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社区位于县城南端,辖原洋后、百塔、百岁、南门四个居委会,东起花园岗、半洋,南至张春,西临鹤溪河,北抵人民广场。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片内有2个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村居混合(城乡结合)型社区。现有人口12500人(其中常住非农人口4819人,流动人口5474人,农业人口2300余人)。驻区共建单位13家,辖区划分为五个网格,有一、二支部在册党员75人,在职党员230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6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阅览室、调解室、居民议事厅等工作场所。社区自2001年1月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关心下,以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积极开展社区组织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社区工作,实施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组织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社区工作新格局。多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示范社区”、“省级无-社区”、“省级绿色社区”、“市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社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围绕建设现代文明和谐社区的总体要求,在工作中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基础,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共建社区的格局,为进一步抓好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扩宽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稳固社区治安,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居民满意的新型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7002 | 323000 | -- | 查看 城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南社区 |
城南社区位于县城南端,辖原洋后、百塔、百岁、南门四个居委会,东起花园岗、半洋,南至张春,西临鹤溪河,北抵人民广场。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片内有2个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村居混合(城乡结合)型社区。现有人口12500人(其中常住非农人口4819人,流动人口5474人,农业人口2300余人)。驻区共建单位13家,辖区划分为五个网格,有一、二支部在册党员75人,在职党员230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6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阅览室、调解室、居民议事厅等工作场所。社区自2001年1月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关心下,以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积极开展社区组织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社区工作,实施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组织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社区工作新格局。多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示范社区”、“省级无-社区”、“省级绿色社区”、“市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社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围绕建设现代文明和谐社区的总体要求,在工作中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基础,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共建社区的格局,为进一步抓好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扩宽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稳固社区治安,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居民满意的新型社区。 |
城西社区 |
鹤溪镇城西社区位于景宁县城西部,东临鹤溪河,西至鹤溪林业分场,南接溪口、矿山,北始鹤溪花园,现有常住人口6504人,共2511户,暂住人口6033,总人口达12537人。公路穿境而过,辖区内有交警大队、长运公司、公路段、中石化、气象局等多家驻区单位。 城西社区的前身是叶府前、金仙寺、城郊居委会,2000年“居”改“社”后,社区成立党支部,在册党员63人,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岗193人。 城西社区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特色,抓好社区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工作,积极开展“为居民服务,靠居民参与,让居民满意”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居民安居乐业。 社区将着力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关爱-,开展来料加工,扶贫帮困送温暖等活动。组织以不同形式,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弘扬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 |
