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经126°、北纬46°,东临呼兰县,西接肇东市,南距哈尔滨市5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辖8个行政村,50个自然屯,人口3.6万。榆林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2℃,平均降水量466毫米,无霜期130天,年平均日照2714小时,平均积温2710℃。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农业上,发育了韭菜、大葱、香瓜、绿色蔬菜等一批专业村和专业户,发育了种鹿、珍禽等一批特色养殖项目,农业经济步入了效益型发展轨道;工业上,构建了建材、化工、轻工、食品四大系列企业群体,工业经济步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第三产业上,扬临城靠路优势,开发了以餐饮服务为特色的商服一条街,“榆林筋饼”享誉滨北,叫响关东,闻名全国;依托大自然赋予的真山真水和历史遗留的金元文化古迹,开发了以“返朴归真、绿色田园、休闲娱乐”为主基调的旅游业;依托百年老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兰西南部中心小城镇的强大聚合效应,发展了以“买全省、卖全省、买东北、卖东北、买全国、卖全国”为努力方向的商贸流通业,辟建了以农副产品,地工产品、生产要素为主的各类市场。榆林镇先后进入绥化市经济发展十强镇,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百强镇行列,并被国务院小城镇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 进入21世纪,榆林镇依托自身优势,重新谋化确定了“十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哈市卫星镇和兰西龙头乡镇为战略定位,依靠小城镇牵动,走“三业”强镇之路,加快构筑以第三产业和工业企业为支撑,以畜牧业和绿色特色产业为骨干的经济发展格局。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总产值4,090万元,财政收入248万元,人均纯收入1203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6万人 | 225平方公里 | 231222102 | 152000 | 0455 | 查看 榆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兰西镇 |
位于呼兰河西岸,东依拉哈山、西与红星、奋斗两乡相连、南与康荣乡毗邻、北与红光乡接壤;黑哈、绥肇、安兰公路于本镇交汇贯通。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全镇幅员面积13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总人口11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 现有耕地7334公倾,林地806公倾,森林覆盖率9%,草原面积90公顷,水面15公顷,已开发渔池7.3公顷 兰西镇是新形势下蕴育的新型乡镇,经济发展潜力较大。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757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384万元,农林畜渔收入25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71元,全口径实现税金221万元,财政收入311万元。目前,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已逐渐成为兰西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乡镇。 兰西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全镇现有旅游景点3处,具有浓厚佛教文化色彩的东林寺、源远流长的王子坟遗址、风光秀美的大河岛生态公园均日益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处所。预计2002年全镇旅游业总产值将达到47万元,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瓜菜生产成为兰西镇重要的支柱产业。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61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每年向哈市、大庆及本县提供商品瓜菜400万公斤,占瓜菜总产量的74%,是兰西县重要瓜菜产区。两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140万元,建成县级瓜菜生产基地3处,国家级农业旱作示范园区一处。共建大棚1120栋,地膜覆盖面积1467公顷,建成日光节能温室44栋,实现蔬菜常年生产,四季供应。 建立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使养殖生产形成一定的规模。村屯大力推广生猪直线育肥、暖舍养猪新技术,年出栏生猪达1.2万头。目前,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永久养鸭基地,创办一个养鸭专业村,预计年产值可达1.5万元。 兰西镇的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近几年,用于村镇建设的资金达400万元。自来水入户率达17%,电话普及率5%。几年来,对教育投资达258万元,整建标准化小学7所,并改造小学4所,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村卫生所、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 |
榆林镇 |
