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坳村位于燕子河镇北部,原陈畈、方坪交叉口。辖6个居民组,1280人,全村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8亩,茶园面积325亩,山场面积1085亩,土壤肥沃,适宜茶、蚕、粟种植。
该村现有正式党员36人,预备党员4人,女性党员7人,50岁以下党员17名,村支部、村委会位于烂坳居民组,村支部委员4人,村委会3人,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进一步拓展渠道,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基础设施大有改观,新建了村部、通村水泥路全面贯通,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收入不断增加,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朝着和谐新农村向前迈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4103 | 237000 | -- | 查看 烂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冲村 |
金冲村位于燕子河镇的东面,东与霍山接壤,南与长岭临界,西与闻家店村相连,北与毛河村毗邻。全村共有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20.5亩,7个村民组,1320人,368户,现有党员29名。村内小学二所,在校生64人,卫生室一所,从业人员数3人。个体茶厂2个,村集体茶园150亩,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依靠蚕桑、茶叶、食用菌,全年蚕桑年订种570张,户均1.5张,茶叶收入户均1000元,粮食主体是水稻、玉米,其次是外出务工收入,全村已有外出劳务320人。上年人均收入4500元。 全村五保户9人,贫困人口174人,低收入29户,69人,因灾、因病返贫的10户,30人。 基础设施建设:村内已通水泥路(主干道)4.35公里,组级公路已基本贯通。目前正在利用库区移民项目改造江店至地冲5公里的组级沙石公路。村部现有办公楼一幢,共6间,办公设施现有桌椅,远程教育电视2台,投影机1台,电脑3台,无线电话1部,全村无一门程控电话,网络不通。通过三年的努力争取,最终与县移动公司签订合同,新建移动手机塔顺利开通。 新建居民点一处,共14间,10户,使居住在偏远高寒山区户集中到村部居民点居住。 |
金坪村 |
金坪村位于燕子河镇东北部,总面积21057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596户,总人口2215人,2010年农民纯收入4680元。村交通便利,塔儿河——方坪水泥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党员56人。近年来,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民主,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带领全村人民自力更生、开拓进取,朝着小康目标阔步迈进。 农业上,在不断巩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大力发展有机稻种植,现种植500亩有机稻;新辟茶园100亩,无公害茶园200亩,村内现有茶叶初制厂三家,年产干茶60吨;桑园500余亩,年养蚕700多张,产鲜茧30吨。 社会事业上,政通人和,人杰地灵,群众安居乐业,生活较为富裕,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大力支持下,我村于2009年争取项目资金,铺筑金陈水泥路3公里,争取整村推进资金28万元,修通了陈畈——闻店村组公路3公里,完成了金陈水泥路边沟工程,同时,争取移民项目资金修通了元岭——花园村组路,从而改变了我村交通不便的局面,使我村交通真正形成了“三纵两横”的交通网络,为我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村两委班子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表彰和肯定。 |
方坪村 |
方坪村位于金寨县燕子河镇的东北部,由原方坪村、朱畈村于2008年3月合并而成,为原方坪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20542亩,山场15000亩,下辖8个居民组,即:三兴、朱畈、青龙、停湾、方坪、吝湾、中坪、和坪。共530户,2032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539人,五保户18人,一类低保6人,二类低保97人,三类低保13人。党员49人,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值班干部4人。镇循环路穿村而过,村级中心小集镇建设发展很快,本村地理位置优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互联网全面开通。辖区内有卫生分院1个,医疗室1个。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1所。茶叶、蚕桑、中药材、实用菌和劳务输出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银杏是本村近几年新兴的特色产业,近几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 村两委将在“十二五”期内,新修中坪组至牛场公路,全长3公里,预计投资18万元,西至方坪林场,北与擅冲公路连接,有效方便群众交通。加大电力改造工程,新增变压器四台,三项四线,覆盖全村,使居民供电设施明显改善,供电质量有所提高。加快了集镇建设步伐,提高小集镇的带动能力,尽快完善小集镇规划,准备开发到中心小学,使小集镇规划更科学,更切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小集镇配套设施,加快农村居民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林业,改造梅岭、方坪林场银杏基地600亩。新建凡湾毛竹基地200亩,积极争取省级生态示范村。 |
张畈村 |
