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潘坑村位于松阳县西南面边境,距县城54公里,是安民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242户,790人,村两委8人,党员26人。全村共有耕地394亩,林地26489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笋竹林、林业采伐以及外出务工这三块,大部分村民都不富裕。2009年度村民人均收入3367元,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4214 | 323000 | -- | 查看 大潘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苏马坪村 |
苏马坪村有11个自然村,204户,632人,共有9个村民小组,党员2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72亩,林地面积14984亩,2009全村人均收入4471元,村集体经济薄弱。 |
曹竹村 |
曹竹村有1个自然村,109户,361人,共有7个村民小组,党员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3亩,林地面积8617亩,2009全村人均收入4407元,村集体经济薄弱。 |
台坑村 |
台坑村是个偏远的山村,有大圩和树岭脚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户,289人;耕地面积240亩,山林面积6129亩;党支部正式党员9名,村名代表23名,村两委5人;2009年台坑村人均收入为3364元,相比2008有较大的提高。 |
大潘坑村 |
大潘坑村位于松阳县西南面边境,距县城54公里,是安民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242户,790人,村两委8人,党员26人。全村共有耕地394亩,林地26489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笋竹林、林业采伐以及外出务工这三块,大部分村民都不富裕。2009年度村民人均收入3367元,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 |
李坑村 |
李坑村,地处浙西南山区,位于松阳县城西南,距县城54公里,距箬寮原始林景区距离仅1公里。李坑村因村溪流两边多为李树而得名,至今近四百年历史,多数村民周姓,据族谱记载,为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开山鼻祖周敦颐后裔。全村总人口522人,是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省首批19个乡村旅游点之一、丽水市乡村旅游示范点、丽水市农家乐特色村、松阳县“十大风情特色村”。2014年12月,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村现存故居多修建于清代,传统风貌与历史格局完好保存,建筑布局精巧,构架坚固,风格独特,其中永宁古社为县级文保单位,周氏祠堂、潘氏宗祠等为第一批县级保护古建筑。整个村坐北朝南,村中古迹众多,大屋高低林立,墙头如群马奔腾,巷弄曲折萦回。小溪自西向东顺着村子中央流过,使得村落增添了枕水人家的水乡风情。 村民建房家家都还遵守传统破土动工拜祭和上梁抛梁建筑习俗,村中砍竹破蔑做焦器的传统工艺保存完好。至今村中有人结婚、嫁女儿时都要到宗祠祭拜,以及正月初一、五月初一村民自发到永宁古社祭拜。村里还保留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造纸、传统的竹制龙灯、草狮子等民间艺术,一年一度庙会、各个节气的祭祀等民俗活动。传统的小吃有青明粿、端午粽、麻糍、糖糕、黄年糕、苦槠豆腐等几十种,村民生活安定祥和,村庄富有生机和灵气。 |
安岱后村 |
安岱后村 位于箬寮山南麓的安岱后村,层峦叠嶂,地势险要。1935年,粟裕师长、刘英政委率红军挺进师主力首上安岱后,与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等人领导的农民革命军会合,创建了浙西南第一块游击根据地。红军以此为据点,攻枫坪,战双溪,端敌窝,狙击白军追剿,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令敌军闻风丧胆……。现今安岱后村仍保留着粟裕和刘英故居、办公地点、红军主会场、红军桥等10多处革命遗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