地处东经126°、北纬46°,东临呼兰县,西接肇东市,南距哈尔滨市5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辖8个行政村,50个自然屯,人口3.6万。榆林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2℃,平均降水量466毫米,无霜期130天,年平均日照2714小时,平均积温2710℃。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农业上,发育了韭菜、大葱、香瓜、绿色蔬菜等一批专业村和专业户,发育了种鹿、珍禽等一批特色养殖项目,农业经济步入了效益型发展轨道;工业上,构建了建材、化工、轻工、食品四大系列企业群体,工业经济步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第三产业上,扬临城靠路优势,开发了以餐饮服务为特色的商服一条街,“榆林筋饼”享誉滨北,叫响关东,闻名全国;依托大自然赋予的真山真水和历史遗留的金元文化古迹,开发了以“返朴归真、绿色田园、休闲娱乐”为主基调的旅游业;依托百年老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兰西南部中心小城镇的强大聚合效应,发展了以“买全省、卖全省、买东北、卖东北、买全国、卖全国”为努力方向的商贸流通业,辟建了以农副产品,地工产品、生产要素为主的各类市场。榆林镇先后进入绥化市经济发展十强镇,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百强镇行列,并被国务院小城镇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 进入21世纪,榆林镇依托自身优势,重新谋化确定了“十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哈市卫星镇和兰西龙头乡镇为战略定位,依靠小城镇牵动,走“三业”强镇之路,加快构筑以第三产业和工业企业为支撑,以畜牧业和绿色特色产业为骨干的经济发展格局。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总产值4,090万元,财政收入248万元,人均纯收入1203元。. |
临江镇 |
位于兰西县东北部,呼兰河下游,东与北林区接壤,西北与青冈、望奎隔河相望,绥兰公路从镇中穿过,过境里程12公里。全镇幅员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共辖8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总人口3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31,300人。 临江镇现有耕地14.4万亩,土质肥沃,地下水源充足,水利灌溉控制面积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全镇共有林地2万亩,森林覆盖率14%。 临江镇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镇,改革开放以来,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906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48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730万元;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实现1726万元;镇级财政收入实现280万元。 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全镇粮食产量超亿斤,主产作物以优质玉米、大豆、水稻为主。近年来,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通过农业开发,大搞低产田改造工程,开发水稻生产,面积已达15,000亩以上,年产优质大米1,000万斤。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生产规模。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西瓜、香瓜、烤烟等作物的规模化生产。2001年全镇西瓜、香瓜生产面积达到7,000亩。烤烟生产面积实现3000亩,特别是西瓜、香瓜生产,以其优良的品质已闻名于周边各大、中城市,成为当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主导产业。同时,不断面向市场,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发展订单农业等手段,加快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生产,向中草药种植、谷糜、小豆等无公害杂粮生产、棚室蔬菜生产等规模不断壮大。农业生产逐步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迈进。 以养牛、养猪、养鸡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逐年增大,2001年,全镇养殖业大户达到170户,肉、蛋鸡饲养总量达到40万只;牛存栏数达到7000头;生猪饲养量达到4.3万头;实现了户均一头牛、5头猪、50只禽的目标。并且品种不断优化,西门达尔、夏洛来等优质肉牛生产,瘦肉型猪生产,发展速度快,尤其在养牛业通过大户带动,目前已发展养牛专业村一个,专业屯7个,30头以上大户30户,50头以上的大户13户。同时,畜禽产品品质不断提高。镇内有种鸡厂、畜禽综合服务站、畜禽屠宰点、加工点及专职销售队伍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链条。同时,利用呼兰河沿岸的资源优势,绒山羊、小尾寒羊、野山鸡、乌鸡、蛋鸭、大鹅等一些特色绿色畜禽养殖也悄然兴起。. |
平山镇 |
地处东经125°,北纬46°之间,位于兰西县西北20公里处,距省城哈尔滨87公里,西距大庆80公里。安兰公路贯穿南北,是合并乡镇之一。合并后的平山镇总面积28.1万平方公里,全镇辖区10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屯,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 平山镇现有耕地20.2万亩,林地2.8万亩,森林覆盖率14%,草原面积800公顷。 平山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2亿元,比2000年增长8%,其中农林牧渔收入实现72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元,全口径实现税金26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245万元,成为兰西县四强乡镇之一。 平山镇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并具有一定规模,全镇集体、个体、私营企业816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万的企业7家,50-100万的企业12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30%。 