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松阳县 >> 赤寿乡 >> 黄坑口村

黄坑口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坑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坑口村简介

  赤寿乡黄坑口村总户数220户,人口615人,村民小组11个,山林面积4200亩,耕地面积648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4206 323000 -- 查看 黄坑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坑口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坑口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红连村

  红连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赤寿乡,现有人口635人,228户,耕地面积720亩。红连村过去叫乌连村,“方方乌连苦,遍地皆瘦土,副业无门路,种田难饱肚”是当时乌连村的真实写照。1964年,是红连人难以忘怀的一年。那年冬天,全村劳力齐出动,开辟了78亩集中连片的茶园,这片茶园也成了丽水全市第一个茶叶生产基地。发展茶产业,给红连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30多年来,仅村级120亩茶园就为集体提供积累近200万元。在建设村集体茶园时,村名由“乌连”改成了“红连”。如今,红连人仍然咬定茶山不放松,新发展良种密植茶园200亩,全村人均茶叶一项收入2000多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界首村

  赤寿乡界首村,古今县域之西北边陲。为松阳县与遂昌县交界、入松阳境内的头一个村,故名界首,又称界头、赤溪、清溪、佳溪。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0公里处,坐落万寿山风景区旁。辖上坞源畲族自然村,全村827口人,刘姓、张姓占绝大多数。始迁祖刘堡于明朝中叶迁居清溪即界首。高大的石拱门上楣分别横书“怀德古里”、“彭城旧家”、“松川锁钥”匾额,寓意:界首古村之前身称怀德里;刘氏祖先的发详地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界首是松古平原米粮川的西北大门,边陲要地。   界首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有商周至唐宋时期古文化遗存和古窑址多处。村里的老街、牌坊、石拱门、宗祠、大禹宫、震东学校、古民居群都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   界首村一条幽静的古街,上通遂昌,下通古市、西屏,是我县古时的“官道、驿道”,即民间百姓及官府文武仕宦的必经之路。    旧时村头溪边建有官办桥渡及驿亭,据村上《张氏宗谱》载:南宋绍兴四年(1135),从界首到上坞源只一条简易木桥,名“官亭桥”。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改建阔桥,称“观音桥”。    村中,一座精美的刘邦诏公侧室陶氏的节孝牌坊。陶氏孝老慈幼,终至养老送终,抚孤成人。典雅的石牌坊足见古代对“百事孝为先”伦理道德的推崇。古牌坊与刘氏宗祠、禹王宫以及连续三座巍峨的古拱门,相挨相伴踞于村中心,树起了界首村古建筑独特的气派。    石牌坊旁建有清代刘氏宗祠,古祠大门两边设立两块方形立体“桅杆石斗”。巨形方石中心有圆洞,可插长数丈的木柱,柱头挂三角旌旗。“桅杆石斗”是古时一种“文化功名”的标志。    始建于明代的禹王宫,建筑风格独特。现存的禹王宫门厅为清代重建,禹王宫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门厅、头堂、游亭、正堂共四进,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令人惋惜的是,除门厅外,其余三进已于1996年被一场大火焚为灰烬。门厅前廊宽敞气派,木构雕刻精细,台门两旁置一对石雕抱鼓石,四条檐柱石质方形。石柱四副石刻楹联高度评价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寿麓他年传玉简,赤溪今日见黄龙”;“八年于外备尝辛苦勤王事,三过其门历尽风霜忘室家”;“四海清流皆圣泽,一溪赤水亦恩波”;“庙倚寿山山永奠,站环赤水水咸安”。禹王宫正堂中央塑大禹神像,戴九旒平天冠,着玄色日月衮袍,背后粉壁上绘有九把黑色斧头,含平“九流”艰辛之义。旧时界首祭禹,都在正月十二至十七日。古亭台阁,狮舞龙腾,鼓乐齐鸣,场面十分热烈。到了正月初八,各户把灯送到禹王庙进行安排陈列。灯的名目繁多,如珠灯、龙灯、花灯、虎灯、马灯、宫灯、联匾灯等,密密麻麻,挂满宫中,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禹王神像座前八张大方桌上,摆满供品,这些都是精工细作的民间艺术,如用鱼翅作茅屋,以玉米作柱础,芝麻作瓦片,麦杆作亭柱,米粉作冬雪,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今,界首禹王庙会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民间文化现象,它仍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紧挨禹王宫,至村脚还保留着“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旧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明治师范,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界首村人刘德怀,留学返国归里后,宣传新文化,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妇女放缠足,进学堂。他聘请刘德元为校长,创办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是当时松阳第一所收女生的小学,开创了处州兴办女子学堂之先河。此举比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学堂章程》还早一年。民国政府为表彰办学,特赠“意存教养”匾一块,评价道:“查此堂规严肃,形式整齐,缠足者不许入学”。“全村解缠脚之-,移风易俗,煞费苦心,且该村八、九十户,综计入学者男女不下六、七十人,风气开通,实为处郡之冠。”    界首历来重教崇学,人才辈出。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清两代,单刘姓荣获举人、贡生、廪生的计有82人。其中明朝天顺年间刘王睿任福建省泉州知府。民国时刘思赞任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在现代,被评为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有20多人。如:重庆军医大学博士后导师刘为纹教授、重庆市劳模刘善清高级工程师、浙江医科院刘为经研究员、陕西铜川市工业局刘为宣高级工程师、美国匹茨堡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哲学系刘善诗教授、杭州大学地理系刘为纶教授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梧桐口村

