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庆元县 >> 左溪镇 >> 溪头角村

溪头角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溪头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头角村简介

  溪头角村海拔815米,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全村1个村民小租,共46户135人,土地总面积4350亩,其中耕地面积136亩,园地1亩,林地4014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4083元,人均2354元。2006,有40户搬迁至县城安置。
  现任村支书胡光铨,村主任吴起库,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全村党员12名,其中女党员1名
  溪头角村是一个以传统香菇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古老村庄,祖祖辈辈在这土地上过着和谐的生活。2006年8月12日,无情的超强台风“桑美”来袭,这个古老的村庄成了一片废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2006年溪头角村40户118人整村搬迁至庆元同德、同济新村。为方便村民办事,更好的服务村民,左溪镇政府还在同济新村设立了驻庆工作联络点,由镇领导带队实行每周一天的接待日服务。
  搬迁至同德、同济新村的溪头角村村民,不仅新建了房子,还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以吴光铨、胡南保为带头人的溪头角村村民积极的投身新生活建设中。
  近年来,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溪头角村村两委把村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的引导村民多渠道就业,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溪头角村村民在同济、同德新村这片崭新的土地上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6105 323000 -- 查看 溪头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头角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溪头角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半岭村

  左溪镇半岭村,座落在庆元县东部高原,海拔910米的高山上,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2005年通村康庄公程水泥硬化路面已浇到村中,村辖两个自然村(即半岭村,双面村),此村地理独特即半岭村在910米的高山,而双面村在海拔460米的山下55省道和左溪在村边穿过。共有71户,人口217人,林地面积2697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33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9287元,人均收入2400元。种植香菇4万段、吊瓜80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有共产党党员10名,其中女党员2名,平均年龄48岁。预备党员1名,坚持每季度一次三会一课学习,党群干群关系非常融洽。村民小组三个,村两委4人,3名男性,1名女性,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平均年45岁。2008年底根据县整村搬迁有关规定和镇里的重视下,半岭村全村70多户搬迁到庆元县城边3公里的同济和同德新村异地安置居住。  

岱根村

  岱根村距离左溪镇政府5公里,位于庆元到左溪的道路旁边。有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0名,党员19人。村人口172户,共502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18人,在村劳动人口154人。土地总面积为4255亩,耕地总面积为328亩,园地总面积为42亩,林地总面积3635亩。2008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391人。   村庄经济主导产业为香菇、吊瓜、黑木耳、锥栗。近年来通过专家的指导、组织培训、分发资料、扩建基地等方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8年人均年收入为2261元,并获得2008年度左溪镇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征求民意、理清思路、攻坚克难,实现农田水利改造、千万农民饮用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程、村庄道路硬化等工程,建设了汽车停靠站1座、桥1座、公厕1个、沼气池6个、垃圾池2个、垃圾焚烧池1座,改变农村新面貌,改善农民新生活,实现农村新变化。   还通过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张贴村级财务明细表并建立村务咨询监督小组等,让群众参与监督、参与管理,实现村务党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  

竹坪村

  竹坪村海拔850米,距镇政府所在地左溪村18公里,距县城78公里。辖村民小组15个(其中:第13村民小组居住在田庄(与本镇白柘村融在一起)),山地总面积为23521亩,耕地面积626亩,其中水田584亩,旱地42亩;林地面20188亩,森林覆盖率82.2%。到2008年底,共有人口1335人,户数463户。   竹坪村自然环境优美,山林资源和物产丰富,农田、林地、溪流、峡谷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景观,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依山伴水。但地处偏远山区,地势复杂,又是我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今后的发展将是决定性的。  

