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景宁县 >> 鸬鹚乡 >> 岙根村

岙根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岙根村谷歌卫星地图)


岙根村简介

  岙根村地处葛山乡政府西北侧,介于东经119°20ˊ北纬27°53ˊ,海拔800米左右,距葛山乡政府五公里。全村分3个村民小组共81户289人。村民的经济收来源以毛竹、家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有95%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全村有耕地310亩,林业用地980亩。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在13.9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815cm,相对湿度80%左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7212 323000 -- 查看 岙根村谷歌卫星地图

岙根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岙根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驮戥村

  驮戥村地处鸬鹚乡东南部,西与黄桑南村接壤,南与沙湾镇交界,北依乡政府所在地鸬鹚村,距乡政府6.7公里,辖驮戥、坑底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行政村所在地为驮戥村。全村现有139户504人,其中少数民族49户210人,占全村人口的41.6%;拥有耕地面积412亩,林业用地面积430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5689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收入,主要种植品种有水稻、油茶及毛竹等经济林。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驮戥村文化中心站点设在村委办公楼,一楼为村委会议室兼具村公共图书室功能,二楼活动室安装有线电视、棋类、2000册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化设施,全村村民在茶余饭后,经常参加农家大院的休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创建了农村和谐大家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仁字坑村

  仁字坑位于鸬鹚乡东北部,距乡政府11公里,全村户籍总人口180户,641人,耕地面积468亩,山林面积6015亩,2011年人均收入为5065元,辖区内康庄公路已全线贯通,交通便利。近年来,当地农民依托山地资源优势,主要发展香菇种植、稻田鲤鱼和田螺养殖等产业项目。  

夏山头村

  夏山头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鸬鹚乡,距离鸬鹚3公里。辖夏山头、黄弄、坑根、苦枝林、桃园基、企岩头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8户,761人,其中畲族3人。耕地面积472亩,林地面积11791亩。   

岙根村

  岙根村地处葛山乡政府西北侧,介于东经119°20ˊ北纬27°53ˊ,海拔800米左右,距葛山乡政府五公里。全村分3个村民小组共81户289人。村民的经济收来源以毛竹、家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有95%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全村有耕地310亩,林业用地980亩。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在13.9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815cm,相对湿度80%左右。  

林湖村

  林湖村   林峁、梅花岗、胡处,三村合一,谓之林湖。   林湖者,处葛山以西,东接葛山、金岱,西衔岭头,下通西山,上达降头,乃葛山乡之心腹。林湖约有历史百余年,村内现存旧宅,大致从建村之始兴建,雕龙画凤,古风尚存。林湖有户籍人口四百余人,梅花岗加之胡处与林峁各半,两村又各占一半。全村十之八九外出,或务工,或经商,为生活奔波,鸡鸣之始而起,夜半三更方卧。在村之人,老者居多,最小者也上了年岁,以种稻谷、烟草、白术为主,再饲禽畜,勤劳简朴。   林峁通村姓刘,唯一家姓王以例外,刘姓先祖从同乡降头村迁徙而来,梅花岗刘姓张姓各占部分,而胡处通村姓张,先祖从英川董岱迁来。三村于一九七六年自西林大队分离,遂成西林大队,林湖大队,即西山、林湖也!   林湖民风淳朴,景色宜人,正所谓:春有百花风中笑,夏有凉风扇子藏,秋有金黄稻谷满山野,冬有万物冰封惹人怜。林峁村头有百年老林,林中菌类各种,味道甚美,是佳肴难得。   林湖自古民间节日“迎神节”,以葛山村“迎神节”后一天为吉日。但“迎神节”比之“秋会”,不论规格、重视程度等均不可同日而语。立秋当天过“秋会”,每年一户人家,谓之“秋头”,杀猪抬至牛笠尖祭祀,“秋头”除养猪杀猪之外,更需准备规定香火若干、火炮若干,合村团聚,共祭-,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金岱村

  金岱村地处鸬鹚乡西北侧辖金榜、岱头、上户、跃场四个自然村,中心村为金榜自然村,全村分8个村民小组共193户558人。有耕地365亩,林地2982亩。村民的经济收来源以茶叶、板栗、香料烟、家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549元。在村两委带领下,以“一路、一楼、一水、一基地”的发展思路。四个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结束了出门要走路,买卖用肩挑的日子;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建立公厕一所,道路硬化3200米,解决了全村各户吃水问题;已有板栗基地200亩,通过土地流转,已建立一个800亩的油茶基地,预计到2015年进入盛产期,届时能解决大部分在家人员务工问题;已建成一栋集村级便民服务、村委办公和老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楼。  