  松阳县赤寿乡梧桐口村位于松阳县北部边缘,与遂昌县交界,现有居民196户,535人口,耕地面积570亩,山地面积4872亩,其中村民自留山1000亩,集体果园和茶园各100亩,杉木基地150亩,与县营林公司联合造林830亩,生态公益林1148亩,发包开发1000亩,山地资源较多,人均已达八分茶一亩桔,村主导产业为柑桔、茶叶。2008年人均纯收入433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大川村

  赤寿乡大川村总户数185户,人口523人,村民小组6个,山林面积2410亩,耕地面积440亩。  

狮子口村

  赤寿乡狮子口村总户数169户,人口445人,村民小组6个,山林面积2019亩,耕地面积332亩。  

朝阳村

  赤寿乡朝阳村总户数95户,人口256人,村民小组5个,山林面积0亩,耕地面积300亩。  

卯山后村

  道教仙师叶法善之故里,新时期和谐村居之典范。   位于赤寿乡政府驻地东3.5公里,从县城远望而去,村处卯山之后,故名。辖太平山自然村。全村621人,其中今年入迁的滩坑移民有30人,有叶、王、刘、李等姓。   卯山后村是个很不一般的村,因为有卯山,有叶法善。卯山地处古市镇东1公里,山势平缓,状如覆盆,峰秀石怪,历来为道家-之所。据传,这里曾是唐代道士叶法善修真之处。叶法善,字道元,一字太素,隋大业十二年(616)出生。自曾祖起四代为道士,少得家传,深究道教精义和方丹金石之术,自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历五十年,往来名山,常应召入内廷,备受尊宠。曾-为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寺卿、越国公及护国天师,却不为爵位尊贵所动,仍为道士。松阳民间多称其为叶天师。开元八年(720)化去。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作《叶尊师碑记》悼之。2006年8月18日,《新松阳》曾刊登赵治中先生的《匡国辅王的叶法善》一文。另外,叶姓如今为松阳第一大姓。《叶真人传》载:“叶公,沈诸梁之后,本南阳人。汉末桓、灵时,避地江左。鼻祖俭,字静能,遍搜山水,得会稽着南乡卯山隐焉。”又有《叶氏宗谱》载:“始迁祖俭公,为晋折冲将军、栝苍太守,居松阳卯山之阳,即今松阳之古市镇,葬于卯山观右前侧。”山顶有通天宫、点易亭、试剑石、紫霞馆,可惜久废。所幸山腰道院、俭公祠、白鹤洞等古迹至今犹存。今年8月,原建于古市镇旧城区的清代建筑“天师殿”已被迁建至卯山,以便使之与卯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    卯山后叶氏族人如今珍藏着民国八年编修的《叶氏宗谱》。如果要寻找旧迹的话,那么村口的叶大宗祠遗迹尚存——一座灰寮前,一对饱经苍桑的石狮子,时而被人侧翻,时而被人扶起,仅仅如此而已。但村人说,当年开田造地,叶大宗祠周边,花园、书院等遗址曾现,可见旧时之繁盛。至于地名,至今还有“纱帽丘”等为之佐证。    村口有一株松树,形如船桨,村人谓之“天灯树”,说是旧时挂灯树上,以方便行人夜行。虽然看起来不怎么苍桑粗壮,但村人很是尊崇,说是百年前似乎就是现今这般高大的,所以觉得神奇。    村内有一座真君殿,据碑文记载,原殿坐落于村后太平山帽顶岗。往昔叶大宗祠演戏,均迎殿主唐葛周三元帅来看戏,时村民乡邻祭拜者络绎不绝。清乾隆年间一次庙会后,原本要将元帅神像送回殿中,不料轿杠折断,村民认定此乃元帅不肯回原殿之兆,遂于现址兴修殿宇供奉。文革期间,神像被毁。1993年殿宇倒塌。1995年为恢复历史古迹,于现址重修。    卯山后村田多地广,土改时划了不少出去,如今还有大田580亩,山林3931亩。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村集体先后开发了200亩柑橘和100亩茶叶基地,通过承包经营,村集体从此便有了较为可观的收入。村民也是勤快耕作,如今全村柑橘和茶叶种植面积都达到了600亩,并已出现10户茶叶加工户。其中“卯山橘”久负盛名。近几年太平山的葡萄也名声鹊起。2005年人均收入达4178元。    经济发展后,卯山后村在构建和谐社会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983年,组建巡逻队,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夜间巡逻。1988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村民自愿出资3元,村里配套5元,共同组成“医疗互助金”,生病住院超过100元的村民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助。这一做法比我县2002年开始推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早了14年。1990年开始对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孩子每人发放一次性奖学金500元,至今约有50人获得了这项奖励。有些年份,村集体经济较有赢余,则在年关前,给每人发100元钱和1000斤柴。2001年,县农村信用社在该村开展“联保贷款”试点取得成功。20多年来,村民一直无逾期贷款。2005年,该村再次修订了《村规民约》,并将其印制成精美的挂图,让村民挂在中堂时时对照以约束自己的言行。通过上述种种措施,解放以来,该村一直未出现刑事案件。    村级公益事业比肩接踵。1971年,实现柴油机发电,并安装了70盏路灯。1977年架起高压电。通往古市的4.5公里(自太平山自然村开始)道路近几十年来先后进行了4次拓宽改直,从原来的羊肠小道逐步变成现在7米宽的康庄路(其中康庄路投资额达60万元)。2000年投资50万元建成村级饮用水库。2005年投资2万元建成村口防洪坝。今年9月,投资33万元的村综合大楼动工兴建。    集体荣誉多多:丽水地区林业示范村(1997年)、丽水地区先进党支部(1999年)、县级小康村(2000年)、市十佳信用村(2003年)等等。   