白柘村

  白柘村简介   左溪镇白柘村有3个村民小组,99户252人,劳动力184人,土地面积5161亩,其中耕地面积102亩,林地面积3270亩。白柘村有竹坪村及留香村村民居住在一起,是左溪镇唯一有3个村的村民住在一起的村庄,好是左溪镇地里条件最好的村庄之一,村周围有3个村的农田共有约600余亩。水稻、吊瓜、香菇、黑木耳、锥栗是白柘村农民的主要农业产业。有锥栗园区320亩,由于地里条件较好,气候条件适宜,管理到位,产品质量好,是庆元市场上的品牌产品,效益较高。是左溪镇的粮食功能区,适合发展各种农业生产。有规模化稻田养鱼82亩。在上级有关部门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进行了全村路面硬化,安装了路灯,2014年进行了卫生改厕82户,2015年投资约45万元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立项了投资约560万元的中央小农水建设项目。由于左溪镇白柘村位于庆元县东部,海拔805米,森林覆盖率85.6%,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处鸥江源头,依山伴水,南与福建寿宁相邻,距庆元县左溪电站水库大坝5公里,自然环境优美,山林资源和物产丰富,田园风光、林地、锥栗园、小溪流水、小石拱桥、水电站、峡谷、楼房等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美景,可建设成为左溪镇最美丽的乡村之一,也是最适宜居家养生养老的好地方。  

半坑村

  半坑村简介   左溪镇半坑村共有86户265人,党员8名。主要农业产业为黑木耳、香菇和吊瓜,2008年人均收入为3608元。近年,坚持“巩固香菇传统产业,全面提升黑木耳产业,发展吊瓜产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农庄式”食用菌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左溪镇最先开始试种和推广黑木耳的行政村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黑木耳产量由2004年不到几万段发展到目前的近30万段,逐渐发展成为“黑木耳生产专业村”。香菇产业是的传统主导农业产业,每年香菇产量保持在30万段以上。吊瓜产业也是村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近年,在县公安局李继仁局长的联系、结对单位帮扶和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相继完成了村办公场所装修、田坑桥至半坑康庄工程建设、半坑中心桥“桑美”台风水毁修复、安装11盏路灯和半坑桥护栏及村办公场所村道建设。近年,设置了为民服务站,完善为民服务制度,坚持全程代理办事服务。2009年上半年,县委组织部为半坑村配备了远程教育电脑,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村民可通过网络学习农业适用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2008年,被列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和党务村务公开,村民自治不断推进。   .  

田坑村

  左溪镇田坑行政村分为坊埔洋、湖边洋、田坑、上猪浆四个自然村,全村户籍人口共有163户379人,党员23名。田坑主要农业产业为黑木耳、香菇。近年,田坑坚持“巩固香菇传统产业,全面提升黑木耳产业,发展吊瓜产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增加产业规模和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田坑作为左溪镇最先开始试种和推广黑木耳的行政村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建立了坊埔洋黑木耳基地,黑木耳产量发展到目前的近30万段,逐渐发展成为“黑木耳生产专业村”。2008年,县农业局为田坑建立开通了村级网站,黑木耳生产成了网站的特色内容。香菇产业是田坑的传统主导农业产业,每年香菇产量保持在30万段以上。近年,田坑在结对单位帮扶和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村各项事业不断推进,相继完成了村办公场所装修、田坑桥至半坑康庄工程建设。2009年,田坑被列为农村危旧房集中修缮村和村庄整治村,田坑农村危旧房修缮户达88户,同时,对坊埔洋、田坑和湖边洋三个自然村村道硬化,在坊埔洋建设公厕一座和垃圾焚烧池一个。近年,田坑设置了为民服务站,完善为民服务制度,坚持全程代理办事服务。2009年上半年,县委组织部为田坑配备了远程教育电脑,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村民可通过网络学习农业适用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2015年农村厕所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其他农业提升项目也在谋划开展。  

湖边村

  湖边村距左交公路3公里,海拔565米,全村人口183人、58户,耕地面积142亩。近几年来,湖边村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吊瓜、毛竹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2008年人均收入达2820元,农村农民已经摆脱贫困,走向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近年来,湖边村在全镇大力发展吊瓜、竹林产业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100亩的吊瓜基地和40亩的毛竹示范林基地,人均仅两项增收1000元。由于吊瓜行情的看涨,湖边村村民已经基本放弃了原来种植水稻的生产方式,转向种植吊瓜,2009年新增吊瓜园区20亩,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吊瓜。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投资近100万元的左交公路到村康庄路已经建成,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出行。村庄内道路亮化工程的建设,在村内建成了路灯,给夜间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目前,已经建成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民对外界信息了解的渠道更广更宽。   三、进一步完善民生建设。加大对在外务工人员的联系,及时掌握在外人员的基本动态,对全村内外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户及时给予支持。继续支持地质灾害农户搬迁下山脱贫,目前已经有5户地质灾害点农户在庆元县城落户安家,对其他的灾害点上的农户继续争取政策支持。  

