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柯村大柯村大柯村 “赏乡村民居美景,摄江南梯田风光,品蔡和文化韵味,乐农事耕作情趣——摄影家的神往之地”,这就是浙江省摄影创作基地——遂昌县蔡源乡大柯村。
蔡源乡大柯村位于距遂昌县城56公里的西部山区,毗邻飞石岭景区,紧靠焦滩和王村口红色古镇,交通便利。海拔560米,空气清新,典型的古色古香遂昌农村,以农产和种猪为主要农业。地理位置特殊,高低明显的坡度造就了上下梯田和中间黑瓦黄墙的民居,是少有的保存较完好的能代表遂昌农居的村落。
2009年蔡源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的号召,开展特色农家乐建设,并设想利用摄影这个媒介来充分的展示蔡源乡内的古村落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及迤逦秀丽的田园风光,尽可能的宣传和提高蔡源乡以及蔡和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3205 | 323000 | -- | 查看 大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蔡和村 |
蔡和村:蔡和村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度27分与东经118度56分交差点。东倚蔡源乡大柯村,南邻郭家岭,西至大风岭,北与甚坑村大枫坑毗连。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受季风影响显著。平均年降水量1692.5毫米,年平均气温15.4℃,无霜期211天。夏天(7月),温度在26.1℃,秋天(10月),温度在16.1℃,气温舒适期长,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村区域面积达18.063平方千米,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经2010年12月村规模调整后,由蔡源上村、下村两村合并,改称蔡和村,村民委员会驻蔡源下村,现全村辖3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394户,人口834人,党员34人,有耕地面积1766亩,山林面积24683亩,村集体收入达19.59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0702元。产业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个私经济发展,2010年4月,被列为“省级重点中心村”,2010年度十佳洁净村庄,2012年被丽水市评为丽水市“生态文明村”。 |
甚坑村 |
甚坑村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2年全村共有182户,共计614人,其中党员25人,农民人均收入8044元。在2002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造成农田冲毁,房屋倒塌,无奈之下整村先后搬迁到云峰、大柘、石练等地异乡安置。 (二)、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甚坑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大山深处,自然环境优美,耕地面积297亩,山林20051亩。 二是劳动力优势。目前全村共有适龄劳动力419人,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三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几年来,通过各级部门单位的真情帮扶,甚坑村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贫困现状 从甚坑村的实际情况看来,全村社会经济状况在蔡源乡处于中下等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蔡和村,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土地因素。由于整村搬迁,原有的土地大部分没有开发利用。 二是建设人才缺乏。甚坑村在家村民均是老、弱、病、残人口居多,真正能推动村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20%。因此,在人才大量外流的农村,要想发现农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有相当大的困难。 三是交通因素。甚坑村位于大山深处,至今还没有通村公路,交通不便导致了大量两天荒芜。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到2017年,甚坑村群众生活富足宽裕,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使全体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因村制宜发展村种植业,不断壮大村集体实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文明新风尚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村办公楼等,村容村貌美化整洁。 三、规划项目及实施步骤 (一)、产业开发项目 充分利用荒山荒田。对茶头山658亩荒山进行土地整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种植业发展。 利用高山环境发展特色种植业。借助甚坑有的自然条件及气候资源等优势,要注重产业转型,利用四季交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水果、茶叶、粮食作物等。 扶持鸡、鸭、鱼等农家特色的养殖和山野菜、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计划投资109万元完成蔡源至甚坑的机耕路建设;计划投资54万元修建五步坑机耕路;计划投资72万元修建大枫坑机耕路。 计划投资150万新建一幢占地150平方米的村会议室。 计划投资25万元修复茶头山水库。 计划投资70万对大枫坑堰坝(1500米)、渠道(3000米)进行修复。 (三)、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 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渠道。 |
永兴村 |
