组织上:在2011年全县全面实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政策后,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新人及以前的老干部进入“两委”班子,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村里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公章使用制度、村双委任职承诺措施及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使得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固。我村两委非常注重稳定和社会风气问题。注重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真正做到问题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使两委在村民中的威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我村既是村又是市场街道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秩序,确保交通,强化环境卫生,由于组织和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2107 | 323000 | -- | 查看 胪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周升塘村 |
周升塘村位于镇政府东南5.6公里,汉溪流域边。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340户,750人,其中外出人口200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3人,党员35名,其中外出党员7人。耕地面积290亩,山林面积3900亩。村集体基本无收入,每年只有靠集体公益林补助收入六、七千元,2014年村集体收入0.7万元,村民产业以农业为主。全村共有党员3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在书记的带领下,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学四查四比”活动,积极为村集体办事,在“对标挂星,晋位争星”活动,被评为“三星”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公益活动,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活动,落实党员直接联系农户制度,做到“四必到、四必访”。 |
前金村 |
缙云县东方镇前金村距镇政府3公里,座落在五壶公路边,交通便利。全村现有人口1193人,农户458户,耕地面积660亩,林地2200亩。茶好民富、猪肥肉香、鱼鸭满塘是前金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全村共有茶园面积600多亩,从事茶叶产业人数近千人,以丽龙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全村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茶叶是前金村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畜牧养殖成规模发展,已建规模养猪场一个,年产肉猪300头以上,年产值60多万元,拟新建规模养猪场一个。有鱼鸭联养池塘面积50多亩,年饲养番鸭1.5万羽,产值60多万元,产鱼20多吨,产值16万元。前金村发展成为种、养多门类齐头并进的生态农业格局。为丽水市首批农业科技信息应用示范村。 |
东方村 |
东方镇东方村辖上东方、下东方。村委会在上东方。位于五壶公路边,在胪膛南0.7公里。2010年由上东方、下东方合并而成,面积4.6平方公里。16个村民小组,农户721户,人口1833人,多金、王、梅、周、徐姓。地形平坦,耕地成畈,村坐落在东方大畈东面。故称东方村。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71亩,山林2969亩。农业基础设施完备,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电泵房、电灌站遍及田野,使用方便,是文化示范村、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生态文明村。 |
靖岳村 |
缙云县东方镇靖岳村距离镇政府约一公里,42省道穿街而过,交通便利。由原靖岳一、二、三、四村、马鞍山村、下山头村组成,1200多户,3700多人。靖岳村距离镇政府约一公里,42省道穿街而过,交通便利。由原靖岳一、二、三、四村、马鞍山村、下山头村组成,1200多户,3700多人,农村劳动力2600多人。耕地面积2500多亩,山林面积9000多亩,地势较平整。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蚕桑产业是靖岳的支柱产业,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靖岳辖区内有多家企业,包括浙江海科、均得力禽业等知名企业。靖岳村主要以粮食生产及桑叶种植为主,蚕茧收入、来料加工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随着行政村规模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们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的规划农村的经济发展,如何更好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是我们下一步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将靖岳村建设的更好! |
岱石村 |
东方镇岱石村位于本镇东南方,地处半山区,距离镇政府8公里。全村有农户765户,人口1866人,耕地面积888亩,山林面积10915亩,2010年村集体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6478元,粮食总产量188吨,村民大都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包括:毛芋、茶叶、板栗、油茶等。村内有企业两家,养猪场两个,吸收劳动力近百人。 |
马石桥村 |
东方镇马石桥村位于本镇西北角,距镇政府4公里,离42省道仅0.5公里,全村共有农户221户,农业总人口625人。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药材吴茱萸,水田、旱地或成片或零星种植随处可见,成为我镇吴茱萸药材种植特色村,现有种植面积200多亩,年产值80多万元,人均单项产值1300元。2002年开始,发展以龙井43为主导品种的良种茶叶基地120亩,年产优质茶叶100多担,产值60多万元,成为我镇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 |
