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田头村简介
淤上乡吾田头村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离县城20公里。东邻淤上村,南接山根村,西界高山湾思麻村,北与蒲潭村相连。省道龙后公路自北向南横贯而过,安溪溪自南穿流而至,东西两翼多山,中部河谷宽阔,水从东西两则注入安溪,经菊水村后与松源溪汇合。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耕地405亩,山林771亩,其中毛竹林21亩。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至2008年末,全村有129户,农业人口439人,三分之一是新安江移民。劳动力315人,外出人口126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0.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60元。
吾田头村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村党支总3人组成,村民委员会4人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4人,村民代表20人。
吾田头村境内群山环抱,绿水洄流,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地表水资源丰富,有高山坑电站1座。竹制品厂三家。种植稻谷、烟叶等经济作物,四周有丘陵低山,优质烤烟、柑桔、茶叶等已成为吾田头村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除此之外有长势茂盛的杉、松、毛竹等林木。
吾田头村是全乡粮食主要产地,过去一直是以务农为主,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模式,香菇、黑木耳是的支柱产业。乡村两委以提升香菇产业效益为目的,大力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现有1.5万段以上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香菇总量为20多万段。吾田头村将凭借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将继续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6202 | 323000 | -- | 查看 吾田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吾田头村 |
吾田头村简介 淤上乡吾田头村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离县城20公里。东邻淤上村,南接山根村,西界高山湾思麻村,北与蒲潭村相连。省道龙后公路自北向南横贯而过,安溪溪自南穿流而至,东西两翼多山,中部河谷宽阔,水从东西两则注入安溪,经菊水村后与松源溪汇合。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耕地405亩,山林771亩,其中毛竹林21亩。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至2008年末,全村有129户,农业人口439人,三分之一是新安江移民。劳动力315人,外出人口126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0.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60元。 吾田头村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村党支总3人组成,村民委员会4人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4人,村民代表20人。 吾田头村境内群山环抱,绿水洄流,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地表水资源丰富,有高山坑电站1座。竹制品厂三家。种植稻谷、烟叶等经济作物,四周有丘陵低山,优质烤烟、柑桔、茶叶等已成为吾田头村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除此之外有长势茂盛的杉、松、毛竹等林木。 吾田头村是全乡粮食主要产地,过去一直是以务农为主,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模式,香菇、黑木耳是的支柱产业。乡村两委以提升香菇产业效益为目的,大力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现有1.5万段以上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香菇总量为20多万段。吾田头村将凭借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将继续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
长砻村 |
长砻村简介 长砻行政村处于淤上乡之南隅,东接五里根生态自然保护区,南距54省道线6公里,西连城郊星光,北为长砻山麓,由长砻、翁山、横溪三个自然村成扇形组合而成。长砻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光温、水温、水湿条件充足,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土层深厚,海拔一般在500—900米之间,自然条件极适应毛竹的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全村182户,人口634人,党支部有党员17名,劳动力充足。土地总面积5897亩,林业用地4196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430亩,占林业用地的57.9%,人均占有竹林面积3.8亩,毛竹年采伐量8万株,是庆元县淤上乡毛竹主产区之一,被评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和市级绿化达标示范村。目前竹产业已成长砻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农民纯收入4594元。全村竹、笋个体加工企业8家。2006年长砻村康庄工程峻工,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全村面貌有了极大的发展变化。近几年,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全村有39户农户下山脱贫建造新房。2009年被列入旧村改造项目村,各项工作按规划按政策顺利推进,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高涨。现全村群众积极投入到北承南接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中,致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涂坑村 |
