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镇王川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约45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5公里,于2010年12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洋岭、王川以及云内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金竹溪的下游村庄,属标准的库区村。王川村由8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68户共有1081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为1073亩,林地面积为1039亩,王川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以种植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及水稻等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村集体收入为34.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025元。长期以来,王川村坚持从王川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创新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是我县洁净乡村示范村,王川村努力推进市级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3104 | 323000 | -- | 查看 王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交塘村 |
金竹镇交塘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约63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15公里,于2010年12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交塘、银坑两个村调整而成,位于交塘水电站的下游村庄。交塘村由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30户共有703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为459亩,林地面积为7841亩,交塘村村内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绿色经济较为发达,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以种植高山蔬菜、毛竹、山茶油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村集体收入为54.32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550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05元。长期以来,交塘村坚持从交塘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创新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是我县洁净乡村示范村,交塘村努力推进市级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交塘村还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2011年获得市、县两级“来料加工专业村”等称号,有效地推动了交塘村经济地快速发展。 |
兰蓬村 |
兰蓬村位于王村——梭溪桥公路边,是金竹电站库区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20公里,经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官坊、大西坞、兰蓬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88户,总人口为862人。拥有耕地面积644亩,林地面积28739亩。2011年村集体收入为82.79万元,农户增收途径主要依靠种植茶叶、板栗、吊瓜、山油茶等经济作物。村内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绿色经济较为发达,主要栽培作物有油茶、茶叶、毛竹等,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为8000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金竹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
夏东村 |
金竹镇夏东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59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5公里,于2010年12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夏东、华溪两个村调整而成,地处乌溪江之源、石姆岩至角,四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环境绝佳。夏东村大力引导农民种植吊瓜、蚕豆山油茶、茶叶、板栗等绿色经济作物,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在大坪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把大量的荒山开发成耕地,引导农民利用新开发的土地资源,发展玉米、花生、西瓜、大豆等经济作物。长期以来,夏东村坚持从夏东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创新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努力推进市级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
王川村 |
金竹镇王川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约45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5公里,于2010年12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洋岭、王川以及云内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金竹溪的下游村庄,属标准的库区村。王川村由8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68户共有1081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为1073亩,林地面积为1039亩,王川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以种植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及水稻等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2011年村集体收入为34.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025元。长期以来,王川村坚持从王川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创新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是我县洁净乡村示范村,王川村努力推进市级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
早坞村 |