长兰村 |
东方镇长兰村位于本镇最东端,与壶镇镇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长兰村由原姓徐村、东湖村、岩腰村调整而成,现村驻地为原姓徐村。 全村共有农户709户,农业人口1629人,妇女749人;有耕地面积770余亩,山林面积4276亩,年人均收入约9417余元。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42省道、台金高速公路傍村而过;工业发达,本镇最大的工业区就座落于此;农业基础扎实,特产颇多,水蜜桃是本村的一大亮点,现有水蜜桃基地300多亩,年产优质水蜜桃150多吨,年产值76多万元,人均单项收入近千元,有茶叶基地100余亩,年产量3吨,产值35多万元。该村环境和谐,生态优美,是长兰湖休闲山庄的所在地。康庄工程道路,土地整理项目的完成,使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和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几年,该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42省道、台金高速公路傍村而过;工业发达,本镇最大的工业区就座落于此;浙江东泰纸业有限公司、浙江航云机电有限公司、浙江豪龙工贸有限公司、浙江金鼎锯业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都座落于本村。发达的工业,为本村的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该村环境和谐,生态优美,2012年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开展“美丽长兰”建设,在2013年度,长兰村双委将继续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三改一拆”和“双清”活动为契机,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丽水市唯一一家经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旅游局验收合格的长兰湖休闲山庄就座落于本村,长兰湖休闲山庄是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山庄自2002年开业以来深得周边各县市的好评。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山庄以垂钓、休闲、餐饮、团体活动、竞技垂钓等项目为主。 随着康庄工程道路,土地整理项目的完成,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和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村民们过上了幸福、和谐的小康生活。村里多年被上级相关部门评为“文明村”、“先进单位”。“是群众、党员信任我,才选举让我干书记,那我就得好好干,干实事、办好事,让村民得到实惠才是正经事。”村支部书记徐益龙说:“下一步还是要继续为村里的群众增加一点福利,把村里的旧房再改造改造。把每分钱都用在老百姓身上,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
四方村 |
东方镇四方村距镇政府0.5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415人,其中耕地面积703亩,山林面积2909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5534元。2010年由原西山村、古楼村、址墩村、清塘村四村合并为四方村。本村特色产业以种桑养蚕和晒霉干菜为主,现有良种桑园450多亩,年饲养蚕种1000多张,产茧量40多吨,蚕桑单项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全村种菜晒霉干菜农户50多户,种植霉干菜用蔬菜面积100多亩,年生产优质霉干菜50多吨,产值40万元。42省道建成后将沿村而过,为该村的后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0年,原西山村、古楼村,进行了村庄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原址墩村被列为2010年度旧村改造村,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实施。 东方镇四方村距镇政府0.5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415人,其中耕地面积703亩,山林面积2909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5534元。2010年由原西山村、古楼村、址墩村、清塘村四村合并为四方村。本村特色产业以种桑养蚕和晒霉干菜为主,现有良种桑园450多亩,年饲养蚕种1000多张,产茧量40多吨,蚕桑单项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全村种菜晒霉干菜农户50多户,种植霉干菜用蔬菜面积100多亩,年生产优质霉干菜50多吨,产值40万元。42省道建成后将沿村而过,为该村的后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0年,原西山村、古楼村,进行了村庄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原址墩村被列为2010年度旧村改造村,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实施。 |
胪膛村 |
胪膛村是原胪膛一村、胪膛二村、胪膛三村、胪膛四村、苏宅村五村合并后的新行政村,是镇所在地,是东方镇第一大村,位于缙云县东北部,好溪沿岸,距县城15公里,东毗壶镇镇、三溪乡,南邻舒洪镇,西连国家四级风景区——仙都,北界永康市。五壶公路贯穿我村,地理条件优势、交通便利。我村共有2029户人家,人口5020人,分42个生产队,党员165人,村双委11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950人,经济总收入3572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04.94万元,粮食总产量822吨,人均纯收入9689元,耕地面积2435亩,其中水田1920亩,山林面积14613亩,现有桑园面积1400亩,年饲养蚕种3200多张,年产蚕茧144吨,年产值380万元。各类蔬菜年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各类蔬菜1000多吨,年产值200多万元。山坑钓鱼休闲山庄成为一大旅游景点,外来企业即广欣公司及来料加工企业为村民带来了实惠。山坑钓鱼休闲山庄成为一大旅游景点,山坑休闲垂钓山庄离镇中心不足1公里,交通方便;山庄座落地点环境优美,山坑水库水质清洁,所养的各种鱼类优质味鲜。年产各类鲜鱼10万公斤,年接待客人1万多人次。外来企业即广欣公司及来料加工企业为村民带来了实惠。