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溪村距松阳县城3公里,距水南街道办事处所在地2公里。全村现有243户641人,村民小组8个,党员21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新溪村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刘美艳(新当选),村委会主任潘安军(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每年固定收入0.8万元,主要来自山林承包租赁收入。人均收入9781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91亩,水果214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4002 | 323000 | -- | 查看 新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云峰社区 |
一、云峰区域概况 (一)位置与面积:水南街道云峰社区于2015年4月成立。社区居民较为分散,现有在册居民61人,共47户。分布在潘村、岩西村、桥头村、青路村、南山村、横山村、踏步头村、程徐村、水南村、青龙村、岩下村、郑弄口村、东岗寮村等13个行政村。社区办公地址为水南街道清源路3号。 (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阳光充足,春季早暖,依山傍水,夏、秋季凉爽怡人,双童积雪景区风景秀丽。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是清新美丽的天然氧吧、城市的后花园。 二、经济发展状况: 水南街道云峰社区交通方便,冬暖夏凉,风景优美。由于交通、气候、地理各方向的条件优越,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主要经济作物有:粮食、茶叶、香菇、香榧、竹笋、枇杷、杨梅、黑李、西瓜、花生、柑桔、翠冠梨、蜜桃、油茶籽等。在众多农产业发展中,茶产业发展最为突出,是社区居民们增收致富的的主导产业。 三、学校、休闲文化设施 云峰社区不仅是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体育中心。区域内现有第五中学、七九八画苑、水南幼儿园、县体育中心等。 |
独山社区 |
一、独山社区区域概况 (一)位置与面积:水南街道独山社区于2015年4月成立。社区居民较为分散,现有在册居民184人,共95户。分布在瓦窑头村、竹溪村、新溪村、安乐山村、市口村、寺岭下村、塘寮村等7个行政村。社区办公地址为水南街道沿溪路。 (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阳光充足,春季早暖,依山傍水,夏、秋季凉爽怡人,美丽的独山是松阳的城市名片。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是清新美丽的天然氧吧、城市的后花园。 二、经济发展状况: 水南街道独山社区交通方便,冬暖夏凉,风景优美。由于交通、气候、地理各方向的条件优越,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主要经济作物有:粮食、茶叶、香菇、香榧、竹笋、枇杷、杨梅、黑李、西瓜、花生、柑桔、翠冠梨、蜜桃、油茶籽等。在众多农产业发展中,茶产业发展最为突出,是社区居民们增收致富的的主导产业。 三、学校、休闲文化设施 独山社区不仅是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体育中心。区域内现有松阳县消防中队、松阳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卧龙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南小学、松阳汽车客运中心、水南卫生院等。 |
郑弄口村 |
水南街道郑弄口村总户数114户,人口277人,村民小组7个,山林面积110亩,耕地面积174亩。 |
清路村 |
清路村以清源坌、路里两地各取首字为名。位于县城南面,距离县城5公里,水南环片公路通村而过,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也是人们投资旅游开发的理想场所。 清路村建村历史不详,清乾嘉年间,王姓、朱姓人氏从福建省长汀县迁徙此处,已有何、刘、曹、熊、毛等姓氏人定居,但王、朱则是清路村的主要姓氏,建有王氏、朱氏,何氏、熊氏诸祠堂,文革期间大多被毁。有上清源坌、下清源坌、宅沿头、砖坛、路里、冷水坑等自然村,人口1445人,400多户,耕地面积1098亩,2005年人均收入3104元。 素有松阳十大景点之一的“双童积雪”位于清路村宅沿头自然村,该景点界于南岩山、白云山之间。山顶双岩兀立,每逢山头积雪,自南面观之,似两童仆相对,形神毕肖。清邑令曹立身有诗云:“柳絮梨花一夜吹,寒鸦寂寂宿林枝;双童兀坐谈经处,笑尔功深雪映惟。”从北观其侧,又如秃僧负妇,故俗称“和尚背老婆”。双童峰海拔326米,左有状元峰,右有三台、玉屏、天马等峰,罗列耸秀,山势崎峻,丛石如林,有八仙坛、核桃洞、卧云岩、浴丹池等名胜,山麓有巨石,有“小峨嵋”之称。 村中一小溪自南流向东北,两岸有百年樟树、枫树等数百株古树名木,每逢秋天,枫叶红似火,把整个村庄装点得艳丽多姿,摄影家们常常前去“饱餐秀色”。村中这片保护如此完整的古树名木,在我县境内也难以觅得。古树名木与双童积雪交相辉映,各展英姿,更加展示了清路村旅游开发独特的魅力。 清路村有着丽水市著名摄影基地的美誉,本县摄影家毛进军已投资500万元,开发总面积700亩的基地,种植桃树、李树、香榧以及一些观赏性好的树木。在山顶上俯视,“双童积雪”、“独山”风光、延绵的山峦、古朴的村庄尽收眼底,不失为一个摄影的绝佳胜地。 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清路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关爱。今年4月12日,市委书记楼阳生亲自来到“双童积雪”,调研这里的旅游开发。 清路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曾设立路里府,建有关王殿一座,气势恢宏,但于文革被毁。万音寺建于海拨800多米的万古仙山顶上,分上、下两殿,规模颇大,可惜上殿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炮弹击中毁于一旦,下殿保存尚好。村里一些信徒自筹资金对上、下两庙进行修缮。