高嵩坑村

  高嵩坑村位于左溪镇东北部,海拔665米,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4个村民小组,83户239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69人。土地面积7267亩,其中耕地面积206亩,园地面积14亩,林地面积6441亩(其中毛竹林627亩)。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2900元。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代表20人,党员11人,财务监督员3人。   因地质灾害,2008年已搬迁至庆元县同济新村、同德新村32户120人。左溪镇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搬迁村民解决“基地落实难”和“信贷难”等产业“搬迁”过程的难题,使搬迁村民顺利实现了香菇、吊瓜、木耳等农业产业的“搬迁”。高嵩坑村的搬迁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分别在松源镇下滩村和大坑村各建立了30多亩的吊瓜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既能充分发挥搬迁村民的传统产业技术优势,又解决了大部分搬迁户的就业门路。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干部真抓实干,使吊瓜产业成为高嵩坑村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香菇、黑木耳,促使农民增收。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农民饮用水工程,现已峻工验收,安装饮用水工程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山地开发200余亩已完成投标。   村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把高嵩坑村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促进和谐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岱上村

  岱上村距左溪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群山环绕,绿树掩映。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85户279人,劳动力115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86人。在村油0户110人。共有耕地面积177亩,园地17亩,林地4632亩,竹林1114亩。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481元。   村两委干部有5人,村支部书记胡兆敏,村委会成员胡逢明、胡荣水、胡常松。全村有党员18名(女党员5名)。   的主要产业为食用菌产业,2008年共培育香菇30万段,黑木耳10万段。近年来,也积极引入效益较高的新兴产业——吊瓜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105亩,同时拓宽渠道,到外地种植吊瓜125亩。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已完成自来水安装工程,使村民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2008年,开工建设康庄公路,10月已进入浇水泥路面阶段。.   近年来,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印浆村

  印浆村隶属于浙江省庆元县左溪镇,距镇所在地10公里,海拔580米,四个村民小组,全村109户,392人,耕地面积237亩。近几年来,印浆村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形成了以香菇、吊瓜、黑木耳为主导的特色产业,2008年人均收入达3004元,农村农民已经摆脱贫困,走向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左溪镇地处庆元县东部山区,东经119°22′,北纬27°37′。镇驻地左溪村,海拔435米,距县城67公里,东邻本县官塘乡,西连张村乡和荷地镇,南与福建寿宁相邻,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交界。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总面积21.5万亩,耕地面积6194亩。全镇辖行政村26个,自然村32个,生产队114个。到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9809人,户数2703户。   镇驻地左溪村,因村驻地河流左畔而得名。南宋年间从官塘乡官塘村徙居建村,民国时期南阳村合并称为左南乡。1951年建左溪乡,先后改为管理区,人民公社,198   3年复称左溪乡。1984年由原荷地区划分建立左溪区公所,驻地左溪村,辖左溪、竹坪、青竹、江根、官塘五个乡。1992年5月撤区,由原左溪、青竹、竹坪三个乡扩并成左溪镇。   1990年起,全镇范围内推开袋料香菇栽培,左溪丰富的林木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香菇产量一路飚升,到1995年,全镇香菇段达950万袋,为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镇政府从长兴县引入经济作物——吊瓜,因本地地质和气温非常适宜吊瓜生长,吊瓜种植成了左溪农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短短的几年间,吊瓜从初期的试种发展到目前的140多公顷,吊瓜效益凸显。2004年左溪成立了首家吊瓜种植合作社,吊瓜种植从此走上良性、有序的发展路子。  

青竹村

  青竹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蒲青公路一线途径芳村村、青竹村,全村12个村民小组,472户1154人,劳动力766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611。耕地面积997亩,林地面积28531亩。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青竹先后荣获了庆元县富裕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护林防火先进集体和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和奖项。   村两委干部有8人,村支委成员是胡显成、毛时汉、吴青花;村委会成员是毛可强、胡显斌、毛可淮、毛时杭、胡明权、谭万芬。全村有党员57名,其中6名女党员。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修缮了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环境;提升自来水工程建设;完成农田改造工程,受益农田600多亩;修建了防火池;完成村内水沟清理工程等重大工程。  

