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村位于松源镇南部,距松源镇政府所在地6.2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116户、248人,其中外出4户、13人。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2人,外出党员4人)。全村耕地面积252亩,林地面积2537亩,其中竹林面积980余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4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0.9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1元,有低收入农户46户、175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之一。“处后山”有1处山体滑坡隐患,其滑坡体积约88万立方米,1989年被列为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民以传统种植香菇、水稻、毛竹、蔬菜和饲养家禽为主要产业。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切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村政治局面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和提高。先后获得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2007年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县级小康村、市级生态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6002 | 323000 | -- | 查看 星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范源村 |
范源村位于县城南郊,离县城2公里;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52户173人,其中外出有5户,共22人,党员14名(其中正式党员13名,女党员1名,预备党员一名),耕地面积193亩。山林面积963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2万元,人均收入6994元。村民主要从事笋竹林生产、粮食种植及菇菌种植。范源村以生产优质笋竹而闻名,是优质高效种植业笋竹两用林生产基地,园区总面积达1000多亩。“范源笋竹基地”是松源镇全力打造十大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在村一级的延伸工作,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
星源村 |
星源村位于松源镇南部,距松源镇政府所在地6.2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116户、248人,其中外出4户、13人。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2人,外出党员4人)。全村耕地面积252亩,林地面积2537亩,其中竹林面积980余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4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0.9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1元,有低收入农户46户、175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之一。“处后山”有1处山体滑坡隐患,其滑坡体积约88万立方米,1989年被列为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民以传统种植香菇、水稻、毛竹、蔬菜和饲养家禽为主要产业。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切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村政治局面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和提高。先后获得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2007年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县级小康村、市级生态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下坞村 |
下坞村是庆元县濛州街道源老星光乡政府所在地的村,源名叫下坞村,离县城5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88户616人,党员28名(其中正式党员28名,女党员2名),耕地面积620亩,山林面积2537亩;2014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80000元,人均收入5000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057万元。村民主要从事种田、打工、蔬菜种植、食用菌加工销售和来料加工。 经济收入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以第一产业为辅。部分劳动力已向大城市转移,50%以上村民从事务工、经商等。留守农民在家种植食用菌、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二三产业以来料加工、等行业为主。今后,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发展。 2014年,投入节点工程项目200万元资金,完成了下坞村大门门牌、公园、油步路,村委会办公楼装修,办公楼装修面积200平方米,建设公园面积300平方米。2015年将筹建村老年活动中心,预计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全村外墙粉刷190幢。投入100多万元,安装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
乌石岭村 |
乌石岭村距县城大约11公里,全村共有190户,人口520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23人,外出党员4人,低保17人,-12人,离任干部2人,外出人员175人:山林面积5081亩,耕地面积476亩。山林资源丰富,特别是毛竹林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拥有3000多亩毛竹林。 |
林后村 |
林后村距县城15.3公里。全村有129户425人,党员47名(其中正式党员15名,女党员1名),耕地面积600亩、林地面积5266亩。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2元。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在村一级的延伸工作,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
大坑村 |
大坑村位于庆元县濛洲街道东南面。现全村总户数90户,总人口337人,耕地面积259亩,山林面积3626亩,下辖2个村民小组。 在上级领导和村两委会的领导下,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多姿多彩。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级经济发展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为房屋租赁收入和山林资源开发,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2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20元。 |
黄象村 |
