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云和县 >> 白龙山街道 >> 程宅村

程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程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程宅村简介

  云和县南郊的程宅村,这里环境秀丽,风景优美。整个村庄拥有3条小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在盛夏时常常有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在溪边玩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5003 323000 -- 查看 程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程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程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箬溪社区

  箬溪社区办事处驻新建南路380号,社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5595人,其中户籍人口1750人、流动人口2500人。主要负责党群、计生、民政、综治、文化、妇联等工作。自成立以来,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社区始终坚持立足实际,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群众服务为重点,以综合治理为保障,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现已基本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单位支持、资源共享、协调共建的良好格局。   

大坪社区

  大坪社区办事处驻白龙山街道大坪村云宁小区一幢203室,户籍人口655人。主要负责党群、计生、民政、综治、文化、妇联等工作。自成立以来,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社区始终坚持立足实际,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群众服务为重点,以综合治理为保障,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现已基本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单位支持、资源共享、协调共建的良好格局。   

大坪村

大坪村  大坪村基本情况   大坪村地处云和镇南面,南靠白龙山,北接云和县城南新区,丽龙高速架桥凌空穿村而过,距县城3公里。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9户,总人口196人,党员14名。山林面积1147亩,耕地面积121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等地,从事玩具加工行业。   该村四周果园竹林密布,村民擅长利用园林饲养家鸡家鸭,闻名县内外。自2000年创办“农家乐园”以来,该村逐步完成了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鱼塘垂钓等娱乐场所,突出生态旅游特色,现已发展到十来家专营绿色有机食品的农家乐,每年吸引5万多人次到村游玩。同时加强了劳动力就业培训,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引导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第三期农民新村(小区)建设的起步,该村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继续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的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黄水碓至大坪康庄公路;投资20多万元修建水库、农田渠道等水利设施;投资12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治,村里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日益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2009年被丽水市政府评为文明村,2010年被浙江省政府评为绿化示范村。   

新建村

新建村  新建村基本情况   新建村地处云和镇西面,丽龙高速绕村而过,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5公里。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5户,总人口524人,党员20名。耕地面积264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等地,从事玩具加工、服务等行业。先后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全村的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外出务工为辅。该村为新安江移民村,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在村两委的带动下进行农业多样化发展,目前已种植了水果,蔬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等多种经济作物。其中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涵盖了香菇、黑木耳、花菇等多个菌种250多万袋,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苗木花卉为该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往杭州、宁波等地。今后该村在巩固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力培训,引导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修筑防洪堤700多米,修建三面光水沟1500多米,对2100多米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建立200多平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完成改厕、改寮、绿化等村庄整治工程。  

高胥村

高胥村  高胥村基本情况   高胥村地处云和镇西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县城9公里。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5户,总人口1130人,党员44名。山林面积1702亩,耕地面积1100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等地,从事食用菌种植及加工行业。   该村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村,种有香菇、黑木耳、花菇等多种菌类,共种植200多万袋,采用精细化种菇的方式,产量大、质量高,年产值达500多万元。该村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建立葡萄园-土鸡种养基地,鸡粪给葡萄当肥料,纯生态环境又可提高鸡和鸡蛋的品质,同时提高了种植葡萄和养鸡的综合经济效益,该葡萄基地共种植葡萄50亩,养鸡1200多羽,年产值达40万余元。今后该村将从两方面着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狠抓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继续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水毁堤坝50米,修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拓宽和路面水泥浇灌,并对全村进行环境整治,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门村

  三门村基本情况   三门村地处云和镇西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县城7公里。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8户,总人口538人。山林面积6234亩,耕地面积580亩。现有党员22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50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及周边村庄等地,从事泥水工、木工、油漆工、玩具员工等行业。2010年被县政府评为推进项目建设先进集体。   该村经济收入以食用菌种植等农业经济为主,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为辅。全村约有120户村民种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80万段,仅食用菌种植就为村民带来450万元的经济收入。其他产业发展主要是蔬菜种植,面积约30余亩,每亩经济收入约4000元,杨梅、板栗等水果种植面积约为70亩左右,每亩产值3500元左右。今后,以坚持农民增收为主要发展目标,一是要继续的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是要扩大村民向第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外出务工、农家乐等产业,拓宽容村民增收渠道;三是要充分利用好本村新整理的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空壳村变为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新农村。    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和三沿整治,先后投入10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三光面水沟280余米,拓宽480米水泥路,完善了全村的亮化工程,修建了公共厕所、垃圾池,对公路两旁进行了绿化等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村级环境设施,提高了生活质量。  

长田村

  长田村基本情况   长田村地处云和镇西南方向,距县城3.5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22户、871人,党员33名。耕地面积1060亩,山林面积3237亩。农村劳动力总数697人,其中富余劳动力350人,主要分布在县城等地,从事食用菌种植、玩具加工、金属阀门制造行业。   长田村是云和镇的城郊村,经济发展速度滞后。农业经济主要以食用菌、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为主,以玩具生产加工,劳务输出为辅。现有食用菌种植55万袋,蔬菜种植面积286亩,粮食种植面积671亩,水果种植面积300亩。玩具加工企业13家,年产值475万元,外出打工劳务收入近50万元。接下来,长田村将以工业园区杨柳河城南区块扩展为契机,抓住工业经济推进的有力时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更多的村民转到第二、三产业上来,实现村民增收和经济转型双丰收。    近几年来,该村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全村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先后洪灌了村内道路,新建村办公室,在原村小学内修建了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去年,在县农综办的帮助下,投入160多万元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修建,投入5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坝头的大桥一座,投入20多万元,对全村各农户的引用水进行全面改建。  

