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松阳县 >> 西屏街道 >> 西十一村

西十一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十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十一村简介

  2014年,村民小组有8个,农户有372户,总人口有824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01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0049万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4001 323000 -- 查看 西十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十一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十一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东社区

  西屏街道城东社区(党建带动社区文化发展示范社区):位于松阳县城,距离龙丽高速松阳出口处2.5公里,城东社区成立于2001年6月,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实有社区居民1520户,2640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社区党组织下辖3个党支部,现有68名党员,每月组织开展党员学习、组织生活等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现有临时党支部5个,进社区党员共233人。2014年底成立了城东社区市民之家和慈善爱心超市。社区市民之家组织葫芦丝乐器班、书法书画培训班、家长俱乐部等学习活动队伍。慈善爱心超市专为社区低保户、困难户等-发放爱心日常用品,还将建立积分制,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服务的时间将会以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的积分可以换取慈善爱心超市里的日常生活用品。新设立的社区警务室已于2月正式安排警务人员值班,城东警务室以保障城东和城北区域的居民生活生产安全为主要任务。社区每年定期举办“微笑邻里欢乐社区”、“孝满天下爱在家园”等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并与共建单位举办各类共建活动,来凝聚、团结广大居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城南社区

  松阳县城南社区成立于2001年6月1日,位于县城南端,东起县人民法院沿龙丽公路直下;南以松荫溪为界;西以新华路为界;北以长松路为界,辖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城南社区是近年来松阳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新型社区,大部分居民都是近年迁入的,社区中新居林立、环境优雅,处处透露着新兴城区特有的蓬勃朝气。社区现有居民1480户,3525人,暂住人口2375人,共792户;现有党员88人,社区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古湖支部、江滨支部、南明桥支部、企业华鑫支部)、总支委员6人;社区居委会委员5名,划分为古湖东、古湖、江滨、老城区共四个片区,25个小组。社区现有办公用房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租用西屏街道十一村大楼。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  

城中社区

  城中社区地处县城最繁华地段,管辖范围包括县城紫荆街以南,太平坊路以北,新华路以东,龙丽路以西。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有居民1497户,5353人。其中流动人口1355人,户籍人口3998人,60岁以上老年人752人,70岁以上老年人393人,80岁以上老年人173人,90岁以上老年人19人,孤寡老人5人,低保老人5人,残疾老人23人,重点优护对象6人。社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办公及活动室面积538平方米。社区组织网络有: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居监会、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妇联、共青团、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综治工作站、调解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站、人防工作站等。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有党员271名,其中:社区在册党员党支部4个、党员126名,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临时党支部4个、党员145名。社区特色队伍有:军鼓队、腰乐队、健身队、气排球队、门球队、地掷球队等。辖区内有共建单位11个:松阳县新华书店、中国建设银行松阳分行、松阳县交通工程质监站、松阳县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松阳县中医院、松阳县公安局、松阳县发展和改革局、松阳县实验集团学校、松阳县经济商务局、松阳县地税稽查局、中国农业银行松阳分行。社区辖区内共有学校1所(县实验集团学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个(松阳县中医院、城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体育设施2处(县中医院气排球场、县发改局气排球场),文化设施有3处(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老年大学棋牌室)。   

城西社区

  城西社区位于县城紫荆街以南、江滨公园以北、新华路以西,面积3.51平方公里,2509户5004人,常住人口8000多人,分成10个网格,党总支下辖6个支部,在册党员126名。几年来,城西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13项,市级荣誉8项。   社区建设呈现三大亮点:党建工作生机勃勃。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心连心工程、先锋工程、凝聚力工程、共驻共建工程”党建“四大工程”。开展县直机关在职党员“社区亮身份评星促服务”活动,500名党员进社区报到,并组成十支服务队,发挥带头作用,接受群众监督。开通网上“聚星党支部QQ群”,在外流动党员在网上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书画队、合唱队等文艺队伍,气排球队、乒乓球队、地掷球队、门球队等体育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成立诗词协会和书画协会,编印了《城西书画》、《活力城西风采十年》《社区诗词曲艺选》等5辑诗词书画册,成功举办了两次书画展。成立市民学校开展各类讲座。定期举办闹元宵、老年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八届城西社区邻居节。社区服务细致入微。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1200多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开设了居民健康咨询台,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制作便民联系卡发放给社区居民,方便了居民办事。   

