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村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收入以种水果、茶叶、香菇、春玉米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发展经济为基础,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加强村庄整治,浇筑贯穿全村的中心水泥路面;合理开发溪滩地,争取上级资金补助,搞好村防洪坝的建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4201 | 323000 | -- | 查看 松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斗米岙村 |
斗米岙村地处东坞源内,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是松阳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之一。分斗米岙、项坑、正岗山三个自然村,居住地海拔高460-620米。全村现有148户413人,村民小组7个,党员9名。拥有农田面积211亩,山林面积6957亩,其中公益林3272亩,林业是农民増收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投身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致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中,康庄工程、亮化工程、广播村村通工程相继完成。2013年开始,新建停车场3处,1100余平米,新建公厕4座。东坞头山地开发233亩,新建斗米岙至山步栏林区道2公里。2014年修建三面光水渠600余米;2011年起新发展香榧490余亩。 村实事工程有:最期待三件事:1、村民建房。2、留守儿童和老人照料。3、通横坑公路建设。 最满意三件事:1、停车场建设;2、新建公厕。3、通三步栏林区道路修建。 |
源口村 |
源口村距县城五公里,处东坞源之口,故称源口。县重点水库——东坞水库坐落此处,背靠水,面朝溪,山水环绕,景色宜人,是集山水、田园风光于一身的美丽山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10户、280人;人均收入8000余元;现有耕地面积223亩,林地面积2391亩,茶叶面积320亩,果园面积112亩,蚕豆面积120亩,食用菌50万袋。 勤劳朴实党的源口村民,长期以来以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收入低下,温饱成为最大追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调整为茶叶、水果种植以及食用菌登经济作物生产。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如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进一步展开农民增收渠道,狠抓卫生保洁和“五水共治”工作,满怀信心,昂首建设美丽的新农村。 有一座大会堂,一座便民服务中心,一间书画室,一座寺庙,可以说基础设施、公共场所一应俱全,成为广大党员、群众政治、生活的活动中心。 2015年,的重点工作就是铁路建设征迁工作,村两委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重点攻克,确保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
横坑村 |
横坑村位于松阳县叶村乡政府以西7公里,地处坳岱尖东麓,为东坞水库的发源头地之一。1946年属南源乡,1956年属于叶村乡。村中主要产业为笋竹两用林、吊瓜、茶叶、高山蔬菜等。村中有山林4493亩,高山梯田257亩,完美地呈现出“村落-梯田-山水”的田园格局,村中有人口483人,村 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在外经商打工和村内种植农作物。 横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清代设有叶氏私塾,民国时设有学堂,解放后建有横坑小学,村民教化良好,遵循祖训,崇德象贤,恭良俭让,敬祖之风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拜祭、请年神、龙灯、狮子灯、求雨、还愿戏,过年炊糕、打米果、做豆腐,除夕炊山粉圆,清明节做青果,端午节采制端午茶、包粽子、喝-酒,七月十五日炊灰汁糕等传统风俗。横坑村有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茶,是村民传统的保健茶饮。因山中交通不便,横坑先民通过长期积累,在端午节前后采集草药,是横坑人“包治百病的万能茶”。“绳抽狮子”多次参加中国茶商大会的展演,并获金奖。横坑绳抽狮子展演活动每年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主要活动在,按村里四庙一祠堂为中心敬神祭祖,参与舞狮者历代相传。绳抽狮子的制作是用竹蔑编织出狮子的形状,配上用棕毛或彩线的狮子毛,主要的特点是有一个类似轿子的拱门,狮子在舞蹈的过程中是藏在轿子里,以舞狮者掌握的拉线来控制狮子的进出翻滚等动作,以体现狮子的灵活威猛。横坑绳抽狮子的表演形式,由三人掌握抽绳,随锣鼓板点策动狮子进行表演,四至五人用鼓镗、锣镲、钹等伴奏,鼓经以《狮子调》为主,节奏反复变化。主要有笼内舞、出笼舞、抢球舞、伏地舞、嘴衔球舞等五个套路。表演灵活生动,舞姿多变丰富,风格粗犷、雄浑、热烈,显示了其浓厚的大山文化。 农民增收渠道方面,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经商打工,尤其以在外经营超市和在外地做水电工为主,这部分在外的村民经济收入比较可观,逢年过节回家也给村中的老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常驻村中人多为老年人,人口约100余人,主要以种植吊瓜,笋竹林两用林为主。