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源村 建源村基本情况
建源村地处云和县赤石乡的北面,东面与紧水滩镇大源交接,南面接紧水滩水库与赤石村相隔,西面与建升村接壤,北面与库北相邻。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17公里。辖7个自然村,总户数136户,总人口452人,党员14名。富余劳动力外出经商7户,在本县玩具业23户。村域面积11.43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丰富,全村环境优美。
建源村结合本村实际,坚持以生态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都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本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858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是水稻粮食作物,以及大豆、番茄、玉米等经济作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玩具企业、外出务工、木材加工等。
近年来,该村两委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以生态村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农村公共设施,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大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不断加强村卫生治理和自来水工程建设。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5206 | 323000 | -- | 查看 建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阴岩村 |
阴岩村 阴岩村基本情况 阴岩村地处赤石乡的东部,位于紧水滩水库的中游,距云和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旱路15公里,水路2公里。为少数民族畲族村。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户,总人数270人,党员12名。土地总面积6957亩,其中林业用地6239亩、列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705亩,商品林基地1144亩,耕地面积230亩(其中2010-2011年新增土地160 亩)。农村富余劳动力5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永康等地,从事玩具生产、经商行业。 该村的经济收入以养殖业为主,农林业为辅。现有家庭养殖生猪50户,年出栏300头,年收入50万元。种植药材前湖100亩,年收入20余万元,林业木材销售收入50余万元,农业收入10余万元及其他收入50余万元等。建立云和县阴岩山农药材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0余户。 近年来,该村投入大量资金,完成阴岩上村的整村下山脱贫改造,村干道水泥路面硬化。完成二期旧村改造工程的房屋建设,正在建设路面硬化。完成全村自来水安装。新增阴岩、坳后土地139亩。新建村民健身活动场、篮球场、公厕各1处,完成远程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计生协会等设施建设。 |
赤石村 |
赤石村 赤石村基本情况 赤石村地处云和县的西北部,赤石乡的中部,是赤石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捷。辖5个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2户,总人口165人,党员17名。山林面积2537亩。 赤石村的主导产业为木制玩具。云和湖丰富水资源还为水产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每天近千公斤的鲢鱼销往各地。赤石村辖区开心岛的风景更是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历年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前往创作。同时,赤石码头农家乐产业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发展迅速,赤石农家乐的鱼头火锅已经成为了赤石码头的招牌菜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过来品尝。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村两委从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近年来,赤石村先后投入几十万元,修建了直接通向码头的康庄公路,提高了云和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建成了村里首个污水处理池,使村里的污水得到及时的处理,更加美化乡政府周边的环境。在新建村委大楼中设立应急减灾防灾避灾中心,并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村里富余的劳动力组织规范的专业技能培训,为村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用的专业人才。 赤石村曾获得省级无-村、县级文明村、县级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
新林村 |
新林村 新林村基本情况 新林村地处赤石乡的西南面,北靠紧水滩水库,53省道穿境而过,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县城19公里。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6户、351人,党员21名。是赤石乡移民重点村之一,现有移民后靠 46 户170人,跨库移民 50户,181 人。山林面积 19650亩,耕地面积 31亩。农村富余劳动力120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及省内外县市,从事玩具生产、服务业等二、三产业。 新林村俗称“独山”,山清水秀,有独特的岛屿、貌美的山林和曲湾的水面,是钓鱼爱好者的好去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由于建设紧水滩水库和丽龙高速公路被两次征用,土地资源相对减少。村经济收入以木制玩具生产加工、外出务工等二、三产业为主,农业、林业为辅。下一步,新林村将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持续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 近年来,在不断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该村完成道路硬化工程、自来水工程和改厕建厕。修建了村会议室和篮球场,为村民提供了参会议事和健身休闲的场所,并以村庄整治和危旧房改造为契机,对独山自然村进行集中加固改造,并统一为45户黄泥屋墙面刷上了天蓝色,一个童话般的“蓝色经典”村诞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麻垟村 |