赤木山村 |
赤木山村距县城鹤溪镇12公里,海拔600-800m。辖两个自然村(敕木山和九重洋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是个畲族聚居地,现有62户254人,区中畲族人口252人,有耕地面积280亩,山林面积3229亩,茶园面积1700亩,全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整个村庄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
双后岗村 |
双后岗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城南4公里。全村113户,368人,其中畲族占85%人。旧名下垟圩,土改时双港、后坪圩、旱岗三村成立农会,会址驻此地,故取其中各村一字为村名。通机耕路,设幼儿园、俱乐部,电气化程度较高,庭院经济发展较快,柑桔成荫,葡萄成棚。路、港铺设水泥,村庄整洁,一派畲乡风光。现在为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卫生村”。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村。 双后岗村与赤木山村、旱塔村、滩岭村、包凤村、城西村、惠明寺村、鹤溪村、三支树村、王木坑村、浮丘村、城西社区、城南社区、扫口村、严坑村、东弄村、周湖村相邻。 |
旱塔村 |
旱塔村位于县城东南处,距离县城2公里,管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99户334人,党员22名,有耕地面积163亩,山林面积1238亩,茶叶面积530亩,人均1.58亩,全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2008年人均收入4203元。 |
滩岭村 |
鹤溪镇滩岭村是我县省级兴林福民示范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110户农户,430人.林业用地12216亩,其中毛竹2256亩,(笋竹两用基地2139亩),人均拥有竹地5亩,毛竹产业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
包凤村 |
包凤村位于鹤溪镇西部,距县城5公里,是全县的畲族聚居村,叶山头自然村是畲族迁入景宁的始祖地,全村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30户485人,其中畲族人口470人,约占总人口98%,有劳动力292人,劳务输出人口有210人(其中长期外出20人),有党员25人 (女党员5人),有耕地面积700亩,山林面积1463亩,森林覆盖率85%,生态环境良好。1982年从包凤老村搬迁至包凤新村至今已由原来的55户215人发展到现在的64户246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的变化,全村呈现出社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生产全面发展、生活逐步富裕的良好态势。畲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和茶叶收入,现村内有蔬菜基地60多亩,新发展茶叶基地约600亩,其中有收益的约100亩。 09年在鹤溪镇政府召开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动员大会以来,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本村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围绕“咬住目标、扩大成果、继续坚持、奋力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创建卫生村活动,加大农村卫生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现已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60多座。下一步打算:1、开发平整“百称”蔬菜基地30亩,建立标准蔬菜大棚,总投资105万元,自筹20万元;2、低产茶园改造,发展夏秋茶加工户16户,总投资23.96万元,自筹11.1万元;3、发展食用菌10万袋,总投资15万元,自筹15万元。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是全村经济基础薄弱,很多项目在资金短缺。 |
城西村 |
鹤溪街道城西村是徐姓开基。始称俞山,后演变为佘山。1989年下山脱贫建新村。1999年改名城西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共131户,432人,劳动力217人。村两委成员9名,党员20名,村民代表21名。2011年,人均纯收入6280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6万元。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城西村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围绕“讲稳定,创和谐,促发展” 是培育产业,改变村集体经济困难现状。一是致力做足笋竹文章。村两委把毛竹作为城西村主导产业,并开通竹林道5.8公里.拟动员村民进一步扩大笋竹林种植面积,将茶园扩大到1000余亩,聪笋竹林上增收;保护公益生态林。二是争取政策进行扶持,引导部分劳务输出村民回乡利用本村优势创业,同时带动就业。三是多错并举搞增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土地流转。 |
惠明寺村 |
