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庄村离乡政府12公里,海拔800多公尺,现有人口352人,水田350亩,山林面积12000多亩,夏天凉爽,日照长,高山地区,是种植中药材的好地方,现已发展中药材草本100多亩,木本200多亩,品种有:白术、玄参、厚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7214 | 323000 | -- | 查看 何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山村 |
标溪乡马山村地处景宁县西南部位,瓯江溪流小山峡边上,是标溪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海拔356米,距县城43公里,距乡政府13公里,距大地乡、雁溪乡、家地乡公路必经之路,交通方便。 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马山村、桃树村)全村现有户数79户,现有人数308人。其中马山村66户,人数246人。桃树村13户,人数54人。马山村支部人员3人,设书记1名,委员2名。全村现有中共党员19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外出打工创业党员5名。村委人员3人,设主任一名,委员2名;村级综合工作人员6人‘村民代表20人,其中女代表1名,计划生育联络员1名,村级报帐员1名,2011年本村共有选名238人。政村有办公楼一幢在修建中,共2个自然村,有公路直通村庄,马山村通过村庄道路整治工作。道路硬化总计1500米,建有公厕3座,个人卫生间32个,并且通水、通电。 全村总面积为7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亩。林业用地6545亩,森林覆盖率99%。全村共有马山村、桃树村长个自然村。马山村椒古色古香古树连天古山村,民风淳朴。行村庄周围群山环绕,森林植被茂密,毛竹、古树,遍布村庄,更有市先进“生态环保示范村”“文明村庄”等美称。 |
枫林口村 |
枫林口村位于标溪乡辖区的南面,景宁县城西南部,四周群山环抱,峡谷众多,是典型的山区地形,距县城37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村庄,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2户,人口502人,2011年人均收入6010元。全村有耕地面积167亩,山林面积5388亩。土壤大多属水稻土、红壤、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主要种植水稻、黄豆、西瓜、蔬菜、玉米、花生、番薯等经济作物,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已成为枫林口村支柱产业。 枫林口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候为17.5—12.8℃,平均降雨量为1161mm。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有利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枫林口村交通方便,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房前溪水清澈见底,屋旁四季花果飘香,村民生活淳朴,人文景观、山水文化、森林植被、水资源相当丰富,峡谷深长,是人们旅游休闲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从枫林口村现在的基础条件和状况出发,通过加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合理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建成主体工程,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结合村庄整治工作的全面实施,使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形成农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岱头村 |
岱头村 一、自然地理概况 岱头村位于标溪乡辖区的南面,景宁县城西南部,四周群山环抱,峡谷众多,是典型的山区地形,距县城4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410亩,林业用地10500亩。土壤大多属水稻土、红壤、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主要种植水稻、黄豆、西瓜、蔬菜、玉米、花生、番薯等经济作物,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已成为岱头村支柱产业。辖区内有小溪和县级公路贯穿,有小型水库2座,水电站2座,两旁省级生态公益林环抱,树木成荫,是一条自然风光优美的景点,2008年已经顺利完成村庄整治工作。 二、气候概况 岱头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430毫米,年日照时数1750小时,年相对湿度82%,无霜期240天,气温稳定≥10℃期间,间隔天数255-208天,积湿5710-3890℃,雨量从1220-630毫米。10-20℃期间:间隔天数从203-151天,积温从4830-2960℃,雨量从1150-610毫米。10-22℃期间:间隔天数从195-141天,积温从4650-2700℃,雨量从1060-600毫米。气候资源从农业生产要求来衡量,具有以下优势: 1、热量丰富,冬季温和春暖早。 2、降水充足,上半年光、热、水同步增加配合好。 3、优越山地立体气候,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必备自然资源条件。 但也存在一些劣势,对农业生产有一定限制作用。 1、雨季节分配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2、气温变化大,有寒热之害。 3、日照时数偏小,太阳总辐射量偏低。 4、春季和夏初的冰雹有时危害。 三、社会发展概况 岱头村有6个自然村村庄,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1户,人口311人,2011年人均收入5800元。全村5个自然村已经通路,还有1个自然村将在2009年底完成异地转移。2008年顺利完成了村庄整治工作,完成改栏改厕32户,建造生态池23个,村内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2009年将要完成上圩自然村的旧村改造工作。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线电视已经通村,但覆盖率较低,全村95%农户有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已经完成,电力设施完备,供电良好。 四、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村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示范兴乡”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的三县并举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的,以特色种植为基础,打造了绿色经济模式,目前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正逐渐发展壮大,2008年新建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120亩,预计年创利12万元以上。2010年,按照产业上山、产业下水的工作思路,利用村内天然流域,发展生态鱼养殖,全村98%的村民参与投股建设,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走出了一条适应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