楼塘村

  赤寿乡楼塘村总户数350户,人口973人,村民小组19个,山林面积3400亩,耕地面积230亩。  

半古月村

  一、基本情况   半古月村距松阳县城19公里,距赤寿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现有344户902人,村民小组24个,党员34名,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会3人,村委会4人,为一般村。党支部书记周永标(连任5届),村委会主任林伟(连任2届)。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每年固定收入5.6万元,主要来自茶山承包款。人均收入14201元。村主要产业为茶叶种植600余亩。   二、本届(2014年—2016年)村主要实事项目   2014年:1.机耕路路面硬化。   2015年:1.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农村污水治理。   2016年:1.小河流域治理;2.新村规划。   三、特色工作   1.党建: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能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第一,改进农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不感情用事,不搞强迫命令。第二,创新农村党建新载体,注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党建工作,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规范工作机制,提高两委班子和谐度。党支部对村委会应做到领导不包办、支持不干预、监督不越位,村委会则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2.其他:围绕“田园松阳”的发展战略要求,半古月村党支部班子团结,核心作用明显,执行能力强,有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项目推进有力,大力推动村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设村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开发村茶产业,提高半古月村的知名度。   四、取得荣誉   2014年度先进党支部。   

黄坑口村

  赤寿乡黄坑口村总户数220户,人口615人,村民小组11个,山林面积4200亩,耕地面积648亩。  

黄山头村

  赤寿乡黄山头村总户数82户,人口235人,村民小组4个,山林面积5001亩,耕地面积132亩。  

择子山村

  赤寿乡择子山村总户数247户,人口650人,村民小组10个,山林面积600亩,耕地面积252亩。  

龙下村

  赤寿乡龙下村总户数237户,人口657人,村民小组11个,山林面积2262亩,耕地面积540亩。  

墙里村

  赤寿乡墙里村总户数57户,人口162人,村民小组2个,山林面积20亩,耕地面积80亩。  

叶川头村

  赤寿乡叶川头村总户数305户,人口805人,村民小组20个,山林面积250亩,耕地面积496亩。  

田岗村

  赤寿乡田岗村总户数41户,人口101人,村民小组2个,山林面积2973亩,耕地面积230亩。  


黄坑口村特产大全




黄坑口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