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面村位于举水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7公里,与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交界,是我乡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有1个村民小组,20户37人,有山林面积2900亩,毛竹林面积643亩。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一方面依托本地山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业。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投资380余万元,开通了到福建省岭腰乡公路,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成为通浙南闽北重要的交通旅游线路,为举水乡的旅游发展打通了西出通道。
龙井面村村两委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积极致力于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庄环境,发展村级经济,努力打造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通过村两委的努力和上级部门的支持,顺利地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村内道路硬化400多米,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品质。建设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点,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等设备,为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市场信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村内基础设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6206 | 323000 | -- | 查看 龙井面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井面村 |
龙井面村位于举水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7公里,与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交界,是我乡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有1个村民小组,20户37人,有山林面积2900亩,毛竹林面积643亩。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一方面依托本地山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业。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投资380余万元,开通了到福建省岭腰乡公路,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成为通浙南闽北重要的交通旅游线路,为举水乡的旅游发展打通了西出通道。 龙井面村村两委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积极致力于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庄环境,发展村级经济,努力打造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通过村两委的努力和上级部门的支持,顺利地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村内道路硬化400多米,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品质。建设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点,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等设备,为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市场信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村内基础设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
蔡地村 |
蔡地村位于举水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02户363人,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2人,有山林面积7300亩,毛竹林面积121亩,耕地面积563亩。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投资50余万元,先后完成康庄公路、自来水饮用、广播电视村村通、村内路灯等工程建设;投资7余万元,修缮了村两委办公楼、村“星光老人”之家,制做了农业知识宣传窗、村民阅览室,建设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点,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等设备,为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市场信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村内基础设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计划生育良好,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住房保险,2008年合作医疗368人,参保率90.8%;新型住房保险86户,参保率达70.1%。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门林后村 |
门林后村位于举水乡西北面,全村有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45户102人,党员5人,有山林面积7800亩,毛竹林面积1498亩,耕地面积191亩。 门林后村班子团结,条线工作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中心工作,同心协力,村集体经济也有一定实力,对村务、财务管理,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和民主监督制度,监督组织健全,财务和重大村务能及时公布于公开栏,接受村民监督。 门林后村在经济发展中,除传统的香菇生产外,还积极利用毛竹林资源,发展经济。近年来,依托山林资源,加大对山林的管护,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把园区的开发和示范户作为样板和典型来调动全村农民毛竹林开发积极性,推进竹笋产业的深度开发,探索规模经营开发模式,通过租赁、流转等形式,改变了因“远、散、小”开发难度大,效益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开发的积极性。在毛竹园区和开发经营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村85%的竹林得到劈山抚育,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投资15万元,开通竹林便道6.7公里,极大的提高了竹木附加值。 门林后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受到村民的好评。同时,积极进行村庄整治,进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
荐坑村 |
荐坑村位于举水乡南面,距乡政府6公里,全村有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10户356人,党员13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山林面积2200亩,毛竹林面积702亩,耕地面积632亩。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展锥栗种植,并定期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指导,提高锥栗生产技术,2008年已发展锥栗种植800多亩,实现锥栗收入3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资金,于2008年开通了锥栗园区道路10.5公里,加快了锥栗产业的发展,现已成为的主导产业。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于2007年完成康庄工程建设,2008年完成自来水工程,2009年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村庄环境自然优美,人居环境日益生态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内乡土文化丰富多彩,村风文明朴实,村两委班子团结统一,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做好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在村一级的延伸工作,建成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党务村务管理,实行党员标杆管理,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文明示范村”、“兴林富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择树坑村 |
择树坑村位于举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97户313人,党员15人,其中女党员5人。有山林面积2200亩,毛竹林面积702亩,耕地面积632亩。 村两委积极为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根据自身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在乡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油茶项目,建成乡级100亩油茶生产基地,全村种植面积达300亩;同时积极发展锥栗种植,并定期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指导,提高锥栗生产技术,2013年已发展锥栗种植564亩,实现经济收入100万元。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于2007年完成康庄工程建设,2008年完成自来水工程,2009年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2011年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建设,有效地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结合村庄整治工程,新建垃圾池3个、厕所一个,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还制定了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
国坪村 |
国坪村位于举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38户114人,有山林面积1100亩,毛竹林面积201亩,耕地面积1022亩。 国坪村多年来,班子团结,条线工作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中心工作,同心协力,村集体经济也有一定实力,对村务、财务管理,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和民主监督制度,监督组织健全,财务和重大村务能及时公布于公开栏,接受村民监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100%。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康庄工程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 |
丘下村 |