亚麻产业是全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镇年种植亚麻6万亩,产量达1.2万吨,所加工产品远销省内外,是亚麻城的重要资源基地。 建立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使养殖生产形成一定的特色,在村、屯建立生猪饲养联合体,推广生猪直线育肥,秸秆养牛养羊新技术,现今全镇大牲畜1万头匹,生猪存栏6万余头,山绵羊3万余只,家禽1百万只,有一个年加工1万头猪的屠宰加工厂,产品销往哈市及周边市县,畜牧总产值占全镇社会产值的42%。 蔬菜生产加工和天然食用菌加工,是全镇的又一支柱产业,现有蔬菜种植面积200公顷,产量达1.2万吨,天然食用菌种植面积1万m2,产量可达300吨,有一条完整的蔬菜和食用菌烘干技术,总产值可占社会总产值的10%。 平山镇的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作为省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近几年用于村镇建设的资金达5000万元,修建柏油路20公里,所建房屋、楼房达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5m2,电话普及率达50%,有线电视普及率为46%。几年来,对教育投资达1000万元,新建了1座标准的中学和8所村级标准化小学,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99%,村卫生所、镇卫生院、敬老院都达到标准化。. |
红光镇 |
位于县城北9公里,东临拉哈岗、202国道贯穿全乡,全乡幅员面积11.4万亩。下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322人。现有耕地10.6万亩,林原面积2030.7亩,森林覆盖率8.5%,河套草原4,500亩,开发荒山荒坡1,800亩,开发水面养殖407亩。红光乡几年来深入贯彻市县委提出的农区工业化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农养工、以工促农、企业+基地的路子,全乡现有企业8家,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5家,其中盛兴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年产亚麻坏布120万米,产值上千万元,税金近百万元;红光砖厂、义丰砖厂远近闻名、华实农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远销到海外、泉淼矿泉饮用水公司在哈市、大庆、齐齐哈尔等地有销售机构、广汇畜禽综合养殖厂、蔬菜保鲜青贮有限公司等已成基地企业,是农民第二产业收入重要来源。 临近县城,交通便利是红光乡经济飞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多渠道引导农民树立近郊农业思想,为农民增收寻找一条新路子。一是利用呼兰河畔取之不尽砂石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同时也刺激了运输业的发展,全乡各类运输车260余台,从事砂石开发的近千人。二是劳务输出较好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全乡农闲季节劳务输出近2,000人,年收入300万元以上。三是发展绿色、特色蔬菜生产。全乡沿202国道两侧种植蔬菜面积2,300亩,建成两个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棚300平方米,温室100平方米,地膜面积1300余亩,实现蔬菜常年生产,四季供应。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菜30余万公斤,占据郊北、郊西两大菜市场。1996年被市委命名生态乡、科技进步先进乡。 红光乡是兰西“麻城”的重要原料基地,每年平均向县亚麻原料总公司提供近5,000余吨的亚麻原茎,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余元。养殖业也是红光乡的一大支柱产业,充分利用河套草原、剩余秸秆发展牧业,全乡共有黄牛4328头。建成了全县最大规模的大牲畜交易市场。 红光乡的小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被评为市级十好“文明乡镇”标兵,其中林泉村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十化文明村。近几年来,用于乡村建设的资金达到1,200余万元,修建标准化砂石道35公里,新建设楼房15栋,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5%,人均居住面积16.15平方米,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已步入平民百姓家。全乡一所中学、六所小学,均达到规范化标准。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 |
康荣镇 |
位于兰西县城南6公里处,哈黑、兰肇两条公路贯穿全境,是一个交通便利、资源雄厚的近效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215790亩。所辖8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25000口人,有耕地面积125877亩,草原面积6000亩,林地面积9750亩,森林覆盖率达5%。 康荣乡是农业大乡,种植业是农民和乡、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瓜菜生产已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全乡年种植瓜菜近4万亩,远销哈市、大连、大庆等地,年创经济效益1000万元。畜牧业是康荣乡经济的中轴产业、全乡利用6000亩草原,及栓系、舍饲的方式发展肉牛、奶牛养殖近4500头,其中奶牛存栏数已达370头,50头以上的大户4家,并与龙丹乳业集团签定了供奶合同。 旅游业已成为康荣乡新兴产业,通过共同开发,利益同享的原则,开发了大崴子、公路度假村,冬钓馆等旅游娱乐场所,增大了人流物流,带动了餐饮等其他各业的发展,仅此一项年利税可达40万元。 公益事业再谱新篇。现8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员,并有3个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所,新改建了标准化中学一处,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重新修建了乡卫生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并重新维修了乡敬老院。. |
