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绥化市北林区最北部,西与望奎县隔河相望,北与海伦、绥棱县接壤,东与庆安相邻,素有"鸡鸣听四郡"的美称,全乡内辖九个行政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政通人和,具有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全乡共有人口29902人、7222户,农村劳动力9756人,总耕地面积152738亩。是水旱兼营的乡镇。绥北路、绥绥路在我乡平行而过,交通非常便利。我乡做为一级政府,内设"三个办"、"五个中心"。"三个办"中党群办负责党的建设,群团工作;政府办负责政府口各项工作,包括民政、交通、城建等工作;财税办主要是财政预、决算,各项税收的征缴。"五个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涉农工作,为农民搞好服务;农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民农机具维修;农业经济管理中心是审核农村经营管理村级理财用财;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是宣传文化阵地,为农民送上积极健康文化生活;畜牧综合服务中心是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业,实半壁江山"。这些部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各自职能的作用,是三井乡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助推器。 特色产业:我乡土壤、温度、气候有利于两烟(黄烟、旱烟)的种植,而且我乡农民在两烟的种植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悠久的历史。两烟生产也是我乡特色经济主要支柱,黄烟已经在绥化市工商局注册"三井牌"黄烟,远销山东、吉林、哈尔滨等省市,可以说响誉内外,全乡黄烟面积可达8000亩,烤烟面积3000亩,已同黑龙江省烟草公司达成项型协议,把我乡定为"两烟"生产基地。另外,玉米、大豆是我乡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质优价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希望省内客商到我乡洽谈业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31202209 | 152000 | 0455 | 查看 三井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紫来办事处 |
紫来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下辖: 231202001001 111 向阳社区 231202001002 111 东风社区 231202001003 111 春雨社区 231202001004 111 立新社区 231202001005 111 红旗社区 231202001006 111 泰华社区 231202001007 111 金叶社区 231202001008 111 联通社区 231202001009 111 朝阳社区 |
爱路办事处 |
爱路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下辖: 231202002001 111 曙光社区 231202002002 111 海城社区 231202002003 111 东方红社区 231202002004 111 路园社区 231202002005 111 中兴社区 231202002006 111 卫-区 231202002007 111 康怡社区 231202002008 111 八一社区 231202002009 111 建设社区 |
大有办事处 |
大有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下辖: 231202003001 111 奋斗社区 231202003002 111 政通社区 231202003003 111 团结社区 231202003004 111 新华社区 231202003005 111 前进社区 231202003006 111 西城社区 |
吉泰办事处 |
吉泰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下辖: 231202004001 111 鑫源社区 231202004002 111 金鹏社区 231202004003 111 学府社区 231202004004 111 胜利社区 231202004005 111 水文社区 231202004006 111 天缘社区 |
东兴办事处 |
东兴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下辖: 231202005001 112 工农管理区 231202005002 220 红旗管理区 231202005003 111 新兴管理区 231202005004 220 新源管理区 |
北林办事处 |
北林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下辖: 231202006001 111 太平管理区 231202006002 112 四平管理区 231202006003 112 九三管理区 |
宝山镇 |
是北林区大乡镇之一,位于绥化市西南部13公里,地处东经126°54'北纬46°31'。镇域面积140平方公里,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全镇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有耕地14.9万亩,人口3,3457万,辖9个行政村。镇政府位于宝山村东哈伊公路104公里处。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哈绥、哈伊、绥兰三条公路自西向东从镇内穿过,村屯道路宽广、整洁,形成了环网路。路面全部沙石化。 特色产品:高油质大豆,面积:20700亩,其中品种有垦农18、东农163、合丰41、垦4。富硒谷子,面积:300亩。无公害绿色大棚蔬菜,共有大棚 155 栋,面积:24万平方米。日光节能温室29栋,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品种有小白菜、生菜、油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油桃、平菇、花卉等。 招商引资:几年来,宝山镇乡镇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1年末,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792户,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户23户。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利税实现2635万元。