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头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辖大岭头、石井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行政村驻大岭头自然村。耕地443亩,林地2737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00亩,竹林212亩。1946年属留名乡,1952年属横樟乡,同年划入竹源乡,1958年建为红旗公社竹源大队大岭头生产队,1959年改为西屏公社竹源管理区大岭头生产队,1961年改为竹源公社大岭头大队。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竹源乡。特产油茶、茶叶。为赤淤坑发源地。
全村现有245户723人,村民小组7个,党员16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为扶贫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叶显周(连任5届),村委会主任叶坛镕(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7万元,每年固定收入0.6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人均收入9761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300亩,油茶10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4204 | 323000 | -- | 查看 大岭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岭头村 |
大岭头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辖大岭头、石井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行政村驻大岭头自然村。耕地443亩,林地2737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00亩,竹林212亩。1946年属留名乡,1952年属横樟乡,同年划入竹源乡,1958年建为红旗公社竹源大队大岭头生产队,1959年改为西屏公社竹源管理区大岭头生产队,1961年改为竹源公社大岭头大队。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竹源乡。特产油茶、茶叶。为赤淤坑发源地。 全村现有245户723人,村民小组7个,党员16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为扶贫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叶显周(连任5届),村委会主任叶坛镕(新当选)。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7万元,每年固定收入0.6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人均收入9761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300亩,油茶100亩。 |
潘坑村 |
潘坑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2.8公里。辖潘坑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耕地277亩,林地15250亩,其中笋竹两用林670亩,生态公益林9399亩。1945年属竹溪乡,1952年属竹源乡,1958年建为红旗公社竹源大队潘坑生产队,1959年改为西屏公社竹源管理区潘坑生产队,1961年改为竹源公社潘坑大队。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竹源乡。特产茶叶、油菜,笋干、油桐、松脂。 全村现有185户585人,村民小组3个,党员20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王敬强(连任),村委会主任王帅懿(连任)。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6万元,每年固定收入7.57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人均收入10858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60亩。 |
黄下村 |
黄下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6公里。辖黄下、龙坑两个自然村。行政村以地黄下自然村。耕地322亩,山林5654亩。1946年属竹溪乡,1952年属竹源乡,1958年建为红旗公社竹源大队黄庄下村生产队,1959年改为西屏公社竹源管理区黄庄下村生产队,1961年改为竹源公社黄庄下村大队,1970年简称黄下大队。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竹源乡。特产油茶、笋干、茶叶、油桐,毛笋。 全村现有221户、632人,村民小组6个,党员21名,村两委班子8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5人,为党建示范村。党支部书记王延利(连任两届),村委会主任杨继英(连任两届)。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主要来自各级补助收入。人均收入11510元。村主要产业为笋竹林,面积4900亩。 |
黄上村 |
黄上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7公里。辖黄上自然村。耕地345亩。1946年属竹溪乡,1952年属竹源乡,1958年建为红旗公社竹源大队黄庄上村生产队,1959年改为西屏公社竹源管理区黄庄上村生产队,1961年改为竹源公社黄庄上村大队.1970年简称黄上大队。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竹源乡。特产油菜、油桐,笋干,茶叶。 全村现有219户624人,村民小组6个,党员12名,村两委班子5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2人,为扶贫帮扶重点村。党支部书记陈梅娥连任3届,村委会主任王显东连任2届。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1万元,主要来自公益林。人均收入13512元。村主要产业为笋竹林6000亩,香榧600亩。 |
小竹溪村 |
小竹溪村简介 属松阳县竹源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8.8公里,距现乡政府驻地1.5公里。辖小竹溪、创古基、紫坞、蒲弄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小竹溪自然村。耕地575亩,林地4999亩。1946年属竹溪乡,1952年属竹源乡,1958年为红旗公社竹源大队小竹溪生产队,1959年改为西屏公社竹源管理区小竹溪生产队,1961年改为竹源公社小竹溪大队。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竹源乡。特产茶叶、油菜、油桐、毛竹、毛笋。 全村现有388户1167人,村民小组12个,党员29名,村两委班子8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5人,为党建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吴火星(新当选),村委会主任潘徐信(连任两届)。2014年度村固定收入2万元,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1350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上级工程及项目补助资金。 |
后畲村 |
后畲村位于竹源乡,离乡政府11公里的山区海拔390米。风景优美,有较多的名木古树,山林面积属全乡之首。村民外出采松脂伟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发展笋竹林,效益良好,目前正着手准备浇筑村内主道的水泥路面村民生活日趋甜美。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的要求和精神,广泛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以做好农村管理、服务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狠抓村集体经济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
燕庄村 |
竹源乡燕庄村距县城仅8.5公里,共有446人,八成左右的村民外出务工、创业,其中以从事松脂行业的人占多数,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农业主导产业为笋竹林。近年来,该村修建了通村公路,实施了自来水工程、燕庄上村整村搬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2008年整村搬迁时,原有的村级办公场所安排给拆迁农户居住。后因村经济薄弱,缺少集体收入,村里无力新建办公场所,全村缺少一个活动的“中心阵地”。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在乡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该村开始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新建的办公楼-议室、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和文体活动中心等功能为一体,建成村民参政议政、办事交流、娱乐学习的村民之家。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