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庆元县 >> 安南乡 >> 东村村

东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村村简介

  东村村位于安南乡中部,距县城35公里,距安溪7公里。东村村是原南坑乡的乡政府驻地,1992年小安乡与南坑乡合并成立安南乡后,东村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直到2007年10月。东村村现有东村和福洋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8户、54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50亩,林地面积6468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729亩,是安南乡笋竹重点村,现有福洋毛竹高校种植园区500多亩。2007年,东村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00万元,人均收入4119元,高出全乡平均水平18.6%。
   东村村长期作为安南乡政治文化中心,各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拥有安南乡中心小学、安南乡卫生院、合作社等公建设施,历史上商业经济活跃,盛极一时。近年来,随着安溪集镇建设的开展和竹制品加工产业的兴起,东村村竹制品加工产业日渐繁荣,出现了“户户机器响、人人加工忙”的局面,笋竹高效种植和竹制品加工产业成为东村村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年来,东村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诚团结,奋发有为,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2007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通了东村村至茶园洋农村公路;建成东村溪防洪堤150余米;建设标准农田机耕路4.5公里,开通林道机耕路2.3公里,新修农田灌溉水渠1000余米,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投资10多万元,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程,实现全村道路硬化,开展村庄亮化工程,添置垃圾集中收集设施,此外,村两委加强对东村村名胜古迹和旅游经典的保护开发工作,新修东村村至岗头庙道路,加强对全县最大的罗汉古松的保护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2008年,东村村两委实现平稳换届,一大批年富力强,致力于村庄公益事业建设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村两委中,为村级组织增添了活力,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认真开展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制度和党员标杆管理,确定了东村村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带领团结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于东村村新农村建设事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6203 323000 -- 查看 东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坑村

  南坑村   安南乡南坑村属于革命老区村,是全县的地质灾害隐患村之一,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交通较为便利。南坑行政村由班岱和南坑两个自然村组成,有4个村民小组,全村104户404人,其中外出17户,外出劳动力45人,耕地550亩,有林地6664亩。毛竹林面积1724亩,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3元。南坑村山峦叠嶂,郁郁葱葱,山场广袤,错落别致。主要物产是毛竹、稻谷、茶叶、木材和水干果,畜牧以养殖猪、鸡为主。农业生产仍然粗放,产量产值不高。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不够发达,只有竹制半成品家庭加工业,在谋求增加毛竹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民学会走出去,闯荡四方,异地创业,现有部分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近年来,村两委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生态立乡、工业强乡、集镇兴乡”发展战略,在推行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和党员星级考评制度工作中,村党支部坚持农村党建服务经济发展的思路,引导和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努力动员和引导广大村民进行异地搬迁,远离地质灾害的困惑和威胁,目前有部分村民在安溪安置小区安置建房。同时,积级向上级各部门主动争取扶持资金,建成通村康庄道路,路面全面硬化;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和广播电视通村工程。村庄整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它将以饱满的热情向“村容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坚信南坑的明天更美好!  

方塘村

  方塘村地处闽省政和县岭腰乡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现有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74亩,现有常住人口386人,96户,其中外出16户,外出劳动力35人,山场面积6120亩,毛竹林面积3325亩,全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近年来,开始对毛竹林进行笋竹两用林高效管理,毛竹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工业以竹筷半成品加工为主,现有大小竹制品半成品加工户4家。今后的发展规划及思路:一、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做好规划,以点带面,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县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投资85万元建成一条2.2公里的康庄水泥路。二、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发挥已建村部的功能作用,逐步完善制度建设,深化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党员标杆管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全力发展村级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联系在外地的能人,以商招商,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及区位优势,多渠道引进人才和项目。全力扶持现有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支持他们做好做活,同时为新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积极做好各项服务,村两委将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畲头村

  畲头村位于庆元县东南部,地处权山、山头洋村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8.5公里。畲头村据庆元地名历史记载始于清雍正年间,约1728年前后,原系墅头,后谐为畲头。光绪《庆元县志》卷二“墅头,二都”。解放后,畲头一直归属权山大队管辖,1981年分设畲头大队,1984年改称畲头行政村,海拔600多米,群山起伏,地势高耸,四面环山,有道是山岙之处住人家。2006年投资182万元建成康庄公路;07年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09年完成农田基本建设和建设用地复垦,交通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有畲头、流溪洋、坑节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67户,人口260人,农村五保户1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户18人,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4户4人,其中重残人员1人,现有家庭加工业1户,外出创业25户56人,入住安溪安置小区7户24人。全村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1774亩,其中毛竹林面积857亩,耕地面积369亩,茶叶50亩,柑桔5亩。粮食、黄豆、毛竹、木材、锥栗、笋干、食用菌、养殖业、劳务输出等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3元。畲头村两委将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谋划未来发展前景,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毛竹林开发抚育力度,千方百计引导鼓励农民劳务输出,同时,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家庭加工业,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权山村