叶谢村 |
叶谢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标溪乡,距离标溪5.7公里,座落在景宁县境内海拔600多米的山腰之上。叶姓开基,谢姓迁入,现村均为严姓,与邻近小佐村严严相连。辖叶谢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56户,239人,汉族。耕地面积153亩,林地面积3539亩。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党的富民政策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现村康庄道路通村、自来水、有线电视网、村委办公楼等均已建成,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硬化,部分住户开始使用洁净农村沼气,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保洁机制建立。村内通信畅通,村风朴实,安定团结。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2009年,叶谢村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使环境洁化、村庄绿化、居民美化,修建了通村步行山道约600米,硬化了村内各条主要道路,硬化面积约达2300平方米,逐步完善了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健身器等公共设施,以改善村情民意。指定了专人为村卫生保洁员,并积极鼓励村民改栏改厕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改善村民的居室环境。通过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程度、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都达到90%;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60%;村庄绿化覆盖率和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均超过25%和85%的指标要求;主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5%;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食品比重、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各项都符合丽水生态村建设指标要求;故在2011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
处基村 |
景宁革命老区处基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标溪乡,距离标溪3.2公里。以地平坦,适宜造屋而得名。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辖处基、高坪、细角坦、角坦、黄山头、桥头、回坪、张山、白露岗、泥岱等10个自然村(五格村已下山搬迁),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 980亩,林地面积8841亩。处基村属标溪乡最大的行政村,体现为面积大,人数多,自然村分布广的特点。在家务农的村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多,种植茶叶、中药材等逐步为村民所接受,并为农民主要增收方式。外出务工人数在近几年逐年增加,带动了本村的经济增长。康庄工程的开展在最大的范围内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从基础设施上保证了村里的经济增长。下山脱贫工作也使得部分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村民重新步入生产致富的道路上来。2009年年末开始的城乡养老保险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极大的带动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处基村村委所实施的政务财务公开制度也体现了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处基村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内容:一、交通建设:通过康庄工程的建设,基本要求公路通到每个自然村,虽然在建设道路过程中有着种种困难,但到2009年年底基本完成康庄公路路基建设的80%。而剩下的道路建设也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二、教育建设:在教育强县的目标下,处基村所有的符合法定义务教育年龄的学生都已在校读书,对于家中贫困的学生,村两委以及乡里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帮助。三、医药卫生:全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90%以上,农村清洁卫生状况良好。原本脏乱的村中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能较好的对食品卫生以及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四、经济建设: 全村经济较往年有进一步的提高。不仅是依靠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的村民增收方式,产业扶持对村里的经济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细角坦的茶叶种植可以说为处基村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由于细角坦海拔600米,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最适生长区,这里交通不便,一座深山阻碍了农民的致富路,但这里人勤志远,不怕艰难,农民发展惠明茶的干劲大,信心足,从-到驻村干部对发茶叶都情有独钟。通过产业扶持逐步使处基行政村的泥岱、高平、五格、四角坦四个自然村,86户人家,拥有有茶园500亩,平均每户5.6亩,茶园经济收入1万多元。 |
东车村 |
东车村距离乡政府14公里,全村总户数113户436人,现有水田面积254亩,山林面积6300亩,人均收入3700元,全村发展袋菇20万袋,黑木耳20万袋,抚育竹笋两用林基地300亩。 |
标溪村 |