城北社区

  西屏街道城北社区位于松阳县城以北,辖区范围为东至上松线,南至紫荆路沿环城西路折向教师新村,西、北为县城建成区界。城北社区办公室及多功能厅面积共计120平方米,为县公路段原食堂改造的办公场所,现社区办公房西面空地241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六名。现管辖面积2.89平方公里,辖区有2150户、常住人口5252人,暂住人口3390人。60周岁以上老人826名,占社区总人口的15.7%,社区每年组织各种活动,比如“老少同乐吃汤圆欢欢喜喜猜谜语”元宵活动、企业退休人员五一活动、庆端午迎六一慰问残疾儿童活动、群众教育路线捐款活动、演讲比赛活动、重阳节游园活动、夕阳红拍照活动、七一慰问离休老干部活动、全民健身走活动、人防演练活动、社区迎国庆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文艺汇演、科普宣传活动、上寮山慰问居家养老人员活动等形式多样。   2011年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启动以来,城北社区共有755人在职党员,分为21个临时党支部,10支服务队,他们都积极开展党群联系、扶贫帮困、医疗服务、为民送教等活动,加强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实事。另有社区党员148名,于2003年8月正式成立党总支,下设云岩、醴泉、北门、白云等4个支部。每年,社区党员队伍都会积极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共同传递社会正能量。社区低保户等困难人员都是这些党员的结对户,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了自身及家庭的很多实际困难。社区还有电信局、检察院、工商局、计生局等22个共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给予了社区资金等方面的赞助和其他工作方面的支持,帮助社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工作要求及社区实际,城北社区共分六个工作片、二十四个工作小组,下设议事协商委员会、综治领导小组、治保调解委员会、团支部、妇联、计生协会、老年协会、理论宣讲组、残疾人协会、老年体协、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和文体活动队伍等组织。城北社区是一个“康乐型”特色社区,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大小活动二三十次,以此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社区邻里之间的和谐。有了这些协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加入,社区老年人、青少年、留守儿童、离退休干部、困难户等不同群体都得到了社区不同的关注和帮助,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积极开展组织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并有一只莲香特色队伍。   总之,城北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居监会三班子会齐心协力,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构件和谐家庭,创平安社区”为目标,以创“康乐型社区”为特色,协同社区全体居民积极开展社区党建和居务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城北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有全省首个“联村平安巡防大队”,全市首个生育文化园区,全县首个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并于2008年5月成立了社区理论宣讲组。社区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省级示范社区”、“省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舞蹈大赛银奖”、“市级文明社区”、“市级示范社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市级平安社区”、“县级先进计生协会”、县级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更有很多社区居民荣获了“绿色家庭”、“平安家庭”、“五星党员”、“五星家庭”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随着组织的不断健全,城北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将不断提高,对社区增强了信心,让居住在社区里面的居民更加的感受到居住的安全、环境的优美、卫生的整洁,从而变的更加的幸福、和谐、舒适。   

古城社区

  古城社区是个老城区,地处县城中南段,是个商贸云集,交易繁荣的繁华地段。现有常住人口4785人,2042户,暂住人口2325人。社区三委班子成员13人,社区党员125人,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311人,共建单位12家。辖区内还有西六村、七村、九村、十村等四个村委会。   社区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类组织完善,现有组织: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居监会、议事协商委员会、共青团支部、妇委会、侨联、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红十字会、综治工作站、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室。社区服务网络有:社区卫生服务保健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等。社区还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戏曲演唱队、老年体育队等文体队伍,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体氛围。近年来,社区坚持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强化社区功能为核心,以创建特色社区为抓手,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根据辖区内“四多一低”现状,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仁爱型”特色社区。紧紧围绕社区和谐建设,在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计生、综治以及各类民生保障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率先开展了“五有”关爱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并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培训讲座,文体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等,凝聚了广大群众的力量,服务了广大群众,极大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更增强社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获得广大群众的好评。先后获得了国家2项、省级4项、市级5项等荣誉称号。   

周坌村

  周坌村位于西屏街道东面,距县城5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共347户967人,全村有耕地面积718.5亩,山林面积432亩,果园面积180亩,村主导产业以茶叶为主,有茶叶面积255亩,村民主要收入以茶叶、务工为主,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7563元。  

塔寺下村

  延庆寺塔位于松阳县城西3公里塔寺下村。宋咸平二年(999)动工兴建,五年(1002)年建成。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级,中空,可登塔顶;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山檐舒展平缓,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塔壁朱画飞天,依稀可认。额榜“延庆寺塔”为沙孟海先生手书。为省级文保单位。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市松阳延庆寺塔名列其中。   

西六村

  2014年,村民小组有13个,农户有356户,总人口有856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10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0726万亩,林地面积为0.009万亩。  

西七村

  2014年,村民小组有15个,农户有530户,总人口有1441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04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04万亩,林地面积为0.0054万亩。  

西八村

  2014年,村民小组有4个,农户有92户,总人口有260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0022万亩,其中耕林地面积为0.0022万亩。  

西九村

  2014年,村民小组有10个,农户有276户,总人口有698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039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0289万亩,林地面积为0.011万亩。  