留香村

  留香村位于庆元县东部山区,在左溪镇的最南边与福建省连接,坐落在双苗尖山脚下。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共有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5户,人口415人,耕地面积331亩,林地面积10253亩(其中竹林面积1790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35万元,外出劳务收入78.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9元。   自然环境留香村海拔975米,村庄东边和西边都是山峰耸立,南边稍微平坦些,中间有一条小溪从村中流下,北边是村庄的村口,进村道路从村口进来,从南边通往木桥头村和去寿宁方向及去双苗尖。在村口有一个古木名树群,其中有上百年的大柳杉13棵,大松3棵、万年青1棵、猴子树1棵、紫荆花村1棵。整个村都被毛竹林和香榧村包围着,全村共有大大小小的香榧树上千棵(其中好几百年的大香榧树有500多棵)。村内共有水泥桥5座,是个小桥流水的村庄。   村庄建设通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主要是左溪镇政府、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不少公益事业,一是左溪镇最早通康庄公路的村庄;二是因地质灾害及受“桑美”的影响下,在地质灾害点上及自愿搬迁的村民搬迁到庆元同济和同德新村去进行下山脱贫致富;三是对村内受“桑美”冲毁的道路、防洪堤、桥等的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四是在国土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全面治理;五是在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小流域全面治理;六是在县供水办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上各项工程给留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安全和方便。  

左溪村

  左溪村地处庆元县东部山区,东经119°22′,北纬27°37′。左溪村为村驻地,海拔435米,距县城67公里,东邻本县官塘乡,西连张村乡和荷地村,南与福建寿宁相邻,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交界。总面积19925亩,其中山地总面积17747亩,耕地面积320亩。全村有生产队8个。到2008年底,全村户籍总人口575人,户数172户。   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6.1℃,年降雨量2000毫米,相对湿度86%,年平均日照1528小时,年无霜期246天。   左溪村,因村驻地河流左畔而得名。全力培育香菇、吊瓜、黑木耳、毛竹四大主导产业。1990年起,全村范围内推开袋料香菇栽培,左溪丰富的林木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香菇产量一路飚升,到1995年,全村香菇段达950万袋,为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村政府从长兴县引入经济作物——吊瓜,因本地地质和气温非常适宜吊瓜生长,吊瓜种植成了左溪村农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短短的几年间,吊瓜从初期的试种发展到目前的规模种植,吊瓜效益凸显。2004年在左溪村成立了首家吊瓜种植合作社,吊瓜种植从此走上良性、有序的发展路子。   

梅树村

  左溪镇梅树村,座落在庆元县东部高原,海拔1015米的森林茂盛,小溪流水清澈的高山上,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2005年15公里的通村康庄公程水泥硬化路面已浇到村中,村辖三个自然村(即梅树村,山头村,山头岚村),共有116户,人口332人,林地面积6646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400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13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3769元,人均收入2514元。种植香菇15万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有共产党党员15名,其中女党员4名,平均年龄45岁。预备党员3名,坚持每季度一次三会一课学习,党群干群关系非常融洽。村民小组三个,村两委4人,3名男性,1名女性,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平均年龄41岁。   2008年底根据县整村搬迁有关规定和镇里的重视下,梅树村全村110多户搬迁到庆元县城边3公里的同济和同德新村异地安置居住。  

溪头角村

  溪头角村海拔815米,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全村1个村民小租,共46户135人,土地总面积4350亩,其中耕地面积136亩,园地1亩,林地4014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4083元,人均2354元。2006,有40户搬迁至县城安置。   现任村支书胡光铨,村主任吴起库,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全村党员12名,其中女党员1名   溪头角村是一个以传统香菇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古老村庄,祖祖辈辈在这土地上过着和谐的生活。2006年8月12日,无情的超强台风“桑美”来袭,这个古老的村庄成了一片废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2006年溪头角村40户118人整村搬迁至庆元同德、同济新村。为方便村民办事,更好的服务村民,左溪镇政府还在同济新村设立了驻庆工作联络点,由镇领导带队实行每周一天的接待日服务。   搬迁至同德、同济新村的溪头角村村民,不仅新建了房子,还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以吴光铨、胡南保为带头人的溪头角村村民积极的投身新生活建设中。   近年来,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溪头角村村两委把村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的引导村民多渠道就业,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溪头角村村民在同济、同德新村这片崭新的土地上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枧头村