标溪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标溪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2公里,庆景青与景标公路交汇与此,辖标溪和万圩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80户,630人(包括非农户口),全村只有2平方公里,是我们县少有的山少地少资源少的“三少”之村,只有林地面积1670亩,耕地165余亩。标溪原名樟林,因村前有一片樟树林而得名,后改称标溪是因村前的河叫标溪港,故名标溪。因标溪处于瓯江小溪与标溪港交汇处,在没有公路的年代就成了重要水路运输码头,所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标溪就是靠撑船放排,以及经商发展起来的,而且是一比较富裕村庄。也正因为这标溪还是一个姓氏很复杂的一个村,到目前还有20个姓氏生活在本村。但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标溪原有的生产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没有资源,现在的标溪人以外出经商务工为主,农业已是很少的一部分。 目前,标溪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村两委以“中心村建设”为契机,努力把标溪规划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
何庄村 |
何庄村离乡政府12公里,海拔800多公尺,现有人口352人,水田350亩,山林面积12000多亩,夏天凉爽,日照长,高山地区,是种植中药材的好地方,现已发展中药材草本100多亩,木本200多亩,品种有:白术、玄参、厚朴。 |
预章村 |
预章村村名的由来。传说,村北有山形如虎,村西有山形似猪,村边一株樟树似猎人,陆虎伤猪,古曾名“御疆”,后演变成为今名。预章村与嵇山中学的一段渊源。浙江省绍兴市嵇山中学坐落于绍兴市中心,是省级重点中学。该校创办于1932年9月9日,由著名爱国人士邵力子先生等发起创办,-总理曾担任该校名誉董事长。1941年季春,日寇包围绍兴。嵇中师生浴血突围,以游记形式坚持教学。1942年初夏,邵鸿书校长率领师生员工10余人,辗转千里来到浙南山区景宁。获悉绍兴来的中学校长想在景宁办学,于章村民无不积极热忱,竭力支持。嵇山中学搬到预章村,借用刘家祠堂为学校总部,教室和师生宿舍则分散于民房,并租了两块农田平整为操场。嵇山中学在预章村历时3年,为景宁培养了数百名中学生。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嵇山中学迁回绍兴。嵇中师生为抗日救国,卧薪惨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作风,是留给景宁人民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嵇山中学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嵇中校长孟学军。-金华宝和副校长马德光先生先后两次来到于章村省视学校遗址,搜集历史资料。时逢该村建造水泥路。为发扬嵇山中学欣然捐资叁万伍仟元。为发扬嵇山中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决定将此路命名为嵇中路,以资纪念。 发生过的主要自然灾害 1、壬子年,该村垟坑河道发生一起特大洪水事件,将刘家一房屋两头卧室冲垮,事后。于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二日,又发生一起特大洪水事件,将该村村民刘福来家房屋冲垮。两次洪水发生时间相隔整整一百年。 2、于十几年前,村内“独山岗”发生山体滑坡,将王家、潘家两家的房屋冲毁,幸好无人伤亡。 基本情况 预章村辖预章、梅坦岗、半岭、门楼口、窍岩、远程口、天堂坪新村、志坊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78户,783人,其中畲族31人。低收入10户,57人,低保18户,30人。育龄妇女196人。 自然地理概况 预章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距离标溪1.5公里。辖预章、梅坦岗、半岭、门楼口、窍岩、远程口、梅坦岗、祖方8个自然村。村总面积8488亩,其中经济林285亩,公益林1682亩,耕地面积368亩,整个村坐落在公路旁,一条小溪贯穿其中,四周群山环抱,峡谷众多,是典型的山区地形。预章村地处标溪乡的中心位置,交通便捷,瓯江支流标溪港穿境而过;村内有联片面积约500余亩的低山缓坡平地,是一个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好乡村。村内还保留了不少的古建筑民居。 村级基础设施概况 预章村有村级办公楼一幢(原校址),各功能办公室分配齐全。电力设施较完备,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供水状况良好,已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村。2008年,于章村作为全镇重点整治村,全面开展了环境整治,进行了改栏、改厕和垃圾治理,兴建了垃圾池,实现了道路亮化、美化、硬化和村庄绿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2008年就已全面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村民的安全用水问题。2010年又开展了危旧房改造以及下山脱贫工程。其中一个自然村天堂坪在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下山脱贫新建,村民已经陆续入住新房。2011年筹资10余万元,建设预章村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已于2011看底投入使用,大大改变了村民看病难的现状。2012年村内道路拓宽并硬化,同时在村中心新建停车场、银桂四周进行砌墙培土保护、全民健身器材已经安装使用;村内道路建设步伐加快,主要道路已基本实现硬化。在标溪乡党委政府带领下,经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以及村民的配合和努力,现在的预章村俨然已是新农村的代表,是标溪乡文化中心村。村内道路建设步伐加快,主要道路已基本实现硬化。在标溪乡党委政府带领下,经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以及村民的配合和努力,现在的预章村俨然已是新农村的代表,是标溪乡文化中心村。 村级干部配备概况 预章村支部人员5人,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全村现有0党员28人,其中预备党员1名、外出打工创业党员5人。村委人员5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其中女委员1名;村民小组长9人。村经济联合社成员3人,设社长1名,委员2名,村务监督小位成员3人,设主任1名,委员2名;村民代表31人,其中女代表3名;计划生育联络员1人;村级报账员1人。2011年本村共有选民668人。 村民收入情况 全村养蜂专业户18户,产值200余万元;养鸡、鸭专业户2户,年产2万只,产值100余万元;西瓜、蔬菜种植专业户25户,150亩,产值60余万元;2010年始大力发展以金银花为主药材基地,目前已扩大为150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2012年新造茶叶基地30亩,经过三年的努力力争达到300亩;毛竹基地抚育50亩,计划三年内完成500亩竹林的高产、高效改造,年人均收入5500元。是标溪乡林、农、牧、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全面发展的重点培育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