丘下村位于举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全村有47户128人,党员4人,有山林面积2100亩,毛竹林面积159亩,耕地面积266亩。 近年来,村两委及时转变思路,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稻田养鱼,2012年发展稻田养鱼106亩,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同时,认真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安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先后完成康庄工程、自来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村内乡土文化丰富多彩,乡风文明,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 |
杉源村 |
杉源村位于举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52户166人,党员10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山林面积2360亩,毛竹林面积231亩,耕地面积330亩。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变山林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竹木、锥栗等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先后完成康庄工程、自来水等工程建设,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同时两委积极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务村务管理,实行党员标杆管理,每季度召开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实现党务村务公开透明。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不定期组织村党员、村两委成员及群众学习,传达-精神、学习实用农业技术,增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和谐发展。 |
照田村 |
照田村位于举水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1户443人,党员8人,有山林面积5200亩,毛竹林面积915亩,耕地面积718亩。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吊瓜、锥栗等产业,2008年新增吊瓜基地500多亩,达到1310亩,现以成为的主导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已实施了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村庄亮化、有线电视安装等项目,人居环境日益生态化,进行了村庄整治,实现“三改”、“三化”,做到改房、改水、改厕,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村内乡土文化丰富多彩,建有一个老年活动室,配备有棋牌、图书、乒乓球等娱乐活动设施。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地虎坑村 |
地虎坑村位于举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有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84户257人,党员11人,其中女党员4人,有山林面积4400亩,毛竹林面积214亩,耕地面积541亩。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和笋竹两用林,聘请林业站工作人员送技术到村进刻,大大提高了笋竹产量;积极引进稻田养鱼技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稻田养鱼,建成乡级百亩稻田养鱼示范基地,为村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先后完成康庄工程、自来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村内乡土文化丰富多彩,乡风文明,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落岭村 |
落岭村位于举水乡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302户1041人,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4人,有山林面积16200亩,毛竹林面积350亩,耕地面积1502亩,2014年人均收入为9060元。 落岭村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有两株树龄达七百余年的“杉树王”,著名的民国茶商季观远故居也坐落于此。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本地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先后完成“杉树王”、季观远故居等景点介绍,修通到各景点的通景公路等,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旅游来初步发展。 落岭村海拔高,夏季凉爽,雨水充沛,适宜种植高山蔬菜等生态农产品,同时以生态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建成“杭州惠松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2008年种植面积达3280亩,今年新增“夏菇”生产基地300亩,高山蔬菜280亩,解决了落岭等周边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发放农民工资达160余万元,使的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促使香菇生产收入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至70%左右,使从单一的香菇经济逐渐调整为药、菜、菇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为村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开发旅游业,扎实开展村级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和谐发展。 |
丰岭村 |
丰岭村位于举水乡西面,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55户186人,党员8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山林面积7300亩,毛竹林面积300亩,耕地面积275亩,2014年人均收入为8897元。 丰岭村然环境优美,山林资源和物产丰富,农田、林地、溪流、峡谷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景观,著名景点螺母洞“冰臼”群和智慧人物忖忖乌的故居就座落于此,为目睹“冰臼”奇观,不少专家学者不辞劳苦,慕名而至,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同时,加大对螺母洞“冰臼”群和智慧人物忖忖乌的故居景点开发宣传,着力发展旅游业。 |
庄徐村 |
庄徐村位于举水乡南面,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26户469人,党员8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山林面积5500亩,毛竹林面积357亩,耕地面积424亩,2014年人均收入为9130元。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巩固食用菌主导产业地位,控制数量;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发展锥栗;积极鼓励农民发展来料加工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同时筹资10多万元,装上了自来水,接通了有线广播电视网,村庄整治硬化了近1000米村内道路、垃圾池、焚烧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卫生环境。投资3余万元,修缮了村祠堂,维修了村两委办公楼,制做了农业知识宣传窗、村民阅览室,建设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点,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等设备,为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市场信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月山村 |
举水乡月山村距县城57公里。月山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庄坐落其间,如同山环水抱的一轮圆月,故名月山。月山村是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那里,呼吸的是新鲜空气,饮用的是洁净山泉,宣扬的是长寿养生文化。 月山村古廊桥形如长虹卧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那恬然而优美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人间仙境。 月山村529户,1649人。全村有60岁以上老人291人,其中80岁到89岁的老人49人,90岁以上老人6人。 “每年春夏秋三季来摄影的爱好者比较多,全国各地到我们村里来旅游的也是络绎不绝。”据村党支部书记吴亦健说,游客是冲着月山的自然气息而来,这里青山绿水,自然的美随处可见,生活在这里,融于自然,寄情于自然,是养生、养老的理想福地,不愧为丽水“十大养生长寿村”之一。 月山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从建村以来,村民始终遵行“耕读传家”的村训,民风醇扑,崇尚尊老。在村复旦亭,记者看到6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其中,1位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吴宏森,今年99岁的他,是村里目前年龄最大的老人。 “爸爸身体还很硬朗,平常还会做点家务,只是听力不太好。现在已经是曾爷爷了。子女们很孝顺,虽然在外打工,但逢年过节都会回家聚聚。”吴宏森的媳妇吴定兰说,每次亲人回家,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 刚出复旦亭,就看见一位老人,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手里拿着锄头,脚上穿的雨鞋沾满了泥土。老人今年67岁,名叫吴福隆,刚从农田里回来。 “这几天常常下雨,田里积满了雨水,我去放水刚回来。”吴福隆说,村里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种菜、种稻谷,吃着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在农田中总能发现许多老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一代一代的村民都十分注重文化与品德修养,月山春晚、廊桥文化、民间传说等,哺育了一代代豁达、乐观的农民,造就了众多长寿老人。 月山老人不仅日常生活惬意,还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文艺活动,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97岁的吴达荣,时常把村里流传的古诗用庆元话背给大家听。诗很长,他却能一字不落一气背完。他还多次参加“月山春晚”,为大家献唱歌曲,生活得很快乐。 在村委员吴春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吴达荣的家。见到他时,他正打算骑电动车去亲戚家。吴春花告诉记者,吴达荣老人手脚灵活,经常骑着电动车走亲访友。农忙的时候还能挑起100斤的稻谷,身体很是硬朗。 “现在生活好了,自己一定要养好身体活到一百岁。参加春晚可以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今后还要继续参加。”吴达荣说,自己每天6点起床,8点睡觉很有规律。身体健康,还算一个“年轻人”。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高龄老人,与月山宁静祥和的氛围,以及老人们淡泊的心态、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文化底蕴深厚颇有关系。”吴亦健说,群众文娱活动的广泛开展,愉悦心情、调节身心,也有助长寿。 来源:中国庆元网作者:实习记者陈惠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