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遂昌县 >> 黄沙腰镇 >> 黄沙腰村

黄沙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沙腰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沙腰村简介

  黄沙腰村位于遂昌西南部,地处九龙山麓,东距县85公里,是黄沙腰镇政府所在地,也是遂昌至柘岱口公路的交通要道。黄沙腰村共有有10个自然村,总户数有373户,有农业人口1184人,党员人数32人。旱地面积479亩,水田面积503.5亩,2013年人均收入10239元,村级集体经济20.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60万元,林业总面积14819亩。
  
   历史上黄沙腰由于地方人稀,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素有“遂昌西藏”之称, 1973年12月遂黄公路开通,改革开放更是带来了经济生活的腾飞。如今,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网、输变电建设、康庄工程“村村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杂交稻的推广、传统产品烤薯产业的开发、高山蔬菜等产业的崛起,黄沙腰一改过去“一究二白”的面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黄沙腰人民正满怀豪情向小康迈进!
     1、农业:黄沙腰镇是个山区小镇,耕地面积少,林业比重大,农业相对滞后。90年代农村经济开始活跃,传统产品烤薯的开发,食用菌的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增。2000年,高山蔬菜的崛起,又给农村经济注入了生力军。2011年底,黄沙腰村有各类茶园面积882亩.还有黄沙腰烤薯合作社是黄沙腰镇的一级企业 。黄沙腰烤薯合作社生产的“遂昌烤薯”,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是绿的原生态农产品。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地,深爱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被评为丽水市名牌产品,在省农博会上连续七年获得金奖。黄沙腰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2、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黄沙腰镇地处九龙山麓,境内高山巍峨耸立,连绵起伏,生态环境优越,山林茂盛,名木繁多,空气清新,溪水清甜,风光优美,夏日凉爽,舒适宜人,是遂昌近郊的避暑胜地。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主峰1724米为县之最高峰,浙江省第四高峰。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家大屋等古建筑供旅客观赏,必将迎来游客的赞赏目光。
  黄沙腰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逢年过节,彩灯炫目,箫鼓盈耳,山歌和民间故事为小镇添上一道神秘的色彩。别具一格的特色产品蕃薯干、九龙云雾梨、高山茶、腊肉、高山蔬菜等山珍,丰富着人们的口味,也必将继续赢得人们赞赏的目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3108 323000 -- 查看 黄沙腰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沙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沙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仙人坝村

  仙人坝村乡村新貌   村调整后,仙人坝村由仙人坝、黄脱坑、河背村组成。仙人坝村总户数308户,村民小组数17个,人口907人,有党员人数26人。有耕地地面积813亩,茶叶面积162.7亩,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13023元,粮食总产量455.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15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16.96万元,林业面积22848亩.农民收入来源以水稻、烤薯、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等。   农林业是仙人坝村的主要产业,农民种植水稻,种植产业,同时仙人坝村还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村,全村有将近30户农户种植食用菌,年产值达到100万元。   仙人坝村水之源及其丰富,村内有多处大型水电站。   仙人坝村建起了农家书屋,收藏书籍有1000多册,内容涵盖农业技术、科普知识、幼儿教育、家庭医疗、生活保健、政策法规、民风民俗等方面。自书屋建起来后,每天前来阅读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查询种养殖技术,有的了解致富信息,有的阅读小说……   黄沙腰镇坚持从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以农家书屋工程为平台,着力打造党员群众理论学习的“小学堂”、科技种田的“实用站”、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目前,黄沙腰镇各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使千家万户从中受益。   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剑说,村里建起农家书屋是响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的软实力,通过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俗话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家书屋是一项文明、健康的民生工程。今后,黄沙腰镇要进一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村风、民风,在全镇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大洞源村