永兴村新貌 蔡源乡永兴村于2010年村规模调整由岭头村、郭坞头村两村合并而成。位于遂昌县西部,距离县城52公里,坐落在山清水秀的乌溪江畔,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省级摄影基地大柯、4A级景区千佛山、红色旅游古镇王村口镇相邻,属于丘陵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全村辖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248户,885人,党员41人,低收入农户94户,303人。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99元;全村山林总面积5761亩,耕地面积849亩,茶叶、油茶为村主要经济产业。 |
双溪村 |
双溪村新貌 【基本情况】 蔡源乡双溪村于2010年村规模调整由郭家岭、叶岭两村合并而成。位于遂昌县西部,距离县城52公里,坐落在山清水秀的乌溪江畔,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省级摄影基地大柯、4A级景区千佛山、红色旅游古镇王村口镇相邻,属于丘陵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全村辖13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74户,851人,党员45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76元;全村山林总面积20614亩,耕地面积653亩,茶叶、毛竹为村主要经济产业。 【发展现状】 从双溪村的实际情况看来,全村社会经济状况在蔡源乡处于中等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蔡和村,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6.28特大洪灾严重影响产业发展。2012年6月28日5至8时,双溪村叶岭片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暴雨袭击,暴发了山洪、泥石流,迅速冲毁民房两座,4人无家可归,生产用房11间,饮用水、电、康庄路、桥梁、水田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出行;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双溪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加工,市场化、商品化程度较低。二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三是建设人才缺乏。双溪村在家村民均是老、弱、病、残人口居多,真正能推动村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20%。因此,在人才大量外流的农村,要想发现农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有相当大的困难。 当然,双溪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自己的优势,近年来,双溪村两委抓住上级重视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多方支援,齐心协力做好灾后重建。洪灾发生后,省、市、县和有关部门领导都很关心,到现场看望并做工作指导,双溪村两委及时启动防洪应急措施,根据受灾情况,列出急需修复的重点,第一时间安置无家可归的难民,对村民饮用水、照明进行抢修,恢复村民正常生活。随后,村两委发动一切力量进行灾后重建,目前,被洪水冲毁的康庄路、机耕路、防洪堤、桥梁、水利设施等正逐步得到修复。 (二)下山脱贫,引导村民向中心集镇转移。近年来,蔡源乡政府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基础先行、配套建设、政策驱动、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山区农民下山购地建房。双溪村两委把下山脱贫作为重民生、促和谐、保增长的“民心工程”来抓。并采取“以人为本,顺应民心”的政策,鼓励各偏远自然村的穷困农户迁移。目前,白峰洋、上下田棚、毛竹林、社公岗等5个自然村的整村搬迁项目已经0完成。经过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库区产业政策的扶持及村级领导、群众的配合,现已成功引导了一批周边偏远自然村的村民到蔡源小区购地建房,双溪村集中安置了32户,一百多村民,另外还有很多双溪村民分散安置在乌溪江脱贫小区、腾龙小区等地。 (三)结对帮扶,引导村民科学种植。蔡源乡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的脱贫致富,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努力和上海廊下镇结对,引进上海板扎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猕猴桃种植产业。双溪村是一个农业大村,猕猴桃的科学种植对村里的农业发展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村两委积极响应政策,引导村民科学种植,目前,双溪村已经种植的猕猴桃150余亩,植株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就可以少量挂果。 【下步规划】 为确保双溪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精心部署,以“基础先行、配套建设、政策驱动、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生态屏障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力以赴进行灾后重建,恢复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积极培育现代农产业,引导村民种植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大力鼓动穷困农户向中心村迁移,确保村民搬下来、富起来。 |
大柯村 |
大柯村大柯村大柯村 “赏乡村民居美景,摄江南梯田风光,品蔡和文化韵味,乐农事耕作情趣——摄影家的神往之地”,这就是浙江省摄影创作基地——遂昌县蔡源乡大柯村。 蔡源乡大柯村位于距遂昌县城56公里的西部山区,毗邻飞石岭景区,紧靠焦滩和王村口红色古镇,交通便利。海拔560米,空气清新,典型的古色古香遂昌农村,以农产和种猪为主要农业。地理位置特殊,高低明显的坡度造就了上下梯田和中间黑瓦黄墙的民居,是少有的保存较完好的能代表遂昌农居的村落。 2009年蔡源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的号召,开展特色农家乐建设,并设想利用摄影这个媒介来充分的展示蔡源乡内的古村落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及迤逦秀丽的田园风光,尽可能的宣传和提高蔡源乡以及蔡和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