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石笕乡三坑村位于石笕乡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南与青田县交界,由西坑、流坑、东坑三个村合并而成,2015年村集体收入21.12万元(主要为上级补助)。全村370户,总人口1093人,分12个村民小组,党员65人。
三坑村是石笕乡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全村出国务工经商有40多人,在县城办企业有10多人,外出开小浴室有100多人,近80%人口为长期外出。耕地面积556亩,山林面积12795亩,其中中幼林护育1000多亩,竹笋两用林600亩,中药材厚朴1000多亩,油茶园1500亩(累计完成低产改造1303亩),封山育林700多亩,界牌山红豆杉基地300亩,南山岭皎白基地100亩。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三坑村主要围绕生态文明村和文化示范村创建为目标,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2012年完成流坑、东坑自然村的街道水泥路建设;加强了文体活动阵地,各自然村均添置了运动器材等设施;完成了西坑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添置了电视机、音响、桌椅等设施。
2、2013年完成西坑村的饮用水示范村建设,完成投资61万元的西坑、东坑、流坑南山岭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实现各自然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实施小农水项目建水渠800米和拦水坝多处,完成投资130多万元的长度730米的防洪堤洪项目,完成投资70多万元的流坑至南山岭公路硬化一事一议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3、2014年基本完成西坑自然村的旧村改造工作,完成总投资40多万元长度300多米的一事一议西坑防洪堤项目,争取到县级秀美村建设项目,投资100多万元的界牌山道路硬化农发项目已进场施工,完成列入农发项目的四处堰坝的建设工作,并在全乡率先完成“无违建村”创建工作。
4、2015年完成界牌山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三坑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流坑老年服务照料中心建设。
4、“无违建”创建工作:全村违章户共计14户,其中涉及土地违法2户、城建违法12户,共计违章面积912平方,已经全部交清处理款,达到无违建村创建标准,并已经通过验收申请。
三、下步工作
1、完成旧村改造的扫尾工作;
2、加快秀美村和花样村庄建设进度;
3、完成流坑自然村的饮用水示范村创建工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2212 | 323000 | -- | 查看 三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坑村 |
一.基本情况: 石笕乡三坑村位于石笕乡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南与青田县交界,由西坑、流坑、东坑三个村合并而成,2015年村集体收入21.12万元(主要为上级补助)。全村370户,总人口1093人,分12个村民小组,党员65人。 三坑村是石笕乡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全村出国务工经商有40多人,在县城办企业有10多人,外出开小浴室有100多人,近80%人口为长期外出。耕地面积556亩,山林面积12795亩,其中中幼林护育1000多亩,竹笋两用林600亩,中药材厚朴1000多亩,油茶园1500亩(累计完成低产改造1303亩),封山育林700多亩,界牌山红豆杉基地300亩,南山岭皎白基地100亩。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三坑村主要围绕生态文明村和文化示范村创建为目标,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2012年完成流坑、东坑自然村的街道水泥路建设;加强了文体活动阵地,各自然村均添置了运动器材等设施;完成了西坑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添置了电视机、音响、桌椅等设施。 2、2013年完成西坑村的饮用水示范村建设,完成投资61万元的西坑、东坑、流坑南山岭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实现各自然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实施小农水项目建水渠800米和拦水坝多处,完成投资130多万元的长度730米的防洪堤洪项目,完成投资70多万元的流坑至南山岭公路硬化一事一议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3、2014年基本完成西坑自然村的旧村改造工作,完成总投资40多万元长度300多米的一事一议西坑防洪堤项目,争取到县级秀美村建设项目,投资100多万元的界牌山道路硬化农发项目已进场施工,完成列入农发项目的四处堰坝的建设工作,并在全乡率先完成“无违建村”创建工作。 4、2015年完成界牌山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三坑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流坑老年服务照料中心建设。 4、“无违建”创建工作:全村违章户共计14户,其中涉及土地违法2户、城建违法12户,共计违章面积912平方,已经全部交清处理款,达到无违建村创建标准,并已经通过验收申请。 三、下步工作 1、完成旧村改造的扫尾工作; 2、加快秀美村和花样村庄建设进度; 3、完成流坑自然村的饮用水示范村创建工作。 |
五莲村 |
五行政村合并而命名。 栋头村、天堂村、隔竹院村、梨树鸟村、朱岗村原有五个行政村,在2010年村庄规划调整五村合并,改属五莲村,属石笕乡。驻地五莲村,位于石笕乡东北2.5公里,海拔538米。总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2亩,509户,1372人。分20村民小组。主种水稻、产油茶、茶叶、蚕桑等。通公路 下级组织:下辖栋头、天堂、隔竹院、梨树鸟、朱岗、义塘、石笋坑、岩背、榧坑、卢山头、下寮、香寮下、田爬坑、横岩岭等14个自然村,20村民小组。 |
莲花村 |
卿眼如荷包,手如莲花,壁如莲藕,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经莲茎出至水上,以似莲花而命名.2010年村庄规划调整。官田坑、李家庄、梅寮、下院、朱庄五村合并,命名为莲花村村委会。位于县城南部.在县城43公里.石笕乡东面,海拔635米,东与大洋镇毗邻,南与青田县交界。有561户,耕地面积1144亩。主种水稻、产油茶、茶叶、蚕桑。通公路。下级组织:官田坑、李家庄、梅寮、下院、朱庄、莲花盆、大叔坑等7个自然村,设16村民小组。 |
石笕村 |
因村中溪涧河底岩石形状似笕而得名 石笕村位于县城南部.在县城43公里.东与大洋镇毗邻,南与青田县交界,西与丽水市接壤,北与方溪乡相连.原有石一、石二、石三、后巷、桃坑为五个各行政村。在2010年村庄规模调整合并成为石笕中心村.下级组织★下辖石一、石二、石三、后巷、桃坑、罗西后、下东坑、底新屋、外桃坑、底桃坑、赤岩等12自然村,设32个村民小组。 |
蒙坑村 |
因山澗常年被野草藤蔓盖蔽而得名.解放初期为蒙坑村,属石笕乡;1956年为蒙坑村,属石笕乡;1958年为蒙坑生产队,属石笕管理区;1961年为蒙坑大队,属石笕公社;1984年为蒙坑村村委会,属石笕乡;1992年至今为蒙坑村村委会,属石笕乡。蒙坑在石笕北3公里山腰,海拔640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分7村民小组,辖蒙坑、沙帽岩两个自然村。273户,779人。耕地面积323亩,主种水稻。林地2353亩。产油茶、茶叶、蚕桑。通公路.下级组织★沙帽岩自然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