  大洞源村位于遂昌西部、黄沙腰镇东北部,黄沙腰镇的交通要道。大洞源村海拔700米,是通往西部乡镇柘岱口、西畈的必经之处。村规模调整后,有6个自然村,466户,1371人,水田面积989亩。林业总面积15586亩。2013年人均收入1022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5万元.农户经济主要依靠水稻种植、红提种植和高山蔬菜。大洞源无公害四季豆,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大洞源村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村庄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一条山间小溪穿村而过,是村子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    一、基础设施    往年4-5月,黄沙腰镇大洞源村的村民们就要开始忙着农田加固、开凿渠道,防范洪水对农田的毁坏。而今年,这些饱受洪水之苦的村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在“进村入企”大走访过程中,县水利局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一段长约220米的防洪堤坝建设完成,为村庄农作物的安全生长提供了保障。 “建成的堤坝可以保护村里300多亩的良田不被洪水淹掉。”村委会主任林文寅说。唐昌浩就是堤坝受益的村民之一,他家共有1亩多地在河道旁,每年的洪水总是将他地里的作物损毁。“如今再也不用担心了。”站在新建好的堤坝上,唐昌浩如是说。    二、农业种植    10月,红提满园。随着季节的轮换,遂昌县红提渐渐进入淡季的时候,黄沙腰镇大洞源村的红提,却正以其“因为高,自然甜”的特有品质和靓丽身姿满挂枝头、随风飘香,备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近年来,大洞源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村两委的积极带领下,坚持走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先后成立了红提、珍稀鸡爪粟、土鹅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拓展“农户+合作社”、“合作社+村集体组织”等服务功能领域,创新发展模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走出了一条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新路子,有力推进了“三农”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洞源高山红提产业刚刚起步,种植面积从去年的7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180多亩,并注册了“九龙出海”商标。为此,大洞源村委表示,下步将依托大洞源原生态、高海拔、长日照的优势和举办大洞源高山红提推介会的契机,发动农户进一步扩大红提种植面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因为高,自然甜”的红提品牌,促进全村高山红提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以此带动其它产业的转型升级,真正达到富民强村的目的。  

小洞源村

  小洞源村位于遂昌西部、黄沙腰镇东北部。村规模调整后,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79户,539人,旱地面积320亩,水田面积320亩,山林面积10998亩,2013年人均收入980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农业经济主要依靠水稻种植、高山蔬菜等。    本村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以村级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落脚点,以进一步探索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之路为总体方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现已建成通村公路近2公里、路灯68盏和修缮会议室等等,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变了出行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邵村村

  遂昌县黄沙腰镇邵村村地处遂昌县西部,由原邵村村、原上塘村和原定淤潭村村规模调整而成.村规模调整后,村总人口1230人,有1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91户,邵村有旱地面积671亩,水田面积692亩,山林面积45132亩,2013年人均收入97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4.65万元.主导经济茶叶、水稻、毛竹等。    食用菌是黄沙腰镇传统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提高种植效益,黄沙腰镇积极推广高效栽培模式,实行稻——菌两熟制栽培模式,水稻收割后种植食用菌,来年食用菌结束又种植水稻,废菌棒又可以当作水稻的肥料,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栽培。   

上定村

  上定村是黄沙腰村、柘岱口乡、西畈乡的交通路口。村调整后,上定村由上定、杨茂源、旺坑、祝家坞村组成。上定村有20个自然村,农户577户,农业人口1789人,耕地面积1662.7亩。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992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81万元,农村总经济收入1130.9万元,林业用地总面积57849亩。    上定村杨茂源自然村人口分散,历来以农业为本。但由于受丘陵山区的自然因素制约,杨茂源村的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人均收入普遍不高。过去,村中的主要经济作物是香菇,黄豆,蕃薯等,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又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作物普遍存在单产低、品质劣、市场竞争弱、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受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该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为改变现状,杨茂源自然村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借助村庄正好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北麓这一地理优势,杨茂源村建起了印心亭,立起来了门楼,办起了农家乐,热情邀请每一位游客前来游玩。同时,为更好提升服务质量,杨茂源村还一直致力于改善村容村貌。    上定村杨茂源自然村地处九龙山北麓,山水风光秀美,空气洁净清新,溪水清冽甘甜,是野生石斑鱼生长的栖息地。2010年3月在黄沙腰镇镇党委、政府和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及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杨茂源村实施了石斑鱼种苗养殖的项目。为了更好的完成石斑鱼的养殖项目,杨茂源村一直把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作为村集体今后的发展方向。2011年3月,杨茂源村凭借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在黄沙腰镇政府,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石斑鱼的养殖项目,并成立了遂昌九龙茂源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该项目计划占地15亩,建石斑鱼养殖池约200个,总投资约120万。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完工,建成大小池约为75个。目前,石斑鱼养殖基地的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石斑鱼养殖基地建成后,促进了上定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如今,上定村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网、康庄工程“村村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传统产品烤薯产业和茶叶的开发、石斑鱼(瓯江彩鲤)的养殖、高山蔬菜等。   