燎原乡 |
现辖五个行政村,有67个村民小组,50个自然屯,户数3590户,人口1.75万。 燎原乡位于兰西县西北部,距兰西县城55公里,西接安达、东临青冈,安兰公路从南部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邮电通讯事业发达,光缆已延伸到乡,全球通网络程控电话已发展到寻常百姓之家。信息传递十分快捷。电力能源充足,全乡所有电网都已改造完毕。 燎原乡幅原面积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6万亩,草原4.6万亩,其中打草场近1万亩,素有七分田地,三分草原之称,可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风情,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农牧资源的先天优势,畜牧业发展潜力极大。 近年来,勤劳智慧的燎原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调结构、抓特色、兴牧业,经济工作不断登台阶。全乡50个自然屯,已有10个屯建成了畜牧养殖专业屯,特别是7个肉牛养殖专业屯,起点高,站位准,65%的农户养牛,85%以上存栏肉牛为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良品种。目前,全乡黄牛饲养量达到了3000头,肉羊饲养量达到了9800只。畜牧业的发展,正以专业屯建设为载体,集约经营,规模推进。预计到“十五”期末,以黄牛育肥为主,羊禽饲养为辅的新的经济支柱将形成,牧业经济将与第一产业平分秋色,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为了突出牧业经济主体,燎原乡种植结构正大幅度调整,反弹琵琶以农养牧,强力追求质量效益农业。规划用三年时间,退耕还草2.6万亩,第一期退耕种草5200亩,项目已经启动,其中优质紫花苜蓿饲草集中连片,分布种植在三个千亩以上地块,长势好,规模大。施农家肥,垅作直播,新的饲料、饲草产业将以-标识投放牧业养殖市场;抓特色,燎原乡绿色产业正在做大,以葵花为当家品种的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进,借“金福黄花”品牌,无公害优质寸葵、甘葵2号新品种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1万亩以上,年产1000吨绿色葵花籽的规模已经形成。此外,北药开发、食用菌开发为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开辟了增收新渠道。燎原乡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
北安乡 |
" 一、基本情况 北安乡位于兰西县最北端,距离县城20公里,北与青冈县毗邻。全乡辖6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有农户4,707户,总人口21,010人,劳动力11,068人。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有耕地96,128亩,人均占有耕地4.6亩,林地面积11,658亩。草原面积9,110亩。有中学1所,小学10所。黑大公路(202国道)从南向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呼兰河从乡东侧蜿蜒流过,水利资源丰富。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粮食生产是这个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粮食种植面积76,90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粮2,724万公斤,是兰西县的粮食主产区。丰富的粮食资源是有利于实现粮食深加工和过腹增值的基础。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谷子为主。近年来,这个乡生产的无公害谷子市场前景好,用这种谷子加工出来的免淘洗富硒小米十分畅销,无公害谷子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2年,种植的无公害谷子面积达到了2,000亩,日产30吨免淘洗米的加工厂能够消化本地生产的全部无公害谷子。 这个乡的西部大部分是碱性土壤,适合种植亚麻,葵花等经济作物。农民有种植亚麻的传统,因此,亚麻也是这个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0,000亩以上。 瓜菜是这个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得天独厚的交通优秀和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地有利地促进了这里的瓜菜发展,随着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瓜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乡政府专门辟建了一处面积达200亩的蔬菜小区,为农民进行示范种植,目前这个乡的瓜菜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西瓜生产历来是这个乡农民的传统,这里的农民不但种植普通西瓜供应市场,还培育西瓜王和礼品西瓜投放到外地市场,远销到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近10年来,这个乡农民培育西瓜王已经成了气候,每年这里都出产重达50公斤以上的大西瓜200多个,最大的达到78公斤以上,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西瓜王”大奖赛上,北安的西瓜多次摘金夺银,李治国培育的特大西瓜被前国务院副总理-誉为“西瓜之冠”。因盛产“西瓜大王”闻名遐尔的刘光举屯被誉称为“瓜王屯”,北安乡也被誉称为“西瓜之乡”。西瓜生产已经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产业,种植西瓜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食用菌生产是这个乡的立项产业。. |
长江乡 |