  枧头村位于左溪镇北部山区,海拔750米,距县城70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74户,276人,现有党员9人,其中女党员2人。山林面积3325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93.5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万元,人均纯收入239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枧头村环境优美,生态保护较好,是市级生态村,但是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是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是我县低收入农户集中贫困村之一。现主要产业有香菇、黑木耳、毛竹、吊瓜。2008年枧头村香菇标准化生产达20万段;发展黑木耳生产10万段;毛竹林丰产林200多亩;其中又以吊瓜产业为重点,2009年,在做好原有210亩吊瓜基地后期改造管理的基础上,在县水利局帮扶下,落实新种吊瓜20亩,是左溪镇吊瓜产业重点村。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使村级基础设施大大改善。2007年通村康庄工程顺利实施,村两委办公大楼装饰一新:2008年上马农民饮用水工程,现已峻工验收;2009年,在县水利局大力帮扶下,村内便民桥及回车坪工程,农田灌溉水岙都得到了落实,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新农村的信心。  

石塘村

  石塘村海拔640米,全村4个村民小租,共122户407人,土地总面积10451亩,其中耕地面积93亩,园地2亩,林地9473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32348元,人均2948元。石塘村是一个以传统香菇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同时生产香榧。2005年,因左溪流域电站的开发,石塘村整村搬迁至庆元石塘新村。左溪流域电站不仅给予石塘村民建房的补助,同时还给予石塘村村民每年500斤的稻谷补助,20年内给予每人每年600元的补助,石塘村村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石塘村村民积极的投身新生活建设中。近年来,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石塘村村两委把村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的引导村民多渠道就业,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塘村村民在石塘新村这片崭新的土地上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田寮村

  田寮村海拔850米,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全村1个村民小租,共37户118人,土地总面积6020亩,其中耕地面积112亩,园地1亩,林地5854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5143元,人均2409元。   现任村支书吴发光,村主任吴付口,村两委成员共有4人。全村党员8名,其中女党员1名。   田寮村是一个以传统香菇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古老村庄,祖祖辈辈在这土地上过着和谐的生活。2006年8月12日,无情的超强台风“桑美”来袭,这个古老的村庄成了一片废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2006年田寮村40户118人整村搬迁至庆元同德、同济新村。为方便村民办事,更好的服务村民,左溪镇政府还在同济新村设立了驻庆工作联络点,由镇领导带队实行每周一天的接待日服务。   搬迁至同德、同济新村的田寮村村民,不仅新建了房子,还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以吴发光、吴付口为带头人的田寮村村民积极的投身新生活建设中。   近年来,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田寮村村两委把村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的引导村民多渠道就业,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田寮村村民在同济、同德新村这片崭新的土地上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岚头村

  岚头村位于左溪镇东南部,海拔650米,全村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户,87人。农村实有劳动力51人,外出劳动力37人;其中水田41亩,旱地7亩;森林面积9782亩,森林覆盖率88%。人均收入2369元。全村共有党员7人(有女性党员2人)。55省道线经过村庄。   以农业产业为主,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较适宜农业生产,是左溪镇锥粟产业重点村。2008年香菇产量5万段,黑木耳4万袋,吊瓜12多亩。外出人员较多,分布较广,有经商、有务工。   投资6万多元安装了千万农民自来水工程。电视村村通工程:入户已有7户。   村两委设村党支部设书记1人;村委会3人,其中女委员1人。每季度召开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实现党务村务公开透明。不定期组织村党员、村两委成员及群众学习,传达-精神、学习实用农业技术,增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芳村村