黄公渡村

  黄公渡村今后发展方向,一是发展1000亩无公害茶叶,创办一家茶叶加工厂;二是发展旅游业(农家乐),做好水、溪滩文章;三是做好有组织有技术含量的高质量劳务输出文章;四是-困难户扶持工作。  

西十一村

  2014年,村民小组有8个,农户有372户,总人口有824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01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0049万亩。  

一村村

  一、基本情况   一村位于县城所在地,属城中村。全村现有395户1033人,村民小组12个,党员35名,村两委班子10人,其中支委会5人,村委会5人,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鄢火清(连任四届),村委会主任刘克忠(连任两届)。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48万元,每年固定收入10万元,主要来自房屋租金。人均收入18180.80元。现村民收入主要以务工为主。   二、特色工作   1.党建:抓好每月15号的党员学习日活动,开展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同时固定党员联系户,每个党员联系一名困难党员或群众,开展经常性联系,在生活上提供帮扶,并建立“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制度。   2、其他:西一村是来料加工专业村,在一村区域内从事来料加工的经济人有5人,来料加工企业4家,都是从事服装加工,年发放加工费444万元,其中我街道来料加工龙头企业胜利服装厂就设在一村毛祠路A03号。现本区域内从事来料加工的人数已达555人,妇女505人,从业人员年人均加工费8000元,来料加工业已成为一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西三村

  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首先因为在地理环境方面存在某种吸引人的“磁场”,因而人口越聚越多。如果说偏僻的农村是原生态历史和习俗的传承者和保护者的话,那么喧闹的城市就是现代文明的开创者和推进者。现如今,地处城市的农村(城中村)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洗礼,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农村固有的特点而变得少有特点,但西屏镇三村作为城中村来说,在村级事务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特色,应该是成功的榜样,是一面“红旗”。   1946年,全县设4区、21个乡镇,该村属西屏镇。1951年土改时期设为第五农会、第七农会。1958年设为胜利社第三生产队,1959改为西屏公社西屏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改为西屏公社三大队,1984年改设村委会。改革开放初期,有耕地778亩,以粮为主,主种水稻。村民主要分布在人民大街以西,环城西路以东,官塘路以北,中弄以南一带。村方外围北至马桥头,南至航船头,西至茅溪坑。近几年,为支持县城建设,近半数农户搬迁至新的住宅小区。现有898人口,姓氏庞杂,徐、潘、方、叶等所占比例相对较多。   作为老城区时代的西屏镇三村,曾经是落后的。村民回忆1958年“-”、“办食堂”时的情景是:正劳力大多炼钢铁、烧炭去了,粮食奇缺,有些日子是一人一餐只能分到一汤匙马料豆充饥;无菜,吃炒盐甚至生盐。“放卫星”(大致相当于各村先进与否的层次级别综合排名)时期,最好的村是卫星,放在坐标系中位置最高,然后依次是飞机、汽车、轮船、自行车、跑步、老太婆走路。当时的西屏镇三村就属于“老太婆走路”,是“拖后腿”的垫底料。    1982年分县以来,地处城西的西屏镇三村陆续有大量土地被征用,如今该村耕地仅存200亩。西屏镇三村人在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极好地抓住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发展机遇。该村从土地征用费中提取一定量的管理费充实到集体资金中,通过一系列的有效运作,实现了“滚雪球”的效应。1990年,县建设银行旁各一幢村级综合大楼建成;1995年,村级工业小区建成;2000年,投资70万元买下太宝殿原装饰材料厂占地4700平方米的厂房和空地,并改造成停车场;2005年,投资70万元将13000平方米的生产队土地转为村集体土地;2006年,本着服务村民、服务“三农”的宗旨,创办了松阳县新农村经济服务有限公司。如今,村集体经济达150余万元,固定年收入达20余万元,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如今的西屏镇三村,既是县政府、西屏镇政府等机关的所在地,又是县职中、三中等教育重地,此外,市政广场、西屏山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也在该村区域内,堪称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心。    集体经济有了富余,村民的福利事业也同步得到跟进。村民全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村里还按县里的报销金额追加10%对村民进行补助。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参与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保险。60岁以上的村民按照年龄档次每年可以拿到150—375元不等的养老金。村两委干部卸任后按任职年限每年每月补贴15元。无职党员党龄30年以上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每月补助30元,村里每年慰问军烈属时,除了送去情意和温暖之外,总还给个“红包”。    1982年春节,为庆祝分县成功,该村曾制作一条太平龙(板龙),是文革后县内出现的第一条龙灯。    出色的村级事务管理为西屏镇三村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并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1996年,该村获丽水地区乡镇工业明星村称号。近几年,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998年,原浙江省委副书记(现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到该村调研工作;2003年,省人大副主任卢文舸到该村调研工作。    西屏镇三村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蔡石旺,大校军衔,退休前是舟山陆军疗养院干部;杨秀清(副处级)、叶祖武(副处级)是本县出色的领导干部。现任村支部书记方永岳已连任二届省人大代表,现任村民主任余良寿多年来坚持认认真真服务村民。此外,该村还有在读博士生张永亮,在读硕士研究生方程、陈剑、廖淑贞、蔡石强等一批优秀学子。  