徐崇村

  徐崇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距离鸬鹚3公里。辖徐崇、焦坑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78户,559人,其中畲族26人。共有村两委成员7名,党员23名。耕地面积363亩,林地面积3047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38元。徐崇村地处鸬鹚、葛山两乡的交界之地,是鸬鹚乡通往龙泉的主要通道。房屋沿着一条向上延生的小溪流两旁错落而建,潺潺流水常年流畅。整个村庄四面群山环抱,风景煞是优美。  

山下村

  山下村地处鸬鹚乡西部,村域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650米,山林资源丰富。全村707人,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山林面积0.54万亩,耕地0.0487万亩,2012年人均收入5933元。  

黄桑南村

  黄桑南村地处鸬鹚乡南部,东与驮戥村接壤,南与沙湾镇交界,西邻山下村,北依乡政府所在地鸬鹚村,距乡政府2.5公里,辖黄山、桑湾、南山3人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行政村所在地为桑湾村。全村现有148户447人,拥有耕地面积380亩,林业用地面积3212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5621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收入,主要种植品种有水稻、油茶及杨梅、柑桔等经济林。  

西山村

  西山村是由西山、西山下、铁汤湾三个自然村组成,位于鸬鹚乡以西5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188户、650人。劳动力468人,其中外出151户576人,(外出人口包括未全户外出的人口)外出劳动力416人,育龄妇女151人,党员15人,在外出人口中,外出景宁云和居多,目前留在村里的为37户74人,人均纯收人达到3800元,现有耕地面积426、8亩,林业用地2132亩。一、产业发展现状1、中药材。全村在退耕还林内套种中药材200亩,不但解决了农户的土地荒芜的现象,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油茶。全村现有油茶基地130亩,油茶已成为全村留守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3、养殖业。西山村结合乡土带动作用,现有养鸡户2户,较好的解决部分农民致富之策。  

印章村

  印章村属鸬鹚乡管辖,海拔806米,距县城60公里。全村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94户,总人口918人(户籍人口),有82%的人外出务工经商。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20亩,林业用地4980亩。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在13.9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815cm,相对湿度80%左右。   印章村属于高山林、粮、食用菌、畜、果、药综合农业区,农、林资源比较丰富,林地、耕地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6.5%。印章村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古风古韵的庙坐落于村庄,苍天古柏林立于村道边。传统文化舞龙、菇民戏、木偶戏、迎神节祭祀扎根于深厚的土壤历久不衰。  

南坑下村

南坑下村  南坑下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鸬鹚乡,距离鸬鹚2.8公里,是著名的畲乡田鱼古村。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貌美如花的鲤鱼仙子神游四海,由于正逢酷暑,仙子想寻一阴凉静僻处休息,忽见深山之处,凉气袅袅,泉水叮咚,于是她寻身而往,便来至这南坑下村,在这条清澈的涧水里沐浴纳凉,从此这条小山涧里就出现了各色鲤鱼,经常在水中追逐嬉戏,煞是惹人喜爱,村民见状便把它们养至水田中,悉心加以照料,不料凡是养有鲤鱼的水田,年年均五谷丰登,从此,村民便奉鲤鱼为神物,备加呵护。相传这位仙子便是马氏天仙“鱼口求咽”中那条鲤鱼的化身。   漫步在南坑下村,不但可以领略山涧的幽静,还可以享受渔家生活的乐趣以及体会流传千古的马氏忠孝文化。这里古涧横石,水流潺潺,茂林修竹,风光旖旎,宛如世外桃源。它幽静,聚仙鱼,蕴文化,繁荣一方淳朴百姓;它真诚,邀宾朋,汇四方,共享田鱼古村美景。   

茶亭村

  茶亭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鸬鹚乡,距离鸬鹚2.3公里。辖茶亭、过路丘、罗坑头、双坑、洋登、驮派、罗坑口、牛皮山、牛迹库、罗岗头、隔溪对村、对村、山刺塆、地坤等14个自然村, 12个村民小组,205户,893 人,其中畲族115人。耕地面积372亩,林地面积3773亩。  

葛山村

  葛山乡葛山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海拔906米,206户,705人,村内有明朝万历年间古牌匾,是个山清水秀的边远山村。  


岙根村特产大全




岙根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