张畈村位于燕子河镇西北部,距镇15公里,村部座落在三叉路市场上口400米处,在2009年有王河村、钟山村、张畈村合并新张畈村,农业人口3510人,非农业户口410人,山场面积65000亩,共50.4平方公里,辖15个居民组,是全镇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村。 一、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正式党员80名,预备党员2名,其中女党员10名,有4名能人大户,5个党员示范基地,所发展特色产业效益高。 二、特色产业多样化 支柱产业主要有茶叶、天麻、灵芝和贵重的西洋参,共有高山优质茶园1200亩,西洋参20亩。栗园900亩,天麻大户投入可观,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上产业,再加上外出务工收入,光天麻一项收入全村可达1千万以上。 三、天然水利资源丰富 座落本村有团山一站、二站、三站,有招商引资的西河梯级二站、三站,有落龙潭电站,有正在建设的小狮河电站,共七所电站,座落在张畈村内,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的电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的办公楼,内设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图书室、计生办公室、库区移民、三资代理、综治活动、打印、远程教育等各种办公室,基本上达到现代化办公条件。 五、交通及文教卫生有所改善 全村12.1公里标准化水泥路,组组通行了基耕路,7090户都能通载重车,交通条件基本得到了改善。村内中心小学所在地,复式学校三所,标准化卫生室三所,做到小病不出村,群众得到实惠。 六、人材备出,景观独特 年轻本科大学数不断增多,有国家地质部的余勇,广东招商行老总刘太金,中南大学讲师余成普,夏门招商行付行长黄世刚,古井贡酒厂付总程抱昌,真是五猴山看家,落龙潭藏蛟。 |
凉亭村 |
凉亭村位于金寨县燕子河镇的东北部,隶属燕子河镇,是镇内最偏远的村,凉亭村由原万畈村、凉亭村、郑长村合并为凉亭村,村名来源“花凉亭”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南下,曾发生过“花凉亭”战斗,因此而得名,现为14个村民组。(郑长组、南石组、银湾组、凉亭组、公畈组、双湾组、新湾组、三联组、邓院组、下院组、上院组、草院组、万畈组、闻湾组)。为方便群众办事,新村部座落于万畈、凉亭的水泥路交叉处,位于郑长组,村部上下两层五间钢混结构,村部办公条件较好,设备齐全,布局合理,村部铺有水泥路面。全村人口2443人,库区移民458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9895亩,水田1933亩,耕地2358亩,劳动力1023人,外出务工502人,贫困人口522人。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蚕桑、竹和外出务工,辖区内电站2座,茶业初制厂7家,竹编厂2家,养黑毛猪专业户2家,养蚕专业户2家。现有居民点1处,规划新农村居民点8处,我支部党员73名,预备党员2名,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持配合村两委工作,积极宣传政策法规,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能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 |
龙马村 |
龙马村位于燕子河镇西北部,距镇20公里,在2009年有龙冲村、马畈村合并新龙马村,农业人口3070人,非农业户口220人,山场面积64000亩,共44平方公里,辖16个居民组,是全镇面积较大,农业人较多的村。 一、基层组织建设 全村正式党员71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女党员11名,有5名能人大户,5个党员示范基地,所发展特色产业效益高。 二、特色产业多样化 支柱产业主要有茶叶、天麻、灵芝和贵重的西洋参,共有高山优质茶园1100亩,西洋参15亩。栗园700亩,天麻大户投入可观,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上产业,再加上外出务工收入,光天麻一项收入全村人均可达1000元以上。 三、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的办公楼,内设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图书室、计生办公室、库区移民、三资代理、综治活动、打印、远程教育等各种办公室,基本上达到现代化办公条件。 四、交通及文教卫生有所改善 全村9公里标准化水泥路,组组通行了基耕路,交通条件基本得到了改善。村内中心小学所在地,复式学校三所,标准化卫生室三所,做到小病不出村,群众得到实惠。 |
烂坳村 |
烂坳村位于燕子河镇北部,原陈畈、方坪交叉口。辖6个居民组,1280人,全村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8亩,茶园面积325亩,山场面积1085亩,土壤肥沃,适宜茶、蚕、粟种植。 该村现有正式党员36人,预备党员4人,女性党员7人,50岁以下党员17名,村支部、村委会位于烂坳居民组,村支部委员4人,村委会3人,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进一步拓展渠道,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基础设施大有改观,新建了村部、通村水泥路全面贯通,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收入不断增加,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朝着和谐新农村向前迈进。 |
杨树村 |
杨树村,地处燕子河镇西北部,东邻燕溪村,南接大峡谷,西与张畈村接壤,北与蔡畈村相望。全村人口约1300人,辖7个村民组,面积近20平方公里,山场约34000多亩,是典型的高寒山区。 这里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村内山峰险峻的景点:小孩头、金鸡尖、魁星点斗、石锥子、爬头岩、大姑寨、小姑寨和张畈村相连的五猴山。曲径探幽的红莲洞、白莲洞、棺材峡。鬼斧神工的龙井河瀑布,两岸林密茂盛的河坎溪谷。如果把山脊走廊贯穿每个景点,就象一串璀璨的珍珠,使你在人间仙境中流连忘返。 这里蕴含丰富的矿产和水能资源。从后河的廻龙庵到松林尖,海拔相差700米,巨大的落差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已建成的龙河一站、二站水电站正在运营中,待建、待探的后河梯阶电站,蕴含着几千千瓦的装机容量。村内已探明蕴藏着全县最大的白云石矿藏,待开发的有石英矿、玉石矿、铁矿,是你理想中投资的一方热土。 近年来,杨树村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村部为中心的居民点新入住了60多户,清洁的自来水到家,配套了公厕,垃圾回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宽敞的街道装上了路灯,妆扮了夜景。村部在“整乡镇推进示范工程”实施后,扩建了大会议室,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和条件。全体37名党员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天麻、灵芝、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有机稻、有机茶生产,着眼长远观念,侧重经济林和经果林的发展,为全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认真实施好国家各项民生工程,通村组道路、桥梁、自来水、农田水利等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农家小洋楼幢幢拨地而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祥和稳定,多年来无一例刑事案件。优生优育政策深入人心,长期坚持少生快富的路子。村级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在镇表彰大会上,获得多项殊荣,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又好又快建设新杨树而倍加努力。 |