位于兰西县的东部,距县城18公里,东临泥河水库,全乡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共辖6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万人。现有耕地7600公顷,林地850公顷,草原面积475公顷,水面40公顷,水利灌溉面积3720公顷。 长江乡是兰西县综合实力居中的乡镇,泥河水滋润着长江乡勤劳善良的人民,历史上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几年来,长江乡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有了较大的进步。 长江乡是一个农业大乡,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品种是玉米、水稻、大豆、亚麻、甜菜、烤烟和杂粮。其中水田生产闻名兰西,泥河牌富硒米是当地特产。由于泥河排干和东方红排干横贯东西全境,天然的泥河水,富饶了沿岸的农民,长江乡的水田生产条件可谓得天独厚。面对着入世的现实情况,长江乡党委和政府,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勇于创新、大胆开拓,不矢时机的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开创出了适合长江乡发展的一条绿色农业之路,稳粮食、增烟麻,大力发展水田生产,发展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带领长江乡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富裕和繁荣而拼搏。 养殖业的发展势头日益壮大。长江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做好畜牧兴乡这篇文章,使养殖业生产形成一定的特色,积极培育养猪专业村屯,全乡年生猪饲养量1.7万头。利用泥河水库的优势,大力发展养鸭业和鸭蛋生产,在泥河牌鸭蛋品牌上加大力度,全乡泥河沿岸各村养鸭0.6万只,年产鸭蛋72万枚。大力推广黄牛的改良和肉牛直线育肥技术,发展无结核健康牛群,引进优良品种,目前养殖改良型黄牛4700头。 乡镇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长江乡的乡镇企业主要有三家,即:兴达精洁米加工厂、毛皮制品有限公司、莱茵亚麻实业有限公司。乡镇企业产值占全乡社会产值比例的15.7%,年上缴税金20万元。而且吸收和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长江乡的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目前乡村人均居住面积13.2平方米。已经建了一处2万门的程控电话局、两个信息塔,电话普及率达11%,有线电视入户率8%。几年来,对教育的投资达280万元,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村卫生所、乡卫生院、敬老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兰河乡 |
位于兰西县东南部,呼兰河东岸,距县城12公里,绥兰公路由乡北部穿境而过,全乡幅员面积193.4平方公里,全乡辖区7个行政村,78个自然屯,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484人,其中农业人口28.174人。 现有耕地13.35万亩,其中旱田12.2万亩,水田1.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7亩,水田面积中,依靠泥河自流灌溉的有0.6万亩,依靠井水灌溉的有0.51万亩。有森林面积28.483亩,森林覆盖率达9.6%,草原面积768亩。 兰河乡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乡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甜菜、亚麻及瓜菜等,素有“亚麻之乡”美称,我乡的亚麻产业尤为突出,品好质优,是省亚麻种子原料繁育基地。原茎深受加工企业的好评,堪为兰河乡的特色牌。泥河水灌溉的“富硒米”,按绿色食品种植规范种植,稻米粒长、口感好、不回生,远销哈市大庆,市场销售良好。 全乡大牲畜存栏6,632头,生猪、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为27,000头,6000只,13万只,畜牧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现有养猪专业村一个,大型养牛场5个,超百头牛场2个。 乡镇企业2个,亚麻加工厂年实现产值300万元,实现税收15万元;砖厂年产红砖1200万块,产值超150万元,税收10万元。. |
红星乡 |
位于兰西县西部,距县城7.5公里,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万亩,共有五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为17,744人,全乡属平原地带,年平均积温2700℃,无霜期130天,降水量470毫米,主栽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杂粮、亚麻及蔬菜等。农业总产值3,450万元,乡级财政收入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现有小型工业企业10家,个体工商户80户,年实现工商税收62万元。 近年来,红星乡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扶贫解困为目标,通过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招商引资上工业项目,扶贫开发扩充经济总量,使全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乡镇企业由弱到强。以加强财源建设为重点,依托亚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亚麻加工业,现有的9家“麻”字号企业,并向产加销一条龙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群体效益。目前,每家企业年新增工商税收均在1.5万元以上。 红星乡资源优势比较雄厚。有广阔的草原,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秸秆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创办企业、畜牧养殖、劳务输出的好去处。2001年劳动力输出达到3000人。 红星乡大力发展路边经济。蔬菜生产走绿色、特色之路,沿安兰公路有近1万亩香瓜、蔬菜,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菜1.5万公斤;农产品品质不断优化,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极大。 