麻垟村 麻垟村基本情况 麻垟行政村位于赤石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云和县城23公里。西面与龙泉市接壤,东北临云和湖风景区,南与黄源乡相临,村庄区域位置优越,丽龙高速公路和53省道分别在南北面边穿境而过,交通十分方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县级风景名胜夏洞天距离麻垟村1.5公里。辖麻洋、张畈、排后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62户650人,党员31名。耕地面积375亩,林业用地16949亩。农村富余劳动力195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龙泉安仁等地,从事玩具生产、木材加工、销售等行业。 该村经济收入以食用菌、玩具生产、运输、外出务工为主,农林业经营为辅。近年来,村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经济收入逐步提高。但由于自然条件差,生产要素缺乏等因素,致使麻垟村2010年还有贫困户41户108人。麻垟村将围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实施各项措施:一是加大投入,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二是要积极引导,优化贫困村的产业结构。三是要加强服务,引导贫困农民转产转业转移。四是要积极探索,完善贫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要齐心协力,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该村电力、供水、电视和通讯设施齐全,基础条件较好。以村庄整治为中心,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道路硬化500米,1300平方米,使全村的路况有了明显改善;主要道路边安装了路灯18盏;完成100米河道的垃圾清理、河岸绿化,护岸堆砌等任务,修建防洪堤120米,修建排污渠道200米;建设高标准公共厕所一座,新设垃圾箱 8个,聘用保洁人员2名,建立了保洁制度。同时平整土地,增加村民休息健身设施,建设景观亭,形成了村民的休闲活动中心。 |
建源村 |
建源村 建源村基本情况 建源村地处云和县赤石乡的北面,东面与紧水滩镇大源交接,南面接紧水滩水库与赤石村相隔,西面与建升村接壤,北面与库北相邻。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17公里。辖7个自然村,总户数136户,总人口452人,党员14名。富余劳动力外出经商7户,在本县玩具业23户。村域面积11.43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丰富,全村环境优美。 建源村结合本村实际,坚持以生态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都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本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858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是水稻粮食作物,以及大豆、番茄、玉米等经济作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玩具企业、外出务工、木材加工等。 近年来,该村两委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以生态村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农村公共设施,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大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不断加强村卫生治理和自来水工程建设。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 |
建林村 |
建林村 建林村基本情况 建林村地处赤石乡西部,位于美丽的“云和湖”湖畔,西面与龙泉市安仁镇接壤,东面紧邻紧水滩水库,北面与建升徐家相隔。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20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户,总人口346人,后靠移民55人,党员20名。村域面积1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8亩,林地面积15690亩,生态公益林9600亩。 2010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24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20 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1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971元。近年来,建林村以“富民、强民”为核心,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目前的植被资源以人工栽培和自然生长作物相结合,大体分为农田、林木、毛竹、油茶、茶叶,耕地主要是水稻、蕃暑、土豆、以及蔬菜等经济作物。今后,建林村将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农业产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建林村两委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投入420多万元资金用于灌溉工程、防洪堤、饮用水工程、自然村之间的基耕路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等项目;投资50多万元,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素质培训、健身设施等社会事业。目前,村内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电话安装率80%。村庄建设日新月异。 |