  权山村简介   权山村安南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县城43公里。东邻畲头、山头洋、吾岭根自然村,南邻上余、陈村村,西邻东村村,北邻安隆村,福寿桥景点属县级保护单位。全村现有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148亩,现有常住人口645人,191户,其中外出73户,外出劳动力115人,山场面积8845亩,毛竹林面积2744亩,2008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18元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实施笋竹两用林和锥栗基地高效管理,毛竹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境内有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仅兰花就有10多种,有全县最大银杏树两棵,完成通村康庄道路、自来水工程、广播电视通村工程,基本农田改造、竹林便道,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发展规划及思路: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做好规划,以点带面,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同时引导农民下山脱贫,为安溪集镇建设作应有贡献;二是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办公场所和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倡导科技兴农。引导农民培植高效毛竹林,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依靠科技,实行科学种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程。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吾际下村

  吾际下村简介   安南乡吾际下村,位于安南乡东南部,因村内有五大瀑布而得名。环境优美,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有浙江第八高峰—香炉尖。农民住房依山傍水,建设新农村基础条件较好。全村170户,606人,耕地面积823亩,林地面积20589亩,毛竹林面积5710亩,是全乡重点毛竹产区。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1元。2008年两委换届以来,新一届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力于为全体村民谋福利,各项工作都有了可喜的新局面。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资110万元建成3公里康庄道路,并完成道路两旁的绿化工程。投入120多万元,对吾际下村中心路进行拓宽拆建,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针对吾际下村丰富的毛竹和山林资源,村两委重视山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2009年,共开通林道机耕路10余公里,为吾际下村的开发毛竹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吾际下村立足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山水,重点打造香炉尖景区,投资上百万元开通吾际下村至香炉尖山腰的机耕路,方便游客进入景区。同时,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着重做好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水平、美化道路及周边农户房屋,使游客进入吾际下就进入了一个优美的景区。  

甘竹山村

  甘竹山村简介   安南乡甘竹村,位于浙闽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海拔800千米,西北毗邻闽省政和,东南与安南乡东村村、方塘村接壤,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环境优美,群山环绕,绿树掩映,农民住房依山傍路,村庄道路与乡道安---东公路连网,建设新农村基础条件较好。全村87户,290人,耕地面积325亩,林地面积3178亩,毛竹林面积898亩,锥栗186亩。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9元。近年来,甘竹山村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投资180万元建成6.7公里康庄道路,并完成道路两旁的绿化工程。2008年,甘竹山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投入80多万元,开通25公里竹林便道,其中有15公里贯通闽省政和县岭腰村境内,年输入性毛竹、树木计价150万元,并突出抓好水库改造、清洁工程、阵地建设、饮水工程、道路美化、广电事业等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甘竹山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坚持以“打造边界环境优美村”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将着重做好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水平、美化道路及周边农户、发展观赏休闲农业、加强农村人居建设和文化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搞好特色种植这些方面的工作,努力打造“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余村

  上余村位于庆元县南部,距县城37公里。东部五大堡,南界福建政和,西接淤上,北接松源镇,康庄公路通到村,交通便利,气候条件、环境条件良好,村尾有一座丁字古廊桥,为县级文物保护。本村现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195户,人口681人,全村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13026亩,耕地面积1034亩。锥栗面积4500亩,年产100——1200万市斤,仅锥栗单项就收260万元。其次是毛竹,高山蔬菜等收入。农民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    在新农村建设中,本村两委团结协作,本着一切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近两年来村容村貌、村级基础设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一个村,另一个村已上报立项,计划明年完成。新开毛竹林道路4条30公里,实现了电信宽带、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移动信号全村实现网络覆盖,完成了村庄道路硬化、主干道路灯亮化、村庄环境的美化和洁化。同时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分别获得了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   

黄竹村

  黄竹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有村民小组10个,户数218户,人口743人。耕地面积1079亩,山林面积10517亩。2007年人均收入4112元。  