1995年又在双童峰东侧修复了双童寺,以保存当地古文化遗产,也了却了古代人叹双童积雪周围无院寺点缀之缺憾。清路人自古就好习武,在如今的百公山坪就是早期清路人习武操练的好场所,每逢秋季,举行习武大演赛,各身怀绝技者一一上场显露一手。清路人更重视教育,1985年由王家旺筹建了全县第一所民办初中--民进中学,后因种种因素不能维持下来。 清路人擅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注重科学种田。每年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1980年,清路村第九生产队生产粮食年产超过500公斤,成为全县十大产量超千斤的先进生产队之一。2005年,村民王家金种植的优质水稻亩产达到了816.6公斤,首次突破800公斤大关,创全市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近几年来,清路村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村里先后对内洋水库、坑尾头水库等进行修建;实施了清源坌小流域治理、修建灌溉渠道3000多米、改建2600米机耕路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还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里投资5万余元,安装了路灯,添置了垃圾箱,开展了村庄环境治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
水南村 |
位于县中部,松阴溪畔,东北与西屏镇.阳溪乡隔水相望,东南与大东坝乡相接,西南与竹源乡毗连,西北与叶村乡接壤.面积46平方公里.2559户,10870人,均汉族.村政府驻地水南村,距县城驻地南2.2公里. 以驻地水之南面而得名.清末,大部分属于移风乡,小部分属于九芝乡.1946年属竹溪乡,1949年竹溪乡分置水南乡,1952奶奶竹溪乡又分置竹源乡,1956年竹溪乡并入水南乡,1984年成立水南乡,有19个村. 村出松阴溪西南岸,地势南部高,北部低,由南部向东北倾斜.主要溪流有黄坑源.主要水利工程有东坞水库南渠道,于1972年兴建,全长8公里,可灌溉农田5800余亩.有电灌站2个.有众溪堰.青龙堰.沙石堰.神坛堰等,可灌溉农田7664余亩.另有马蹄泉.内洋.小路等中小型水库20个,可灌溉农田9515亩.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9摄氏度;最冷一月,平均气温6.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有瓦(窑头)水(南)公路及瓦(窑头)东(坞)公路经此。 以粮为主。耕地10474亩。粮食主种水稻。有林业用地39984亩,林木蓄积量57010立方米,有林地35568亩,其中,衫木5333亩,毛竹34亩。“横山桃”.“塘寮红梨”等比较闻名。 |
岩下村 |
岩下村 该村处南岩山和尚之下得名。位于县城西屏镇驻地南1.6千米,人口也不多,只有218人。由下岩下、上岩下和中央村三个自然村组成。 |
青龙村 |
水南街道青龙村总户数457户,人口1010人,村民小组12个,山林面积680亩,耕地面积471亩。 |
瓦窑头村 |
《松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叶姓先人至湖北迁入,见此地田畈土粘多色、立性好,宜制陶器,便以瓦窑为村名,定居创业,繁衍生息。 |
竹溪村 |
水南街道竹溪村总户数462户,人口1112人,村民小组11个,山林面积2205亩,耕地面积599亩。 |
新溪村 |
新溪村距松阳县城3公里,距水南街道办事处所在地2公里。全村现有243户641人,村民小组8个,党员21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新溪村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刘美艳(新当选),村委会主任潘安军(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每年固定收入0.8万元,主要来自山林承包租赁收入。人均收入9781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91亩,水果214亩。 |
市口村 |
水南街道市口村总户数219户,人口545人,村民小组6个,山林面积1472亩,耕地面积320亩。 |
寺岭下村 |
叶村乡寺岭下村距乡政府0.5公里,离松阳县城1公里,龙丽高速松阳出口穿越该村,现有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村庄区域面积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5亩,山林面积304亩。现有408户,1180人,其中有乌溪江、滩坑移民近200余人,主要有徐、杨两大姓氏。 该村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曾多次获得县级先进党支部等荣誉,是市级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小康村。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经济收入以务工和出售农产品为主,农业基础扎实,春玉米、蚕豆、茶叶等作物栽培面积大,具相当规模。村民自发组建的金秋农产品合作社专业从事农产品流通,使全乡的农产品销售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村级办公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高,田间路网发达。自来水、路灯、垃圾收集等设施齐全,村容整洁。 村风文明,文化底蕴深厚,有建于清道光12年(1832年)的贞节石牌坊和建于民国初年的三济桥各一座,均为县级保护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群众文化氛围浓厚,村老年人协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 |
岩西村 |
水南街道岩西村总户数143户,人口379人,村民小组8个,山林面积4535亩,耕地面积197亩。 |
踏步头村 |