畜牧生产以肉牛、肉羊、生猪为重点。着眼于产业化建设,走效益农业之路,建立了肉牛饲养联合体,引进优良品种650头,实现过腹增值,增加效益。新引进肉羊1600只,发展养猪专业屯两个,发展肉鹅专业村2个。目前,全乡肉牛、生猪、肉羊、鹅禽存栏分别为1300头、4300头、5800只和3.5万只。 红星乡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运行,同步发展。几年来,用于村镇建设的资金达1,456万元,修建砂石路80公里,建砖瓦结构民房15万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电话普及率达到6%,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30%。 红星乡社会福利事业进步较快。近年来,对教育投资达650万元,全乡二所中学、五所小学基本达到标准化,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村卫生所、乡卫生院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乡敬老院达到县级标准。. |
长岗乡 |
位于兰西东北部,距兰西县城20公里,距绥化市60公里,绥兰公路贯穿南北,全乡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全乡辖区5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总人口26211人。 现有耕地8000公顷,林地1558公顷,森林覆盖率10.6%,水利灌溉控制面积5400公顷,占总耕地68%,可开发鱼池80公顷。 长岗乡近几年突出项目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种植业是全乡重要的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现有玉米面积50000亩,年产量2.3万吨,可加工转化数量为1.9万吨,水稻面积1.5万亩,以呼兰河为水源自流灌溉,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质稻米5000吨。经济作物以亚麻、甜菜为主,现有亚麻面积8715亩,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650吨,现已被省农业开发办确定为2003年重点扶持项目,连片喷灌种植,建成2万亩生产基地。甜菜面积3000亩,年产高糖甜菜6000吨。近两年,开发了苗木花卉,瓜菜等特色产业,苗木花卉大地栽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品种有40余个,建成了苗木花卉培育基地,2001年被确定为全县重点农业开发项目,瓜菜种植面积2500亩,多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年产无公害瓜菜4500吨。 引进和开发名优品种,建立生产销售基地,使畜牧养殖生产形成一定的特色。黄牛养殖逐渐引进了夏洛莱,西门达尔等优质品种,实行秸秆拴系养殖,推广直线育肥技术,进而淘汰了当地劣质黄牛,在普养的基础上扶持专业大户,创办了一个养殖专业村,搞群体开发,发展健康牛群,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目前黄牛存栏5800头。以县种猪场为依托,建立了一二级繁育网站,大力发展东北-三、四元杂交品种,实行无公害养殖,打绿色品牌,抢占市场,年出栏生猪达1.1万头。禽类生产充分发挥基础优势,适合现代化市场对肉质的高标准需求,突出了本地鸡和大鹅养殖,全乡本地鸡年出栏15万只,大鹅出栏10万只。此外,发展了特色养殖,建成了獭兔繁育基地,香鹑雁养殖场。水产养殖业,除了大众品种外,引进了边花、鲶鱼等新品种,增加效益。2001年末,全乡向市场提供各种肉、蛋、鱼商品量3000吨。 长岗乡资源优势较强,乡镇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全乡现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56家,其中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的4家,形成亚麻原茎及制品加工,亚麻机械加工,大豆、玉米深加工等骨干企业群体。. |
远大乡 |
位于兰西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40.3万亩,辖9个行政村,65个自然屯,7119户,总人口33,106人。是区划调整与原移新乡合并的乡镇。 现有耕地21.53万亩,草原面积16.35万亩,森林覆盖率17%。 远大乡是农业、工业相结合的乡镇。去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4%,其中乡镇企业产值6000万元,全口径税金235万元,本乡镇财政收入125万元。 远大乡工业具有一定规模,全乡现有能力加工超5千吨亚麻厂2座,木制板工厂一座,投资300万元冷冻厂一座,自动屠宰“草原鹅”生产企业一座,以享有盛名的“金福黄花”牌葵花加工企业一座,另外大中小私营企业21家,这些集体与私营经济为远大乡带来了繁荣和希望,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农业为远大乡的主导产业,现有耕地21.53万亩,其中玉米为主栽品种,面积达到10万亩,亚麻为主要经济作物,亚麻面积2万亩,葵花面积2001年2.5万亩,今年增加到4.5万亩。已申办了无公害食品标识--“金福黄花”。年加工能力在5千吨以上,“金福黄花”牌葵花在2002年哈洽会上已经打响,成为远大乡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远大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出了“以粮养牧、以牧定粮、牧业强乡”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养殖品种以牛、羊、猪、鹅、禽等为主。目前,全乡畜牧总量已达到50万头(只),已申办无公害食品品牌的“金福黄花”系列“草原鸡”、“草原鹅”在省内已小有名气,今后3-5年,强力推进“规模养殖、草原深度开发、畜牧产品精深加工”成为远大乡的主攻目标,热诚欢迎各地客商来远大投资兴业。 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全乡有市级文明村1个,县级2个。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修柏油路15公里,乡路15条。农民由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砖瓦化在全乡占20%,比以前明显提高。几年来对教育投资达350万元,新建一所标准化中学教室1栋750平米,新建标准化小学4所。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标,乡卫生院、村卫生所正在筹划,预计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所在2年内完成,敬老院现已达到市级标准化。. |