今年年初,镇党委、镇政府一般人重审镇情、分析了限制宝山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缺乏雄厚的资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缺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确定了利用我镇的资源优势(土地、粮食、劳动力、农副产品)、区位优势(临城、靠路)、环境优势(水电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把外地的资金、人才吸引到宝山来,使我镇乡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到2002年6月末,我镇共引进项目3个(汇丰木业有限公司、东兴大酱厂、聚兴通用机械厂),引资总共400万元。现已全部建成投产。下半年,我镇把引资重点,放在粮食、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资源开发上,计划引进外资1500-2000万元,引进高新项目3-5个,我们将以热情的服务,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欢迎广大客商及有识之士,到宝山办厂投资。 旅游资源:本镇拥有丰富的南泥河资源,河段长17公里,宽1.5公里。总面积2550公顷。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其中,鱼池600公顷,水稻850公顷,草资源1150公顷。同时,南山头绿树成荫,具有极其丰富的水、土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有三处。1、丰农水库,位于联合村南部,是早期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库,长3公里,宽1.5公里,面积450公顷。. |
绥胜镇 |
绥胜满族镇隶属绥化市北林区管辖。位于市境西南部,东、南两面靠宝山镇。镇政府驻地距市区18公里。 绥胜满族镇地处绥化市北林区西南部,北纬46。33,,东经126。40,,在松嫩平原腹部,呼兰河流域,泥河以北中间地带,距绥化市区18公里。它位于绥化与兰西县的交界地带,哈伊公路从此穿过,周边与宝山镇、新华乡、太平川镇、永安满族镇、西长发镇接壤。 绥胜满族镇,原名“胜利”,后改为“绥胜”。1875年(清光绪元年),放荒立屯。清末,属绥化府永安区。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永安镇管辖。东北沦陷后,初属刘海保,后设刘海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刘海区,1948年并人宝山区,1951年改隶第二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胜利乡。1958年8月,将胜利乡并入宝山乡,成立宝山人民公社。1961年从宝山公社划出成立胜利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绥胜公社。1984年3月,改为绥胜乡。1985年4月,改为绥胜镇。1988年8月,改为绥胜满族镇,满族人口约占全镇总人口的40%。 绥胜镇全境地处平岗和平原洼地。总面积9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8233亩,因造林成绩显著,1980年荣获国务院嘉奖。镇办工业有制砖厂、亚麻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88万元。全镇共辖胜利三、胜利四、胜利一、胜利二、等5个村。2011年末全镇总人口2.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人。镇政府驻地胜利三村。 全镇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665亩,建镇时总人口为22817人,其中汉族是13579人,满族9203人(占总人口的40.3%),锡伯族16人,蒙古族15人,朝鲜族2人,达斡尔族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1人。建镇时共有9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个(胜利一村原名正白旗一村;胜利二村原名 正白旗二村;胜利三村原名正白旗三村;胜利四村原名正白旗四村)。 1946年成立区政府时,划归第二区(宝山区)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时,从二区分出为胜利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改胜利乡为胜利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而改为绥胜公社。1982年12月18日绥化建市时改为绥胜乡。1985年改为绥胜镇。1988年8月27日,因绥胜镇属满清八旗中之一,满族人占比例较大,符合少数民族乡镇条件,根据黑龙江省民政厅文件,黑民民字[1988]20号文件第二条,同意将绥化市绥胜镇改为绥化市绥胜满族镇。自10月8日,设立满族镇,同时满族镇设满族镇镇长。现在全镇总户数6356户,总人口为25800人,其中少数民族总户数2606户、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4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人,全镇现有5个行政村,有36个自然屯,70个村民组。 正白旗三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商贸集散中心。全镇地形西南东北走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与邻近乡镇比较,地势总趋向是凸起的,无大的江湖河流,土壤属黑土。该镇居民的饮用水多为9-14米的地表水,14米-150米水量甚微。该镇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无霜期125天至140天,年降水量450毫米至650毫米。有效积温为2400℃至2500℃,作物生长期4~9月份,平均温度为15.8℃。适合农作物生长,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烤烟、亚麻、瓜菜、菇娘儿等,素有"夏秋果品香,绥胜大菇娘"之说。 绥胜满族镇是农业乡镇,菇娘儿种植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林区的特色产业,全镇菇娘儿8100多亩,从事菇娘儿种植的农户2800多户,仅菇娘儿产业一项为全镇增收近1000万元。同时,菇娘儿在国家绿办注册了商标,菇娘儿产业已经辐射到周边几个乡镇。为了做强做大菇娘儿产业,使菇娘儿向高产高营养方面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绥胜菇娘儿产业由农艺师于井新同志牵头,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绥胜菇娘儿产业协会。由于井新同志任理事长,理事共3人,共发展协会会员2000人。协会会员种植面积近6000亩。 协会成立后,制定了长期的工作规划,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广大农民选好高产、质优的优良品种;二是组织协会会员定期开展培训,技术交流,帮助联系销路。全年共开办培训班2期,培训200人。 菇娘儿协会的工作要按照工作计划,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精心研究,积极工作,为做强做大菇娘儿产业贡献力量。 玉米标准良田建设工程简介 该工程是农业部优质粮食产业项目,于2005年开始实施。在该省只有两家示范单位,该区是其中一个,落在绥胜满族镇。 该项目宗旨是通过各种优质玉米品种的示范、应用与比较,佐以测试地力、平衡施肥、墒情监测、病虫害综合施治等技术,提高粮食单产。 在眼前这个园区里,均选用了密植(垧保苗5.2万--6万株之间)、高产(垧产在2.2万斤以上)、有效积温在2650℃以下的优质高产品种,如:吉单27、高产3号、方育1号等品种。 目前通过比较,相同的品种如吉单27,园区内的较园区外的植株高出10公分左右,并且植株相对粗壮。可以预计,秋收的产量园区内要较园区外高出10%左右,即垧增产2000斤左右。 |