闻家店村 |
闻家店村位于燕子河镇中部,辖12个居民组,569户,2137人,面积180000平方米。现有党员5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能人大户16户,党员干部示范基地2个。2007年人均纯收入3039元,主要经济作物有桑、茶叶、百合。 近年来,村两委以“-”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带领全村人民朝着建设和谐新农村目标阔步前进。 |
麒麟河村 |
麒麟河村位于淠河的支流麒麟河边,毗邻燕子河集镇,接壤于风景秀丽的大峡谷风景旅游区,他是由原来的转春和土塘两村合并而成,因位于麒麟河边而得名“麒麟河村”。 全村面积40余平方公里,辖10村民组,1936人,拥有山场面积1.8万亩,均是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区,水田1400亩,桑园300余亩,年养蚕500余张种,茶园700余亩,板栗100余亩。水资源较为丰富,内有麒麟河、梅河两条河流,水力发电站两座,装机容量4500千瓦,同时带动了网箱养鱼产业发展。种植天麻、灵芝初具规模,大别山特产山核桃资源正在开发,也初见成效。 村内有小学三所,校舍斩新,新建的村卫生室配置较为齐全,有线、无线固定电话普及,拥有电信、移动基站二处,信号覆盖全村,通讯十分便捷,县级公路贯穿全村,通车村级公路15公里,其中水泥路4.5公里沙石路11.5公里,通车到组90%,通车到户85%,村内循环路连接东南西北,人们的出行、生活极为方便。 麒麟河村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凉亭岗组的刘家老庄是红四军决定北上抗日的会议旧址,会议决定红四军北上抗日粉碎了张国涛的0阴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村里埋了大量仁人志仕的忠魂,已修复的红军墓三处,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扫墓进行革命教育,村民们自发地带着祭品悼念忠魂。西镇-的领导之一徐育三就生长在畈心组的徐家老屋,他的革命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他为革命贻误婚期,三姐代弟完婚的故事更是老孺皆知,当年的五星县苏维埃旧址黄家祠堂现在基本完好,燕子河地区革命创始人徐守西的革命故事也是流传后世。 随着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麒麟河村的党组织力量也在不断地加强,全村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4名,其中有大专文化的党员二名,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8人,能人大户党员5名,他们为麒麟河村的发展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麒麟河村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百合生产专业户,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户,天麻种植专业户,网箱养鱼专业户,茶叶、天麻、农特产品经纪人,山核桃发展专业户,在他们的模范带头下,麒麟河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祥和和繁荣的景象。 |
毛河村 |
一、概况 毛河村位于燕子河镇的东部,距镇12公里,村部座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毛河河畔。2008年村级区划调整,毛河村有原枣坪、团山、老院、杨畈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670人,山场总面积54300亩,36.2平方公里,辖19个居民组。 二、文化卫生 村内设有三所复式班小学,五名教师,四、五、六年级在毛河中心小学上学,消除了村小危房,有三个卫生服务所,六名乡村医生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 三、交通条件 建有12.96公里三条村标准化水泥路,纵横交错的简易通组沙石路,50%的居民组交通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 四、基础设施 村部五间二层的办公楼,内设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两委办公室、会议室、计生办公室、库区移民、三资代理、综治活动室,三台电脑、打字复印机、投影仪、远程教育设施。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地点,达到了四化标准,有十六公里的高压输变线路,120米长的毛河河堤工程,三处高位引水,2200多亩的村林场。 五、支柱产业 全村现有水田3046亩,茶园894亩,桑园630亩,栗园1194亩,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蚕桑、板栗、天麻、务工等收入,天麻大户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
蔡畈村 |
蔡畈村位于燕子河镇北部,由原蔡畈、花台、龙门三村于2008年合并而成,东与烂坳村、闻家店村相邻,南与燕溪村接界,西与杨树村毗邻,北与青山镇抱儿山、姜河村接壤。209省道贯穿我村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平均海拔500米,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5个村民组,860户,2900多人。 基层组织建设:全村共有党员73人,其中正式党员70人,流动党员2人。村值班干部5人,选聘生1人。三年来,村支部以争创“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为契机,扎实开展农组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为全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村支部通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承诺双监督”等先锋载体建设,大大提高了全村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并村以来,共建立党员干部示范服务基地15处,帮扶带动1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村支部依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资源,深入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加强党员的管理和培训,强化党员了组织和纪律意识。