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望奎县西北边陲、距县城二十五华里、西邻先锋镇、东与灵山乡比邻、北与海伦县新兴乡接壤、耕地面积为7108.27公顷。行政区划分为5个居民委员会、22个自然屯、64个生产联合组、总人口为18000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西部为低洼平原、东部为漫川漫岗的火岗地。土地:土地资源的类型主要分为:耕地、牧草地、林业用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沼泽地)。水:据调查测算,我乡水资源年均总面积385亩。地表水年径流总量为30万立方米,我乡地下水厚度5米左右。春季干旱时节,水位下降到10米以下,不利于灌溉;到夏季由于降水集中,水层达到2米左右。降水量全年达49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夏季6-8月份,降水量全年达350mm左右,这期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象:全乡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严寒少雪;夏季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春季多风少雨干旱;秋季天气晴朗,降温急剧、晚秋多旱霜。 生态:我乡资源比较丰富。15,264亩的牧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蓄水池、塘坝、广阔的水域自然生长了鱼类;丰富的人工林,次生林构成了“绿色银行”、由于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山鸡野兔可以生衍繁息。丰富的资源给人们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31221203 | 152000 | 0455 | 查看 后三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望奎镇 |
位于望奎县城郊,辖四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259人,劳动力6438人,耕地面积54712亩;望奎镇人民政府座落于县城内东西中央大街道南双龙社区。 近几年,望奎镇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瓜菜立镇、畜牧强镇,围城富镇、招商兴镇”的发展思路,利用地域优势,以瓜菜为主导产业,以畜牧为核心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在蔬菜棚室面积发展到120万平方米,全镇生猪饲养量达到10.6万头,出栏商品猪7万头,2003年8月创建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标准化牛舍5500平方米,有奶牛养殖大户12户的望奎镇高产示范园区,2003年6月建立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生态家园富民小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望奎镇万头养猪场正在建设之中,以镇-张亚莉领头创办的圣态养猪场已建成,向社会可提供种猪2000头,出栏商品猪4000头,财政局创建的新盛源养猪场正在建设。截止目前2005年输出劳务人员2000多人,实现收入1200万元以上。. |
通江镇 |
位于望奎县城西南部,距离望奎县城24公里,南临呼兰河与绥化边岗乡接壤,西临通肯河与青岗接壤,幅源辽阔,土地肥沃。是绥化市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县畜牧业生产大镇,现有直线育肥养猪7500户,年出栏育肥猪17万头,黄牛1万头。 全镇所辖8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现有耕地面积146000亩。总户数6530户,其中农业户6000户;非农业户530户。总人口30069人。农业人口27949人;非农业人口2120人。共有劳动力10100人,其中男劳动力5100人;女劳动力5000人。全镇共有富余劳动力5000人。 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0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4000万元,其它1000万元,人均收入1482元。 2005年全镇种植玉米93000亩,大豆24000亩,水稻9100亩,特色经济种植:烤烟2600亩,大蒜1500亩,笤帚糜子1300亩,万寿菊350亩。. |
卫星镇 |
卫星,原名惠头。清末时期建制。一九五六年建立惠头乡。一九五八年建立卫星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建立卫星乡。一九八五年建制卫星镇。行政区划187平方公里,它位于望奎县东南部,距县城19公里,距绥化市辖区30公里。南隔呼兰河与绥化市的太平川镇相望。望奎交通大动脉――绥望公路和通江镇至海丰镇公路从镇内穿街而过,是望奎县东南部地区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商品物资集散地。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是县城极重要的南大门。 经过几代卫星人艰苦奋斗,贫穷、落后的卫星已改旧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繁荣、昌盛的卫星。勤劳、上进的卫星人在家乡建设上取得累累硕果。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地级科技进步标兵乡镇、省级农业先进镇、省第八届劳模会先进单位。 卫星镇幅员面积28万亩,耕地面积17.4万亩。丘陵漫川漫岗沟域平原的地形特点使卫星镇盛产玉米、大豆、小麦、高梁、水稻、烤烟、甜菜、马铃薯等农产品,是全县农村第一大乡镇。卫星镇北部乌龙沟沿岸适于种稻养鱼,4万亩草原面积适宜放养牲畜;中部村屯便于围路开展经济贸易;南部庙山40华里地带2万亩荒沟、荒坡已开发1万亩栽植果树;山脚下矿产资源丰富,膨润土储量可达10万立方米;呼兰河水流经处明滩、暗滩砂石储量800立方;泉水清澈甘甜,流量900吨,其中益寿泉矿泉水经地质部门检测,被确定为优质矿泉水,镇政府独资、合资办起两个饮料厂,年产矿泉水及系列饮料20万箱。另外,林业资源也非常丰富。. |