西长发镇 |
位于绥化市西南32公里处,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0098户,43000口人。所辖16个村,102个村民组,52个自然屯。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属平原地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适应农作物生长,是北林区商品粮主产区之一。. |
永安满族镇 |
位于距市区26公里。全镇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4.2 %;农业总产值实现1.31亿元,同比增长3.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1500万元,利税实现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沙8%和7.4%;财政收入实现248.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297元。种植业。按照“压玉米、大豆,稳水稻,上瓜菜作物”的原则,玉米种植417公顷,大豆种植727公顷,水稻种植1400公顷,瓜菜薯等经济作物发展到1333公顷。养殖业。坚持“品种更新,突出规模”的原则,突出发展黄牛、生猪生产。全镇黄牛存栏2800头,生猪存栏13000头,羊3700只,禽类33万只。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620户。其中永安村邢万江依靠糖化饲料建成200头养猪场,年获纯利2万元。 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镇共引进项目6个,引资626万元。建成了煤炭经销站、造纸厂扩建改造、木材加工、液化汽站、细木弓板等项目。同时,大力兴办“五小企业”和个体经营大户。. |
太平川镇 |
位于市区西部18公里处,幅员面积面积130平方公里。辖10个村,43个自然屯,62个村民组。全镇耕地面积8149公顷,果园林地22公顷,水面1020公顷。. |
秦家镇 |
位于绥化城区北部18公里处,呼兰河与诺敏河两河流域的冲击平原。幸福运河自东至西流经境内,两河河套拥有草甸、新炭林及丰富的砂石资源、辖区总面积124.4平方公里。全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宜人,适于一年生作物生长,是北林区商品粮主产区之一。秦家镇处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镇共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73个居民组,57个自然屯。镇区总户数8457户,人口33282人,其中农业人口28600人,劳动力总数8471人。. |
双河镇 |
位于绥化市境内东北部,距市区35公里处,该镇南有呼兰河,北有诺敏河横贯境内,属于冲积平原,地势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地形东西较宽,南北略窄。全镇总人口24634人,所辖10个行政村,54个居民组,39个自然屯。该镇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536毫米。双河镇交通便利,绥绥公路、秦三公路纵横交错,距秦家火车站15公里,距四方台火车站20公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镇主街水泥路面横贯东西,成为绥北四镇的交通命脉,为繁荣双河经济,促进区域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三河镇 |
位于绥化市北林区东北部,东依泥尔根河,南临呼兰河,西靠诺敏河,三河镇因此而得名。北与绥棱县接壤,东与庆安县毗临。全镇有六个行政村,八十一个村民组,六十九个自然屯,总人口28805人(农业人口27535人)。全镇农村劳动力8108人,5964户,耕地面积8344公顷。地势东高西低,多为丘陵与平岗地,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115-120天。 特色产业及发展前景:三河镇地处三河(呼兰河、诺敏河、泥尔根河)之滨,水草肥美,畜牧资源丰富,尤其适宜发展特色养殖业。目前全镇已形成小尾寒羊、七彩山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项目,市场需求看好,前景十分可观。三河镇的绿色食品种植也有较长的历史,玉米、水稻等绿色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绿色产业的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四方台镇 |
位于北国龙江的腹地、诺敏河畔,是绥化市北林区所辖的最大集镇,交通发达,自然景色优美,是绥化市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四方台镇以优久的历史闻名远近。四方台因其境内一座相传为金兀术点将点的四方型土山而得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四方台镇几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方台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向着现代化小城镇的方向坚实迈进。全镇辐员面积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076亩;人口45,875人。下辖12个行政村,109个村民组。镇内有一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43个居民组,镇内人口12000人。 特色产业:四方台镇是一个农业和工业并重的大镇。