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坪村位于高坪乡北部,距县城55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地域面积5.8平方公里,全村有1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10户、943人,毛竹、山桠皮、高山蔬菜、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
茶树坪为全乡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热量减少,雨量增多,湿度增加,年平均气温为13.4度,全年最高气温的7月,室内平均温度只有24度。远近闻名的“万亩杜鹃长廊”坐落在茶树坪村桃源尖,每年的5月,绵延20余里的杜鹃花满山红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摄影。近年来,茶树坪村依托“万亩杜鹃”、高山气候,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全村目前有农家乐经营户48户,拥有400余个接待床位,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万元。作客茶树坪农家,观赏万亩杜鹃美景,细品桃溪特产香茶,欣赏民间茶灯表演,采摘野果山珍,品尝高山原生态土牛羊肉,尽享山乡田园的舒适与恬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3203 | 323000 | -- | 查看 茶树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茶树坪村 |
茶树坪村位于高坪乡北部,距县城55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地域面积5.8平方公里,全村有1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10户、943人,毛竹、山桠皮、高山蔬菜、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 茶树坪为全乡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热量减少,雨量增多,湿度增加,年平均气温为13.4度,全年最高气温的7月,室内平均温度只有24度。远近闻名的“万亩杜鹃长廊”坐落在茶树坪村桃源尖,每年的5月,绵延20余里的杜鹃花满山红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摄影。近年来,茶树坪村依托“万亩杜鹃”、高山气候,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全村目前有农家乐经营户48户,拥有400余个接待床位,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万元。作客茶树坪农家,观赏万亩杜鹃美景,细品桃溪特产香茶,欣赏民间茶灯表演,采摘野果山珍,品尝高山原生态土牛羊肉,尽享山乡田园的舒适与恬淡。 |
淡竹村 |
淡竹村介绍 一、基本情况 淡竹村位于高坪乡东南部,系县域北部桃溪内跟坑支流的源头,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25公里,下辖有淡竹、殿前、湖下、大衣坞4个自然村,190户,557人。区域面积4.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78亩,耕地面积628亩,经济以毛竹,高山蔬菜、山桠皮等为主,30%劳动力外出务工。2009年人均收入4952元,康庄路通达淡竹村。淡竹村海拔750多米,属高山地区,平均气温26℃,夏日最高温度只有37℃,比县城低2-5℃,是避暑的圣地。 二、自然资源 1、村庄特色: 村庄位置:淡竹村村庄位于海拔近千米陡峭山体的中部缓冲地带,所处位置海拔770米,淡竹村犹如坐在一把交椅上,村庄坐落的那块平坦的山头正像是交椅的坐板上,东面紧靠青山竹海,山风拂过,竹浪滔天;南、北、西三面视野辽阔,层次丰富,从远到近依次为蜿蜒高耸的仙霞岭山脉、绵延茂密的原生态林区、层层叠叠的梯田耕种区、宁馨静谧的山峡涧流,山岭上的石头本地人称“切石头”,呈仙人、马鞍、洋犬等各样形状,整个环境宛若古朴典雅的水墨画图。 村庄布局:村里的房屋除了少数几座新式建筑外,基本保持古屋古寨的面貌,在村庄建设,先人也是苦心设计过的,一排排房屋出奇的整齐,道路三横两竖、笔直、平坦,房屋前后左右之间的距离宽阔合理,井井有条,小巷,弄堂,排水设施仿佛在建村之前都设计好了的,这些纵横交错的交通古道,更加衬托出村庄古典、隔世的神秘气氛。 村庄交通:一条现代化的水泥路从高坪乡政府所在地一直贯通到村口,与古老的村寨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条由7个Z字型的盘山公路是所有去过淡竹人记忆深刻的,也成了淡竹的一道独特风景。 淡竹最大特色---淡竹古树群: 淡竹村边目前保存有170多株古树,主要以红豆杉、香榧树、柳杉、,很多已有千年历史,最高达40多米,最粗的直径3米多,形成一道亮丽的古树群落风景,这是淡竹最有特色的一个地方,目前遂昌境内有如此规模的古树群几乎没有了,唯有淡竹保存的比较良好,被列入了县里重点保护对象。淡竹村干部也多次请专家领导来视察,希望可以美化这片古树林,作为和农家乐配套景点进行开发。