涂坑村简介 淤上乡涂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县城19公里。全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海拔395米,辖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3个,共有113户,314人,其中,外出67人。共有劳动力185人,耕地512亩,旱地158亩,水田354亩,人均水田达1.12亩,林地4010亩,人均林地达12.7亩,毛竹林1091亩,人均3.47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2万元,人均收入4461元。 涂坑新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48户,总人口251人。由来自四个村的农户合并,其中,涂坑村有23户、人口115人,塘根村2户、山根村2户、高山湾村21户共136人。2006年涂坑村委会办公楼也建在新村。2007年全村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总投资1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涂坑新村已开通电视有线网、电话线路和宽带。在2008年列入新农村建设工程,经过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绿化等一系列村庄整治措施,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环境卫生条件得到较好改善。 涂坑村主要产业是粮食种植,杉木、松木、毛竹等林木资源丰富。村两委以提升香菇产业效益为目的,大力推广香菇标准化生产。同时,希望凭借出于城乡结合区域优势,努力优化农业产业化调整,不断鼓励和推广产业化规模发展,帮助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
塘根村 |
塘根村有有两个自然村,218户总人口802人,2008年人均经济收入4803元,以毛竹林种植为主导产业。塘根村是我乡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也是全省22个地质灾害重点隐患挂牌区。塘根滑坡群为省、市、县挂牌的重点防治的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面积9.27平方公里,体积达到892万立方米,等级规模为大型,受威胁人口570人(未搬迁人口),危害程度为重大级。县乡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的防灾避险工作。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和蒲潭地质灾害安置小区入户建设等工程中均优先考虑。现塘根村地质灾害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整村搬迁的计划也在加紧实施中,目前,搬迁到蒲潭地质灾害安置小区的有200多人,加上搬迁到县城等其他地方居住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一半。 |
高山湾村 |
高山湾村简介 高山湾行政村位于淤上乡西南部,东邻龙后线公路,南邻蒲潭村,西与局下村、涂坑村毗邻,北接吾田头村。南、西、北翼多山,水从樟坑林西南至东贯入,形成樟坑溪,而后注入安溪溪。高山湾村两委驻地设在樟坑村,距离乡政府约3公里,全村总面积15481亩,有耕地607亩,山林13404亩,其中毛竹林2838亩。高山湾村辖思麻、龟田洋和樟坑等3个自然村,有142户,总人口497人。樟坑林古树参天,溪流清澈,栖息有石鲑鱼。高山湾人聪明,勤劳,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纷纷离家南下福建、江西办竹条厂,涌现了刘先林、刘祖叶等众多土生土长的企业能人。 |
淤上村 |
淤上村位于54省道边沿,安溪溪边,交通便利,距乡政府所在地约400米,有淤上、车下、甘公坑、店后山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其中2个移民小组。全村共365户,1153人。 全村共有水田面积1259亩,旱地面积122亩,林地面积6079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及养殖业,主产水稻及烤烟、富硒莲、蔬菜、香菇等作物,养殖母猪及外出务工也是群众经济来源之一,2009年人均收入为4974元。 近年来,淤上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并初见成效,在广大农户的辛勤培育和农技人员的精心管理下,淤上村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成果喜人。在大力发展农民信箱用户的同时,积极推广其实际应用,并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下乡村,对养殖大户及种植大户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农民信箱应用培训,用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实际事引导当地果农学习、认识、了解掌握农民信箱实际应用常识,从而掀起了又一个学信箱、懂信箱、用信箱的热潮。 练登兴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了淤上乡仔猪合作社,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所产仔猪日益增多,练登兴在农民信箱上发布仔猪等供求信息95条,从而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客商前来收购。 董文泉是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其种植水稻品种好,亩产高,今年,在乡农技站及村两委的指导帮助下,董文泉以农民信箱为平台,在农民信箱上发布了卖粮信息,销路比往年好,售价也比往年有所提高,去去年相比提高了近0.6元/公斤。 叶公进是村里的富硒莲种植大户,种植有富硒莲10亩。由于采用轮作的栽培技术,种植全程不施用任何农药,只喷施富硒营养剂,其种植的莲籽大粒圆润,味道清甜爽口,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纯天然无公害健康食品,完全达到富硒要求,品质非常好,并具有防癌、抗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成为近几年来食用、赠送亲友 |
蒲潭村 |
蒲潭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地处安溪溪下游,东靠坑口,南邻安南乡,西与高山湾毗连,北至吾田头村,安溪溪自北穿流而过,南北两翼多山,水从东北两则注入安溪。全境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凉冬暖,海拔高度380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7.4℃,年降雨量1740.5毫米,年降水日数173.5天,年日照时数1757.2小时,无霜期212-326天。由于季风交替和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常会出现龙卷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易引发生山体滑坡。54省道横贯而过,交通便利,距离县城24公里,辖蒲潭、樟坑、里地口、山头等4个自然村,有村民小组8个,户数325户,人口1064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89人,耕地面积794亩,山林面积9156亩。第八届村两委成员8人,村民代表32名,党员19名。 近年来,蒲潭村两委立足村情,开拓进取,围绕小康目标,实施“发展效益农业,培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蒲潭”的发展战略,以“菌、竹、烟、粮”等为支柱产业,农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2008年人均收入4919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蒲潭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连续几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
石坝村 |