星火乡 |
位于兰西县西北部,乡政府距县城54公里,全乡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全乡辖区5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3,330户。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 现有耕地6,250公顷,全部都是旱田。林地面积1,518公顷,森林覆盖率10%。草原面积2,614公顷。全乡年有效积温2,650 ℃,无霜期130天。现有机电井22眼,中井810眼,基本能解决农业抗旱用水。 星火乡自1998年以来,连续四年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勤劳务实的星火乡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抗灾自救,想方设法扩大增收门路。 近年来,这个乡充分发挥当地草原面积大,饲用秸秆多,群众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历史习惯等优势,积极采取退耕还牧、秸秆青贮、封区育草等有效措施,使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全乡绿色特色养殖悄然兴起。现全乡牛的存栏达到了8,500头(其中奶牛达到750头),其中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质改良牛占20%,养牛30头以上的大户达到9户。羊的存栏达到23,000只(其中山羊7,500只),其中小尾寒羊、德肉美、夏洛来等优质绵羊占30%,养羊80只以上的大户达到110户。现有养羊专业村一个,养羊专业屯五个。猪的存栏达到21,000头,养猪35头以上的大户达到230户,全乡有四个养猪专业屯。“笨鸡笨鹅”的养殖数量猛增,预计到年底出栏可超过20万只。 农业正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乡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乡耕种面积的65%,粮豆薯总产量逐年增长,玉米、高梁、大豆、谷糜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由于增加科技含量和提高机械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全乡绿色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效益可观。2002年,六寸红辣椒达到1,000亩,甘葵2号优质葵花10,000亩,亚麻3,000亩,瓜类2,000亩,蔬菜3,000亩,蓖麻1,500亩,鲁花11号花生200亩,干草、防风等中草药500亩,杂粮和各种芸豆8,800亩。. |
奋斗乡 |
位于兰西县西部,距县城1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辖区共有8个行政村、61个自然屯,85个村民小组,5,341户,总人口23,741人。现有耕地面积14.9万亩,草原面积3.8万亩,林地面积2.08万亩,森林履盖率达到13%,人均占有耕地6.3亩。 奋斗乡综合经济稳中攀升。2001年全乡实现总产值2,149万元,比2000年增长10%,其中二、三产业收入实现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68元,全口径实现税金149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28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位次前移。 奋斗乡企业基础由弱到强。并且有一定的规模。全乡现有2家市级集团企业,集体、个体、合营企业246家,其中全乡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2家。全乡已建立起奶牛、鲜乳制品、肉牛、獭兔、麻棉、建材等6个行业。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乡社会总产值的比例达25%,而且吸纳了部分劳动力。2001年,全乡已有3,000余名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乡内外企业,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奋斗乡资源优势比较雄厚。有广阔的草原,充足的秸秆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各种资源优势明显。 “三晚蔬菜”成为乡重要的支柱产业。晚茄子、晚柿子、晚青椒等蔬菜种植面积近2万余亩,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菜2000万公斤,是陆地蔬菜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由于坚持种植业打绿色品牌,重点发展无公害和特色蔬菜,农产品品质结构不断优化,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极大,特色生产已具规模,市场走势看好。“三晚蔬菜”等特色品种已打开外埠市场,有望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畜牧生产已成主导产业。全乡着眼于产业建设走效益农业之路。以蓝天绿源乳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专业村奶牛的发展。奶牛存栏1,200头,年产免疫奶2000吨。建立肉牛饲养联合体,引进优良品种肉牛890头,并实现过腹增值综合育肥技术,增加效益。建立改良肉羊、肉鹅发展基地两处,存栏肉羊2500只,创办养鹅专业村2个,发展本地鸡养殖40万只,形成系列化、集约化生产。 全乡在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大鹅、獭兔的同时,建立和发展了三个养殖区,即肉牛、肉羊、-养殖区,并带动肉鹅、肉鸡、蛋鸡、本地鸡等相关养殖业的发展。 全乡有三个养殖专业屯,150个养殖专业户,年可出栏生猪1.2万头,出栏本地鸡30万只,草原鹅20万只,肉牛存栏800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