为淡竹百姓带来一定的收益。 古树群下,只有成丝、成点的阳光洒落下来,春日和秋天的雨天里,徜徉在古树群下的石阶小道上,听着树枝上滴落的大滴水珠,和偶尔在枝叶下飞过的鸟儿和在树间玩逗得松树,那是一个能让你心旷神怡,顿时安静下来的环境,让人不由的思考起自然与人生;炎热的夏日里,在阴凉的石阶上休憩,阵阵凉风拂面袭来,仿佛一切的烦恼与烦躁都不在了,那种舒服真让人不想离开;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红豆杉、香榧满树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村里老老少少围着古树,爬到树上打果实的,地上捡的,那副景象足以让人心里充满温暖,充满幸福,感叹乡村的朴实与美好。在对面的小山顶上,远眺这片古树,那又是另外一番情致,茂密的古树郁郁葱葱,后面错落有致的仿佛隐隐约约,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那副美景,使你忘记城市的烦躁,想立刻扑到炊烟升起的地方饱吃一顿,然后再宁静的山中美美的睡到自然醒,忘记一切的不快和烦恼;冬日里远眺的古树群,仿佛一头淡绿色的水晶狮子,枝条被冻雨包裹着,像可以随时可以弯曲的柳条,像一头毛发透明的水晶狮子,不由感叹,真是奇景啊。 古树换道路的故事: 说起古树,17年前,17根古树换一条路的传奇性新闻故事,村里人依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1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人们生产艰难、生活清寒。1993年,外间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震撼了小村人们的思想理念,人们再也按耐不住寂寞,幻想着修建一条通向外界的行车公路。淡竹与高坪虽说直线距离仅有2.5公里,但是两地之间隔着一座几百米高的山岗,而且山势极其陡峭,在这样的山坡上建造一条公路需要来回盘旋六、七公里,光是路基造价就在几十万元以上。而当时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就是说全村人一年的收入也不够修一条路。然而凑巧的是,福建省的一家外贸单位看中了村里的古木,于是一帮年轻人说服长者,与福建商人达成了一项生意,即将古木群中的17棵大柳杉无价出让给对方,而对方为了搬运这批原生态的古木必须要打通一条连接淡竹与高坪的通道,这就是眼前通村公路路基的来历。县政府“康庄路”项目启动后,于2007年在原来的路基上浇筑了高质量的水泥路面。 福建省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古树名木繁多。如此著名林区的商人尚且不惜代价,慕名前来修路运树,淡竹村古木的身价之高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道路的修通终于把村庄与外部世界融在了一起,使村里的森林资源、毛竹资源大幅度地增值,效益可观,继而又大面积推广高山蔬菜种植,化高山劣势为生态优势。以县政府康庄道路实施计划为标准,淡竹村等于依靠古木的神力提前10年走出了生活困境。另一方面,这些古木不仅是村容景观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代代祖先的精神寄托,是淡竹周氏的历史见证,更是周围环境的气候调节器,几百年来不知发生过多少人与树的动人故事。 17根古树换来了造福千秋的通村道路,大大方便了淡竹、石屋下、榅树坞、岱岭四个村的交通,联系了外界,虽然现在砍伐古树是不允许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确实解决了农民的交通问题,确实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眺望台: 穿过古树群,爬上一个和古树群相连的小山坡,在山顶山共有一块一百多平方的平地,这个平地似乎是从古树群边上突兀而出的,另外三面下面就是万丈沟壑,看都不敢看,但这个平地确实一个远眺大山,近看古树村庄美景的绝佳地理位置,似乎是特意要有这样一个观赏地才能看出淡竹真正的美。 2、主导产业: 淡竹村目前主要以毛竹、山桠皮、高山蔬菜为主,高山蔬菜主要种植四季豆。淡竹村两委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湖下自然村进行旱地开发,开垦出了200多亩可耕种土地,尝试在一些荒山上种植高山茶叶,“七叶子花”等中草药,全面挖掘淡竹的山林资源,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三、人文资源 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淡竹村中,座北朝南,三进三开间两天井两厢式,面积347.50平方米。石库大门,一进三开间,明间六架前单步抬梁用三柱,次间穿斗用三柱,明间设戏台,次间连边厢设楼为副台,台下可通行。条石阶沿,天井条石平铺,一进天井中六级条石台阶上二进。檐柱饰牛腿,梁面刻,鼓形础,三进明间有覆盘,三合土地,泥墙,封火山墙,板瓦阴阳合铺。虽已经过多次修葺,但这些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正面墙边供奉着48位先人牌位,村里逢年过节都会到祠堂里拜祭先人,祈求平安。祠堂有五块牌匾,是淡竹的文化传承,正堂中央及左右悬挂着,“永言思孝”、“左昭”、“右穆”、的牌匾,教育后代要以孝为先,牢记祖宗恩泽。中堂的牌匾是“翰墨留芗”叮嘱后代子孙一定要勤奋读书,下堂匾额上写的是“看好样”三个字,这几个字很朴实很通俗,就是我们普通百姓要牢记的座右铭,告诫后人要学好样,做好事,做好人。 |