海丰镇 |
位于东经127度,北纬47度,处于小兴安岭山南簏,松嫩平原中部。南部隔呼兰河与绥化市相望,距绥化直线距离二十公里。东部与绥化市四方台镇隔河相邻。西部与卫星镇、灯塔乡毗邻。北部与莲花镇、恭六乡接壤。距离望奎县25公里,东、南部有三条河流(即、克音河、诺敏河、呼兰河)流径东南部六个村,一条乌龙沟横穿东西。资源概况水: 克音河、诺敏河、呼兰河为东南六个行政村的河套地带,提供了良好的农田灌溉条件。海丰镇地上水域面积13,000亩,人工蓄水池26座,面积400亩,塘坝53个,面积206亩。这些水面解决了2,700亩的稻田用水和临时性灌溉用水。气象: 海丰镇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半湿润地区,无霜期全年在126-131天,初霜期在9月末-10月初,终霜期在5月初到中旬,全年平均气温在3.5度左右,最高气温36度,最低气温-33.6度,年平均降水量600mm,春季33mm(3月-5月)夏季400-450mm(6-8月)冬季12-19mm(11-2月)。全年日照时数在2,450-2,680个小时之间。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多年来,海丰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以教育为基础,科技当先导,经济发展为目的,全方位发展海丰镇的科教工作。 自九零年起,累计向教育投放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90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中学有图书室、阅室 、实验室。成为绥化地区标准化学校13个村小学校舍,师资达标率:小学98%以上,中学99%以上。成人教育正在全面推进,青年农民开始自费读业大、电大、刊大、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正在明显提高。. |
莲花镇 |
地处望奎县的东北部,兴安山地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上。地形以丘陵、缓坡为主,地表起伏不大,它南接海丰镇,东连东升乡,北靠海伦,西与厢白乡接壤,西南、西北分别与灯塔惠七镇毗邻,全镇共有十三个行政村、三十一个自然屯。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交通中心。资源概况 土地:土地是农业的载体,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莲花镇全镇土地面积202727亩,其中耕地面积149603亩,林地面积25154亩,牧草地面积556亩,水域面积1791亩,居民、工矿企业用地11280亩,交通用地4217亩,荒地面积9702亩。 水:莲花镇地上水域共有500亩,其中塘坝5座,面积300亩,自然沟200亩。均属季节性,每年夏季水量充沛,秋冬季节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莲花区域地下水为地下潜水和承压水两层,上层潜水区在15米至20米之间,便于开采,下层为承压水,深度在50-90米之间,含水层、为305米厚的中细粒砂石层,这层水水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气候条件:莲花镇地处望奎县的北部低温多雨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只有1.7度,无霜期126天左右,日照时间达2,680小时,积温2,520度,生长期内积温2,450度,年降水量500mm左右。 科教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世纪伟人-的话,莲花镇政府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全镇的共识,全镇现有一所中学、十六所小学,在校学生3,400余名,教职员工15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中学为90%,小学为100%,学生入学率小学为100%,中学为98%,毕业率100%。. |
惠七满族镇 |
位于望奎县东北隅,距县城28公里,与恭六乡和海伦市部分乡镇接壤。三道乌沟穿镇而过,辖区内有望共和惠四两条公 路,共19.8公里。 全镇辖8个行政村,其中6个省级贫困村,57个自然屯,193个村民小组。全镇5,247户总人口21,079人,耕地面积153,792亩。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9,71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4,566万元,畜牧业3,240万元,林业22万元,人均收入1,180元。 全镇现有一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13处农民技术文化学校,镇卫生院一所。 2005年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成果。大豆种 植面积9万亩,其中“双高大豆”7万亩,绿色大豆2万亩,建成5个2,000大方。玉米套种白芸豆面积2万亩,特色经济作物面积3.7万亩,其中烤烟1,000亩、月苋草1,000亩、万寿菊1,500亩、红高梁1,500亩、瓜菜2,000亩、马铃薯3万亩。 以生猪产业为核心的畜牧业生产取得较大发展。2005年全镇母猪饲养量达到 10,000头,实现母猪万头镇目标,生猪饲养量到6月份存栏5.4万头,截止7月份实现引种600头;黄牛饲养量8,000头,大鹅笨鸡也显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
先锋镇 |
位于望奎县西部,距县城九公里,距哈黑公路23公里,绥安国路穿镇而过。镇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亚麻、蔬菜、瓜果等。先锋镇于1994年10月被国家确定为东亚合作工程示范小区,小区座落在镇政府所在地。先锋镇现辖10个行政村,人口2.47万,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万亩。先锋镇是望奎县主要粮食,亚麻、蔬菜生产基地。我镇是亚麻的适应的产区,麻质品位高,纤维细,理化指标均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我们有行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全镇电力充足,保证了工业生产的需要;邮电通调设施比较先进,镇内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各种商业网点及其它服务行业可满足全镇及外来投资者和客户的生产生活需要。. |