农业和工业齐头并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伴随我国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积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业才有发展前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力推广以玉米套种白芸豆为主,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的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有着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大大的丰富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业收入。 在工业上,四方台镇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镇内现有乡镇企业24家,个体工商户1100多户。乡镇企业涉及机械、粮油加工、建材、针纺、木器等多种行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但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为镇财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四方台镇的工业在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成为四方台镇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招商引资:四方台镇的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首先是发达的交通、快捷的通讯。自1928年呼海铁路通车后,此地便商贾云集、贸易兴隆。现在滨北铁路和哈黑公路纵贯全境,这两条运输大动脉,无疑将给四方台镇带来巨大的商机。四方镇的小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无疑将为本地的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自1994年以来,四方台镇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镇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方台镇工业小区占地90多万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现在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26个优秀工业小区之一、国家"首届中国乡镇环境投资300佳"和"小城镇试点镇",小区的建设为四方镇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城镇经济的繁荣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津河镇 |
位于绥化市北林区东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7公里,全镇5个行政村,42个自然屯,58个村民组,4320户,20350口人,耕地面积88727亩,其中水田24467亩,旱田64260亩。津河镇呼兰河南岸的河套冲积平原,约1万多亩。在80年代前,80%的面积为草原和柳条冲、榛材等灌木林。呼兰河南岸近万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按地块、按区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能植树的植树,能种草的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计划还草3,000亩,还林5,000亩,还灌林丛2,000亩,建成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区、放牧区,造福于子孙后代。. |
张维镇 |
位于东经127度,北纬47.03度,绥化市北林区北部的中心乡镇之一,距离市区47公里。左有克音河,右有诺敏河。东与三河镇为邻,南同四方台镇接壤,西与望奎县隔河相望,北与三井乡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是北林区北部三乡镇、望奎县、海伦市三乡镇铁路、公路运输中心,商品运输集散地。滨北铁路通过我镇,程控电话设施完备。绥北路纵贯我镇,围路经济蓬勃发展,地处公路边上的经济开发区是我镇对外开放的特区,优惠合作的前沿,各方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的热土。. |
东津镇 |
自然情况介绍:东津镇有8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6947户,全镇人中总数为28500人;实有耕地1133419亩,其中:水田面积43631亩,旱田面积89788亩。镇域内交通便利,哈伊公路距镇中心仅1公里,铁路即在镇政府南侧,与周边市县联系较为方便。全镇80%人口为农民,每年实现农业收入9000多万元。 旅游景点介绍:风景秀丽的金龟山庄位于距我镇15公里处的福兴村南侧,占地面积100晌,其中:水面20晌、林地20垧、草皮30晌、耕地30晌。山庄内设有停车场、歌厅、游泳池、酒店;游人可以垂钓、游泳、练歌、日光浴 。山庄内还设有具有农村风味的小吃,让游人在畅游大自然的同时,品尝自然美味。. |
兴福镇 |
位于绥化市城东13公里处,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辖9个村,39个自然屯,59个村民组,5467户,22614人。全乡地处平原慢岗地带,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哈佳铁路、绥巴公路、哈伊公路经该乡内,面靠泥河,北靠呼兰河。该乡属大陆性气候,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全乡耕地面积7665公顷。. |
红旗满族乡 |
位于绥化市区西部三十六公里处。全乡幅员9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035亩,设5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59个村民组,18,473口人。红旗满族乡处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地平坦、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适宜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瓜果、烟麻、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红旗满族乡现已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粮食经济,以晚西瓜、晚茄子为主的瓜菜经济,以猪、牛、羊为主畜牧经济,三大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乡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瓜菜总产达到4万吨,畜禽总产时达到1500吨,社会总产值达到1.53亿元,乡村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和乡村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特色产业及发展潜力:北林区红旗满族乡是全省闻名的晚西瓜产地,西瓜生产已发展成为全乡的特色产业。全乡晚西瓜年栽培面积5000亩以上,商品量达1.5至上万吨。红旗"沁心牌"西瓜以其品质优、延晚熟、耐贮运、总量足,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红旗满族乡党委、政府把发展西瓜产业做为调整经济结构重点项目,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上规模、活流通、搞保鲜、初加工,进一步增加效益,叫响品牌西瓜,乡域内西瓜栽培面积要发展1000亩,商品量达3万吨以上,经济收入1,500万元。同时,要辐射带动乡域外西瓜生产的发展,形成以红旗乡为核心的规模化、特色产业基地,牵动全乡经济的跨跃发展。. |
