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景宁县 >> 大均乡 >> 伏叶村

伏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伏叶村谷歌卫星地图)


伏叶村简介

  伏叶村地处瓯江小溪上游,位于景宁县城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紧邻“畲乡之窗”国家AAAA景区,是我县唯一的省级特色农家乐示范村。伏叶村村多人散,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201户843人,下辖伏坑、叶坑、半山、口赤、南林、白锄、黄泥田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13.3亩,山林面积31404亩。
  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林业、餐饮业,村内拥有有经济林1500亩,厚朴基地1200亩,笋竹两用林1000亩,吊瓜200亩,茶业170亩,水果100亩(雪梨30亩),集体林场2453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村集体林场和乡电站分成。
  伏叶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异,天然景点连绵不绝,青山绿水、河道观赏鱼、吊瓜游步道、大鲵养殖基地、游道水车、清代复古廊桥、连心铁索桥等风景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伏叶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以自然景色秀美、田园风光怡人、乡村气息纯朴、民族风情浓郁为特点的农家乐服务体系,更被游客赞誉为“田园伏叶、人间仙境”。于2009年完成了村庄整治工作,后定位“田园伏叶”对村庄进行了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在原有基础上,围绕“田园风光”和“农家乐”两大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污水处理、河道净化、停车场、伏叶大桥、游步道延伸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先后获得“丽水市绿化示范村”、“丽水市生态村”、“丽水市整治示范村”、“浙江省民族团结小康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7201 323000 -- 查看 伏叶村谷歌卫星地图

伏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伏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三格村

  三格村位于大均乡西部,海拔954米,距乡政府驻地大均村16.2公里,全村有分前岗、坑头、三格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54户226人,其中畲族人口约占80%,主要以钟姓、蓝姓为主,党员18人,全村林地面积3048多亩,耕地面积257亩。是少数民族集中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三格村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是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目前三格村药材、高山蔬菜等产业已初具规模,种植有天麻、白术、元参等药材300亩,厚朴550亩,四季豆70亩,玉米50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2012年1月,三格村康庄公路全线畅通,总长14公里,结束了不能通车的历史。去年,三格村进行了村庄整治,54户村民中23户进行了改栏改厕,实施了村庄主要道路路面硬化2公里,村容村貌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梅山村

  一、基本情况   梅山村位于大均乡南面,与赤木山相望,离大均乡政府10公里,距县城22公里。分布在海拔730米的山上。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有4个自然村,111户345人,耕地面积413.8亩,林业用地面积7164亩,其中毛竹林地1374亩。梅山村是我县09年度县级生态村,2011年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2011年列入我县“美丽乡村”创建。,2012年丽水市生态文明村,2013年创建丽水市小康老年体育示范村。   二、主要特色   梅山村西北侧为山体,东南面为农田,周边植被茂密青翠,古木参天,其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一览无余,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历史环境交错融合,尽显“古树古村”鲜明特色。村落周边植被茂密青翠,村中树龄达1千年以上的古木有松树、枫树、柳杉、红豆杉、梨树等树种。村内已被省、市林业部门统一订牌、编号的古木有39株。村内古民居保存良好,至今还保存着“吴家祠堂”、“清明建筑”等建于清朝的古民居,其中“吴家祠堂”内至今仍居住着国大代表吴正的后代亲属。   三、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梅山村地处高山,产业发展主要以高山蔬果、毛竹、林业为主,由于具备高山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等现实有利条件,梅山村出产的高山西瓜、其味甜、质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梅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高山西瓜,种植面积150亩,年产量25万斤,此项种植每年人均可增收2000多元;全村笋竹两用林垦复1000多亩,此项产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梅山村已实施村庄整治,已经实现通康庄公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建有室外健身器材,有一个村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一个室外文体休闲场所、一个宣传栏。已经成立乡老年协会分会,村内建有老年秧歌、花鼓戏表演、健身操、健身舞等文体队伍5支,文体活动开展较丰富。完成全村农网改造,水毁工程建设,全村农民饮水提升工程和污水处理池建设。15年安装村内路灯32盏并配有避雷接地装置。   

新庄村

  大均乡新庄村,取新亭、派庄首尾之字组合成名,驻地新亭。1951年建新亭行政村,属新亭乡。1956年夏属大均乡。1958年为新庄生产队,属大均管理区。1961年为新庄生产大队,属大均人民公社。1984年建新庄村民委员会,属大均乡。   新庄村位于大均乡西南方向,处小溪两侧索罗坑、新亭坑、张辽坑峡谷地带,距乡政府驻地大均村3公里,辖新亭、派庄、砻下、索罗坑、梅花圩、张辽、张辽坑等1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55户889人,其中低收入农户78户153人。新庄有山林16500多亩,生态公益林8000亩,耕地582.3亩,其中水田459亩,主种水稻。林地18001亩,其中油茶130亩,茶叶300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现阶段主要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新亭、梅花圩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新亭停车场工程;3、黄八坑防洪堤工程。   二、产业发展方面:1、发展红豆杉基地22亩并成立了景宁新营林苗木药材专业合作社。2、厚朴苗木基地20亩。3、梅花圩茶叶基地80亩,其中已验收55亩。4、成立新庄惠农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为80亩。5、樟树苗5亩。   