北山村

  一、基本情况   北山村距松阳县城2公里,220省道与50省道穿村而过。全村现有357户881人,村民小组15个,党员36名,村两委班子10人,其中支委会5人,村委会5人,为党建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法(新当选),村委会主任包珠菊(连任2届)。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4万元,每年固定收入5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茶山租赁、场地出租。人均收入13268元。村主要产业为种植和加工茶叶29户,从事电子商务30余人。   二、特色工作   1.党建:新接通电信田园松阳民生服务平台,将村干部换届承诺、村实事项目、村两委班子分工等公示至民生服务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2.其他:北山村党支部支部班子团结,核心作用明显,执行能力强,有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有力推进项目实施,大力推动村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北山村的知名度。   

项弄村

  一、基本情况   项弄村距松阳县城1公里,距西屏街道办事处所在地1公里。全村现有858户1871人,村民小组20个,党员46名,村两委班子9人,其中支委会4人,村委会5人,为软弱落后村,党支部书记周开亮(新当选),村委会主任叶跃法(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每年固定收入10.00万元,主要来自山地和溪滩地租金。人均收入16599.32元。村主要产业为蔬菜和茶叶,蔬菜面积300亩,茶叶468余亩。   二、特色工作   1.党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两委班子搞好团结,行动一致,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各项政策及制度。   2.其他:一是团结村两委干部,落实解决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项弄大酒店,拉动三产服务业发展。   二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加快项弄新村及主要道路的绿化工作。完善项弄基本环境卫生建设,探索建立城镇化卫生保洁体系,对全村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做到长效管理,长治久洁。   

五村村

  一、基本情况   西五村位于县城东面,属城中村。全村现有454户,1178人,村民小组16个,党员58名,村两委班子10人,其中支委会5人,村委会5人,村书记何伟明(连任4届),主任刘勇华(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52万元,每年固定收入33.81万元,主要来自房屋租金和茶叶承包款。人均收入16622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200亩、蔬菜200亩。   二、特色工作   1.党建:一是抓好每月1号的党员学习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二是积极响应上级的“五水共治”号召充分发挥党员积极性,利用党员学习日组织全体党员到古湖坑清理垃圾。三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对村事业建设的奉献精神,2014年党员干部分两批带到大东坝上寮山学习取经。   2.其他:2014年12月26日组织所有西五村“有识知士”在神农殿岗原茶厂共商五村发展大计。   

四村村

  一、基本情况   四村距松阳县城1公里,距西屏街道办事处所在地1公里。全村现有182户415人,村民小组4个,党员37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潘根旺(连任2届),村委会主任叶永达(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6千元,每年固定收入6万6千元,主要来自村综合大楼租赁。人均收入8050元。由于四村2008年为了响应县政府发展经济的需要,全村380多亩耕地以及所有荒地均被县政府四期工业园区征用,寸土不留,村民无地可种。中青年在本地和外出打工或经商为主。   二、特色工作   1.党建:村党支部始终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学习,多次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的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每位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对照“十个有没有”相关内容,严格要求自己,要求每个党员以身作则,求真务实,踏实工作。   2.其他:每月要求党员积极参加党员固定活动日。   

二村村

  一、基本情况   二村距松阳县城0.5公里,距西屏街道办事处所在地0.5公里。全村现有316户812人,村民小组8个,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10人,其中支委会5人,村委会5人,为节点村。党支部书记吴官火(连任4届),村委会主任郑益龙(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00万元,每年固定收入10.00万元,主要来自房屋出租收入。人均收入9000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100亩。   二、特色工作   1.党建:一是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强调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并且要求党课内容要紧跟党的脚步。党支部还安排了专门的会议记录人员,以保证资料完整。二是完善党支部公示制度,将党员照片、一句话承诺、党课学习内容、党支部年度计划、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情况等内容及时上墙,并做到及时更新,确保党支部的工作透明化。三是完善党支部档案材料,将党支部的有关材料进行收集,并编入档案盒,确保党支部工作有底可循。   2.其他:由村书记吴官火同志带领城北联村巡防大队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吴书记带领巡防队员开展夜巡,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从晚上10时开始,至次日凌晨5时,步行穿梭在城北社区1.025平方公里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区,义务治安巡逻,力保一方平安。城北联村巡防平安大队在抓好巡逻工作的同时,也担任纠纷调解,捕杀街上散放的野狗、疯狗,开展森林防火等工作。   元,来料加工业已成为二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西十村

  2014年,村民小组有2个,农户有83户,总人口有166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有0.00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0031万亩。  


西十一村特产大全




西十一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