一、踏步头区域概况 (一)位置与面积:水南街道踏步头村位于县城南部,距水南街道3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二)气候、水文: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阳光充足,春季早暖,依山傍水,故夏、秋季凉爽怡人。全年平均气温17.5℃,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三)自然资源: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林面积2251亩,耕地面积250亩。 (四)自然村村和人口分布:有两个自然村总人口361人,127户,全村共有党员14人,6个村民小组, 二、经济发展状况: 踏步头村交通方便,冬暖夏凉,风景优美。由于交通、气候、地理各方向的条件优越,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主要经济作物有:粮食、茶叶、茶籽等。 |
横山村 |
横山村距松阳县城3.5公里,距水南街道办事处所在地3公里。全村现有460户1137人,村民小组14个,党员31名,村两委班子8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5人,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吴新根(连任5届),村委会主任吴南伟(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人均收入10392元。每年固定收入3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村主要产业为茶叶种植,茶叶495亩,果园388亩。 |
程徐村 |
水南街道程徐村距离松阳县城2公里,距离水南街道办事处1.5公里,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两边靠近溪流,一面环山。现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428户,户籍人口1044人,党员25人。书记周龙水(连任三届),主任程樟富,程徐村现有耕地面积529亩,茶叶种植面积370亩,果园面积210亩,山林面积10亩。2014年人均收入1053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7.37万元。 |
塘寮村 |
水南街道塘寮村总户数296户,人口578人,村民小组7个,山林面积0亩,耕地面积214亩。 |
东岗寮村 |
水南街道东岗寮村总户数91户,人口219人,村民小组5个,山林面积0亩,耕地面积148亩。 |
安乐山村 |
水南街道安乐山村总户数137户,人口307人,村民小组6个,山林面积98亩,耕地面积128亩。 |
桥头村 |
桥头村位于松阳县水南街道白峰尖山麓的一个山间船型盆地里,由山岗顶、上黄、坑口塔和桥头4个自然村组成,村庄现有人口246户627人,村民小组10个,党员24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全村耕地面积554亩,茶园285亩,果园476亩,距县城4公里,紧邻龙丽高速松阳出口,交通便利,环境清幽,是松阳平原区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 背山面水,环境雅致,南面有一落差50余米的石空飞瀑,悬崖直泻,尤为壮观,古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通龙泉古道穿村而过,村中鹅卵石道路纵横交错,道路网至今保留完整,村后古树成荫,村前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村落”。村前是松阳十景“双童积雪”,每到春暖花开之时,金黄色的油菜在风中摇曳,桃花梨花争奇斗艳,田间地头的人们陀着采摘茶叶,出耕劳作,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乡土气息和农耕文化气息,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基地。 |
南山村 |
一、基本情况 水南街道南山村地处松阴溪南岸,毗邻双童积雪景区,距县城3公里,距龙丽高速路口5公里。全村共有人口586人、203户,11个村民小组,24名中共党员。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党支部书记毛伟东,村委会主任何准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房屋租赁等收入。共有农田面积402亩,山林面积1639亩(其中省级生态林382亩),耕地面积402亩。 二、本届(2014年—2016年)村主要实事项目 村三年发展规划: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2、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 3、南山通横山联网公路建设; 4、地址灾害点搬迁。 三、特色工作 1.党建工作。一是根据党建工作“五个一”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村办公楼的活动场所、村公示栏进行整治,布置党建相关展板,将党支部书记领衔2015年度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党员活动等进行上墙公示。 2、乡村旅游工作。“悠然南山、和合之家”,南山村利用松阳水果基地、城郊、景区入口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把南山村打造成为具有陶渊明笔下诗意悠然生活意向的休闲乡村;以共建“和谐家园”为目标,以“家”的理念规划开发南山村,使之成为“和合之家”。 3、村庄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和新型农民。 4、村庄整治工作。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发挥村理财、监督小组的作用,检查、督促村委会落实有关事项及会议决定。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抓好村务和党务工作,促进民主管理,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 |
潘村村 |
水南街道潘村村总户数188户,人口500人,村民小组10个,山林面积1485亩,耕地面积400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