随着康庄公路的建设,村中宝贵的笋竹资源也更好的转化为了经济收益。 综合保洁方面,村内道路由鹅卵石铺就,有35个垃圾桶,生态公厕一座,有专职保洁员进行定时清理。村落没有工业设施,没有污染,村民保洁意识较好,民居内部环境整洁,村落环境整治比较干净。制定了卫生保洁村规民约,进一步约束村民的破坏环境行为。 五水共治工作推进顺利,住村干部担任横坑村治水第一书记,也是横坑膳垄溪流的河长,村书记徐叶谊为村级河长,并确定了河长的巡查监督制度。设立了由村卫生保洁员兼职的河道保洁员,对河道垃圾、漂浮物和河岸生活垃圾进行清扫并对村内各条河道做好日常巡查。为了维护长效机制,还与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做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绿化美化。每月组织在村党员、村两委干部在村内进行卫生保洁大扫除。横坑村为叶村乡今年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第二批村庄,目前已经和工程设计单位完成了实地走访勘测,进入了项目会审阶段,并将在原有一座公厕的基础上再修建2座公厕。 |
官田村 |
官田村距松阳县城3.5公里,距叶村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现有248户683人,村民小组10个,党员25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为党建节点村。党支部书记任樟信(连任3届),村委会主任杨松明(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4万元,每年固定收入2万元,主要来自鱼塘租赁。人均收入14907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570亩,玉米120亩,蚕豆78亩。 二、本届(2014年—2016年)村主要实事项目 2014年:1.通田坌路面硬化;2.通村公墓路面硬化。 2015年:1.五水共治实施工程;2.六边三化三美。 2016年:1.田间道路硬化;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三、特色工作 1.党建: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对村办公楼的活动场所、村公示栏进行整治,布置党建相关展板,将党支部书记领衔2015年度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党员活动等进行上墙公示。新接通电信田园松阳民生服务平台,将村干部换届承诺、村实事项目、村两委班子分工等公示至民生服务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2.其他: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四、取得荣誉 2014年度获得项目推进工作单位。 |
河头村 |
河头村距离县城3公里,分布3个自然村,以多个姓氏家族结构,是叶村乡政府、中心学校、卫生院、信用社的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方便。 全村有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56户,总人口1056人。现有党员35名,。现有耕地面积774亩,山地面积209亩,其中茶叶400亩,蔬菜大栅200亩,水果30亩,食用菌(香菇)150万袋。蚕豆、春玉米、秋玉米粮经“新三熟”面积逐年增加综合经济收入3万元,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8600元。土地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劳力资源充足,长期以来大多数农民都以传统习惯精耕细作。近年来,随着农作制度的不断创新,蚕豆、春玉米、食用菌等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渐成规模。“新三熟”种植模式全面推广。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发展。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投身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致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中,康庄工程、亮化工程、农田路渠网工程相继完成。广大村民都很勤劳,遵纪守法,近几年来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及村民事纠纷,积极支持教育、交通、卫生等国家事业建设,曾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 交通便捷,村民勤劳,地理条件优越,自从10年前土地平整,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大面积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创新种植模式,粮经“新三熟”全面推广,农业效益不断增加。近6-7年村民们走上食用菌发展之路,尝到致富甜头,在河头村形成香菇专业村,目前全村有100多户种植香菇,年生产量200多万袋,前年开始还吸引了玉岩菇农来河头村发展。福建烘干老板也一批批进入,香菇业的发展成了菇农的绿色银行。2012年,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紧紧抓住后进村整顿转化契机,破解了发展党员老大难问题,为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群众反映强烈的香菇马路市场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村农贸综合楼相继建成;东坞源、竹溪源防洪垻将近完工,利在当代,功得千秋。 村实事工程有;最期待三件事:1、继续抓好旧村改造;2、乡政府前面公偶楼项目工程建设;3、东坞源、竹溪源流域建设工程。最满意三件事:1、香菇市场建设2、村农贸大楼落成3、田间水网改造等。 |