连岗乡 |
位于绥化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40公里,在呼兰河南岸,北与望奎县通江镇隔河相望,西与兰西县毗邻,东靠太平川、永安镇,南与红旗地界相交。辖区土地面积为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50亩,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61个村民组,总户数5992户,总人口25424人。区域内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22道沙岗,岗岗相连,“连岗”因此得名,乡内河沟纵横,光泽连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农牧业资源优势明显,水稻、牛、羊等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农产品丰富,烤烟、亚麻、渔业具有很大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第三产业日益繁荣。餐饮娱乐设施档次较高,天然的自然环境河套,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渡假的绝好场所。乡内街道整洁,交通发达,通讯快捷,有直通哈市,能当天往返的客车2台通往各村屯。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合理的产业结构,为连岗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新华乡 |
地处龙江腹地,小兴安岭余脉丘陵地带,与平原衔接处,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乡幅员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现有人口30000人。新华乡座落于黑龙江省绥化市西郊,边界距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绥化市城区3公里,距省城哈尔滨仅百公里,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绥望、绥兰两条公路贯穿全境,与哈绥高速公路、铁路网络联接,货运通畅,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电力充足,通信发达,信息网络连接世界。根据绥化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未来城区西扩,将给新华乡发展带来无限商机。新华乡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域内及周边乡镇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种植基地,生猪、肉牛、鹅禽养殖基地,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提供了重要原料。全乡有剩余劳动力7000余人,在这里投资兴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客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沿路辟建了四个项目区,总占地100万平方米,并有闲置废地10万平方米,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新华乡以客商投资兴业,地方服务发展为理念,在立项土地审批、工商、税务执照办理、法律、用工等方面,将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在项目建设中将在土地、税收上给予最大优惠。将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快捷、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将以投资者为上帝,欢迎国内外商客投资兴办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食品加工、高科技产业项目,这里一定会成为您理想的投资沃土。. |
东富乡 |
" 东富乡毗邻绥化市区,南邻南泥河,北靠呼兰河,哈伊、哈黑、绥巴公路及哈佳、绥北铁路如五条长龙贯穿全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24万亩,耕地面积11.58万亩,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3.25万,社会总产值近3亿元,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东富乡水草资源和砂石资源丰富,占地1400多公顷的红兴水库坐落境内。 东富乡以马铃薯产业驰名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万亩,现有绥新薯业集团和北方马铃薯经销公司、佟氏薯业经销公司3个大型经销企业,10多个种薯品种和大量的商品薯远销到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20多个省区,是部分省区马铃薯北繁南育的生产基地。2000年,获得国家绿办认证。2001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优质马铃薯基地,以腰房命名的绿色食品享誉全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东富的马铃薯产业正在逐步走上集科研、繁育、仓储、销售、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之路。 近些年来,东富人民为了实现宏伟目标,再创新的辉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巩固主导产业,调优新增产业,育大优势产业,发展城郊型经济为主攻方向,进行了积极的二次创业。