建升村 |
建升村 建升村基本情况 建升村地处赤石乡政府西北方,依山伴水,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县城21公里。辖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8户,总人口314人,党员21名。山林面积11624亩,耕地面积223亩。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从事玩具生产、木材加工、农家乐等行业。 该村的经济收入以在外务工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目前产业发展情况良好,提倡农村从事生态种植和养殖业,让更多村民享受更优惠的政策,让全村村民拥有小康生活。建升村持续围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村民收入为中心,积极探索村民外出致富与留守增收的双向发展之路。 近年来,建升村不断加强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最关注的建升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积极要求该工程线路延长到兰家、岗后、鱼仙坑3个自然村。并集资30万元,从当初批准立项的建设里程5公里延长为13.9公里。目前正在进行路面硬化,完工后将为村民的出行和运输提供极大的便利。 |
店子村 |
店子村 店子村基本情况 店子村地处赤石乡北部,属赤石乡库北管理处管辖,东面与担布坑村相邻,南面与担布坑金光山交界,西面与龙泉黄麻垟交界、北面与松阳阳坑源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距赤石乡建源码头13公里,距县城31公里。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3户,总人口658人,党员20名。耕地面积369亩,山林面积19369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5123元。农村富余劳动力425人,主要分布在云和、丽水、龙泉等地,从事木材加工、玩具生产、零售等行业。 店子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业和林业,村内植被资源较丰富,人工栽培和自然生长作物相结合,大体分为农田、林木、毛竹、茶叶等。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蕃暑、土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林业主要有玩具用材林、竹笋两用林、绿色油茶林。因位于紧水滩水库北岸,被水库阻隔,交通条件较差,信息闭塞,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该村农民增收渠道狭窄。近年来村民纷纷外出创业打工,劳务输出增多,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提供了新的渠道。 近年来,店子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极大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设,解决了过去路况差的问题,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完成了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的喝水用水问题。 |
高山村 |
高山村 高山村基本情况 高山村地处赤石乡北部,属赤石乡库北管理处管辖,坐落于海拔400-500米的半山腰,所有自然村呈南北一线排开,南北相距6公里。东面临紧水滩水库,南面至梓坊坑,西面与南洞村交界,北面与大源乡接壤。距赤石乡建源码头2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县城38公里。辖1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6户,总人口577人,党员24名。耕地面积426亩,山林面积10359亩。农村富余劳动力375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丽水、龙泉等地,从事玩具加工、木材加工经营和饮食经营。 该村的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农林业经营为辅。全村375名劳动力大部分在玩具、铸钢等厂务工,其它从事木材加工经营和餐饮经营。村今后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做好和鼓励村民外出创业创收,先富带后富,家家都致富;二是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该村有松杉木林数千亩,油茶山千余亩,毛竹近千亩,还有不少老黄柿树。进行油茶山抚育,以增加山林的经济效益,并对柿农进行了柿饼加工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该村完成了康庄公路建设,使9个自然村全部通了公路。并投资了10万元,修建5000米的人行道,同时,投资数十万元,修建500米农田灌溉用水渠和改造生活用水。现村庄整治工程正在启动。 该村村党支部2007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 |
担布坑村 |
担布坑村位于紧水滩水库北面,属赤石乡库北管理处管辖,距离赤石码头20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197户737人,12个自然村,耕地381.3亩,山林18900亩。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4924元,担布坑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靠山吃山,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玩具原料林加工为主,兼以种植水稻及紫番薯,绿壳鸡蛋等特色农产品。 担布坑村与阴岩村、赤石村、新林村、麻垟村、建源村、建林村、建升村、店子村、高山村、南洞村、临海垟村、垟田村、张源头村相邻。 |
南洞村 |
南洞村位于丽水市云和县内,紧水滩水库北面,属赤石乡库北管理处管辖,距赤石乡建源码头有20公里。全村现有9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03户、349人。我村农副业生产坚持以农业生态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紫色小番薯等新型产业,在村里成立了咱家人专业合作社,养殖绿壳蛋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和村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