安隆村

  安隆村有5个自然村,7个生产队,285户,总人口1100人。耕地面积12657亩(其中毛竹林面积4379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8。62万元,人均收入3582。74元。  

安溪村

  安溪村位于安南乡西部,54省道龙后公路自北向南穿过安溪村直达福建省城,距政和县城22公里,距政和县岭腰乡政府3公里,是庆元县的南大门。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03户,人口781人,耕地面积624亩,林地面积8542亩,毛竹林面积1131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64元,安溪村特色产业有黄桃、香菇。庆元县委、县政府提出“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西部低海拔地区,建设“一城一区二镇”空间布局结构,将安溪集镇建设成为浙南闽北集工商贸的重镇。2006年1月省政府同意庆元县安南乡人民政府驻地由东村迁至安溪村;同年,安溪集镇总体规划通过县委县政府同意批准实施,安溪集镇建设迈入实质性实施阶段。2007年10月,安溪集镇行政综合大楼落成,安南乡行政区域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正式迁入至安溪,卫生院、派出所、电信大楼、准四级车站等一批公建项目即将上马建设,目前,安溪集镇建设完成的项目有安溪行政中心综合楼,安溪千户避险安置小区防洪堤一期工程、安溪安置小区住宅基础工程、安溪污水处理工程、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基础性工程;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有安溪派出所交警中队业务办公楼、安溪自来水厂工程、安置小区住宅建设工程等保障类基础工程;即将实施的项目有安溪卫生院建设工程、安溪准四级车站等公益性建设项目;正在谋划的项目有安溪工业小区、安溪中心学校、电信营业厅、安溪供电大楼等发展性项目工程。到2010年,安溪集镇将初步具备边贸中心集镇雏形,成为我县建设浙南闽北边际区域中心重要的形象窗口。  

陈村村

  陈村村位于庆元县南部,距县城38 公里。东部五大堡,南界福建政和县,西接淤上,北接松源镇,康庄公路通到村,交通便利,气候条件、环境条件良好,村头及村尾各有一座古廊桥,村头乌石古廊桥为县级文物保护,村尾为观洋古廊桥。本村现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91户,人口335人,全村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8084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719亩,耕地面积472亩。毛竹产业是本村的支柱产业,现有毛竹高效示范园区527亩,县级毛竹示范户5户,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3元。   在新农村建设中,本村两委团结协作,本着一切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近两年来村容村貌、村级基础设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立项验收,新开毛竹林道路3条18公里,实现了电信宽带、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移动信号全村实现网络覆盖,完成了村庄道路硬化、主干道路灯亮化、村庄环境的美化和洁化。同时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分别获得了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县级生态村、县级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东村村

  东村村位于安南乡中部,距县城35公里,距安溪7公里。东村村是原南坑乡的乡政府驻地,1992年小安乡与南坑乡合并成立安南乡后,东村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直到2007年10月。东村村现有东村和福洋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8户、54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50亩,林地面积6468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729亩,是安南乡笋竹重点村,现有福洋毛竹高校种植园区500多亩。2007年,东村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00万元,人均收入4119元,高出全乡平均水平18.6%。    东村村长期作为安南乡政治文化中心,各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拥有安南乡中心小学、安南乡卫生院、合作社等公建设施,历史上商业经济活跃,盛极一时。近年来,随着安溪集镇建设的开展和竹制品加工产业的兴起,东村村竹制品加工产业日渐繁荣,出现了“户户机器响、人人加工忙”的局面,笋竹高效种植和竹制品加工产业成为东村村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年来,东村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诚团结,奋发有为,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2007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通了东村村至茶园洋农村公路;建成东村溪防洪堤150余米;建设标准农田机耕路4.5公里,开通林道机耕路2.3公里,新修农田灌溉水渠1000余米,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投资10多万元,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程,实现全村道路硬化,开展村庄亮化工程,添置垃圾集中收集设施,此外,村两委加强对东村村名胜古迹和旅游经典的保护开发工作,新修东村村至岗头庙道路,加强对全县最大的罗汉古松的保护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2008年,东村村两委实现平稳换届,一大批年富力强,致力于村庄公益事业建设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村两委中,为村级组织增添了活力,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认真开展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制度和党员标杆管理,确定了东村村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带领团结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于东村村新农村建设事业。  


东村村特产大全




东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