坚持以最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大力招商引资、兴企强乡,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目前,全乡大中型企业达35家,个体私营业户近千家,其中中日合资的山野菜加工企业、兴达木器厂、中卫科工贸有限公司等四家出口创汇企业已颇具规模。投资3200万元的晨环生物制药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低温白豆片项目已经投产运行。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畜牧业。在黄牛、猪、鸡养殖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奶牛业,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合作,筹资近千万元分别在腰房、建设、东富三个村兴建了四处存栏1400头现代化奶牛场,奶牛养殖业迅速在东富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东富乡新的支柱产业。同时,棚室蔬菜、粘玉米、养鹿、犬、兔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郊区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红兴水库的蓄水使用,东富乡旅游业也悄然兴起,东富的养鱼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假日垂钓已经成为东富乡一道美丽的风景,部分城市居民被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纷纷到东富乡购置田地,兴林绿化,各具特色的别墅庄园随处可见。现代农业观光园、民俗村、龙山渡假村等大型观光旅游园区正在兴建,一区、两带、四 八景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 ". |
三井乡 |
位于绥化市北林区最北部,西与望奎县隔河相望,北与海伦、绥棱县接壤,东与庆安相邻,素有"鸡鸣听四郡"的美称,全乡内辖九个行政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政通人和,具有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全乡共有人口29902人、7222户,农村劳动力9756人,总耕地面积152738亩。是水旱兼营的乡镇。绥北路、绥绥路在我乡平行而过,交通非常便利。我乡做为一级政府,内设"三个办"、"五个中心"。"三个办"中党群办负责党的建设,群团工作;政府办负责政府口各项工作,包括民政、交通、城建等工作;财税办主要是财政预、决算,各项税收的征缴。"五个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涉农工作,为农民搞好服务;农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民农机具维修;农业经济管理中心是审核农村经营管理村级理财用财;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是宣传文化阵地,为农民送上积极健康文化生活;畜牧综合服务中心是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业,实半壁江山"。这些部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各自职能的作用,是三井乡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助推器。 特色产业:我乡土壤、温度、气候有利于两烟(黄烟、旱烟)的种植,而且我乡农民在两烟的种植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悠久的历史。两烟生产也是我乡特色经济主要支柱,黄烟已经在绥化市工商局注册"三井牌"黄烟,远销山东、吉林、哈尔滨等省市,可以说响誉内外,全乡黄烟面积可达8000亩,烤烟面积3000亩,已同黑龙江省烟草公司达成项型协议,把我乡定为"两烟"生产基地。另外,玉米、大豆是我乡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质优价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希望省内客商到我乡洽谈业务。. |
五营乡 |
资源比较丰富,耕地90525亩,林地11696亩,草原2000亩,可利用水面1000亩。2002年引进3个项目,投资100万元。1、从铁力引进40万元,在前五村建立了农机具修造厂。2、从庆安引进20万元,在东围村建立了一处大米加工厂。3、从省教委引资40万,修建前五二校。. |
兴和乡 |
兴和乡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北部河夹芯子片中心,诺敏河南岸,距绥化市区32公里处,交通非常便利。兴和朝鲜族乡历史文化悠久,民族特色鲜明,是极具保护和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乡镇,是民族风情的集中体现。全乡978户,总人口3763人(其中:2271人在埠外劳务输出),乡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08亩,是该市寒地黑土水稻主产区,是国家绿办授予的A-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其中朝鲜族占总人口97.89%,是全市唯一的朝鲜族民族乡。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92.5%,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脑入户率达12.5%,宽带上网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5‰。 兴和乡政府机关干部18名,村干部6名、组干部10名。辖2个行政村,7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党员有232名。乡-兼乡长金正德,人大主席金建华。 兴和乡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以四新(新班子、新形象、新业绩、新气息)教育为统领,实施班子队伍建设带乡村、重大项目牵动富乡村,民主决策监督管乡村的战略,坚持“规划优先,发展为重、统筹协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方法,按照打造“生态兴和、投资兴和、实力兴和”的目标,从全乡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最硬的、最根本的任务,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克服万难,以超常人、超常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理念,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地完善民俗村建设设计图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