湖连村 |
湖连村是进入高坪乡的第一个村,距离遂昌46公里,距离高坪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全村现有1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82户、1193人,主导产业为毛竹、山桠皮等。 湖连村周围山峦叠翠,竹海连绵,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村边溪流潺潺,清沏见底,静观游鱼嬉戏,村中有蛟龙殿和罗氏宗祠、罗姓民居等文物建筑,村里传统的茶灯戏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和传统的文化相融。近年来,村中创办了13家农家乐、92个床位,住湖连农家品尝传统竹笋菜品,观赏参与茶灯戏表演,徜徉溪畔垂钓石斑鱼,尽享山区农家风情。当地海拔550米,夏季清凉,更是人们避暑度假的佳选。 |
箍桶丘村 |
箍桶丘村人位于高坪乡西南方向4公里,现有人口906人,辖区有7.7平方公里,共有箍桶丘、石门塘、朝坑、圣塘、毛竹坑等自然村。 以驻地得名。《县志》卷一称箍桶丘,属保义乡二十三都金竹庄。村附近有被稻田围住的土墩,人们喻土墩为桶,稻田为箍,村以此称箍桶丘。 1954年由金叶乡划归里高乡,1958年称里高管理区箍桶丘生产队,1961年箍桶丘生产队改称箍桶丘大队,1983年11月改称箍桶丘村。 |
石坪村 |
石坪村距离县城58公里,距离高坪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海拔900米,有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06户、1010人。2010年,由原来的石屋下村、岱岭村、榅树坞村三个行政村合并成为现在石坪村,中心村设在石屋下,主要产业有高山蔬菜、山桠皮、毛竹、畜牧业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等。 近年来,石坪村紧紧围绕“促农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抢抓机遇、热情创业,先后对石屋下、岱岭、榅树坞等几个主要村庄进行了道路硬化和拓宽,改善了村民出行环境,新建石坪村文化礼堂、休息亭、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在石屋下主干道处修建了观光护栏等观赏设施,完善古树群、仙送石、岱岭水库、狐狸岙油茶基地、山后坪养殖基地等休闲观光场所,使石坪村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真正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目前,石坪村已发展10家农家乐经营户,120余个床位,直接从业人员20余人。 |
高坪新村 |
高坪乡高坪新村为高坪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海拔880米,全年平均气温13.4摄氏度,七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4摄氏度。高坪新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432户1328人口。有山林面积13482亩,其中竹林面积5291亩,山桠皮面积2838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011亩,其中高山蔬菜面积达1004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4.92万元,收入来源主要包含高山蔬菜、农家乐经营、商业贸易、粮食产出等。高坪新村正式党员人数有71人,村民代表42人,村两委组成成员8人,村会计2人,大学生村官1人。主导产业为高山蔬菜、山桠皮、乡村休闲旅游业。近年来,高坪新村探索走“农家乐协会+农家乐经营+高山蔬菜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农家乐协会,实现农家接待“四统一”接待。实现现代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服务业等有机结合,强化了高坪新村作为农家乐综合体“一心七区”之一发挥的生态农业景区观光、农事体验、养生度假、会议、节庆等主导功能。而位于村中央的高坪新村农家乐小区是高坪新村中心村建设的重点,也是作为农家乐专业村的最主要部分。20多幢别墅式的农家屋舍古朴典雅,现有床位200余个,餐位800余个,小区入口处的农家乐接待中心是集农产品展示、会议中心、住宿的综合性高档综合楼。现今,伴随着石姆岩景区的开发,高坪新村塘下自然村美景小区正在建造,高坪新村乡村旅游发展综合实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俨然是高坪新村的写照。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产、享受乡间情趣,而且还可以在小区中度假、避暑、游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