瓦窑村

  瓦窑村位于云和城的南郊,现村里的交通十分方便,可以搭乘云和2路公交车在云和中学下车,直接到达,    全村有264户,832人。村里有耕地面积427亩,主要用于种蔬菜与繁殖菜苗,近年来有一部分田地用于种植香菇,并采取秋冬种香菇,春夏种蔬菜的科学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村里有山林面积2274亩,拥有丰富的山林面积。    现在有部分村民由农民转变为了玩具厂老板,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玩具厂,主要经营来料加工。在来料加工这块一般都是比较精细的活,需要手工炒作,所以对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办厂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动其他人致富。    在云和家喻户晓的两家省一级重点高中就位于瓦窑村的边上,第一所为云和中学,学校有大型的图书馆,雄厚的师资力量,悠久办学历史。它孕育了一批有一批的学子走向他们梦想的大学。另外一所是云和职业技术中学,它也同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悠久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在丽水地区负有盛名。    相信瓦窑村会越走越好的。  

黄水碓村

  黄水碓村位于云和县城南,距县城1.5公里,全村由8个自然村组成,有12个村民小组,416户人家,共有人口1317人,其中劳动力833人,党员48人,是丽水市“千村整治、白村示范”工程示范村。    作为生态建设示范村,黄水碓村:    坚持多元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挥城郊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经济,目前,有20户村民办起了玩具、包装等企业,30户村民从事运输业,10户村民发展养殖业,6户村民从事异地开发,40多户从事食用菌生产,8户从事商业,100多户务工,呈现多个产业齐头并进,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势头,村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0.71万元,全村年人均村收入6981元。    开展村庄整治,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开展污水治理:共投入140.4万元,完成1527米地下排污管道,建成1座容量为98立方米的终端污水处理池,实现了全村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   

村头村

  村头村地处云和镇西面,座落在美丽的浮云溪畔,与崇头镇垟背村接壤,北面有重河湾万亩干水果基地,南有生态公益林,东面与沙溪,后山两村批邻,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5公里。有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5户,总人口412人。山林面积2650亩,耕地面积362亩。党员27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0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等地,从事玩具加工等行业。近年来先后荣获县级文明村、小康存,市级文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头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自主创业为辅。全村近半农户从事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年种植40余万袋,是多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现已建立中小玩具企业16家,分布在县城及村辖区内,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有效解决该村富余劳动力专业问题。企业的不断壮大也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屋出租、餐饮、零售等多种增收渠道。今后村头村将继续争取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村民自主创业,扶持现有中小玩具企业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村头村先后投入400多万元修建了康庄公路“环村路”、小流域治理防洪堤的建设,修建了三座跨溪大桥,进行了村庄的整治、道路硬化、路灯的亮化等基础工程。   

程宅村

  云和县南郊的程宅村,这里环境秀丽,风景优美。整个村庄拥有3条小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在盛夏时常常有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在溪边玩耍。  

河上村

  河上村位于云和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公里,共有6个自然村,(分别是路头、岗头、黄桥头、河上、紧河、花园殿)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00亩,山林面积9550亩,全村397户945人,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850元。本村先后荣获“云和县示范村”、“云和县优秀整治村”、 “云和县卫生文明村”、“ 县级组织运转示范村”、多次被评为“云和镇先进集体”。   生态经济多元发展。河上村充分发挥城郊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经济,呈现多个产业齐头并进,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势头,使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里拥有中小型的木制玩具加工点数十家,年产值23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70人。同时村里还拥有养猪场、养鸭场等养殖大户。为农民增收不少。近几年,我村村民看准时机,办起农家乐、休闲山庄,吸引了大批游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上村村容整洁、环境宜人,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近几年来,村两委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进一步实施村庄“亮化、美化、洁化、绿化”工程。在村防洪堤一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树木500多株,铺设草地5500多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6%。生态文化底蕴深厚。加强村级原有文化队伍建设,组建腰鼓队、秧歌队、铜管乐队、广场舞队、扇舞队等村级文化队伍,并定期开展活动。每年村里都配合县、镇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健身路径、老年活动场所正常运行,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将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植入人心。积极争取资金对张焕文的故居进行了修复,整理张焕文的故居抗战文化,宣传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生态班子团结干练。村两委班子以“用心谋事、民主理事、干净干事、和谐共事”为目标,班子内部团结、和谐,整体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号召力。班子成员个人能力强、素质高,能干事、善干事,个体作用在群体中得到充分发挥。村干部廉洁自律,坚持村务财务民主公开,基本实现零招待。   村“两委”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村庄整治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本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新农村。在村委主任及支部书记的领导下首先对村貌进行了整治。粉刷外墙、安装路灯、安放垃圾桶、设置卫生人员等使得河上村焕然一新,原本村口的垃圾不见了,夜晚行走也更加的方便。河上村民都拍手叫好。        河上村的收入形式多样。村里拥有中小型的木制玩具加工点数十家,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了现在就业难的问题。同时,村里还拥有养猪场、养鸭场等养殖大户,为农民增收不少。近几年,我村村民看准时机,办起来农家乐、休闲山庄,吸引了大批的来客。   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河上村观光指导,投资兴业,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沙溪村

  沙溪村地处云和县城西郊,距县城2.5公里.拥有6个村民小组,共294户,1005人.耕地面积555亩.2007年度农民年人均收入为5035元.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拥有大型苗木基地.   

隔溪寮村

  隔溪寮村位于云和母亲河-浮云溪的西畔有这样一个绿树茵茵,流水潺潺的村庄-隔溪寮村。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全村有122户居民,人口415人,人年平均收入5101元,耕地面积186.59亩。  


程宅村特产大全




程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