惠明寺村位于县城鹤溪街道城南郊区,距县城12公里,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03户,户籍人口305人,其中畲族300人,劳动力197人,土地面积048亩,其中竹林200亩,惠明茶基地2800亩,人均茶园8.5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2元。惠明寺主要的经济来源以茶叶为主产业。据传,在唐咸通二年(861),惠明和尚缘款建寺,种茶,寺以僧名,村因寺得名。所产茶叶,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今为“金奖惠明茶”2011年县农业局出台重点保护讲奖惠明茶发祥地,寺1999年重建。 近年来,惠明寺村以“生态、安全、高效”为总体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做大做强茶叶主导产业,扩大本地1.2号白茶品种,新建惠明茶病虫害统防防治基地200亩。同时以畲文化扬名、以畲文化吸引人,推广畲族发祥史、畲族歌舞、畲族服饰、农耕文化、传统美食等畲族文化,特别是保护传承、创新开发畲族山歌、彩带、祭祖舞等畲族文化,建立文明接待的旅游“软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完善旅游“硬环境”。在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清洁河道清洁乡村”、“六边三化三美”、“美丽乡村·魅力畲寨”、中心村、农家乐综合体村等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对老年活动室、文化中心、停车场、道路、污水处理系统、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提升,致力于打造环境优美、一步一景、富有特色的美丽畲村。如“禅寨”惠明寺村、投资55万元新建停车场等。 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由于茶叶发展模式单一,大多停留在礼品茶的生产上,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茶叶生产较少,导致夏秋两季茶叶原料浪费等,我们将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逐步加以解决。 |
鹤溪村 |
鹤溪村,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内,属鹤溪街道。这里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鹤溪镇政府所在地。是景宁县最大的一座古城和城中村,城因溪名。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文物丰富,基本保留着明清时期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遗迹、遗物极具文物保护价值,于2009年成功跻身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行列。鹤溪村辖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88户,1955人,其中畲族513人。 鹤溪村与赤木山村、双后岗村、旱塔村、滩岭村、包凤村、城西村、惠明寺村、三支树村、王木坑村、浮丘村、城西社区、城南社区、扫口村、严坑村、东弄村、周湖村相邻。 |
三支树村 |
三支树村位于鹤溪镇东,距景宁县城6公里,全村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03户,368人口,有劳动力175人;耕地面积329亩,其中水田245亩;山林面积2891亩,其中集体统管山1077亩;农业综合开发4446亩,其中用材林1765亩,公益林2203亩,竹林478亩;农业综合开发基地509亩,其中:竹笋林132亩,茶叶317亩,柑桔60亩;2006年村经济总收入423.69万元,其中一产收入194.66万元,二产收入216.27万元,三产收入12.76万元;自从2005年以来,在县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投入大笔资金,遵循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指导原则。 1、道路:(1)金山洋到三支树宽7m总长0.67km的“三梅”过境公路改线;(2)三支树桥头到村头的宽7m0.37km的坑头过境康庄路拓宽;(3)三支树公交车回头站以及居民区内宽6m长450m的村中路道建设;(4)防洪堤公路两边人行道建设; 2、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1)新居民区排污、供(排)水建设工程;(2)垃圾收集站;(3)公厕等公共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3、居民区内过境公路防洪堤沿线绿化带建设; 4、村委办公大楼的拆建等办公场所复建; 5、村中路道沿线的电力、电信、电视等综合管线基础设施建设; 6、防洪堤安全防护揽以及消防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近年来,紧紧围绕县委的“一三四八”发展战略,抓住金奖惠明茶品牌效应,全村共发展主导产业:大岭茶叶基地120亩,金山洋菜竹基地30亩,半岭毛竹基地300亩。发展村种养大户7户,科技示范户17人。 |
王木坑村 |
王木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南部,属鹤溪镇,距离张村5.3公里。辖上村、下村、坑底、陈圩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26户,490人,汉族。王姓开基,相传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营造皇宫时,王家献木于朝廷,高宗降谕“王木苍苍,坑水洋洋”。故有其名。今上、下两村均为张姓所居。耕地面积295亩,林地面积9392亩。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5元。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村。 |
浮丘村 |
景宁县鹤溪街道浮丘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8户638人,常住人口594人,少数民族人口417人,劳动力217人,育龄妇女162人,外出人口44人。全村共有党员34人,妇女党员8名,贫困党员3名。全村土地总面积5315亩,其中林业用地3782亩(有林地3786亩,竹林854亩);耕地面积259.3亩(其中水田188.3亩,旱地71亩),生态公益林2274亩,茶叶基地120亩。2011年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72万元,村农民人均收入6246元。 |
扫口村 |