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等组织建设逐步完善,有力的推动了村级建设。村支部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民主选举产生了库区移民理事会、党务公开监督组、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大力开展“四议两公开”工作,确保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基础设施建设:蔡畈村村部位于毛畈组,距燕子河镇政府8公里,于2007年投资20余万元建成,3间2层建筑面积260平方,村内设有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会议室等办公室,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蔡畈村还建立农家书屋,目前共有图书2000余册,为村民学科技、学文化提供了平台,村内电脑、宽带网、电话、投影仪、打印机等各类办公设备完备,基本实现村级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蔡畈村的发展提供了组织阵地保障。目前全村共有4条水泥路,共12千米,209省道贯彻南北,村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有大型桥梁5座,通信塔3座,当家塘10口,近年来又先后实施了盐凉、老湾河堤工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大大加强。 村域经济建设:全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5100余元,外出务工和农业生产是经济收入来源,目前全村共有农业生产基地10余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有茶叶、桑蚕以及天麻、灵芝等食用菌,目前全村共有桑园900亩,年发放蚕种500张,年产蚕茧25吨,产值90万元。全村共发展瓜蒌30亩,年产值60万元,成为蔡畈村农业增值的新亮点。全村共有灵芝种植基地4处,种植面积200亩,年产值达100万元。2009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村与大别山生态农产品公司合作,建立农业“三增”示范服务基地,该基地占地200多亩,投资200万元,主要种植药百合、葛根的经济作物,优化了全村农业产业结构。村两委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2007年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余万元,建设龙门水电站。龙门免烧砖厂于 2009年9月由马鞍山鑫火炉料有限公司投资建立,项目前期投资1800万元,占地40亩。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该厂已处于试运营状态,预计年生产免烧砖400万块,年产值500万元,并为本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的推动力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事业建设:村两委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着力优化计生指标,提高人口素质,确定“少生、优育、快富”的计生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两查两补六到位”活动,认真落实“村为主”机制,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量控制在13‰。全村目前共有蔡畈、花台、龙门、元坳四所村级小学,共有学生180余名,教师13人,其中蔡畈中策希望小学,由合肥中策公司捐款建立,校内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全村共有医疗室2个,医生4名,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97%,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到有效的解决。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改善村级面貌,全村先后建成元坳、三河居民点,毛畈、蔡畈居民点和附属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之中,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
燕溪村 |
一、地理位置:燕溪村位于金寨县城南90公里,2008年3月由原燕岩、街道、树林三个村合并成立的新村,是燕子河镇政府所在地的村,209省道和燕子河至天堂寨旅游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到大别山地质公园天堂寨和燕子河大峡谷的必经之路,是红色革命的发祥地,是燕子河老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发展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土地资源: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185亩,旱地75亩,山场35946亩。村内山多地少,地形较为复杂。在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75亩,中低产田785亩;土壤为山地黄棕壤,以矿砾质为主,质地疏松,适宜农、林、牧业和菌药生产。 三、气候条件:燕溪村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特点: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较优,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光照多。年降水量1250毫米左右。全年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2.5度,全年无霜期190—210天,年日照总数为2038小时,昼夜温差大,尤其适合蚕桑、茶叶、山核桃、天麻、油茶、高山有机稻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 四、人口资源状况:全村辖13个村民组1246户,4656人。(其中:农业人口566户,1868人)。贫困人口302户838人,库区移民73户235人;有农村劳动力937人,其中文盲、半文盲 139人,小学478人,初中文化21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106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7人。外出务工收入是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基础设施现状: (1)、道路交通。209省道穿村而过,2009年修通了通村水泥路2.55公里,2011年修通荫凉坳水泥路2公里,黄畈沙石路,先后修建了燕溪大桥,丰岭大桥,其余到村民组道路均为土路,同时由于燕溪村位于山区,地势陡峭,修路极为困难,尚有部分村民组不通公路。 (2)、农田水利设施。全村现有当家塘36口,灌溉面积百亩农田以上的大堰6道,但由于年久失修,毁损严重,农业生产灌溉受到严重影响。 (3)、人畜饮水。村内建有自来水厂一座,供街道居民饮水,大多数农户使用的都是简易高位引水。部分地势较高的农户在干旱季节缺少饮用水水源。人畜饮水相当困难。 (4)、“三通”。全村通电率达98%,有6个村民组实行了农电整改,7个村民组还没有实行农电整改,存在着木杆破股线供电现象,有很大安全隐患;420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占全村总户数的33.7%;,783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占全村总户数的62.8%。 (5)、社会服务。村级阵地建设基本达标合格,村两委会建有办公楼房5间2层,面积达380平方米,建有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建有一所村小学,一个村级卫生室,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部分村民组儿童上学和群众就医相当困难。 六、基层组织建设:村支部现有党员51人,预备党员2人,村支委3人,村委会委员3人,村内设有村民监督委员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民兵营,共青团,妇联会,计生协会,水库移民理事会和民间社团组织燕溪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互助社,村内组织建设功能齐全。 七、新农村建设情况:燕溪村在燕子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实施村庄布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我村规划建设新农村居民点12处,政务新区建设规划一处,通过规划实施,以树林湾居民点建设为中心,辐射建设塔儿河居民点和树林居民点,带动其它新农村居民点建设。打造政务新区建设。燕溪村新农村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在今后的进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在镇党委政府强力支持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燕溪村将成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娱乐设施丰富、村庄风貌改善、村民文化素质提高、建设用地节约、符合现代文明生活需要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大峡谷村 |
大峡谷村位于金寨县燕子河镇西南部,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米。全村辖11个村民组,568户,总人口2072人,党员44名,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13元。村交通便利,是前往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5A风景区天堂寨的必经之地,4A级燕子河大峡谷景区所在地。 近年来,大峡谷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开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注入了强劲动力,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抓班子建设,促社会和谐 村两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关系着整个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组织的战斗力则来源于班子的团结和建设程度,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要求,长期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村级各项事务,确保党员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五保户、低保户等惠民政策的评定,坚持原则,遵守制度,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一班人工作能力强,大公无私,班子团结,作风务实,清正廉洁,人人发奋有为,个个励精图治 抓特色经济,促农民增收 大峡谷村在不断巩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特点,近年来,村两委主要围绕茶叶菌药旅游等主要产业,引导能人大户发展合作经济,现已成立农业、菌药等合作社三家。近年来改造老茶园1800亩,开辟新茶园800亩,大幅提高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在茶叶制作上走新路,创品牌,该村特产“天堂云片”和“雨生黄芽”都获得专家好评和消费者青睐。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去年产干茶20多吨,创收150多万元;大力普及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村委会从大学请来专家,向农民传授:从天麻选种、培育、挑花、采收到萌发菌的生产、有性种子的播种到蜜环菌的制作以及高产栽培再到他们的采收加工储藏,一整套新技术,这样与原来无性繁殖天麻比较,耗材大大减少,产出量大大提高。大峡谷村这几年种植天麻的农户约占总农户的90%以上,年产天麻200多吨,年收入达1500万元,农民从科学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围绕旅游服务,大力提升旅游品位,大幅提高旅游收入。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依托天堂寨和燕子河大峡谷两个风景区,在燕天公路沿线和大峡谷景区周边新建三处居民点,新迁农户100多户,新办农家乐20多家,获省级认定四星级农家乐一家。 抓新农村建设,促社会全面进步。 大峡谷村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目标,从科学规划入手,严把按规划施工关, 2012年村两委自筹资金90万元,新建村活动场所,为全村树立了标志性现代建筑、该场所五间三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使用面积820平方米,较为现代化办公设施一应俱全。今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新村部建设匡畈美好乡村示范点。建成后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村两委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群众工作等软件全方位一起抓、一起上、大大加快了小康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