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庆元县 >> 百山祖镇 >> 桥陌村

桥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桥陌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陌村简介

  百山祖镇桥陌村位于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南麓,距县城32公里,海拔1180米,人口442人,面积22100亩,其中有耕地面积512亩,毛竹林面积2000亩,生态公益林8400亩,农业产业主要有香菇和高山蔬菜,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44元。
  村里建有廊桥、庙宇、仙殿、宗祠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6107 323000 -- 查看 桥陌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桥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岩村

  龙岩村地处百山祖东麓,东靠景宁英川镇,北连龙泉龙南乡,南邻本乡枫坪村,西与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接壤。是龙、庆、景三县交叉之地。距县城72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34公里,县道兰荒线贯穿龙岩村中。通信、电话、电视覆盖率为100%。全村辖三个自然村,(龙岩、石薤、三井溪)九个村民小组,有182户,601人口。有耕地面积567亩,有山林面积16712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051亩。生态公益林封山面积4036亩。村民主要以香菇产业、粮食生产、毛竹开发、高山蔬菜、劳务输出五大产业为经济支柱。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开通了从村口至扒掘岙4.1公里长的农用机耕路,为龙岩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粮食总产197吨、香菇生产51万袋,产量53吨。全村经济总入2002131元,其中:劳务收入931000元,农民人均收入3194元。   龙岩村是香菇鼻祖吴三公的故里,香菇发源地。1989年9月,联合国专家、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来庆元考察,挥笔题词:“香菇之源”。1993年5月,海峡两岩菇业联谊会台湾首席代表赖敏男博士,专程到龙岩村吴三公祠,瞻仰祭拜吴三公,称吴三公是“中华香菇之神”。1994年11月国际研讨会期间,张树庭教授特别会见龙岩村菇民代表,并为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近年来,龙岩村两委为了弘扬香菇文化,以香菇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在村里建有吴三公祠、香菇文化展览馆、香菇文化碑廊、吴三公纪念亭、旧菇寮旧址开发等旅游景点,推动了龙岩村的旅游发展,从中也不断提高了龙岩村知名度。   

合湖村

  合湖村位于庆元县东部,海拔1035.8米。有农户329户,人口1120人。耕地面积945亩,林地面积16691亩,2007年人均收入为2054元。  

黄水村

  黄水村位于庆元县东部,海拔890米。有农户145户,人口517人。耕地面积425亩,林地面积10065亩,2007年人均收入为2698元。  

久住垟村

  久住垟村位于庆元县东部,海拔1150米。有农户200户,人口606人。耕地面积458亩,林地面积12185亩,2007年人均收入为1863元。  

黄土洋村

  黄土洋村位于庆元县东部,海拔1030米。有农户158户,人口866人。耕地面积556亩,林地面积4824亩,2007年人均收入为1783元。   

车坑村

  车坑村位于庆元县东部。有农户101户,人口282人。耕地面积270亩,林地面积13681亩,2007年人均收入为3280元。  

桥陌村

  百山祖镇桥陌村位于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南麓,距县城32公里,海拔1180米,人口442人,面积22100亩,其中有耕地面积512亩,毛竹林面积2000亩,生态公益林8400亩,农业产业主要有香菇和高山蔬菜,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44元。   村里建有廊桥、庙宇、仙殿、宗祠等。   

斋郎村

  斋郎村地处浙西南庆元县东北,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东侧,是庆元、龙泉、景宁三县市交界处的交汇点。全村现有人口近千人。这里海拔1200多米,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村子四面环山,风光秀丽。村庄里绿树成荫,全村现有300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100多株,是名符其实的古树村。    由于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深山老林里的斋郎村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险要。一九三五年初,中央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中央指示粟裕将军和刘英将军率领玉怀山突围成功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组成挺进师,进入浙西南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根据中央指示,挺进师离开当时的闽浙赣根据地,北上闽北。由于闽北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德胜叛变投敌,致使我军北上进入浙江的战略意图被敌知道,在到达闽北寿宁县时,挺进师遭到敌人的伏击。粟裕将军果断指挥挺进师从寿宁县北上进入敌人力量相对空虚的浙江省庆元县,于四月下旬来到庆元县斋郎村。四月二十八日著名的“斋郎战斗”在这里打响。根据粟裕将军回忆录里面介绍,斋郎战斗的胜利,迫使敌人保安部队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转为退守,使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继续北上开辟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现在,斋郎村还有红军战斗指挥部遗址、牧牛场战斗遗址、岙头淤战斗遗址、猪背脊战斗遗址、斋郎战斗纪念碑、红军亭等,斋郎村也因此成为革命教育基地。   

兰泥村

  百山祖镇兰泥村位于百山祖东部,海拔1074米,距庆元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1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共209户,总人口662人,耕地面积629亩,林地面积1561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892亩。   兰泥村村民主要以发展食用菌生产、稻田养殖为主,同时辅以锥栗种植、毛竹种植、药材种植等增加收入。近几年,随着村庄绿化和项目建设的推进,兰泥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通上广播和有线电视,建立“星光之家”老年协会活动室,公路两旁形成“绿色长廊”,农田改造100余亩,建成8公里长林道,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民耕种作业提供了便利。   兰泥村风景名胜有:亿年硅化石,兰泥凤冠   