扫口村位于鹤溪街道西部,距鹤溪街道办事处驻地3公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因村舍依山傍水,村后山岗形似扫帚,村前为渡口,故名。1957年县委林业工作队来此搞林业工作时给高级社命名为新华。1958年为新华生产队,1961年改称新华大队,因重名,1981年10月经县人民政府批改名为扫口大队,1984年,1992年称为行政村,建村民委员会。辖扫口、下场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109户,219人。耕地45亩,其中水田29亩;山林10460亩,森林覆盖率86.5%,生态环境良好。产业主要以山林、来料加工为主。有党员23人,其中有女党员6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2011年人均收入6063元,村集体收入2.35万元。扫口村属滩坑水电站库区,全村移民动迁安置总数共127户340人;安置鹤溪街道移民金惠小区96户214人(其中非农61人)。扫口是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全部张姓。村处老鸦西麓,依山傍水,带状分布。有电视、电话设施,通公路。因2004年滩坑水电站建设,2008年整村移民迁出,安置鹤溪街道金惠小区移民安置点。下场是宋代开采铁矿,分上、下两个工场,村建下工场,故名。村有张、王姓。村处小溪东岸,石牛山西北麓,块状聚落。有电视、电话设施,通公路。现为滩坑水库区。金惠小区是景宁县境内滩坑水电站景宁库区移民安置点之一,位于景宁县城西侧,始建于2006年,小区总占地面积126亩,到目前为止,已建好房屋43幢309.5直,建筑面积64162积平方米,人均97.8平方米。2008年开始安置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下山移民和住房困难户。为使党的政策惠及移民,使之得到受益和发展。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使移民得到惠顾,世世代代过上美好的生活。故名金惠小区。该小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捷,小区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既是居住的好去处,又是创业的大平台,现成为人流、物流的繁荣地带,产业发展的移民集聚小区。扫口村位于鹤溪街道西部,距鹤溪街道办事处驻地3公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因村舍依山傍水,村后山岗形似扫帚,村前为渡口,故名。1957年县委林业工作队来此搞林业工作时给高级社命名为新华。1958年为新华生产队,1961年改称新华大队,因重名,1981年10月经县人民政府批改名为扫口大队,1984年,1992年称为行政村,建村民委员会。辖扫口、下场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109户,219人。耕地45亩,其中水田29亩;山林10460亩,森林覆盖率86.5%,生态环境良好。产业主要以山林、来料加工为主。有党员23人,其中有女党员6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2011年人均收入6063元,村集体收入2.35万元。扫口村属滩坑水电站库区,全村移民动迁安置总数共127户340人;安置鹤溪街道移民金惠小区96户214人(其中非农61人)。扫口是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全部张姓。村处老鸦西麓,依山傍水,带状分布。有电视、电话设施,通公路。因2004年滩坑水电站建设,2008年整村移民迁出,安置鹤溪街道金惠小区移民安置点。下场是宋代开采铁矿,分上、下两个工场,村建下工场,故名。村有张、王姓。村处小溪东岸,石牛山西北麓,块状聚落。有电视、电话设施,通公路。现为滩坑水库区。金惠小区是景宁县境内滩坑水电站景宁库区移民安置点之一,位于景宁县城西侧,始建于2006年,小区总占地面积126亩,到目前为止,已建好房屋43幢309.5直,建筑面积64162积平方米,人均97.8平方米。2008年开始安置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下山移民和住房困难户。为使党的政策惠及移民,使之得到受益和发展。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使移民得到惠顾,世世代代过上美好的生活。故名金惠小区。该小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捷,小区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既是居住的好去处,又是创业的大平台,现成为人流、物流的繁荣地带,产业发展的移民集聚小区。 |
严坑村 |
鹤溪镇严坑村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约15公里,全村辖严村、坑头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18户424人,劳动力220人,外出人口87人。有土地面积16052亩,耕地面积237亩,山林面积15815亩(其中毛竹4000余亩)。近几年,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农业为中心,以“做大竹药文章”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环境。 |
东弄村 |
东弄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南部,属鹤溪镇,距离张村2.5公里。辖东弄、周坑、岗头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91户,344人,其中畲族265人。耕地面积328亩,林地面积2915亩。处敕木山东峡谷,谷深如弄,故名。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村。 |
周湖村 |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周湖村位于县城南麓,敕木山山脚,距县城中心仅6公里。先祖于万历壬子四十年(公元1612年)间,由福建省福州府罗源县移浙江省处州府景宁县六都墓洋湖居住。村因地处山垄坞地,天多为沼泽辟成,方言调之湖田。古多墓穴,称墓洋湖,土改时以村周多湖田,改为现今周湖名。 全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7户248人,其中畲族人口238人,占总人口的97%。整个村庄依山而建,是一个独具田园风光特色的小畲村。全村有耕地面积163亩,其中水田136亩,旱地27亩,山林面积1192亩,生态公益林925亩,茶叶面积622亩。森林覆盖89%,生态环境良好。全村共有党员19人,妇女党员4名。在校大学生9人。全村计划生育符合率达100%,农户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住宅电话和手机用户率达95%,先后取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协会,省级卫生村,省级“民主法制”创建示范村,省绿化示范村,省森林村庄,市、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小康示范村,市级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县民主法制示范村、文明村等荣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