金竹镇早坞村位于金竹镇的西北部,与湖山乡交界,距县城55公里,距金竹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共有381户,总人口为112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林地面积为7607亩,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8万元,0年农民人均收入这7315元,村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杂交稻制种、茶叶、板栗种植和一部分人外出打工、经商收入。2010年被评为“千万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先进村,2011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村庄绿化:按照“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在村庄周围和村内道路两旁、各家各户的庭前屋后能够利用的空地上植树、种花绿化,绿化以果树、用材经济林为主,乔灌结合,形成一路一树、四季常青、瓜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 治理脏乱差:充分结合“微笑金竹、洁净乡村”活动,做到及时清垃圾、清违章、清污泥,设固定垃圾池15只和流动垃圾箱10只,实行定时集中收集堆放。建立了一支由5名清洁人员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建立保洁制度和村规民约,保持村容村貌整洁。 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早坞村要结合早坞村实际,大力发展原生态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优质杂交稻制种,高产板栗基地建设,吊瓜栽培、山油茶种植以及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引导村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不用剧毒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农机肥、生物肥,生产无公害和绿色的有机农副产品。 发展绿色养殖:将沼气池建设和发展畜牧养殖业结合起来,积极治理畜禽粪便的面源污染,并配套建设沼气工程,形成生产与生活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
叶村村 |
叶村村 金竹镇叶村村距离金竹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由原叶村、回龙寨两村合并而成,是交塘水电站厂址所在地。全村共有12个生产队,351户1036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68万元,人均收入8110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在本地做小本生意、种植油茶、油菜、茶叶、板栗等农作物及养猪、鸡等。叶村村村内主导产业为山茶油,现今已有两个山茶油加工厂,分别为金竹镇文泰山茶油厂和金竹镇回龙山茶油厂。叶村村以生态建设为引领,以创新项目为发展,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努力创建市级生态村。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推进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叶村村先后获得“遂昌县村庄整治达标村”、“遂昌县来料加工专业村”、“遂昌县农户信用体系信用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被评为2010“县五好党支部”。 |
学校沙村 |
学校沙村简介 富阳市东洲街道学校沙村地处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内次核心边缘,属于杭州地区富阳市东洲街道管辖,是一个近郊农村。我村地处东洲街道东南部,东接杭州港东洲综合码头,南临富春江,西接东洲工业功能区、张家村、建华村,北接杭新景高速东洲岛互通口,离富阳城区8公里,离中心城区杭州市20公里,离杭州市滨江和高校园区不足25公里,与杭州发展战略贮备地杭州双浦镇仅一江之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007年12月份在富阳市委、市政府和东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现学校沙村由原学校沙村和原五星村二个行政村合并组成。【毛泽东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同志在1960年至1961年期间在五星村蹲点调研,并形成了著名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村工作“六十条”。】 合并后行政村区域面积3.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90亩,全村地块从西北到东南略成长方形,现有二个自然村,农户786户,人口2767人,5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6人。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37231万元,人均收入19057元。 2010年12月村党总支部升格为村党委,下设老年、商贸、工业、农业4个组级支部,现有党员82名。我村在东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村四套班子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按照“融合新村、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共享富裕”的工作目标,树立“忠诚事业、团结班子、诚信待民、务实工作”的意识,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村上下同心同德,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村党委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掀开了学校沙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自2008年起先后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 被富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富阳市文明村”、“富阳市清洁城乡工作先进村” “富阳市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富阳市平安村”、“富阳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五好’示范点”的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殊荣。2011度创建“富春山居美丽村”。实现了经济稳步发展,村庄规划日趋完善,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全村呈现出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发展趋势。 |
百胜村 |
百胜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276户,总人口为811人。耕地面积为855亩,林地面积为7568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860元。本村村内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绿色经济较为发达,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山油茶以及吊瓜等。百胜村以生态建设为引领,以创新项目为发展,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努力创建市级生态村。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推进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
王村村 |
金竹镇王村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11公里。王村村全村有村民小组15个,住户320户,人口945人,2011年人均收入为7090元,平均海拔700米。全村有耕地1346亩,林地22816亩,王村村地理条件优厚,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利用新开发的土地资源,发展山油茶、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广大村民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优势,种植吊瓜等绿色经济作物,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全村有山油茶面积600余亩,年产山茶油4000万公斤以上,这里的山茶油,全部由取自深山山茶籽树的果实压榨而来,山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不喷农药、不施化肥,是纯天然绿色高级保健食用油。加之悠久的加工历史,这里的山茶油正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因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凉爽,空气好,无污染,非常适宜种植高山蔬菜。从2001年至今,王村村的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600亩,形成了四季豆-四季豆、四季豆-黄瓜、朝天椒/四季豆等多种种植模式,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一条致富路。 2010年王村村在村两委、及各经纪人的共同努力下,争创了来料加工专业村,全村共有6个平车集中加工点,拥有平车130余辆,全村共有214名妇女参加了来料加工业,全年共发放加工费147.5万元,人均增收6890元,为此王村被遂昌县人民政府评为2010年度优秀来料专业村一等奖。 |