石坝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淤上乡,海拔355米,有自然村4个。有村民小组6个,户数219户,人口705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107人,耕地面积711亩,山林面积3655亩。2007年人均收入3837元。 |
外童村 |
庆元县淤上乡外童村位于淤上乡东南部,与松源镇星光村及淤上乡石坝、淤上、山根等村毗邻,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该村海拔370米,有6.1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244户815人,其中移民人口139人。全村有山林面积5747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800亩;有耕地908亩,水田897亩,分为外童、内童、金坑、坑边和山根寺5个自然村,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12.9万元,,粮食总产量398吨,人均收入3882元。 外童村的农业主导产业有毛竹、粮食、香菇和烤烟。大力发展笋竹支柱产业,通过生态村建设,全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建立了外童高效水干果农业示范园区,面积为86亩;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竹制品家庭加工业,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积极发展外童家庭加工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毛竹是外童村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技术改良,几年来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使毛竹成为本村人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外童村位于石坝至淤上之间的交通要道上,2006年建成了内童至淤上3.5公里的康庄工程,大大改善了该村的交通硬件,村内主道3500多米进行了硬化,硬化率100%,通村公路全面硬化,修建防洪堤260米,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是道路硬化任务基本完成。二是村庄绿化取得初步进展。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动员全村群众植树造林,自然生态覆盖率达8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6%。三是庭院净化收效明显。推行垃圾集中处理,村内主次道路每隔40米设立一个垃圾收集箱,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四是提倡家畜和家禽圈养,生活污水定点排放,通过“改水改厕”,95%的农村人口饮上了干净卫生的清洁水源。外童村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彻底改善了“脏、乱、差、散”状况,美化了村容村貌。 |
山根村 |
山根村是淤上乡政府所在地,地处54省道沿线,安溪溪边,交通便利,信息畅通。辖山根、黄泥弄、雷山头、樟树下、岭岙等5个自然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80户,共890人。山根村是淤上乡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共有畲族人口265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95亩,山林面积2322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及养殖业,主产水稻及烤烟、笋竹林、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养殖母猪及外出务工也是群众经济来源之一,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3910元。目前有福兴竹木制品厂、美好竹筷厂、利民福利厂等三家企业落户山根村。山根村还是个移民大村,全村共有新安江移民171人,占全村人口的19.2%,新安江移民主要集中居住在黄泥弄新队。 山根村的主导产业有水稻、烤烟及陶瓷业。近年来,山根村的水稻种植逐步向规模化转变,出现了一些水稻种植大户,建立了优质富硒稻米示范基地,农业机械也逐步在山根村得到了推广应用。山根村还是全县烤烟生产的重点村,2008年全村共发展烤烟种植95.5亩,亩均产值1955元,效益好的亩产值可达2400余元。山根村现有家庭加工竹木制品作坊17家,家庭加工土陶瓷作坊8家,来料加工点2处,家庭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村经济发展。 山根村正积极筹备兴建新的村委会办公大楼,包括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调解室、老年活动室等。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大楼不仅改善村两委的办公环境,同时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地推动了山根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
坑口村 |
淤上乡坑口村位于淤上乡东南部,村委会驻地在坑口自然村,距离县城约23公里。地处安溪溪下游,东靠长砻村,南邻安南乡,西与蒲潭村、吾田头村毗连、北至淤上村,安溪自南穿流而过,南北两翼多山,水从东北两则注入安溪。全村现有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08年未经济收入612.3万元,人均收入4557元,村内路面硬化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2008实现了卫生饮用水建设,保障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山岗、徐山洋两个自然村整村搬迁。2004年以来,按照“农村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要求,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推广新能源开发,深入实施“千户沼气”工程,到2009年上半年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70个。全境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凉冬暖,海拔高度353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7.4℃。年降雨量1740.5毫米,年降水日数173.5天,年日照时数1757.2小时,无霜期212-326天。由于季风交替和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常会出现龙卷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51亩,其中水田932.5亩,旱地18亩。适宜于粮食种植,是淤上乡粮食主要产地。境内毛竹资源丰富,有山林4545亩,其中毛竹林2024亩,人均2.3亩。坑口村长期以务农为主,粮食生产是基础产业。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菌、烟、竹、茶”为优势产业,其它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2003年后,坑口村陆续出现了一些毛竹加工厂,产品有牙签、竹条加工等。境内有乌奄名胜古迹,历史优久。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