  芳村村离庆元县城68公里,离左溪镇所在地3公里,海拔460米,村民小组2个,户数42户,户籍人口121人,劳动力90人,土地总面积3328亩,耕地面积89亩,林地面积2875亩,其中毛竹林40亩,人均收入3300元,村两委成员4人,村民代表10人,党员9人,其他组织5人。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芳村村因2006年8月10日“桑美”台风影响,在2008年整村搬迁庆元县同济新村和同德新村居住,大部分农户以食用菌生产香菇、黑木耳、吊瓜为主,其余农户靠打工为主。村综合情况:做好财务管理,每季度按时结账,分期公示对村贫困农户低保26人,10户,随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和排除村内矛盾纠纷,煮好一年两次计划生育“三查”工作,积极完成党委政府一年来的各项工作。   

石柱村

  石柱村位于左溪镇北边,海拔640米,距镇政府有11公里,县城74公里。全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三个村民小组90户,在册户籍人口306人,土地总面积6322亩。其中耕地面积176亩,毛竹林面积686亩,山林面积5521亩,山林和毛竹资源比较丰富。2008年度,全村经济总收入133.7万元,人均收入2911元。主要经济来源是生产食用菌、吊瓜种植、毛竹林和劳动力转移中的务工经商等收入。   近年来,在左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紧紧围绕“发展有规划、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措施、”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协调发展为目标。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构建和谐社会,建成100多亩的吊瓜基地一个。   2009年度主要工作任务;1、发展经济产业,生产食用菌12万段,吊瓜种植120亩,毛竹林抚育150亩。2、完成好老桥头至石柱村3.5公里的康庄工程项目的建设。3、完成好60户的农村危旧房修缮任务。4、做好计划生育“三查”工作、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收取、党建、香菇段禁蜡等日常工作。5、做好防台防汛、防火、安全生产等的宣传等工作。   

鱼先村

  鱼先村位于左溪镇北部,海拔710米,全村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户,248人。农村实有劳动力85人,外出劳动力117人;土地总面积2400亩,耕地面积150亩,林地1695亩,人均收入2585元。全村共有党员12人(其中正式党员11人,预备党员1人,有女性党员2人)。   经济发展状况,以农业产业为主,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较适宜农业生产,是左溪镇香菇、黑木耳、吊瓜产业重点村。2008年香菇产量26万段,黑木耳4万袋,吊瓜30多亩。外出人员较多,分布较广,有经商、有务工。   基础设施建设,坊埔洋至鱼先康庄公路正在建设中,全长5.36公里,总投资248万元,该条公路建成后,将大大改善交通状况,今后还将在村内安装路灯,建立1个排污池,这些都将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全村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话17部,电脑1台。   基层组织建设,多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深深懂得要想把村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促进和谐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两委设村党支部设书记1人;村委会3人,其中女委员1人。每季度召开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实现党务村务公开透明。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不定期组织村党员、村两委成员及群众学习,传达-精神、学习实用农业技术,增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还将在今后实施旧村改造,完善村容村貌。   

黄岗村

  黄岗村位于左溪镇北边,是该镇的高山村,海拔950米,距镇政府有15公里,县城78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02户,在册户籍人口332人,土地总面积16515亩。其中,有耕地313亩,毛竹林1543亩,山林面积14160亩,山林和毛竹资源比较丰富。2008年度,全村经济总收入127.8万元,人均收入2790元。主要经济来源是生产食用菌、吊瓜种植、毛竹林等收入。   近年来,在左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岗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紧紧围绕“发展有规划、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措施、”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协调发展为目标。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构建和谐社会,建成500多亩的毛竹林示范园区一个。   2009年度主要工作任务;1、发展经济产业,生产食用菌20万段,吊瓜种植120亩,毛竹林抚育600亩。2、完成好石柱村至黄岗村6.5公里的康庄工程项目的基础建设。3、完成好10户的农村危旧房修缮任务。4、做好计划生育“三查”工作、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收取、党建、香菇段禁蜡等日常工作。5、做好防台防汛、防火、安全生产等的宣传等工作。   

山后村

  浙江省庆元县左溪镇山后村坐落于左溪镇左溪村后的山顶上,海拔有1000公尺,离庆元县城76公里,离左溪镇所在地有10余公里,村民小组4个,户籍数78户,总人口198人,其中劳动力147人,外出139人,土地总面积2304亩,其中耕地面积220亩,园地3亩,林地1235亩(其中竹林)129亩.  


溪头角村特产大全




溪头角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