茶竹岭村 |
金竹镇茶竹岭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距相邻的衢州市区55公里,交通方便。该村于2011年3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苎上、长树源、亦溪三个村调整而成,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59户,总人口为1083人。该村拥有耕地面积928亩,林地面积21539亩。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1.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520元。 本村物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盛产绿色生态的山茶油、高山蔬菜,古树名木繁多,已被列入省级保护的红豆杉、柳树、古松等古树有100余株。长树源高山水库垂钓、苎上绿色山茶油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农家乐吸引着众多的邻县游客。本村拥有百年老油茶林3000余亩,2010年在苎上自然村成功举办了“遂昌金竹第三届原生态山油茶开榨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同时也给本村的油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
岭内村 |
金竹镇岭内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56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2公里,处于青山绿水之中。该村于2011年4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弄内、岭坑两个村调整而成,全村由6个村民小组,195户,总人口为599人,该村拥有耕地面积559亩,林地面积为3008亩,2011年村集体总收入为10.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608元。岭内村地理条件优厚,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利用新开发的土地资源,发展山油茶、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广大村民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优势,种植吊瓜和蚕豆等绿色经济作物,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岭内村以生态建设为引领,以创新项目为发展,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活动,努力创建市级生态村。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新要求,推进生态村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
梭溪塘岭村 |
梭溪塘岭村是革命老区,是0遂昌县委旧址,它属于遂昌县金竹镇的一个行政村,它位于遂昌县的西乡,位于金竹镇的东部,距遂昌县城51公里,距金竹镇所在地金竹村有13公里。交通状况:已通车,可以从北界进入,可以从梭溪桥进图,还可以从金竹进入。人口状况:有23个村民小组,总共有427户农户,1204个村民,居住在12个自然村里。现有劳动力795个,其中有215个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和经商。现有主要生产资料:耕地1094亩,人均0.9亩的山垅田;林地12895亩,其中有油茶山3000余亩;毛竹山3000余亩。经济收入状况:201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25万元。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二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经商,在家里的主要靠种植业(水稻和高山蔬菜) |
龙溪村 |
金竹镇龙溪村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距金竹镇政府驻地约6公里,处于青山绿水之中。该村于2011年3月份按照全县的部署由岭胜、安山、官坞三个村调整而成,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09户,总人口为587人。该村拥有耕地面积687亩,林地面积5549亩。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4.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625元。本村村内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绿色经济较为发达,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山油茶、吊瓜等。龙溪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创新项目为发展,结合洁净乡村活动,努力创建市级生态村。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新农村建设新要求,制定建设市级生态村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步步落实。 |
金竹村 |
遂昌县金竹镇金竹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距离遂昌县城48公里,也是遂昌县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安置村,全村共有19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共有农户数537户,人口1522人,在规模调整前为金竹镇第一大村。该村有党员数为62人,其中外出党员数为13人,拥有耕地面积1741亩,园地面积1772亩,林地面积为13407亩,其中荒山为500余亩。农民以板栗、茶叶等为主导产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金竹村是金竹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遂昌县城西北部。全村有村民小组19个,住户516户,人口1625人,人均收入3680元,全村有耕地1668亩,林地13407亩,种粮面积3421亩,村民代表36位,正式党员59名。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杂交稻制种、板栗、茶叶、来料加工等。总规划用地面积4786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崭新的乌溪江下山脱贫金竹小区就座落在该村,村办公楼及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位于小区内。配套小区的车站、道路硬化以及金竹二区小区建设等项目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
古楼村 |
遂昌县金竹镇古楼村,经村规模调整由原古楼村与上古楼村合并而成,成为金竹镇第一大村,总人口1726,耕地面积为1496亩,林地17646亩,在原古楼乡形成一个村民集聚的村庄。1983年4月将古楼、三星、安山、官坞、岭胜、发展6个大队划出建置古楼公社,1984年1月政社分设,设立古楼乡,而古楼村正是当时乡政府的所在地,1992年浙江省实行“撤区、扩镇、并乡”,将古楼乡并入称金竹镇。 古楼村中心地势平坦,两边逐渐高起,形成一个天然的盆地地形,使得古楼村气候适宜居住和农业种植。板栗、油茶、水稻、毛竹是这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培育打造原生态山茶油和板栗产业,推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周边村庄也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为6484元,2011年则达到了7580元。 古楼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了“美化、亮化”等工程。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