垟坑村

  垟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西南,属大均乡,距离大均3.9公里。2辖大北坑、黄寮、垟岂、黄寮坑、大北坳、中铺、野猪湖等7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63户,268人,其中畲族11人。耕地面积183亩,林地面积16850亩。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村。2010—2011年垟岂、大北坳、中铺、野猪湖三个村下山脱贫移到水碓洋小区40来户。  

泉坑村

  泉坑村紧邻庆景青公路,与乡政府驻地大均村以小溪为界,与“畲乡之窗”国家4A景区相包融,县重点农民转移工程水碓洋小区规划在村内,交通条件较好,竹林资源较为丰富,药材生产有一定基础。并且泉坑村还是革命老区根据地(在解放前期间,八路军游击小队在泉坑村茶籽棚与当时-国民党武装部队展开交火)。泉坑村距乡政府驻地大均村0.5公里,与洋坑、伏叶、三格村相连,区域面积达12.5平方公里,泉坑村共有人口632人,168户,畲族人口占55%,耕地面积628.4亩(其中水田面积为517亩),林地17794亩。有大均坑河流,建有1座乡办泉坑电站。辖11个自然村,村两委成员9人,村支部5人,村委5人,党员26人。产业经济有所发展。吊瓜、笋竹、药材等效益农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集体收入1.5万元,粮食总产量304吨。  

大均村

  大均乡大均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13公里处,也是乡政府驻地。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共3个村民小组,135户336人。大均村镇龙古街享有“浙江的芙蓉镇”之誉,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畲乡之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大均村以县级“环境整治村”示范村、省级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投资10万元进行了村庄布局规划;投资13.3万元建成硬化道路4432平方米,使全村道路100%硬化,投资15万元建成卫生洁化设施,改厕改栏50处、建垃圾箱12个、垃圾池4处。全村的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全部路灯亮化。   2009年,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有力带动下,大均村以明清商贸古街为依托,借助景宁独特的畲族风情,先后向游人开放了多个旅游项目。显著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全村“农家乐”经营户15户,其中餐饮型6户,食宿型7户,休闲体验型2户。餐饮最大容量一次可达1000余人,床位120余张。目前,大均村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5万人次。星级农家乐有6家,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大均村不断结合实际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以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开展生动、活泼、参与面广的群众性活动。每年“三月三”、“七月七”、“春节”等节假日,村里都要配合县、乡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广场边上建立了村民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有了大幅度提升,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开展体育活动,受到农民广泛好评。通过对文化阵地、体育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科学致富、文明生活搭建了学习桥梁和教育平台;丰富活动载体,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按照村级党支部“强素质、强核心、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的要求,围绕“领导班子好、工作机制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抓好村级配套组织建设,使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   2006年,大均村被丽水市环保局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并通过市级示范村验收,同年在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评比中被评为“环境优胜奖”;2007年被列入省级示范村创建,2007年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丽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市级文化示范村,获“丽水市文化名村”称号,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2009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   

大赤坑村

  大赤坑村村情介绍   全村74户281人,分布在3个自然村:底垟、外垟和梅山岭,其中梅山岭自然村现已整体下山移民至景宁双后降村农民公寓。全村有耕地面积251.8亩,山林面积5287亩,森林覆盖率达92.3%。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村民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林业、外出经商及务工  

伏叶村

  伏叶村地处瓯江小溪上游,位于景宁县城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紧邻“畲乡之窗”国家AAAA景区,是我县唯一的省级特色农家乐示范村。伏叶村村多人散,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201户843人,下辖伏坑、叶坑、半山、口赤、南林、白锄、黄泥田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13.3亩,山林面积31404亩。   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林业、餐饮业,村内拥有有经济林1500亩,厚朴基地1200亩,笋竹两用林1000亩,吊瓜200亩,茶业170亩,水果100亩(雪梨30亩),集体林场2453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村集体林场和乡电站分成。   伏叶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异,天然景点连绵不绝,青山绿水、河道观赏鱼、吊瓜游步道、大鲵养殖基地、游道水车、清代复古廊桥、连心铁索桥等风景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伏叶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以自然景色秀美、田园风光怡人、乡村气息纯朴、民族风情浓郁为特点的农家乐服务体系,更被游客赞誉为“田园伏叶、人间仙境”。于2009年完成了村庄整治工作,后定位“田园伏叶”对村庄进行了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在原有基础上,围绕“田园风光”和“农家乐”两大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污水处理、河道净化、停车场、伏叶大桥、游步道延伸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先后获得“丽水市绿化示范村”、“丽水市生态村”、“丽水市整治示范村”、“浙江省民族团结小康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李宝村

  大均乡李宝村于2013年开始创建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近几年来以“魅力畲寨”的理念指导规划,紧紧抓住“风情畲寨”的定位,注重挖掘村落的文化底蕴,积极推进农房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村内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自然人文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加上金银花等畲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庄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村庄成为民族特色浓郁的示范村。下一步,大均乡李宝村将坚持以“打造洁净大均共享宁静家园”为工作主线,结合六边三化三美工作部署,凝聚力量,打好“神秘畲寨神奇畲药”的村域品牌,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大均乡李宝村村庄建设,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  


伏叶村特产大全




伏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