黄象村位于县城东部。全村总面积近2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83户,2个村民小组,287人口;现有劳动力18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50亩,山林面积1912亩,耕地面积250亩,森林资源丰富。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8万元,人均收入7678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农民主要从事商贸流通、建筑、服务、种植等行业。 黄象村近几年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山林资源的管理,及森林防火工作,认真做好“绿色银行”建设这一文章,不断壮大和充实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争取老村土地开垦和通村机耕路等项目的早日立项。近年来,村两委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卫生县城创建,认真落实卫生门前三包制度,争做文明卫生户、文明菇城人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技能型政府在村级的延伸,扎实开展农村党员标杆管理、为民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村级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吴宅村 |
濛洲街道吴宅村位于庆元县城后田片旧城区,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234户846人,党员29名(其中正式党员29名,女党员7名),耕地面积120亩,山林面积360亩,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6863元,人均收入7230元,经济总收入891万元。村民主要从事蔬菜种植、食用菌加工销售和来料加工。吴宅村经济收入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以第一产业为辅。部分劳动力已向大城市转移,30%以上村民从事务工、经商等。留守农民在家种植食用菌、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二三产业以来料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为主。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46人,参保率100%,低保户低保户13户24人,40周岁以上人员,基本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
街尾村 |
街尾村位于濛洲街道后田街街尾,是老后田街的尾端。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7户,总人口872人,党员30名。村经济总收入1359万元;人均纯收入9548元,耕地面积有120亩,山林面积有1400亩。部分劳动力已向县外宁波、杭州等城市转移,65%以上村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等行业。现在的元帅公庙、东瓜山城隍庙、镜山森林公园都是街尾村的管辖范围。街尾村有三处地质危害点,分别是瓦厂湾水库渗漏,东瓜山城隍庙滑坡,镜山山体滑坡。每年台风季节需要特别防护。 经济收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以第一产业为辅。种养植业以蔬菜种植为主,目前二三产以建筑、零售,加工为主。今后将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富余劳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创新发展思路,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盘活购入地基,建造村集体综合大楼,该楼占地面积176.71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为保障综合大楼充分利用,将空置楼层出租,确保村集体每年10多万元的经营性稳定收入。2013年又新建老人活动中心,投资90多万元资金,该楼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集体经济大有改观,摆脱了街尾村落后面貌。 |
后碓村 |
濛洲街道后碓村位于庆元县东边,距县城1公里远,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有351户,7个村民小组,共1022人。有耕地面积422亩,山林面积600亩,粮食总产205吨,经济总收入1602万元,人均收入10329元,集体总收入70400元。后碓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991人,参保率达97%;低保户16户,涉及人口22人;医疗救助3户;60周岁以上人员,基本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率为63.37%。 |
下滩村 |
下滩村位于庆元县濛洲街道东南面,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截止2013年底,全村总户数140户,总人口440人,耕地面积430亩,山林面积16650亩,森林覆盖率在庆元县城城郊各村中名列前茅。农业产业以食用菌(香菇、木耳)、毛竹等产业为主,村集体经济主要以集体资产(下滩山庄)出租、生态公益林补偿款收入为主,惠农增收。近年,在下滩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勇于创新,艰苦创业,从壮大村级经济、加强村庄建设、介导文明新风入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
半湾村 |
半湾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距离县城2公里。有村民小组2个,户数55户,人口206人。2007年人均收入3385元,第八届村两委成员5人,村民代表22名,党员10名。 |
周墩村 |
周墩村所处松源镇,位于县域中部偏西,介于东径118°45′50″—119°27′49″,北纬27°25′23″—27°51′45″之间,平均海拔353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冬暖夏凉,春季回温早,气候相对稳定。 周墩村辖周墩、省里、平岗三个自然村,东至松源镇洋心村、南靠下滩溪、西接县城福林新村、北沿松源溪。 周墩村现有209户,706人,全村总面积12788亩,山林面积12246亩,耕地面积591亩,主要的农产品有稻谷、油菜、香菇、茶叶、蔬菜、竹木。 庆元县城东小学、第三中学位于周墩村内,全县规模企业之一梦天公司及大山合公司坐落于周墩村。 |
大济村 |
大济村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县城边上的一颗明珠,距城区两公里,有394户,1530人,2002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法,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是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2005年被授予“市级文化示范村”,“县级卫生村”称号,地方党委政府的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该村村内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明代时期的民居现存有聿新堂,怀德堂等9幢,清代民居现存的有慎修堂,达德堂等20余幢,曾蒙恩封赐的牌坊有双桂坊,桂香坊等7座,历经风雨,不改初颜,千年古韵依旧,并已逐渐向外开放,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赏古村景”为主题的大济旅游事业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历史文化名村创建活动,是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古老文明开发和谐稳步推进,进士古村愈溢古香,风景这边独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