松山村 |
松山村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收入以种水果、茶叶、香菇、春玉米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发展经济为基础,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加强村庄整治,浇筑贯穿全村的中心水泥路面;合理开发溪滩地,争取上级资金补助,搞好村防洪坝的建设。 |
麻寮村 |
麻寮村交通便利,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人大户很少,贫困户比较多,全村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有10户。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团结协作,2009年开展旧村改造工作,村中心路面硬化。力争村容村貌、防洪大坝及村中心水渠等有所改观,是一个建设性的新农村庄。 |
寺山村 |
全村有固定电话22部,闭路电视、自来水入户率都达100%,康庄工程路面硬化工程已完工,2006年新建村级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近年来,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村民安居乐业,干部思路清晰,邻里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型村庄。 |
南岱村 |
南岱村属平原乡(镇)山区村,经济状况相对滞后。近年来,全体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安装了程控电话68台,2006年新建造了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造了7个垃圾桶,一个垃圾填埋场,大大改变了村庄面貌。村民手机拥有量30%,摩托车(电瓶车)5%,大型拖拉机4辆,小汽车1辆。2010年做了自来水饮用工程,解决了的饮用水问题。 |
东坞村 |
东坞村是叶村乡平原12个行政村中最困难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无。村小困难人多,村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在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两件较大的实事,2005年浇筑好一条长538米宽6米的水泥路面4米的道路,2006年全村做好了自来水工程。 |
叶村村 |
叶村是叶村乡政府的旧所在地,辖跨越松阴溪北岸的小叶村自然村,181户822人口,耕地1001亩,林地有4145亩,滩涂圩地广阔。有戴火显圣的传说和老婆戏的民俗。历代名人显赫,四季风景优美。 叶村由叶姓人兴村,叶、黄、罗、游四姓有宗祠,此外有包、项、何、周、沈等姓。过去有天师殿(已废),黄氏有“一门三节”的贞节牌坊(已塌),今有老年人活动室。松阴溪大石堤保护着叶村和小叶村的防洪安全。江南公路穿越村中,龙丽高速公路经过村区,交通便利。 村里留传着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一儒生姓戴名火,闻风避难于山林,采野果充饥成仙,在灯火尖与友下棋时,叶村有黄姓人到灯火尖砍柴,看神仙下棋,吃了仙桃核,成了戴火显圣的半仙。 叶村人还有“老婆戏“的民俗。传说有一对青年人结婚,因闹洞房用新棉被捂死新娘。村里的保正遂作出决定,叶村以后不准再闹洞房,每人结婚出钱请戏班演一场戏,宣传提倡敬老爱幼,邻里和谐夫妻相爱和睦。人们称之为老婆戏。 清未,原在县城西屏生活的何金淦因承受不了清政府的“平粜”任务,迁移到叶村居住。当时叶村至县城过行(赶集)的路,都是经过航船头的老木桥,水大时过渡船。何金淦主持开通从延庆寺塔附近的龙头岩至小叶村的路,并且建成叶村连接小叶村的木桥和渡,改善了叶村的交通。解放初期,叶村成了江南区政府的所在地。松阳县第一家印刷厂何氏印刷厂就设在叶村。 叶村出了一位民国时代的名人何联奎(1903—1977)。何联奎毕业于北大,曾留学于法国和英国,1931年回国执教于北京大学,专事畲民研究。其后历任中央国立大学社会系教授、中央法学院院长、-代表等职。1949年春去台湾,先后任行政院副秘书长、国立中央博物院联合会管理处副主任。曾两次出席联合国教科组织大会,著有《民族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研究》等。 早年,在叶村隔溪有广阔的滩涂圩地,村人游火根前往垦荒种植,越种越阔。为了方便管理水果和种植生产,他就地建造了三间泥木结构的平房,后成小村,被人们称为小叶村。现在的小叶村果树成片,茂林修竹,风景优美。百年古树已经挂牌。这里是松古平原白鹭栖息点之一,夏季每天都有许多白鹭在飞翔。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使得小叶村的休闲山庄越办越旺。占平的“情缘休闲岛”、孙根华的“花果滩休闲庄”等为市民休闲提供了一个个好去处。 更值得称道的是,小叶村还出了一位高科技人才游樟铭。他于1956年考入张家口军事大学,后又转西安军事大学深造8年。夫妻均供职于国防航天工业部。因卫国重任在身,忠孝不能两全,1971年其父病故时,游樟铭未能回家奔丧,足显忠臣风范。 在村党支书周兴旺和村民主任何利文的带领下,叶村从过去的种稻产粮为主,发展为种西瓜、鲜蚕豆、鲜玉米和蜜桔、椪柑等多种农副果品,出现了叶小伟等农副产品销售大户。何利文利用自己承包的二亩田,挖塘养蟹养鳖,成为发展多种经济的能手。2004年全村发展无公害茶叶300亩,周春跃、项大伟已办起了茶叶加工厂。种香菇的农户也在迅速发展。可以说,叶村的农户一年四季都有经济收入,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康村。 今年,县政府又在叶村官田滩开发了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相信叶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