临海垟村 |
临海垟村距离云和县城10公里,53省道横穿而过,丽龙高速沿村而入,倚傍于美丽的仙宫湖,座落在两山之间。走进临海垟村,各色鲜花娇艳欲滴,各类苗木枝繁叶茂,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环抱与绿水青山之中。走进村民小区,整洁的村道、漂亮的楼房、齐全的家电,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富裕的农家小区呈现于眼前。走进村委办公大楼,文明村、先进党支部、村级组织运转示范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市级农村信息示范点……一块块牌匾、一面面锦旗映入眼帘,见证着临海垟村的辉煌和荣誉。 临海垟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3户, 344人,劳动力231人,村两委成员8人,党员22名,预备党员2名。全村共有72名村民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7位农民拥有农民职称;44名村民取得了新型农民培训合格证书。共有耕地面积316亩,林地面积634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0.8万元,人均收入4308元。全村发展食用菌50余万袋,绿化苗木面积300余亩,是赤石乡主要食用菌和苗木生产基地。 新兴产业:农家乐 临海垟村西与云和万亩农业生态示范果园相接,东与云和湖相倚,可作为示范果园的农家小院、云和湖的后花园,特别是宋城集团深入开发及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临海垟村进一步利用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开发包装,逐步建起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品果、感悟、健身等新型的旅游产业--农家乐。目前全村共有开办三家农家乐,20余人从事该行业,年创经济纯收入40余万元。 特色产业:花卉苗木 临海垟交通便捷、运输方便。临海垟村海拔300米,属小丘陵气候,十分适宜各类花卉苗木的生长。该村苗木种植户达到48家,118人从事苗木生产,拥有标准苗木基地300亩,年向周边省、市、县销售各类苗木200余万株,销售收入60余万元。花卉苗木种类有木制玩具用材林苗木、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用材林苗木和绿化风景林苗木。品种主要有马尾松、木荷、杜英、枫香、桤木、紫薇、茶花、桂花等30多种。于2005年成立了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有118名社员,实行分户种植,合作社统一销售的“分种合销”经营模式。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临海垟村的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前景还很广阔,发展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还可以进一步壮大成为乡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食用菌 自1995年以来,临海垟村农民就开始栽种食用菌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种植食用菌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村有94户从事代料香菇和黑木耳种植,80%的农民通过食用菌产业脱贫致富,临海垟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8年,共发展食用菌100多万袋,其中发展黑木耳20余万袋,预计产量可达175吨,预计可增收120万元。临海垟村的食用菌产业还影响、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张源头村、后山村等地的农民纷纷来到临海垟村学习生产技术,从事食用菌生产。 临海垟村是丽水市第一批农业科技信息应用示范村 临海垟村支部书记黄献荣、村民主任周培兄欢迎您! |
垟田村 |
垟田村 垟田村基本情况 垟田村地处赤石乡的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云和县城14公里,南面53省道横穿而过,北面为美丽的仙宫湖,是宋城集团投资旅游开发的中心,山清水秀,风景亮丽,是云和现唯一的五星级宾馆所在地。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有67户、200人,其中有112人为紧水滩库区后靠移民,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13名。全村占地面积6199亩,林业用地4595亩,生态林3540亩。 垟田村的主要产业有木制玩具、农家乐、外出经营超市,葡萄种植等。全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从事玩具行业,主要经济来源于木制玩具,部分村民外出经营超市。葡萄种植是该村的一个亮点,拥有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品质最好的葡萄园,并成立了葡萄培训学校,为村民提供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今后,垟田村将致力于发展生态高效种植业,鼓励村民从事玩具生产和其他增收新产业。同时,承接云和湖旅游开发的辐射作用,着力发展农家乐产业。 近年来,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作为今年乡里的“三沿”整治村,垟田村将以此为契机,紧密结合危旧房改造、改厕建厕、道路改良等工作,改善村容村貌,为村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村庄。 |
张源头村 |
张源头村地处云和西北面,东邻临海垟村,西与垟田村交界,53省道穿越而过,距离县城11.5公里,相邻乡政府3.5公里,每天有专线班车,又与丽龙高速公路赤石出口相隔0.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现有农户178户,农业人口62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6%,有村民小组7个,9个自然村,党员25名,耕地面积280亩,林地面积14484亩,有柑橘、雪梨、桃、李、梅等果园面积446亩。 张源头村风景优美,环境生态良好。有“龙岩洞、过路桥、碗窑”等,名胜古迹流传至今,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民间故事传说,是旅游开发景点。目前,龙岩洞与瀑布景观合为一体,游客们自发来此观光旅游,而且新开了特色野味农家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