灯塔镇 |
隶属于望奎县,位于望奎县东部25公里处,东距绥化市四方台镇15公里,四(方台)望(奎)路穿境而过。全乡耕地面积17253亩。全乡经并村调整后辖8个行政村(即:信三村、信二村、信四村、惠四村、敏四村、宽三村、厢白前头村、敏三村)63个自然屯,农户5162户,总人口29495人,其中农业人口28435人,劳动力14545人,人均收入1650元。收入主要来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等,近几年劳务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自跨入新世纪以来,全乡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乡域经济,呈现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喜人景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亿元,增长12.5%,农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完成6750万元,分别增长14.6%和13%。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650元,增长25.6%。全乡财政收入实现241万元,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已达到45%,养老、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走效益型农业之路,发展笤帚糜子特色经济。灯塔乡低洼易涝地块多,多年来,全乡人民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现如今,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笤帚糜子种植经济,牵动了乡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到2005年全乡种植笤帚糜子面积达到了2.5万亩,已成为这个乡自已的主导特色产业。生产的笤帚糜子原料销往省内外数十个市县,同时,笤帚糜子种子和秸杆又都可以成为养殖业的饲料,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此外,2005年灯塔乡以种植绿色大豆、玉米为主,谷糜为辅的绿色作物总面积发展到3.8万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22%,绿色种植业实现产值1900万元。2004年种植的1500亩黄菇娘也悄然成为这个乡的特色经济。-------发展规模养殖,在绿色上作文章。近年来,灯塔乡在发展养殖业上,紧紧遵循“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在传统养殖直线育肥猪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已的绿色玉米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猪养殖。2004年种养结合型小康户已发展到4500户,占农户总数的75%,饲养生猪9万头,出栏5万头,实现产值2300万元。其中,饲养绿色生猪户达到40%,饲养绿色生猪4万头,出栏2.5万头,实现产值1300万元。以信三村为中心的牛、羊、猪、禽绿色养殖基地更是辐射到全乡,成为带动全乡绿色经济的纽带.. |
东郊乡 |
位于望奎县中部,位于县城东4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灯塔、卫星、火箭、望奎、灵山和厢白等乡镇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26度39分11秒北纬46度59分46秒---47度12分24秒之间,地处望奎县高平原区,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比1/2500。地貌类型按成因分为堆积和侵蚀堆积,按形态为河漫滩和高平原。该乡表层土壤为黑土,厚度1.3米。质地为重壤土,粒状结构,较紧、湿、根多量,无石灰反应。养分含量高,土质肥活,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该乡幅员面积141,331亩。其中耕地105,257亩,占74.5%地面积20,704亩,占14.6%;荒地1000亩,占0.7%水面4,570亩,占3.2%;其它面积9,800亩,占7%。农作物以种植马铃薯、玉米和大豆等为主。主要特产是黄麻子土豆。全乡林业面积20,704亩,其中农防林6,105亩,薪炭林8,310亩,经济林1,080亩,其它林5,209亩,森林覆盖率12.7%。 经计算,该乡丰水年地表水资源量2,372万立米,平水年2,009万立米,枯水年1,758万立米,多年平均2,130万立米。地下水丰水年地下水补给量980万立米,平水年868万立米,枯水年792万立米,特枯年642万立米,多年平均889万立米。可开量以特枯年为准。水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开发用水(坐水种)要求。据望奎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蒸发量1432毫米(F20),水体蒸发量873.5毫米。多年平均气温210c,大于100c有效积温26050c,日照2656小时,无霜127期天。头道乌龙沟自本乡南北两侧边境流过,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30毫米,径流量1050万立方米。二道乌龙沟流经本乡南部边界,流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35毫米,径流量1080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85%,年内分配不均,滩地洪涝灾害较多。 全乡共有程控电话1200台,占总户数30%。有微机三台,黄麻子种薯公司微机与世界联网(因特网)通信方便,信息传递快。 四望路自西向东从该乡腹地穿过。乡与村、村与村间由砂石路连接。全乡道路总里程3,404公里、537条,其中砂石路37.4公里、14条,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公路网,加之距县城近,与外界沟通十分方便。. |