西排村

  西排村海拔1123米,距百山祖镇社会服务管理合湖分中心6公里。行政村下辖西排、铁车2个自然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5户,人口140人,其中外出人口81人。耕地面积182亩,山林面积2093亩,其中毛竹面积872亩。  

黄皮村

  黄皮村位于百山祖镇东部,距离镇政府5.8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黄皮行政村分三个自然村(黄皮、企坑、冲坑),全村总人口328人,总户数104户,其中外出劳动力152人,5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民代表21名,村党支部3人,村委会4人,村鉴委3人,全村森林面积19665亩(其中毛竹林197亩,国家级封山20951亩。村集体封山3316亩。),全村耕地面积为284亩,2008年粮食生产142吨,香菇生产9吨,2008年经济总收入3182230元,比上一年增长17.5%,其中农业总收入2394090元,农民外出收入387500元,农民人均收入为3366元。的经济收入主要以食用茵生产,高山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山务工等。2009年该建立木耳基地20亩,为农民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到目为为止冲坑自然村已整村搬迁,企坑自然村也以部分搬迁,主要在庆元同济、同德新村。随着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近年来筹资20多万元,装上了自来水,接通了有线广播电视网,村庄整治硬化了近2800米村内道路、垃圾池、焚烧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卫生环境。投资6余万元,修缮了村祠堂,维修了村两委办公楼,制做了农业知识宣传窗、村民阅览室,建设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点,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等设备,为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市场信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   

枫坪村

  枫坪村地处百山祖东麓,东靠景宁英川镇,北连本镇龙岩村,南邻本镇斋郎村,西与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接壤。海拨1150米,森林覆盖率90.4%。村庄是在陡峭的两个山湾从下而上一排排向上建筑的民房,每幢房屋之间堪基高10余米,从村尾到村头200余米,步步石阶。全村森林面积7161亩,其中毛竹林1160亩,耕地面积254亩。现有农户129户,人口332人,其中外出88户259人。现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3名,村民代表17人,村支委会3人,村委会3人村,监会3人(与两委交叉任职)。   随着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近年来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5.2㎞山区小流域工程、林道建设工程、办公楼修缮、村庄整治、卫生公厕、大门坑道路拓宽、星光老人之家、广播电视入户、农村书屋、体育活动场所、农网改造、路灯安装、农户室内线路改造、1.5㎞林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误乐场所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   

黄水岙村

  黄水岙村东邻景宁县,西接坑底村,南与黄土洋村相邻,北连黄水村。全村总人口236人,总户数77户,全村面积3053亩,其中林地2396亩(有毛竹林1300亩),耕地650亩,人均林地资源丰富,海拔960米。主要的经济特产有:食用菌、毛竹、高山蔬菜等。  

桐梓村

  桐梓村位于百山祖镇西南部,距县城约34公里,距镇政府约4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辖桐梓上村、桐梓下村两个自然村,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是典型的山地型村落,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与典型亚热带气候一样有明显的湿热同季现象,地理独特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森林生态环境等,气候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温度低、雾日多、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等,形成夏凉冬冷回春迟的气候特点。现有党员10名(其中女党员3名),村民代表17人,村党支委会1人,村委会1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整个村占地面积19665亩,森林面积837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311亩,国家级封山面积4878亩),耕地面积196亩。桐梓村分桐梓上村和桐梓下村,两村相距10分钟路程,有3个村民小组,84户人,总人口220人。2012年,桐梓村经济总收入2007272元,比上一年增长24﹪,其中农业总收入666021元、农民外出收入993272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932元。截止2009年桐梓村已基本搬迁至庆元扶贫小区,主要分布在同济新村、同德新村、洋墩新居这三个小区。在小区附近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制做了各类宣传窗、村民阅览室,建设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点,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等设备,为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市场信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  

栗洋村

坑底村

  坑底村位于百山祖镇正东方向,海拔1050米。东与景宁,黄水岙交界,南连黄土洋村,北邻西排村。全村共有83户,193人,分为3个村民小组,有党员14人,总面积2909亩,陆地面积2909亩,耕地面积233亩,其中水田面积226亩,林业面积2507亩,毛竹林面积849亩。   2002年,坑底村全面安装了电话,2009年全村覆盖了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同年12月完成硬化村庄水泥路面1.45公里,2012年完成全村村道硬化和危旧房修缮。经济特产主要有:食用菌(香菇、黑木耳)、毛竹、高山薄壳田螺等。在全面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坑底村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堆村

  三堆村位于百山祖镇东北部,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毗邻,南与本镇兰泥村接壤,东与合湖村相邻,西与百山祖景区相连。距庆元县5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有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39户,851人。共有耕地面积851亩,林地面积12041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179亩。   三堆村地形为高山盆地,海拔1100米。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最为突出的是一龙三凸古树群,三堆龙井;香菇工夫、迎神节、百事吉剪纸等民俗独具特色。三堆特产主要有食用菌、高山薄壳田螺等。随着康庄公路、村庄整治、危旧房修缮、农网改造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三堆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桥陌村特产大全




桥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