浙江广欣金属制品限公司于2004年年落户于本村岩塘,占地30多亩,现有在职职工125人,2006年被丽水市国税局评为年度纳税大户,2012年村集体收入104.94万元,今年年产值超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我村管辖内现有农电站、信用社、卫生院、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还有大小商铺200余家,形成农、工、贸、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通过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胪膛村的整体状况发生巨大变化,总得现状还是可喜的。(一)经济上:胪膛村主要以粮食生产及桑叶种植为主,蚕茧收入、来料加工的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加上中央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如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对农民的重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二)基础设施上:随着办公大楼硬件设施的完善,村两委也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制度一应上墙,设立远程教育站点,发挥远程教育看学的作用,成为干部和群众教育的大学校,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平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国策宣传和教育,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真正做到村民自治,明主管理。计生工作、新型农医保工作、住房保险、村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自觉化、经常化,村务管理规范化,都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加上村路硬化,电网的改造,健身器材、篮球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推进,教育的逐步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村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三)基层组织上:在2011年全县全面实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政策后,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新人及以前的老干部进入“两委”班子,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村里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公章使用制度、村双委任职承诺措施及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使得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固。我村两委非常注重稳定和社会风气问题。注重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真正做到问题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使两委在村民中的威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我村既是村又是市场街道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秩序,确保交通,强化环境卫生,由于组织和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横塘岸村 |
横塘岸村是原横塘岸村与岭头方村两村合并后的新行政村,距县城20公里,东毗壶镇镇、三溪乡,南邻舒洪镇,西连国家四级风景区——仙都,北界永康市。我村共有835户人家,人口2057人,分18个村民小组,党员75人,村双委9人,现有农村劳动力1330人,经济总收入886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9万元,粮食总产量326吨,人均纯收入6596元,耕地面积800亩,其中水田680亩,山林面积15174亩。现有竹珠厂60多家,年收入上500万以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我村管辖内现有农电站、卫生院、幼儿园各一所,还有大小商铺几十家,形成农、工、贸、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
新深渡村 |
东方镇新深渡村由原来的深渡村、皋头村、陇坑村及岱石口村组成,村行政中心设置在原深渡村。东方镇新深渡村位于好溪沿岸,是五壶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全村现共有808户,2149人,其中党员101人,分2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2亩,山林面积6323亩 ,2009年村人均收入5767元,全年经济总收入超过900万元。 茶叶和水果为本村支柱产业,以龙井43为主导品种的良种茶叶基地350亩,年产优质扁形绿茶11吨。水果基地1810亩,其中梨园500亩、桃园910亩、西瓜和李等400亩,年产各类水果345吨。 新深渡村双委及其配套组织齐全,办公场所宽敞明亮,老人活动场所设施齐全,村文化广场阔广崭新,功能齐全。 本村把全民文化健身活动作为一项村级制度常抓不懈,在做好健身器材的同时,投资2万元购买娱乐音响设备,指定专人进行管理,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舞蹈培训,并多次在县、镇组织的舞蹈比赛中荣获殊荣。建立主街道保洁措施和门前卫生三包管理制度,有专人定期收集,清运垃圾,并通过镇中转站处理,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老人班上街宣传等方式,在群众间积极普及环保知识,引导村民建立生活垃圾分类, 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辽山村 |
家家户户茶叶香、山山岙岙水果甜、山塘水库鱼虾肥 ,东方镇辽山村位于东方镇西北角,距镇政府3公里,由麻辽、中山、上山头村合并而成,全村有农户390户,农业人口1079人,茶叶产业是全村的支柱产业,共有茶叶基地面积360亩,其中龙井43茶园面积300亩,年产茶叶250担,茶业从业人员348人,茶业总产值300万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36万元,人均纯收入6477元。粮食总产量199,耕地面积425亩,山林面积2723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