大熟村

  村调整后,大熟村由范山、东坞、大熟村组成。大熟村有13个自然村,农户351户,农业人口1102人,有党员人数48人。2013年,大熟村人均收入989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9万元,农村经济收入990万元,森林总面积13478亩。大熟村主导经济烤薯、茶叶、黑木耳。    一、 黑木耳生产   去年大熟村黑木耳收入可观,今年又有10余户加入到发展食用菌的行业,预计今年大熟村黑木耳产值可达200余万元,每户收入可有4万元左右。黄沙腰镇紧紧围绕农业富民总目标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食用菌生产势头正旺,已开始成为广大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特色产业。到目前为止,黄沙腰镇食用菌种植户达到了100余户,而且有不断增长的势头。这为当地老百姓收入增加提供了途径,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有效致富路。    二、“农家书屋”    黄沙腰镇在各村建起了“农家书屋”,购置了时事政治、农业科技、法制法规、养殖天地、致富信息等方面的书籍,并配备了图书管理员。有了“农家书屋”,农民就有地方阅读书籍,查找到想要找的资料,十分方便。大熟村是有名的黑木耳种植村,群众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大多数都是靠“农家书屋”的科技书籍来解决的,科技书籍成为群众的好帮手。    三、远程教育    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创新举措,是探索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在实施的几年间取得了显著成效。   黄沙腰镇大熟村为方便群众学习知识和观看节目,把远教站点设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并与农家书屋联动开放,为办事村民提供学习和娱乐平台。现在正值暑假,村里的远教站点就给学生播放安全知识、学习教育栏目及动画片等,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    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更强大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远程教育站点当作技术交流平台,平日种植的茶叶、木耳、蕃薯等出了问题大家都会在远教上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远程教育村民找到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知识平台,远程教育站点也成了群众离不开的生活好帮手。  

黄沙腰村

  黄沙腰村位于遂昌西南部,地处九龙山麓,东距县85公里,是黄沙腰镇政府所在地,也是遂昌至柘岱口公路的交通要道。黄沙腰村共有有10个自然村,总户数有373户,有农业人口1184人,党员人数32人。旱地面积479亩,水田面积503.5亩,2013年人均收入10239元,村级集体经济20.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60万元,林业总面积14819亩。       历史上黄沙腰由于地方人稀,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素有“遂昌西藏”之称, 1973年12月遂黄公路开通,改革开放更是带来了经济生活的腾飞。如今,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网、输变电建设、康庄工程“村村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杂交稻的推广、传统产品烤薯产业的开发、高山蔬菜等产业的崛起,黄沙腰一改过去“一究二白”的面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黄沙腰人民正满怀豪情向小康迈进!      1、农业:黄沙腰镇是个山区小镇,耕地面积少,林业比重大,农业相对滞后。90年代农村经济开始活跃,传统产品烤薯的开发,食用菌的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增。2000年,高山蔬菜的崛起,又给农村经济注入了生力军。2011年底,黄沙腰村有各类茶园面积882亩.还有黄沙腰烤薯合作社是黄沙腰镇的一级企业 。黄沙腰烤薯合作社生产的“遂昌烤薯”,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是绿的原生态农产品。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地,深爱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被评为丽水市名牌产品,在省农博会上连续七年获得金奖。黄沙腰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2、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黄沙腰镇地处九龙山麓,境内高山巍峨耸立,连绵起伏,生态环境优越,山林茂盛,名木繁多,空气清新,溪水清甜,风光优美,夏日凉爽,舒适宜人,是遂昌近郊的避暑胜地。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主峰1724米为县之最高峰,浙江省第四高峰。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家大屋等古建筑供旅客观赏,必将迎来游客的赞赏目光。   黄沙腰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逢年过节,彩灯炫目,箫鼓盈耳,山歌和民间故事为小镇添上一道神秘的色彩。别具一格的特色产品蕃薯干、九龙云雾梨、高山茶、腊肉、高山蔬菜等山珍,丰富着人们的口味,也必将继续赢得人们赞赏的目光。   


黄沙腰村特产大全




黄沙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