灵山满族乡 |
|
后三乡 |
位于望奎县西北边陲、距县城二十五华里、西邻先锋镇、东与灵山乡比邻、北与海伦县新兴乡接壤、耕地面积为7108.27公顷。行政区划分为5个居民委员会、22个自然屯、64个生产联合组、总人口为18000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西部为低洼平原、东部为漫川漫岗的火岗地。土地:土地资源的类型主要分为:耕地、牧草地、林业用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沼泽地)。水:据调查测算,我乡水资源年均总面积385亩。地表水年径流总量为30万立方米,我乡地下水厚度5米左右。春季干旱时节,水位下降到10米以下,不利于灌溉;到夏季由于降水集中,水层达到2米左右。降水量全年达49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夏季6-8月份,降水量全年达350mm左右,这期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象:全乡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严寒少雪;夏季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春季多风少雨干旱;秋季天气晴朗,降温急剧、晚秋多旱霜。 生态:我乡资源比较丰富。15,264亩的牧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蓄水池、塘坝、广阔的水域自然生长了鱼类;丰富的人工林,次生林构成了“绿色银行”、由于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山鸡野兔可以生衍繁息。丰富的资源给人们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火箭乡 |
位于望奎县城南8公里,火箭乡幅源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堪称望奎县的第一大乡,是望奎县玉米的主要产区,它东临卫星镇、南部与通江镇接壤、通肯河流经火箭乡西部、北隔头道乌龙沟与望奎镇相望、山头芦水库卒落在火箭乡中心部。乡政府到望奎县城是全县唯一的一条乡间白色路面。火箭乡。现有11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人口49712人,耕地面积238812亩,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烤烟、万寿菊、瓜菜、桂柳。南瓜的种植是火箭乡种植业的大特色。火箭乡的特色产还有养猪、柳编和万寿菊的深加工。并成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9个。积极地推动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
东升乡 |
|
恭六乡 |
处于东经127°,北纬47°,位于小兴岭的南簏,松嫩平原中部。东部隔克音河同绥化张维镇相望,东北与绥棱相邻,北部同海伦市田地相连接,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同我县的东升乡、莲花镇、惠七镇接壤,距望奎县城45公里。克音河流经东部四个村,一条乌龙沟横贯东西。河流之处有少量的冲积平原形成。乡内地形复杂,东部属平原地形,西部为半丘陵地形,总体为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全乡公路交通便利,有五条公路分别通往海伦、张维、惠七镇、望奎、四方台。 全乡幅员面积196,419亩,土地面积142,530亩,耕地面积126,302亩。全乡有7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人口14500人。. |
厢白满族乡 |
位于望奎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北部与惠七满族镇接壤,东北部与莲花镇接壤,西部与东郊、灵山乡为邻,南部与s灯塔乡为邻。 全乡7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其中有5个满族村,总人口22754人。土地资源概况 厢白乡是全县土地面积比较大的乡镇之一。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0公里,土地面积150平方公里。东部与北部地势高低不平,属半丘陵地带,其余较为平坦。厢白乡土质优良、土地肥沃、适宜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各种农作物栽培。水源概况 厢白乡水资源年均总面积为225亩。地表水年径流总量为29万立方米。二道乌龙沟子东西走向横贯全乡,长15公里,此河属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2500亩。气象资源概况 全乡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严寒少雪;夏季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春季多风少雨易干旱;秋季天气晴朗,降温急剧、晚秋多早霜。生态环境概况 厢白乡资源比较丰富。2,181亩的红旗水库、长15公里的二道乌龙沟子,加之一些蓄水池、塘坝,广阔的水域自然生长了鱼类;丰富的人工林,次生林构成了“绿色银行”;3000亩的牧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力条件。由于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山鸡野兔可以生衍繁息。这些丰富的资源给人们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